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最新理论成果,同时也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刻揭示了马克思生态文明观的本质要求,蕴含着马克思主义系统哲学的科学方法,坚持可持续发展和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价值导向,实现了认识论、重点论和实践论的有机统一。展现了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新思想、新论断和新要求,同时中国奉行的生命共同体思想正在逐渐成为世界人民的共同追求,为世界的发展和人类的未来指明正确方向。  相似文献   

2.
中国梦是中国新一届领导集体在十八大提出的政治宣言,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全国各族人民对国家未来的期盼,而坚定不移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则是实现“中国梦”宏大诗篇的应有之义.我们应以中国梦为指导,深刻认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紧迫性,探讨中国梦的价值导向、实现中国梦目标的生态文明建设路径,保障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十八大报告中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平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十八大报告提出了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番的目标。这个"小康中国"的发展是科学发展,即在建设目标上,既要建成"小康中国",也要建设"美丽中国",使两者成为科学发展的两翼,两翼齐  相似文献   

4.
生态文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必然选择,是对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如何发展,走何种发展道路"的最新回答。这是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要求,更是半个多世纪来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经验总结和理论反思的成果。  相似文献   

5.
人的全面发展与生态文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的全面发展依靠社会变革与社会自我调节两条实现途径。前一条途径是打破社会生产关系对人的束缚,带来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前提。后一条途径是改进人的社会行为,其集中表现就是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社会变革的宏伟理想是共产主义;作为人类社会历史上一个新的文明形态,生态文明则是社会调节的宏伟理想。马克思主义应当且只有她才能科学地将生态文明概念纳入其理论体系,生态文明可与共产主义成为相对称的两个概念,成为两面指引人类走向未来的旗帜。生态文明从五个方面对人的全面发展的直接促进作用:(1)为人类提供良好的社会生活环境;(2)唤起和不断满足人的生态需要;(3)改进社会消费方式、为人类的身心健康提供保证;(4)改进社会生产方式,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和谐的劳动生活;(5)改变了人的物质价值观,彰显了人生的真正价值。  相似文献   

6.
张龙生 《发展》2009,(4):60-61
一、加强生态建设,实现生态文明,是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之一 我国改革开放30年,经济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经济总量和人均经济指标的增长值可以说创造了世界奇迹。但经济增长方式和发展手段还存在许多问题和隐患,如发展方式粗放、科技含量低、自然资源过度开发、环境污染严重、产品质量低等,  相似文献   

7.
环境产业的培育与中国生态文明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已经成为制约中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问题。要根本改善中国生态环境,促进生态文明的发展,必须采取产业经济的发展思路,大力培育环境产业,充分发展环境基金,尽早建立碳税收和碳交易制度,不断加强环境法治建设。争取以产业发展推动环境的治理,以制度文明建设推动生态文明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八报告的一大亮点是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总体布局由"四位一体"拓展到"五位一体",党的十八大重要成果之一是把领导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写入党章总纲。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是我们党在全球危机到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面临巨大挑战的背景下,反思人类发展的成败得失,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经验教训基础上取得的最新理论成果,也是我们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新伟大实践,不仅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内涵,为中国未来的发展展示了更加美好的前景,也为整个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了新的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9.
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而今,人类面临着自然生态和工业文明发展严重失衡的危局,这就意味着人类生存安全遭遇了严峻的挑战!如何实现自然生态、工业文明和人类发展的和谐共生?如何发展低碳经济,建设生态文明,实现科学发展?不仅是全世界发展面临的共同课题,也是中国必须解决的难题。因此,我们应当从发展战略高度、管理制度、市场机制、法律法规、经济与能源结构、技术创新与国际合作、宣传教育等方面采取一系列措施发展低碳经济,促进生态文明的建设。  相似文献   

10.
丁宇 《产权导刊》2011,(7):67-67
今年6月5日是第40个世界环境日,主题是“森林:大自然为您效劳(forest:nature for your service)”,旨在强调森林的生态价值,提高人们森林保护意识。今年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为"共建生态文明,共享绿色未来",强调生态文明、绿色发展理念和公众参与,号召全社会行动起来为可持续发展之路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1.
基于对生态文明内涵的理解,从生态经济、民生改善、生态环境、生态治理和生态文化五个方面构建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全国30个省市区的生态文明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对全国各省区生态文明发展水平进行区域空间分布分析。结果表明,我国生态文明发展水平差异性较大,基本呈现出三大地带梯次下降的地域分布态势,其中京津和江浙沪一带生态文明发展水平最高;东部省区的生态文明发展水平具有绝对优势,中部省区略低于东北省区,高于西部省区;在各省区中,东部和中部省区区域内差异较大,西部和东北省区区域内差异较小。通过进一步分析,认为提高五个系统层的协调度是提高东部和东北省区生态文明发展水平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建设美丽中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形成五位一体总布局,引起国人热烈反响。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这是对人民群众生态诉求日益增长的积极回应,彰显了我们党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境界,显示出我们党推动科学发展、增进人民福祉的坚强意志和决心。生态文明是中国转型发展大势所趋,也是人民过上更美好生活的民心所向。我们一定要用生态文明的力量托起"美丽中国";同时,乘着美丽中国建设的东风,我们要大力推进美丽西藏建设。  相似文献   

13.
耿慧娟 《改革与战略》2013,29(6):7-9,13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文章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文明观和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从人口、资源和环境等方面分析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认为应加强以生态为主导的宏观调控、培育生态消费意识、构建符合人的发展的生活方式和发展绿色经济,以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和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4.
过去的一年是中国妇女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一年。去年,国务院发布了《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11-2020年)》,这个纲要跟我们所有女性、男性,跟每一个家庭都息息相关。因为它从妇女与健康等七个方面全面确立了妇女优先发展的措施。可以预见,未来十年,必将是中国妇女发展的黄金十年。21世纪是创新的世纪  相似文献   

15.
碧空原野,青山绿水,花香鸟唱,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存与发展环境是每个人的梦想,在此基础上的生态文明是科学发展的宏伟蓝图。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建设生态文明,既是对日益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作出的庄严承诺,也是对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科学规划。  相似文献   

16.
百万年前,人类社会诞生了原始文明,一万年前开始了农业文明,三百年前则兴起了工业文明。长期以来,特别是以人类征服自然为主要特征的工业革命之后,在物质生产取得巨大发展的同时,对地球资源的索取超出了合理的范围,造成环境污染、资源破坏和一系列全球性的生态危机。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鲜明提出,中国未来5年的发展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科学发展"将给未来5年乃至更长时期的发展定下新基调,打开新思路,将成为指导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破解发展难题的"金钥匙".  相似文献   

18.
什么是生态文明?一个地方自然生态好,是不是就是生态文明水平高?生态文明水平能够量化吗?能够替代GDP考核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吗?对此,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新区域协调发展与政策研究"课题组提出了"生态文明指数"(ECI)的概念,对我国地区生态文明水平进行了科学测算和深入分析,作出了2007-2009年我国各省区市生态文明水平排序。经课题组授权,《中国经济周刊》再度独家披露该课题最新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9.
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水平综合评价与空间分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文明建设对于中国未来经济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根据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在遵循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一般原则基础上,文章从生态经济文明、生态社会文明、生态环境文明、生态文化文明和生态制度文明五个方面,构建了中国31个省市区域生态文明建设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使用2013年统计数据,对中国31个省级行政区的生态文明建设发展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和聚类分析。研究表明,中国31个省级行政区的生态文明建设发展状况可以划分为四个类型,即全面优等型、全面偏优型、全面中游型、全面劣势型;从空间分布来看,生态文明建设程度相对较高的省份大多位于东部沿海地区,而生态文明建设程度相对较弱的省份大多位于西南部地区。  相似文献   

20.
结合十八大要求和深圳实际,在已经成功实施了6年的环保工作实绩考核制度基础上,构建了深圳市生态文明建设考核制度,将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和要求落实到考核制度中,推动领导干部形成新的工作导向,以考核制度保障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