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讨论了欧盟与俄罗斯的能源关系和博弈。主要分析欧盟能源安全结构及相关政策、俄罗斯对欧盟能源政策反应、以及双方在控制能源、运输和欧盟市场的竞争。通过分析发现,欧盟推行市场自由化反对俄罗斯能源垄断,形成了多边能源治理和天然气出口国论坛。本文试图揭示欧盟与俄罗斯能源天然互补关系背后,双方的能源关系不断恶化,并未形成真正的能源战略伙伴。因欧盟天然气市场自由化要求垂直分拆天然气产业所有业务,反对俄罗斯垄断其天然气行业,俄罗斯天然气股份公司面临被分割局面。俄罗斯反对欧盟能源宪章条约和第三能源方案,天然气出口国论坛是俄罗斯反对欧盟能源市场自由化,构建实施多边和全球能源治理的重要尝试,也使欧盟与俄罗斯能源关系更加复杂。  相似文献   

2.
能源不仅是经济增长的关键,而且也是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的基础。近年来,能源问题愈来愈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软肋"。本文针对中国能源安全面临的严峻挑战,就加快构建中国的能源安全体系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通过引入对冲概念和风险管理理论,作者建立了一个新的理论框架来分析中国能源安全问题,该框架涵盖中国能源安全政策研究中的传统战略和市场研究途径所没有涉及的一些复杂性。这种分析视能源对冲为一个具有自反性和或然性的战略,它同时包含了合作、竞争、摩擦、潜在的冲突和旨在使风险最小化及应对紧急状况等因素。结合国际关系理论中新自由主义与新现实主义的争论并考察"战略"与"市场"的分析途径,作者认为,中国能源安全研究应超越这些传统研究途径,安全化框架是理解中国能源安全政策的有效工具,但在解释中国能源安全政策时也存在局限。对冲概念与风险管理理论为理解中国能源安全政策提供一个更加透彻的视角。  相似文献   

4.
王华 《浙江经济》2012,(14):17-19
当前强化能源安全保障和发展能源产业已经成为浙江共识。关键是充分调动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积极性,加大对能源领域的研究和投资,加快整合能源产业链,积极抢占能源经济发展制高点能源是经济运行的血脉,能源问题从来都是战略问题。近年来,随着经济快速崛起,我国能源消费与日俱增,2011年全国一次能源消费总量达到34.8亿吨标准煤,已经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能源消费大国  相似文献   

5.
中国经济发展到了最为关键的路口。长期推动经济增长的“投资、出口、消费”三驾马车,投资失灵,出口乏力,仅靠消费来着力,但目前占有人口多数的农民收入过低,消费有限,消费“有劲无力”。  相似文献   

6.
王欣 《走向世界》2011,(32):24-25
今年7月,博鳌亚洲论坛副理事长、中国前副总理曾培炎在澳大利亚珀斯举行的“能源、资源与可持续发展会议”上倡议在G20框架下建立全球能源资源市场稳定机制,并以博鳖亚洲论坛为平台,开展能源资源生产方与消费方之间的对话,建立全球范围的能源资源供需交流平台,为安全、稳定、可持续的能源资源供求体系做出贡献。这个倡议得到了各方的积极响应。  相似文献   

7.
论中国能源安全战略体系框架的构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能源安全已经影响到可持续发展、社会稳定及国家经济安全。能源安全战略体系的构建和实施直接决定着国家能源安全状况。结合国际先进经验和我国的具体实际,文章对中国能源安全战略体系框架的构建进行了分析,基本内容有:能源节约战略、“走出去”战略、优化能源结构战略、加快实行能源储备制度战略、加快实行能源储备制度战略、构建石油金融体系战略、积极推进替代能源战略等。  相似文献   

8.
汽车工业的迅猛发展,使能源、石油消耗呈爆炸式增长,石油进口依赖性强,对我国能源安全提出挑战。作者在文中指出,节约能源应是我国能源消费的首要原则,税收政策应在引导节能型汽车的生产和消费中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2020年,中国迎难而上,果断抗疫,精准复产复工,成为全球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2020年,基建投资和房地产投资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稳定器,出口在全球贸易萎缩的背景下实现正增长,消费由于疫情导致的就业尤其是服务业就业减少、居民收入增速下降等因素出现了明显放缓。展望中长期发展,应积极培育需求,打造中国经济增长新动力。具体而言,要从四个方面着手:通过推动经济地理再布局,打造中国经济新增长点;在产业有序转移的过程中实现产业升级;保经济安全底线,重点关注产业链、能源和金融三个领域的安全问题;优化互联网平台监管。  相似文献   

10.
张丽婷 《中国经贸》2011,(20):16-17
全球经济的消沉,奢侈品市场却还是持续增长。即今午3月底全球奢侈品市场消费份额共增长12%,光中国奢侈品市场消费就占据全球份额的四分之一,已成为全球奢侈品消费第二大国预估2015年前将成为全球奢侈品消费第一大国。各国奢侈品产业争先恐后,将目光集中到亚洲市场。本文将以近几年中国奢侈品的市场增长分析奢侈品投资的现状及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11.
全球产业重构与中国产业整合战略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从股权安排到各种非股权安排,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重构产业体系的投资方式逐渐由绿地投资、跨国并购发展到国际战略联盟,其治理机制也呈现出从一体化治理、价值链治理到虚拟再整合治理的演进轨迹。在全球产业重构的背景下,跨国并购、国有资产重组和民营企业扩张正在对中国产业系统的基础架构进行系统性重塑和整合。本文在对产业整合实践和研究文献综述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国产业整合战略的内涵、主要内容以及产业整合五个层面的金融机制与治理结构。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在中非关系全面深入发展的背景下,中非双边能源投资额和贸易额不断增长,非洲石油对中国能源安全的战略价值不断显现;与此同时,石油政治(问题)日趋凸显。石油和能源是中非关系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内涵之一,是能源市场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也是中非关系不断发展和"双赢"的结果。在正常的世界石油市场体系中,中国在非洲的能源利益有其充分和正当的合理性,并不需要刻意掩饰或受西方"石油政治"的影响。石油政治将是中非关系发展的常态问题,也是中国对非能源外交面临的主要战略挑战。从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促进中非能源关系进一步发展的角度看,中国必须重视和应对非洲的"石油政治"问题,并在坚持原则的基础上,对有关政策进行必要的调适。  相似文献   

13.
在全球能源供求状况日趋紧张的背景下,能源安全成了各国经济发展战略中的重中之重。欧盟重视能源安全和整体能源政策的制定。其政策着力于对内管理能源需求并开发替代能源,对外实现能源进口来源多元化。  相似文献   

14.
2016年G20杭州峰会通过的《G20全球投资政策指导原则》是国际社会首次在多边机制下就全球投资规则的制订达成共识。在全球多边投资体制缺失的情况下,它的提出填补了国际经济治理的空白,是多边投资规制的历史性突破。《指导原则》提出的九项原则涵盖了国际投资体制的所有核心要素及板块(包括投资准入、投资保护及待遇、投资促进与便利化、投资争端解决机制),并纳入了新一代国际投资规则的核心要素,为改革现行国际投资协定体系提供了政策指引,也为构建一个更加平衡、更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全球投资体制提供了基本框架。中国应继续发挥自己独特的作用和影响,积极推动《指导原则》的落实与推广,确保未来国际投资体制朝着开放、透明、更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发展。一方面,中国可以"中国方案"在多边框架内积极推进现行国际投资协定体系改革及未来全球投资体制的构建,改善全球经济治理;另一方面,推进自己的外资管理体制及投资协定网络的改革,建立中国新一代投资体制,通过制度创新造就"中国范式",为未来全球投资体制的构建树立样板。通过创建和推广国际投资治理的"中国方案"和"中国范式",中国将在21世纪新一代国际投资体系建设中发挥引领作用,为完善全球经济治理作出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2016年G20杭州峰会通过的《G20全球投资政策指导原则》是国际社会首次在多边机制下就全球投资规则的制订达成共识。在全球多边投资体制缺失的情况下,它的提出填补了国际经济治理的空白,是多边投资规制的历史性突破。《指导原则》提出的九项原则涵盖了国际投资体制的所有核心要素及板块(包括投资准入、投资保护及待遇、投资促进与便利化、投资争端解决机制),并纳入了新一代国际投资规则的核心要素,为改革现行国际投资协定体系提供了政策指引,也为构建一个更加平衡、更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全球投资体制提供了基本框架。中国应继续发挥自己独特的作用和影响,积极推动《指导原则》的落实与推广,确保未来国际投资体制朝着开放、透明、更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发展。一方面,中国可以"中国方案"在多边框架内积极推进现行国际投资协定体系改革及未来全球投资体制的构建,改善全球经济治理;另一方面,推进自己的外资管理体制及投资协定网络的改革,建立中国新一代投资体制,通过制度创新造就"中国范式",为未来全球投资体制的构建树立样板。通过创建和推广国际投资治理的"中国方案"和"中国范式",中国将在21世纪新一代国际投资体系建设中发挥引领作用,为完善全球经济治理作出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目前中国已经是全球第二大外商直接投资目的地和第三大对外直接投资国。对于全球投资治理体系中国有三大诉求:一是降低中国企业所面临的投资壁垒;二是保护中国企业海外投资的安全;三是希望以国有企业为主体的投资模式得到尊重和认可。目前国际上缺乏一个有约束力的全面覆盖投资促进、保护、便利和自由化的多边投资协定。这一缺失既是问题,同时也为中国参与全球投资治理提供了机遇。中国需要从一开始就参与到全球投资治理体系的构建中,发出自己的声音和利益诉求。而相对于区域协定,最佳路径是推进中美、中欧双边投资协定谈判,使之成为构建多边投资框架的范本和平台,从而撬动多边投资体系的建立。  相似文献   

17.
中国的能源安全与国际能源合作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的能源安全应当包含四重含义:可获得性、价格波动、运输安全和环境安全。中国保障能源可获得性的措施面临各种不确定的风险,对油价波动缺乏足够的抵抗能力。运输安全和环境安全问题构成了中国能源安全问题的内忧外患。对于中国来说,国际能源合作的目标是在可接受的价格水平下保证油气资源的稳定供应。但中国目前参与国际能源合作的能力较弱,在主要国际组织中的声音不高。因此,拓展能源合作的空间和领域就成为保障中国能源安全的必要途径。  相似文献   

18.
能源是国家发展的基石,也关乎一国安全和全球稳定.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能源消费总量已跃居世界第二,同时能源供给相对不足,对外依存度不断提高,能源结构不合理及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凸显,能源安全问题在国家安全体系中的地位快速提升.近日,中国能源研究会副理事长、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原所长周大地接受记者专访,对当前国际能源格局及我国面临的能源安全形势进行了深刻剖析,对我国能源产业发展和能源安全保障提出了独到见解.  相似文献   

19.
当前我国人力资本市场面临市场失灵与市场化不足、政府失灵、个人失灵并存的困境,考虑到人力资本的特殊性及其产权交易的复杂性,政府需要通过法律、经济、行政、服务、营销等多种方式实现促进和完善市场机制、预防和纠正经济主体的失灵以提升人力资本的配置效率以及兼顾公平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治理目标;采取的治理战略是政府主导下的多元联合治理,掌舵与服务并重,注重保障人力资本市场的运行条件,既要治理也需预防。  相似文献   

20.
世界能源形势的变化与中国的能源安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2003年中国原油净进口9112万吨,占世界石油需求增长的41%。中国石油进口在消费中所占比例已达40%。外界曾估计,到2015年,中国对石油进口的依存度会达到50%。而按目前的发展速度来看,今明两年中国的石油进口就有可能达到这一比率。中石油研究报告预测,2005年、2010年、2015年和2020年中国原油需求分别为2.7亿吨、3.10亿吨、3.5亿吨和4.0亿吨。[1]这一切都说明,中国的能源安全与国际能源市场的联系越来越密切。我们必须了解世界能源市场的变化才能更好地预测中国能源安全面临的威胁与挑战。只有了解主要工业国能源战略的变迁,了解世界能源市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