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跨国公司在华R&D(researchanddevelopment)投资已经成为重要趋势。在跨国公司在华R&D投资的热潮中,中国珠三角经济中心—广州吸引跨国公司R&D投资的在数量方面与北京和上海相差较大,而学者对广州吸引跨国公司R&D投资的研究较少。本文将结合跨国公司在华R&D投资动因和广州吸引跨国公司R&D投资的影响因素,提出广州对策,进而加快广州吸引跨国公司R&D投资步伐,促进广州成为珠三角区域科技中心,提升自主创新能力。跨国公司在华R&D投资的动因国内外一些学者对跨国公司在华R&D投资的动因进行了大量研究。通过对学者研究的分析,作者认为跨国…  相似文献   

2.
陈飞翔  戴伟 《亚太经济》2006,23(5):84-87
本文在搜集省际层面相关数据基础上,运用计量方法,构建了R&D投入、人力资源开发对跨国公司R&D投资影响的计量分析模型。回归分析结果显示:R&D投入强度、人力资源开发状况对跨国公司R&D投资具有显著的正影响。政策含义在于吸引跨国公司R&D投资应当增加我国自身R&D投入,加大人力资源开发力度。  相似文献   

3.
20世纪90年代以来,跨国公司R&D在华投资日益增多,代表着中国吸引外资已从单纯吸引资金逐步转移到引进先进技术上来。基于对跨国公司R&D技术溢出在华的总体情况和积极影响的分析,揭示出跨国公司技术溢出的制约因素和我国技术吸收过程的障碍,对提高我国技术吸收能力有较大的启发。  相似文献   

4.
随着经济发展,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在华从事R&D活动,各地也积极采取措施,吸引跨国公司研发机构的入驻,跨国公司在华R&D活动提升了我国的科技水平,促进了产业结构升级,但是,同时也产生了一些副面影响。本文着重探讨在江苏地区应对跨国公司R&D活动的竞争,充分发挥跨国公司R&D活动技术溢出效应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跨国公司在华R&D投资对中国技术的发展带来了深远的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又有消极的一面.正确认识其影响的两面性有助于政府有关部门积极采取措施.在促进跨国公司R&D投资进一步推动中国技术水平提升的同时,能尽量减少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6.
本文分析了21世纪初,世界跨国公司纷纷在上海独资、合资、合作建立研发中心的现状、动机,以及对上海企业技术创新产生的深远影响。提出,在大力吸引跨国公司来沪进行R&D投资的同时,又要防止跨国公司R&D机构对本土技术创新体系的影响和企业技术战略发展的冲击;同时要积极鼓励有条件的大中型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积极开展海外的R&D投资,到科技发达国家或者地区设立R&D机构,整合垒球R&D资源为企业的技术创新战略服务。  相似文献   

7.
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跨国公司随着发展阶段的推进不断加大对我国的投资力度,在投资整备期,跨国公司为了巩固和完成其整体战略布局,加大了研发投资力度,调整对华R&D投资策略,培养本土化的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从而实现跨国公司R&D全球化与本土化的互动。本文从五个方面分析了整备期跨国公司在华的R&D投资策略的调整趋势,指出这种调整对我国产生的负面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跨国公司R&D投资与我国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李钧 《世界经济研究》2006,(4):65-69,64
跨国公司在华R&D投资可以促进中国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本文首先论述跨国公司R&D投资促进我国技术创新能力提高的作用机制,在此基础上,着重分析制约该机制充分发挥作用的因素,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跨国公司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纷纷加大在华R&D投资,并高度集中于北京、上海地区。本文以跨国公司在京沪两地设立的研发机构为样本,结合其在华R&D投资的演进特征, 初步建立了分析跨国公司在华进行R&D投资的供求动力模型,认为跨国公司的R&D投资取决于投资方OIS优势与东道国REP平台相匹配的程度,并且与其研发投资的战略发展阶段的演进紧密相随。  相似文献   

10.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跨国公司R&D全球化不再局限于发达国家间的R&D投资,而是呈现出更加分散化的趋势。其对发展中国家的R&D投资力度逐年增加,并将一些新兴市场经济国家纳入到全球R&D体系中来。跨国公司在发展中国家的R&D投资主要是为适应当地市场而进行的技术改造或者为当地生产、销售提供技术支持,同时也为其全球研发网络的构建奠定基础。本文针对跨国公司在发展中国家的R&D活动,重点研究其对发展中国家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体系的提升的作用机制及其产生的效应,并基于我国的经验数据,对发展中国家技术进步与跨国公司R&D全球化之间的关系、我国在R&D全球化下的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最后得出相关结论。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及市场竞争加剧.R&D作为获取竞争优势源泉,跨国公司将其在海外的投资比重有逐年增多的趋势,特别是一些新兴工业化国家更是成为跨国公司海外R&D投资的新热点。由于R&D合作可以降低研发风险,分担研发成本,避免重复研究,内部化研发溢出效应.更好地开发东道国市场,更及时跟踪东道国技术,可从东道国获取互补性资源等优点,因此,跨国公司改变过去高度集中的:在母国设立研发中心的传统布局模式,开始在全球范围内寻找、利用研发资源,与东道国企业R&D合作在治理模式选择上复杂多样。  相似文献   

12.
文章借鉴了内生增长模型的核心思想,在领先国——追随国模型的基础上,提出并利用跨国公司——本土企业模型来分析目前日本跨国公司对山东省直接投资的利与弊。在肯定了日本跨国公司过去十几年间对山东省经济发展做出大量贡献并分析其原因的同时,也指出目前辞本跨国公司在山东省的经营仍有诸多需要改进之处,并提出大力引导大型跨国公司来山东省投资,防止出现“集体外逃”事件,在保持东部地区发展的同时注意引导跨国公司去山东省的中西部地区投资,吸引更多的日本R&D投资以及管理层本土化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试析跨国公司R&D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从历史的角度考察跨国公司海外R&D投资的发展轨迹,分析跨国公司R&D全球化的现状与特点,并对跨国公司R&D全球化的最新发展趋势进行简要评析。  相似文献   

14.
知识经济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进步推动跨国公司研究与开发(R&D)实行全球化战略。因此,了解有关跨国公司研发全球化的趋势、跨国公司在我国设立研发机构的主要动机对我国产业技术进步有很重要的意义,本文同时对我国吸引跨国公司研发投资提出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科技全球化的推动下,世界范围内R&D资源跨国界转移飞速发展。跨国公司作为全球化的推动者,既主导了全球科技要素配置的动态过程,又在这一动态过程中维持着竞争优势。因此,R&D资源作为科技要素的核心,也就成为了跨国公司资源全球整合的目标。跨国公司R&D全球化的实质是跨国公司在世界范围内配置R&D资源,进而确立其基于全球R&D网络的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16.
鼓励和规范中国企业海外R&D投资的宏观政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企业的海外R&D投资活动起步较晚,不仅规模较小、水平偏低、方式单一,而且在实践中还面临各种各样的困难与障碍,亟需政府的规范和扶持。本文首先对中国企业海外R&D投资的历史进行了回顾;其次,分析了目前中国企业海外R&D投资中存在的问题;最后,在借鉴发达国家海外R&D投资政策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提出了鼓励和规范中国企业海外R&D投资的宏观政策。  相似文献   

17.
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吸引了大量跨国公司来华投资,而设立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R&D)中心成为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的新热点之一.文章对跨国公司在华设立R&D中心的动因、影响进行了分析,指出跨国公司在华R&D投资利大于弊,关键在于能否正确对待.  相似文献   

18.
跨国R&D投资的区位选择与我国对外R&D投资的区位战略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从R&D的区位要求和跨国R&D投资的动机可以构建出跨国R&D投资区位选择的一般模型,由此分析得出我国对外R&D投资的区位选择战略:“西进”战略、平衡战略和“内敛”战略。  相似文献   

19.
我国企业R&D投资密度与融资政策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丽青 《改革与战略》2008,24(8):134-137
西方的融资决策理论认为,R&D投资与企业的融资政策有着高度的相关性,R&D投资会影响到企业的融资政策的选择。文章构建我国企业R&D投资密度与融资政策的关系模型,以2006年上市公司的年报数据为样本,实证检验了我国企业R&D投资与融资政策的关联性。实证结果表明,我国企业R&D投资与融资政策显著相关,R&D投资密度高的企业显示出低财务杠杆水平及高比例的短期负债水平。  相似文献   

20.
外国跨国公司在美国的研究与开发活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年来,跨国公司不断加速研究与开发对外直接投资的步伐,美国成为吸引世界跨国公司R&D直接投资的主要东道国,在美国有许多外国跨国公司的研究机制。本文第一部分研究了美国海外R&D分支机构的增长趋势及各研究机构的国家和产业特征。第二部分分析了跨国公司R&D机构进入美国的方式。第三部分分析了海外R&D直接投资的动机及其影响因素。最后部分对汽车、医药或生物工程和电子业的投资动机与运作方式进行了产业之间的比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