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发展壮大县域经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推动城乡协调发展的现实选择.改革开放20多年来,位于“长三角“的上海市、江苏、浙江省经济发展迅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其县域经济发展水平也位列全国前茅.文章首先探索和总结了“长三角“县域经济的发展轨迹和成功经验,其次对河北省与“长三角“县域经济进行了对比,最后“长三角“县域经济提出了河北省县域经济进一步发展的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2.
县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义乌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专业市场的兴起和发展引发了义乌经济社会结构的巨大变迁,使之成为位居全国百强县前列的经济强市,创造了独特的"义乌模式"。经过近些年的快速发展,"义乌模式"的内涵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和拓展。新的"义乌模式"是一个包含市场提升、经济发展、社会和谐、城市化和城乡一体化、区域分工协作等诸多元素的县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模式,对其他地区县域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具有一定借鉴意义,对于推进我国县级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3.
成都市圈层经济空间互动协调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都市圈层空间经济是近年来区域经济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通过构建成都市圈层经济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应用统计年鉴数据和经济普查数据,采用聚类分析数学模型,研究了成都市"都市圈层经济结构"的存在形式。研究表明成都市具有明显的城乡圈层结构,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大都市圈中城乡空间互动机制、协调发展模式,提出统筹城乡的发展战略措施。  相似文献   

4.
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航 《辽宁经济》2009,(3):36-36
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战略部署,也是逐步解决城乡二元结构长期积累的各种深层次矛盾的重要举措。我国的县域经济发展很不平衡,东部沿海地区发展较快,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水平低,这就要求中西部欠发达的地区找到县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发挥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把县域经济搞上去。  相似文献   

5.
交通是区域发展的先行条件,高速化是现代交通运输的发展趋势。文章以2018年为研究时点,以江苏省54个县域为评价单元,基于高速公路优势度、高速铁路优势度、航空运输优势度3个子系统构建了高速交通优势度评价模型,借助GIS空间分析,对江苏省县域高速交通优势度的空间格局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苏南地区高速公路优势度整体较高,苏中、苏北地区除G40、G30沿线外,其他区域高速公路网有待进一步完善;全省高速铁路建设不平衡,京沪通道沿线优势度较高,但长江以北有大片区域无高铁站覆盖;航空运输优势度以机场所在评价单元为核心呈圈层分布,从中心向外围递减;全省高速交通优势度总体不高,自南向北递减,区域差异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6.
姜信治 《发展》2005,(10):8-9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城乡和区域协调发展,全面推进小康社会进程的一个着力点和具体行动,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没有县域经济的发展,也就谈不上整个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因此,要实现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不断壮大县域经济实力,提升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从发展的空间看,县域经济是各自为政的经济。县一级作为承上启下的行政管理层次,它以县级政权和县级财政作为市场调控主体,从而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和能动性。县域经济往往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纽带,农村为腹地,是在县级行政区…  相似文献   

7.
县域农业是我国农业发展的基础。借鉴杜能的“圈层理论”,从五大社会经济因素剖析,目前我国县域农业呈现出“核心发展圈层”、“溢出发展圈层”和“低度发展圈层”三大圈层结构,而且各层次的农业生产方式也有所不同,并引发了不同的问题。文章依据农业生产方式转型的特点,提出尊重规律,科学谋划;分类施策,培植优势;产业融合,互补发展三大关键举措,以破解繁荣与凋敝并存的县域农业现状,构筑经济繁荣、农业兴旺、生态友好三位一体的县域农业新格局。  相似文献   

8.
城镇化与工业化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搜集2001年到2012年的统计年鉴数据,运用指标正向化方法、变异系数法等构建了城镇化综合系数、工业化综合系数以及协调度模型,计算并评价了2000年到2011年我国以及四大经济区域和各省市的城镇化与工业化的协调性。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从2000年到2011年城镇化和工业化以及二者的协调度系数都是处于上升发展阶段,由低水平向高水平发展,由严重失调向优质协调发展;东部地区的协调发展程度最高,中部地区和东北地区发展程度相差无几,而西部地区的协调发展程度最低,四大经济区域城镇化与工业化协调发展呈现出梯级结构;2000年到2011年各省份城镇化与工业化发展呈现出明显的地区差异,与四大经济区域差异相呼应,并且协调度与该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成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陕西省县域经济发展水平聚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陕西省县域经济为研究对象,利用2006年各县域社会经济统计数据,通过建立陕西省县域经济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因子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进行实证研究,将陕西省县域划分为三大经济发展梯度区,并深入分析各区的差异成因,进而提出三类区域协调发展的对策,为陕西省县域经济协调快速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0.
刘进军 《发展》2021,(1):9-9
甘肃县域经济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当前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不仅是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实现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甘肃省强化举措,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补齐区域发展短板的现实需要。  相似文献   

11.
陈晔 《上海经济》2022,(1):65-76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与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都是国家战略,两者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示范作用。金融本身不创造价值,其收益来自实体经济,其作用在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实体经济与金融业协同发展,能够将实体经济与金融业相互争夺利益的"零和"游戏局面,转变为互利共赢关系。扎实的实体经济是金融中心建设的基础,实体经济的发展可以完善金融中心的功能,由实体经济带动的金融中心更加持久稳定,在长三角一体化过程中,实体经济与金融业协同发展能更好发挥规模经济,能构建更加完善稳定的产业链,发挥产业间的互利效应,发挥产业内的集聚效应。建议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以及长三角一体化过程中,以实体经济与金融业协同发展为本,以制造业与金融业协同为先,肩负起产业和区域经济稳定器功能,成立长三角基础设施投资银行。  相似文献   

12.
周卫东 《特区经济》2009,(11):51-52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调查法,对金融危机情况下长江三角洲地区外向型企业发展现状和资源进行分析。在尊重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前提下,充分分析金融危机对长三角地区外向型企业的影响,提出了促进长江三角洲地区外向型企业进一步发展的对策。为长三角地区外向型企业尽快摆脱金融危机的影响及今后更好地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3.
关于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河三角洲具有发展高效生态经济的良好条件。2009年12月3日国务院正式批复《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黄河三角洲地区的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成为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建设的过程中存在着很多的问题,生态环境脆弱,产业单一,存在交通瓶颈等,如何改善生态环境,完善产业结构,解决交通瓶颈等成为发展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亟待解决的课题。  相似文献   

14.
文章首先从经济、技术和环境三个维度阐述低碳经济的概念内涵,据此分析了长三角制造业低碳经济发展的现状和问题.同时依据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委员会提出的“驱动力-状态-响应”模型(DSR模型)建立了三维的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并用主成分分析的方法对2000-2008年长三角制造业低碳经济发展脉络进行了定量评价研究,结果表明自加入WTO组织以来,长三角制造业一直保持低碳化的良性发展趋势.最后根据评价研究结果结合长三角制造业的现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长江三角洲是我国最重要的旅游区之一,旅游资源丰富,旅游经济发达,但各市之间发展不平衡。文章选取6项核心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长江三角洲15个城市的旅游经济发展水平进行测算和分类,接着对旅游经济空间差异的形成原因进行分析,最后提出促进长江三角洲旅游经济协调发展的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16.
长三角“两省一市”发展模式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长三角区域经济的迅速增长离不开其合适的发展机制。长三角“两省一市”发展模式具有特殊涵义:以浦东开发开放为特征的上海经济模式;以“温州模式”为特征的浙江民营经济模式;以“苏南模式”到外向型经济为特征的江苏发展模式;这独具特色的发展模式给当地经济注入活力,突破制约区域经济发展的瓶颈,并使经济圈内富有效率地分工与合作。  相似文献   

17.
李娜 《华东经济管理》2012,26(11):22-26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海洋空间和海洋资源将成为区域竞争的主要焦点.长三角海洋经济区作为我国三大海洋经济区之一,海洋资源丰富、海洋经济发达.但海洋经济作为陆域经济的延伸,行政区经济仍较为明显,各地区协调性较差.文章采用层次分析法,以长三角沿海城市为地域研究单元,进行海洋经济竞争力评价.并从产业结构和行业优势等方面分析长三角各地区海洋产业发展态势.基于此,提出长三角海洋经济整合格局,即“三角两翼一带”,加快海陆统筹、区域协调、江海湾联动发展,促进长三角海洋经济一体化发展.  相似文献   

18.
侯祥鹏  冯彩   《华东经济管理》2011,25(11):18-22
长三角地区固定资产投资的规模、结构和效益的分析及其与全国的对比表明,长三角地区正逐步摆脱投资驱动型经济增长,从粗放式、外延型向集约式、内涵型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转型走在了全国的前面;同时也正遭遇投资驱动经济增长的“瓶颈”。长三角地区在提高投资质量和效益方面仍有待努力。  相似文献   

19.
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居民收入的增长,我国商业银行业务结构也发生了重大变化.文章通过对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区域①(以下简称"二洲一海")经济发展及其特点进行了分析,针对该区域居民富裕水平明显较高、第三产业发展潜力较大、非公有制经济比重较高、外向型经济特点突出的状况,提出了商业银行要优先支持二洲一海区域,加大信贷倾斜力度,大力发展个人银行业务和中间业务,优化客户结构、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果的策略.  相似文献   

20.
为全面认识长三角地区近年来转型发展的进展情况,文章依据现代化的发展诉求,构建转型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确立两个评价指标:转型发展水平和转型发展指数,分别从横向和纵向两个方面对长三角转型发展情况进行比较分析。横向结果显示,长三角地区的转型发展水平位于全国前列,尤其社会转型和生态转型方面;纵向结果表明,自2000年以来长三角地区转型发展总体呈现良好的变化趋势,但是各领域的转型尚不够协调,主要是经济增长效益与经济结构优化进展较慢,今后需要加大转型力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