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近几年,美国在高调鼓吹“再工业化”,这导致了制造业回流的现象.作为“世界工厂”的中国面临着生产成本增加和投资环境恶化等不利影响,制造业优势逐渐被削弱.但是,当前美国制造业回流的形势却也给了中国制造业以产业升级的新机遇,中国应该变“制造”为“创造”,通过产业升级从根本上来改变经济增长方式.  相似文献   

2.
蒋瑛  谢勇  常群 《亚太经济》2023,(2):75-86
国际金融危机后,美国出台一系列制造业回流的政策与措施,以减少对中国供应链的依赖,弱化中国在全球供应链中的作用。构建2000—2021年中国行业层面的供应链风险指数与美国制造业回流指数,并基于中间品贸易的视角探究两者间的影响机理。研究发现:美国制造业回流将阻碍外资对中国的技术溢出效应,弱化中国在国际生产网络中的地位,加强中国对国际市场中间品供给与需求的依赖;也会通过中高端制造业回流的集聚效应降低中国对国际市场依赖的多元化程度,进而对中国供应链安全产生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3.
齐平  宋威辉 《南方经济》2023,(5):84-106
文章基于2003—2013年中国制造业企业面板数据,研究链主企业对中国制造业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的影响。首先,以测算的企业国内价值链长度与企业全球价值链上游度两个微观指标,表征中国制造业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其次,按照已公示链主企业的标记、已公示链主企业的排序、一般性门槛指标的构建、全国链主企业的识别四个步骤,定量识别链主企业。再次,通过构建链主企业数量矩阵、制造业投入产出系数矩阵和链主企业资产比重矩阵,定量测度链主企业影响力。最后,运用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相结合的方法,厘清链主企业对中国制造业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的具体影响。结果发现:链主企业能够通过提高成员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促进中国制造业产业链高质量发展;专业化外部性和多样化外部性能够强化链主企业对中国制造业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而波特外部性表现出抑制作用;在资本密集型行业、技术密集型行业、内陆地区“、一带一路”沿线地区中,链主企业对中国制造业产业链高质量发展更具推动力。文章提出了定量识别链主企业与定量测度链主企业影响力的方法,拓展了链主企业影响中国制造业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的研究边界,这对发挥链主企业影响力进而推动中国制造业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具有...  相似文献   

4.
特朗普减税方案将进一步减低美国制造业企业税负,推动美国制造业企业海外资本回流,加速制造业资本流出我国,加之愈演愈烈的美国单边贸易保护主义,中国制造业企业对美国投资前景是否乐观,一要看双方制造业吸引外资环境的相对变化,二要看中美制造业竞争力的相对变化。成本是中美制造业竞争力比较的重要内容,但在各国争夺制造业创新制高点以及吸引外资竞争的大背景下,政策因素对中美制造业资本流动的影响很可能呈现出提升态势,分析中美制造业相对优势就需要从成本和竞争力比较的角度出发,对中美两国制造业吸引外资成本因素的新变化进行梳理,并对两国制造业竞争力现状进行对比,在综合考虑成本和竞争力因素的基础上,再加入贸易壁垒这一影响因素,全面考察中国企业对美国制造业开展直接投资的决策依据和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5.
我们虽是制造业大国,但在国际制造业的产业链上,中国企业大部分都处于中低水平,大都是以高能耗高污染为增长代价。  相似文献   

6.
7月12曰,美国《财富》杂志公布了2004年度全球500强企业排行榜。在15家上榜的中国企业中,宝山钢铁、上海汽车这两家上海的制造业企业,以年销售额逾百亿美元的业绩首次入围。然而,这些企业对此显得颇为淡定。有人认为,这种低调姿态体现了中国企业面对成绩不骄不躁的成熟心态。其实,只要看看这些列入世界500强的中国企业的性质,就会发现早先入围的都是国家垄断行业中  相似文献   

7.
中国已被认为是世界的“制造工厂”,但在全球制造业的产业链上,只是处在中低端的位置,以劳动密集型的制造业居多。从总量上看,中国的制造业产值目前仅占全球市场的5%,而日本所占的比重是15%,美国是20%。要增强制造业的竞争力和技术含量,仅依靠传统的生产要素——设备、资金、人力显然已经不够,我们迫切需要引进新的生产要素—知识。在制造业的整个流程中,凝聚着许多对企业来说十分重要的知识。  相似文献   

8.
我认为,制造业没有转型与升级的概念,制造业只有转移与做强的概念。中国制造业正在从产业低端的制造向满足中国市场、消费者需求的价值创造发展。制造业不是一个点,而是一条链,甚至是一张网,实体经济的重塑路径需要从产业链当中去寻找。是否有利润率,取决于在产业链中是否有议价的能力。像格力电器做到千亿销售的规模,它在整个产业链里,事实上整合了很多零部件制造企业,这样企业才能真正创造利  相似文献   

9.
陈维荣 《中国经贸》2012,(13):58-61
中国境外经贸合作区为中国企业对外投资搭建了平台,提供了经济、可靠的海外发展基地,有利于形成贴近市场的产业链和产业集群,可降低企业海外投资经营成本和风险.中国境外经贸合作区与宁波产业对接,实现了优势互补,推动了宁波中小型制造业企业加快"走出去"的步伐.  相似文献   

10.
2006年新年伊始,中央提出了建立“创新型国家”的目标,大力提倡“自主创新精神”。而我经过长时期对国有企业的调查研究发现,美国卡特彼勒公司正试图进入中国装备制造业,其目的已不仅仅是占领中国市场,同时也意欲把中国的装备制造业纳入其全球产业链,要从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的角度在中国整合市场和资源,从根本上消灭潜在的竞争对手——中国机械制造业的龙头企业,其力度、深度和广度都是前所未有的。  相似文献   

11.
21世纪,以信息技术为特征的制造业革命正在全球范围内展开,信息技术正在以前所末有的广度和深度渗透到制造业的各个环节中,使制造业的产品研发方式、生产组织模式和经营管理理念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我国已成为制造大国,但远不是制造强国。自主创新不足,处在全球产业链的低端,产品档次、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低仍是中国制造业的软肋。针对我国制造业面临的问题和全球化竞争的挑战,顺应国际制造业发展的大趋势,党中央制定了“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重大战略方针。制造业信息化已成为我国从“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的必由之路,是提升我国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实现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跨越发展的重要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2.
本文阐述了美国再工业化的背景,分析了美国再工业化的阻碍因素,提出了中国制造的应对措施。要防止产业空心化。为制造业打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切实提高企业劳动生产率;以前瞻性的技术投入和高质量的技术改造引领产业结构整体升级;加强劳动力素质、经商环境、政策制度、基础设施等软硬件方面的建设;向产业链上游转移;加大新兴产业投入,提高先...  相似文献   

13.
近十年来,一些发达国家相继出现制造业回流的现象,即跨国公司的海外子公司撤出或部分撤出东道国,把生产基地迁回国内。文章以日本为案例,分析近年日本制造业回流以及在华日资企业撤资的现象并做一些理论探讨,试图找出制造业回流背后更本质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4.
姚碧云 《特区经济》2014,(1):198-200
从我国制造业的现实情况出发,分析了我国制造业利润低的原因,阐述了我国制造业在国际产业链中的位置,列举飒拉、拉法基、安踏的成功案例,分别分析其如何高效进行产业链整合,以引导我国代工企业大胆尝试转变发展方式。  相似文献   

15.
中国已被认为是世界的“制造工厂”,但在全球制造业的产业链上,只是处在中低端的位置,以劳动密集型的制造业居多。从总量上看,中国的制造业产值目前仅占全球市场的5%,而日本所占的比重是15%,美国是20%。  相似文献   

16.
由国家统计局最近公布的“中国企业1000大”数据表,公布了中国1000家最大的法人工业企业。数据表明,中国石油、冶金和汽车制造业成为工业企业中销售利润最高的行业。“1000大”企业中,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以855.524亿元的销售额名列榜首。江苏省电力公司和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  相似文献   

17.
《沪港经济》2008,(10):9-9
近日,郎成平宣称中国远非制造业大国,而是处于产业链的末端。他认为中国每创造出1美元的产值,同时也替美国创造出9美元的产值。这9美元的差价,是美国通过产品设计、原料采购、仓储运输、订单处理、批发经营以及终端零售的6大环节创造出来的。在这个“6+1”的产业链中,美国掌控6,中国掌控,真正拿到大头的是美国。  相似文献   

18.
"世界工厂"与天津制造业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制造业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 1.制造业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石,也是增强国家竞争力的基础。在过去的20世纪中,是制造业给美国、日本和欧洲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发展和市场繁荣,在面向21世纪的发展中,这些发达国家仍然都把制造业作为新经济发展必不可少的基石。有人坦言:“无论今后科技怎样进步,发展先进的制造业将是人类社会  相似文献   

19.
中国“制造业服务化”发展路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21世纪初开始,在新一轮世界性产业结构的调整步伐中,制造业与服务业的双转移趋势日渐明显。在这一背景下,中国的制造业以何种方式加入国际产业链条才有利于产业结构的升级,以及应如何克服地方性产业集群同质性竞争的格局,支持企业不断攀升全球产业链条的高端就为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20.
庞磊  阳晓伟 《南方经济》2023,(5):107-126
文章利用国泰安数据库、投入产出表与上市公司数据(1990—2020)匹配得到我国1356家高新技术企业,采用空间基尼系数测度高新技术企业集聚程度。同时,文章测度产业链中心度与中介度衡量产业链关键环节可控程度,对我国高新技术企业集聚推进产业链关键环节自主可控提升程度进行研究,得出以下结论:总体层面,高新技术企业集聚、自主创新有效地推动了我国产业链关键环节可控能力提升。具体细分,一是所有制层面,国有高新技术企业和民营高新技术企业集聚对产业链关键环节可控能力提升具有促进作用,国有企业作用强度略大于民营企业;二是行业层面,高新技术企业集聚对产业链关键环节可控推动程度由强到弱依次为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和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信息化学品制造业、医药制造业和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三是地区层面,高新技术企业集聚对产业链关键环节可控能力的推动作用强度依次为东部沿海、北部沿海、南部沿海、长江中游、黄河中游、西南地区、东北地区和西北地区;四是技术创新的中介效应,高新技术企业集聚通过技术创新有效驱动了产业链关键环节实现自主可控。据此,文章提出健全新型举国体制、强化科技强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