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 毫秒
1.
国际金融危机后,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政策成为各国央行实行货币政策操作的核心工具,但对其溢出效应的研究还停留在传统的传导渠道层面。文章基于非传统传导渠道的视角,先构建以CAPM为基础的模型理论说明资产组合再平衡传导渠道的机制,再以MSVAR模型实证检验日本央行资产负债表政策通过资产组合再平衡渠道对中国的溢出效应。实证结果表明,日本央行资产负债表的扩张使中国长期国债收益率下降、通货膨胀上升、产出水平下降,并且在不同区制下溢出效应的程度有所不同。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政策、资产组合再平衡渠道和信号渠道是货币政策发挥作用的新机制。这一结论对中国人民银行改革货币政策框架及加强国际货币协调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本文沿银行信贷、资产负债表和相对价格三条货币政策传导渠道,从理论上分析货币政策行业非对称效应的形成机理;并基于30个典型行业月度面板数据、分四个递进层次建立实证模型检验理论结果。研究发现,行业间特征差异显著,货币政策冲击经传导后对各行业影响程度差别非常之大;行业运营资本比重、银行信贷依赖程度、财务杠杆水平和劳动密集程度越高以及行业内公司的平均规模越小,受货币政策的冲击越大。把握货币政策行业非对称效应的规律并发挥政策在调结构方面的作用,对于中央银行有较强的现实意义。中小型公司和劳动密集型行业受政策影响最大,紧缩性货币政策会加剧中国的失业问题。中央银行应尽可能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配合信贷政策在总量和结构上调控经济。  相似文献   

3.
曹永琴 《南方经济》2010,28(2):62-73
中国货币政策具有显著的非对称效应,紧缩性货币政策对产出的影响力度强于扩张性货币政策。本文以价格粘性为核心构建菜单成本模型,从货币政策价格传导渠道分析货币政策非对称效应的形成机理。研究表明,货币政策非对称效应的主要成因是非对称的价格传导渠道。企业面临货币政策冲击时,遵循菜单成本和扭曲成本孰低原则决定调整价格还是产量。降价的菜单成本低于涨价成本以及扭曲成本随通货膨胀趋势呈非线性变化共同导致了非对称的价格粘性,由此产生的非对称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是货币政策非对称效应的形成机理。因此,货币政策效果随通货膨胀率而变,货币政策效应非对称程度在不同的通货膨胀率区间存在差异,随通货膨胀率的上升呈现出先减后增再减的驼峰形趋势。本文进一步通过构造状态空间模型实证检验了理论模型在中国的适用性。为了实现经济稳定增长,中央银行制定货币政策时不仅要决定政策实施方向和力度,还应考虑经济所处的通货膨胀率区间。  相似文献   

4.
张为  张洪海  张羽 《辽宁经济》2009,(12):40-41
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描述了中央银行运用货币政策工具影响中介指标,进而最终实现既定政策目标的传导途径与作用机理。传导机制的通畅,保证了货币政策的有效性。米什金(1995)把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分为传统的利率途径、其他资产价格效应和信用传导三类。其他资产价格效应包括汇率对净出口的影响、托宾的q理论、财富效应;信用传导则包括银行贷款途径、资产负债表途径、现金流量效应、意料之外的物价水平效应和家庭流动性效应。  相似文献   

5.
货币政策措施最终能否产生预期的效果,取决于货币政策传导是否顺畅。因此,货币政策传导历来是货币政策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本文选择货币政策传导的资产负债表渠道作为研究的主题。结合中国的情况,本文从银行、公司角度分析了资产负债表渠道对我国货币政策传导的解释力,找出目前影响我国公司的资产负债表渠道发挥作用的一些阻碍因素,随后提出了提高我国货币政策资产负债表渠道效率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中国证券市场货币政策传导效应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楚尔鸣 《开发研究》2005,32(3):102-106
一般理论研究认为证券市场是中央银行货币政策传导系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渠道,但实证分析表明,中国货币政策只有通过货币供应量作用于证券市场的效应明显,而传导过程中的“q”渠道和“财富效应”渠道等并没有充分发挥作用。因此,必须注重从宏观环境改革入手培养和发展中国的证券市场。  相似文献   

7.
张炜  王东一 《世界经济研究》2022,(1):90-103,118
大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造成国际流动性泛滥,大规模跨境资本流入中国催生资产泡沫.文章在梳理大国货币政策对中国金融市场溢出渠道的基础上,从理论层面建立跨国金融机构资金流动模型,分析不同渠道下的溢出效应,并通过反事实协方差矩阵估算溢出方式与程度.同时,进一步引入含有金融市场扭曲度的央行福利效用损失函数,分析在经济下行且资产价格...  相似文献   

8.
卢万青   《华东经济管理》2007,21(4):130-132
文章对资产价格在货币政策传导中的作用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同时存在着从中央银行到资产价格的高效传导和从资产价格到实体经济的低效传导,资产价格的波动损害了货币政策的传导效率以及金融体系的稳定性。在这种情况下,我国中央银行不应把资产价格纳入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而应适时和适度地对资产价格作出反应。  相似文献   

9.
本文首先运用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SVAR)证明了美国量化宽松政策对中美通货膨胀的影响差异,即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中国通货膨胀的溢出效应强于对美国国内物价的直接影响;然后从资本项目和经常项目渠道发现,资本项目传导较快但经常项目传导时滞较长,而中国货币政策独立性弱和对外依赖度过高是造成其影响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李成  赵轲轲 《华东经济管理》2012,26(3):88-92,121
文章主要研究了美国货币政策对中国货币政策的溢出效应,理论部分分析了在开放经济条件下两国模型关于货币政策跨国传输等相关问题。货币供给分为国内供给和外部输入,通过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中资产负债的变化可以分析外部货币的输入影响到基础货币的被动投放,在流通过程中由于乘数效应影响了货币供给量。外部货币的输入影响央行调控独立性的发挥,外部货币的输入容易形成对国内货币市场和产品市场某种程度的冲击,央行货币政策调控的难度增加。经验分析发现,美元输入对中国货币政策存在溢出效应,影响到中国的基础货币投放,影响到中国的货币政策的独立性以及执行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从退出量化宽松至今美联储已加息四次,并宣布将于2017年10月启动缩表,这将对我国宏观经济和资产价格波动产生显著影响。有鉴于此,文章利用时变参数向量自回归模型(TVP-VAR)研究了2008年11月至2017年3月美联储货币政策正常化对我国经济的溢出效应。结果表明,美联储加息、缩减资产负债规模通过资本流动渠道、汇率渠道以及利率渠道对我国物价、产出、房价以及股价均产生了显著影响。最后,文章从资产负债表视角分析了我国货币当局近期资产规模减少与美联储"缩表"不具有联动性,并提出应对美联储货币政策正常化的中国货币政策选择建议。  相似文献   

12.
从退出量化宽松至今美联储已加息四次,并宣布将于2017年10月启动缩表,这将对我国宏观经济和资产价格波动产生显著影响。有鉴于此,文章利用时变参数向量自回归模型(TVP-VAR)研究了2008年11月至2017年3月美联储货币政策正常化对我国经济的溢出效应。结果表明,美联储加息、缩减资产负债规模通过资本流动渠道、汇率渠道以及利率渠道对我国物价、产出、房价以及股价均产生了显著影响。最后,文章从资产负债表视角分析了我国货币当局近期资产规模减少与美联储"缩表"不具有联动性,并提出应对美联储货币政策正常化的中国货币政策选择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中美两国作为全球最大的两个经济体,美联储货币政策对中国经济增长的溢出效应超越双边,对全球经济发展具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文章运用带有随机波动率的可变参数向量自回归模型,实证研究美联储货币政策溢出对中国经济增长的省际效应,并采用R软件生成美联储货币政策溢出对中国内地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经济增长的冲击方向和程度的地域分布图。从总体来看,美联储货币政策溢出效应对中国内地各个省份经济增长的冲击存在着较大的异质性,东部沿海和沿边省份经济增长受到美联储货币政策溢出效应的冲击性影响程度要小于内陆省份。为此,中国既要综合运用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工具,有效应对外部短期冲击,又要充分利用美联储加息政策溢出效应带来的有利因素,扎实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加快经济增长动力结构转换,积极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同时,在制定应对政策时,要准确区分中国内地不同省份经济增长受美联储货币政策溢出效应冲击的特殊性和异质性,因地制宜地采取有针对性的策略。  相似文献   

14.
本文将货币政策的资产价格传导机制划分成货币政策传导到资产价格和资产价格传导到实体经济两个环节,主要关注货币政策、实体经济以及最终目标三个层面的变量,细分股票价格传导和房地产价格传导两条路径,分别建立了具有系数约束的向量误差修正(VEC)模型,检验我国货币政策通过资产价格渠道传导的有效性。在此分析结果的基础上,指出当前我国货币政策不应以资产价格为目标,中介目标应由货币供应量向利率转变,并且对疏通股票市场和房地产市场传导渠道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本文采用2013-2020年19个新兴市场国家的企业数据,研究了美国货币政策沿着跨国企业的海外子公司网络对新兴市场国家的溢出效应及微观机制。结果发现,美国货币政策紧缩(扩张)对新兴市场国家的美国关联企业投资的负向(正向)影响显著高于新兴市场国家本土企业。影响机制在于,跨国企业通过其内部资本市场与内部供应链,向新兴市场国家的美国关联企业传导美国货币政策溢出效应,从而影响美国关联企业的投资水平、收入增长、规模扩张与现金持有,并进一步沿着新兴市场国家的国内产业关联向其本土企业进行传导。本文补充了美国货币政策溢出效应在企业层面的传导渠道,为新兴市场国家更好地应对美国货币政策冲击提供了政策参考。  相似文献   

16.
西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及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简单地说,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描述了货币政策如何借助于货币冲击来影响实际经济的变动以及所实施影响依赖的路径(传导渠道),它是货币政策有效的基础,不同目标的货币政策都会寻找到一个包含有多种传导渠道的机制组合来为其服务,从理论上采讲,货币政策的传导主要可以通过利率渠道,资产价格渠道,信用渠道和股票市场渠道来实施,而这些渠道又各有不同的特点和存在要求,在不同的经济条件下所起的作用也不尽一致,本文将依据最新的研究结果对这些渠道进行重新梳理,并给出笔者的看法。这项工作对探讨中国货币政策发挥作用的可能途径显然是很有益的。  相似文献   

17.
文章应用贝叶斯框架下的TVP-VAR-SV模型分析了金融危机以来美、日、欧等主要国际货币区的货币政策(文章简称为"国际货币政策")变化对中国经济溢出效应的传导机制。我们发现国际货币政策在方向和力度方面的调整和变化能够通过其与中国的利率之差表现出来,进而对人民币汇率以及中国贸易差额产生溢出效应。这种溢出效应具有显著的时变特征:首先,从影响的程度来看,国际货币政策在推出或退出等方向性变化时溢出效应尤其明显;其次,从时间上来看,国际货币政策的变化会对人民币汇率和中国贸易差额在不同时期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人民币汇率对中外利差的变化非常敏感,而人民币汇率和贸易差额的变化也会引起中外利差随时间不同程度的变化,但是人民币汇率对中国贸易差额的影响呈现出显著的"倒J曲线"效应,显示汇率弹性理论在中国并不成立。  相似文献   

18.
提高货币政策传导效能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传玉 《理论观察》2007,(4):156-157
目前货币政策效应不明显,传导机制存在梗阻,货币流动渠道不畅,严重影响货币政策效应有效发挥。因此充分发挥中央银行为核心的宏观调控体系作用,促进和发展货币市场,努力提高货币政策传导效率等,才能起到促进经济增长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9.
外贸政策对FDI技术溢出效应的影响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FDI技术溢出效应实证研究呈现不同结果,有正面溢出效应,有负面溢出效应,还有的不存在显著溢出效应,学者们针对这些不同结果给出了不同解释。本文主要研究了外贸政策对FDI技术溢出效应的影响机制,首先总结了FDI技术溢出渠道及影响FDI技术溢出效应的因素,接下来界定外贸政策范围,最后研究了外贸政策对FDI技术溢出效应的影响机制:外贸政策的不同会导致外商不同的投资动机,进而影响FDI的流向,使跨国公司在东道国市场结构中处于不同地位,从而对FDI技术溢出渠道产生影响,最终影响到FDI技术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选取了2001年1季度到2013年4季度的数据,采用贝叶斯方法估计DSGE模型的参数,并运用脉冲响应分析冲击的传导。结果表明中美两国均存在相互的溢出效应,其中美国的货币政策溢出效应通过贸易渠道和利率渠道影响我国产出水平,而通过汇率渠道的影响被收入吸收效应抵消;我国主要通过贸易渠道和国际游资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美国经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