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区域经济研究:回顾与评价(上)蒋清海一、对中国区域问题的基本判断虽然区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域经济的发展在国民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但是,长期以来,在我国有关国民经济的研究中,人们往往注重于部门经济发展问题的研究,而对区域经济的发...  相似文献   

2.
中国区域经济研究的新进展——读覃成林《区域经济空间组织原理》●蒋清海(中国建设银行研究所北京,100810)在改革开放后近二十年里,中国区域经济的研究虽然仍然落后于经济发展的实践,但已呈现出有阶段有层次的深化趋势,出现过十大研究热点,即布局原则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上海改革》1997,(9):47-47
中国自改革以来,经济获得持续高速发展.其城市化进程也明显加速。在国土资源有限的条件下,采取什么样的区域布局来发展经济最为有利,已成为中国城市化规划研究的重大课题。最近,中国有关经济专家提出了“都市圈”构想,为中国未来区域经济的发展的发展布局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CEPA与中国区域经济一体化战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CEPA迈出了中国自由贸易区的第一步,构筑了中国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核心层”,是开启中国区域经济一体化战略的一把“钥匙”。本的研究着眼于CEPA在中国区域经济一体化战略中的作用。CEPA的签订将会带动香港经济振兴,对台湾经济未来的发展也将产生持续的影响。CEPA为解决两岸四地的经济一体化寻找到了一个很好的制度安排。同时,为中国跨境区域经济合作、次区域经济合作、沪港之间的合作,以及“大珠三角”和“泛珠三角”的合作,进而为可能打通CEPA与东盟自由贸易区之间的经济联系,将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5.
新发展格局下,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呈现出新特征,构建以内需为主导的分工体系和更为合理的区域分工模式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立足国内价值链,文章设计了“国内大循环”背景下中国区域分工角色的指标,并使用高阶空间滞后模型探析了各省经济周期联动性的区域特征,在此基础上,文章将研究视角拓展至经济增长极建设,设计了“双循环”格局下区域中心省份的指标。研究发现:2007—2015年南方东部沿海地区依然是保障我国经济增长的核心动力来源,中、西部地区在NVC中的参与度和贡献度稳步提升,北方东部沿海和东北地区在NVC中的经济构成比重有下降趋势,长江经济带在我国经济增长的支撑地位逐渐凸显。中国省际经济周期联动性具有典型的区域化特征,省际间的经贸互动显著加强了其区域化特征。最后基于“双循环”依存度指标对区域经贸中心省份的选择进行定量分析,为经济增长极建设的有序推进补充一定事实依据。该研究具有两方面政策含义:一是中国在打造全国统一大市场的过程中要更加注重区域分工对国内分工体系的资源配置和整合能力,充分释放区域(间)分工对内需体系构建的重要促进作用。二是中国在推进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进程中,应当依托区域经济增长极等新型空间组织...  相似文献   

6.
本文基于经济增长脆弱性的测算模型,对中国省级经济韧性进行动态测度。在此基础上,运用MAI-AR-SV模型,分别提取中国宏观及区域层面经济韧性的共同因子,旨在系统性监测经济韧性状态变迁的同时,辨识经济韧性间联动机制的演化过程。进一步,通过对省级经济韧性的内生驱动因素进行贡献分解,深入辨析经济韧性的区域协同与异质分化特征。研究发现:(1)中国宏观经济韧性的动态演化路径存在显著的“事件驱动”特征,在极端事件冲击下,经济韧性表现出明显的波动态势。近年来,尽管受到全球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冲击,但中国经济恢复较快,继而于2021年由低韧性攀升至高韧性状态,意味着中国经济富有强劲的增长韧性。(2)中国区域经济韧性的状态变迁路径在样本区间内呈现出显著的异质分化特征,但是,随着后疫情时期经济形势的相对稳定,四大区域的经济运行无一例外地步入高韧性增长路径,这表明,中国经济稳定向好的长期发展趋势仍未改变。此外,区域经济韧性间的联动辨识结果表明,区域经济韧性已然由传统的三元分布结构演化为相互促进、优势互补的协调发展格局,具体表现为东部率先引领,同时仿射其他三区的雁阵式联动网络。(3)中国省级经济韧性的贡献分解结果...  相似文献   

7.
以地缘上的接近性和经济上的互补性为基础的经贸合作与区域的共同开发,使得中国与朝鲜的经贸往来迅速发展,并趋于全面的、多方位的合作。相对而言,辽宁省作为中国与朝鲜的近邻,在与之经贸合作中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条件。从发展战略的角度,冷静地分析研究其间的合作问题,不仅有利于辽宁区域经济的发展,而且也有利于中国掌握自己在推进东北亚区域经济一体化中的主动性,从而进一步推动东北亚区域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和创新中心的创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新是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动力,长三角是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最快,一体化程度最高的区域,准确把握区域创新能力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关系对提升区域竞争能力和维持发展优势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从要素集聚和产业集聚角度研究区域创新能力的培育,提出多元化(包括供给多元化和需求多元化)是影响创新的关键因素,并就打造长三角创新中心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边疆经济与文化》2005,(6):F002-F002
袁庆寿:1933年生,广东兴宁人。哈尔滨师范大学教授,知名经济学家,中国边疆经济研究所所长,黑龙江省政府科顾委专家组和哈尔滨市政府专顾委专家组成员。兼任黑龙江省经济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区域经济学会理事、中国经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管理科学院区域发展研究所特邀研究员。主持国家课题《边疆经济发展比较研究》,多次参加省、市、地区发展战略规划的策划咨询工作。  相似文献   

10.
研究区域经济布局问题,首先要搞清楚中国经济地理的整体特征,以及不同区域之间的关系。其次要明确中国目前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以及该阶段所具有的产业发展特点。第三是找出经济发展与各个地区经济地理优势之间的关系,尊重客观规律,防止短  相似文献   

11.
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两大趋势。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国的区域经济联系越来越紧密,区域合作的范围和领域不断拓展,合作规模不断扩大,形成了像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等经济区域。  相似文献   

12.
中国区域经济增长及其收敛性:空间面板数据分析   总被引:27,自引:3,他引:24  
本文运用空间面板数据分析方法考察中国区域经济增长和收敛性问题。首先介绍了空间固定效应模型的设定和经济意义,并概要说明了面板数据模型的空间相关性检验、模型选择和估计等问题。在此基础上,使用空间固定效应模型对1985-2004年中国省级区域经济增长及其收敛性进行了实证分析。发现条件收敛是非常可靠的经验结论,同时验证了增长过程中区域外溢显著存在。最后概括了主要研究结论和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政策含义。  相似文献   

13.
吴赢  张翼 《南方经济》2021,40(9):36-51
数字经济在中国经济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文章构建了2011-2018年地级市数字经济发展的综合指标,以专利申请数量来量化区域创新产出,从融资和知识产权保护的角度,研究了数字经济对区域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经济显著地促进了区域创新。在进行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及采用工具变量控制可能存在的内生性问题后,文章的研究结论依然成立。经济学意义上,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提高1%,区域创新产出增加1.05%。机制检验发现,数字经济通过缓解创新面临的融资约束和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水平来促进区域创新。进一步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对发明型创新、实用型创新和外观型创新都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虽然数字经济的发展水平在东部和非东部地区存在较大的差异,但是数字经济与区域创新之间的关系在东部地区和非东部地区之间并不存在显著的差异。文章关于数字经济与区域创新之间的关系及其背后机制的研究对构建数字经济时代区域创新体系及实现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本文首先指出FDI在中国区域分布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着相关性,然后分析了FDI在中国区域分布的不平衡,并对形成这一现象的原因进行了剖析,最后提出了通过FDI的区域分布促进中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通过构建“绿色索洛模型”,研究中国整体和四大经济区域工业用地和物流仓储用地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并使用空间杜宾模型和空间动态面板Han-Philips GMM模型,研究二者的空间效应。结果表明:①工业及物流仓储用地的增加促进了中国整体和四大经济区域的经济增长。②对中国整体,工业用地面积增加促进本地区经济增长,但会抑制邻近地区经济增长;物流和仓储用地的提高在促进本地区经济增长的同时还能拉动邻近地区经济增长。③工业用地和物流仓储用地变化对经济增长的空间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存在区域异质性。基于研究结果提出如下政策建议:①对工业用地的区位选择,新增工业用地可适当向东北各省适当倾斜,以更好地发挥东北工业基地对自身和周边地区的传帮带作用。②对物流仓储用地的区位选择,政策应当更加支持新增物流仓储用地向中部各省和东北各省倾斜,以发挥其区位优势。  相似文献   

16.
《边疆经济与文化》2005,(1):F002-F002
1935年10月生于湖北省应城市,著名区域经济学家。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起进入经济学研究领域,主攻经济布局-b区域经济,兼及宏观经济、产业经济等。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西部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中咨公司总经理、内蒙古呼仑贝尔盟副盟长现任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工业经济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博士生导师,  相似文献   

17.
跨国公司一体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研究--实证分析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耀  魏浩 《亚太经济》2004,(5):35-38
目前,在世界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两种不可忽视的经济现象,就是跨国公司一体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本文就这两种经济现象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同时表明:跨国公司一体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之间是相互促进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本文就中国参与区域经济组织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中国区域经济研究:回顾与评价(下)蒋清海4.区域产业结构的研究国民经济长期稳定协调发展,关键是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企业组织的合理化。产业结构是否合理,关系到资金、劳动力和自然资源能否恰当地配置与有效地利用,关系到经济、技术、社会能否协调发展,关系到能否尽...  相似文献   

19.
《中国经济信息》2006,(8):23-23
中国过去的区域经济以板块辐射为主,而非点状向四周辐射。不过,中国新一轮的区域经济规划,将改变这种现状。城市经济圈和区域经济带的点状辐射作用将增强,使更多的区域受益。  相似文献   

20.
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两大趋势。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国的区域经济联系越来越紧密,区域合作的范围和领域不断拓展,合作规模不断扩大,形成了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等经济区域。长三角地区、泛珠三角地区经过多年的经营已日益成为我国经济最活跃、区域经济一体化最前沿的地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