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评美国贸易代表对人民币汇率调查申请的拒绝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人民币汇率问题已经成为当前中美贸易中的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美国国内,尤其是美国国会内的一些人,经常拿这一问题来说事。近几年来,他们多次以中国操纵货币、中国汇率制度违反1974年美国贸易法301条款为由,向美国贸易代表提出调查申请,但均遭到拒绝。本文以WTO规则为依据,分析301条款的性质、地位和作用,结合中美贸易的实践,特别是近几年来有关301条款的人民币汇率特定争端案件的具体内容,分析了美国贸易代表驳回调查申请的表面理由和内在原因,并提出了应对301条款的一些观点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2003年年底,美国国会少数议员提出,中国的人民币汇率政策是中美贸易失衡的根源,他们要求布什政府向中国施压,促使人民币升值。随着今年总统大选的展开,有关汇率政策的讨论逐渐令美国公众明白,  相似文献   

3.
“人民币是中国的货币,但却是世界的问题!”一位国际权威专家曾这样感叹中国对全球经济的影响力。的确如此。美国对中国的贸易逆差2004年约1600亿美元,比2003年增加了35%。而2005年4月6日,美国参议院通过的提案称:“如果中国不让人民币在6个月内升值,美国会对中国制造的进口货品征收惩罚性27.5%的关税。”此时,人民的汇率争议,自1994年后再次浮现在中美贸易之间。4月19日,美国总统布什呼吁“不透明的中国开放其货币体系”。这一迹象表明,美国对人民币钉住美元的固定汇率感到不满。  相似文献   

4.
汇率之争已经成为中美贸易问题的核心议题之一,美国指责中国进行"货币操纵"以获得不公平的贸易优势,并认为这个问题应在《国际货币基金协定》框架内解决。在目前的国际经济秩序下,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贸易组织的管辖分工,无论从"行为论"还是"结果论"看,中国的货币和汇率政策与《国际货币基金协定》规定的义务并不冲突。同时在世界贸易组织框架内认定中国的汇率政策构成"汇率补贴"的多种货币措施的可能性不大。在通过多边规则无法达到目的的情况下,美国进一步加强单边行动,继续通过国内立法向中国施压,并将该问题提交世界贸易组织争端解决机构,但这种做法的前景并不明朗。解决中美汇率之争的最佳办法是:通过已建立的中美战略经济对话等双边机制并与其他国际组织合作,在经济及货币领域内帮助中国建立起有助于实现汇率市场化的现实条件,在此基础上逐渐实现汇率自由化。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中国和美国统计的中美贸易差额数据和人民币汇率这一全新的视角对人民币汇率与中美贸易差额之间是否存在协整关系,以及人民币升值能否有效改善贸易收支进行了实证分析,发现基于中国统计的中美贸易差额与人民币汇率并不存在显著的协整关系,而基于美国统计的中美贸易差额与人民币汇率之间却存在显著的协整关系,且人民币升值在长期内能够有效改善美中贸易赤字。但进一步的短期误差修正模型表明,短期内人民币升值并不能改善美中贸易逆差,反而会在一定程度上加剧美中贸易逆差。相应的脉冲响应分析和方差分解分析显示,长期内人民币汇率对改善美中贸易逆差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这一实证结果表明人民币升值改善贸易收支的理论在我国并不成立,而在美国长期内却是成立的。  相似文献   

6.
文章利用VAR模型考察2000~2015年期间中美货币政策对双边贸易的非对称传导事实,从理论上分析中美贸易失衡调整的汇率传递因素,并根据贸易价格汇率传递模型,估计了中美两国出口和进口价格方程,实证检验了中美两国进出口汇率传递的异质性:美国从中国进口的汇率弹性较低,对中国出口的汇率弹性较高,而中国从美国进口的汇率弹性较高,对美国出口的汇率弹性较低,贸易定价模式不同以及汇率制度、通胀率、企业经营效率及商品品质等方面的差异是中美汇率传递异质的主要影响因素。因此,美国扩张性货币政策对中美贸易余额调整的作用非常有限,中美贸易差额不在于人民币汇率的高低,而在于中美国际分工地位和经济结构差异。同时,中国应稳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改善企业经营环境,提高出口商品质量,争取对外贸易定价权。  相似文献   

7.
对于中美贸易收支的巨额顺差,美国方面认为人民币币值低估是其主要原因,并给中国施压,要求人民币升值。根据传统国际收支理论,本币升值会减少本国贸易顺差,但是对中国2005年7月汇改后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发现,长期来看人民币汇率却是与中美贸易差额无关的。本文从心理预期、价格竞争等方面着手,分析为什么会产生人民币汇率与中美贸易情况无关的现象。  相似文献   

8.
文章利用中国1996- 2005年的季度数据,对中美双边贸易收支与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之间的关系采用协整技术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REER与中美贸易收支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短期内美国国内的收入水平和中国国内的收入水平与中美贸易收支之间存在因果关系,且前者对贸易收支的影响更大,所以,变更人民币汇率并不是改善美中贸易逆差的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9.
郭晶  郭笑启 《改革与战略》2013,29(2):119-123
产品内分工下,因未剔除进口中间投入的总量差额而存在“统计假象”,人民币汇率政策的效果需要重新评估.文章运用非竞争型投入占用产出模型,测算中美贸易的实际差额,即完全国内增加值差额,并对人民币汇率与中美贸易差额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中美贸易实际顺差在1995年、2000年和2005年分别比传统总量顺差低15%、22%和31%;人民币汇率与中美贸易不平衡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基于总量差额的实证分析高估了人民币汇率对中美贸易实际差额的影响,其高估的程度为38.3%.  相似文献   

10.
中美之间在美国次贷危机后所发生的人民币汇率之争,本质上是由于美国恃美元的国际货币地位通过滥发货币、制造国内通货膨胀来进行国际性支付的必然结果,而不是由于人民币汇率的低估所造成的。由于存在像印度等第三方的替代性出口可能,人民币汇率低估与否,对于解决美国的贸易赤字不会有丝毫的贡献,再加上美国从中国进口的商品中含有大量的美国技术、管理和原材料,人民币升值甚至会使美国受到伤害。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美中贸易逆差额不断攀升导致双边贸易争端此起彼伏,严重影响了两国正常的经贸关系和政治互信。美方将贸易失衡归咎为人民币汇率,而中方则指出两国贸易失衡的症结并非人民币汇率,压迫人民币升值的做法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双方冲突和利益博弈行为日趋严重。在此背景下,作者以1990-2011年的美中贸易、汇率等相关数据为研究对象,从经济和政治因素出发,将人民币汇率、国际投资、全球分工、统计误差和消费储蓄等因素纳入分析,从多维视角对美中贸易逆差成因进行了定量实证分析。研究发现,美中贸易逆差的成因缘自美国、东盟对中国直接投资以及中国香港、台湾和澳门地区对中国内地的直接投资、双方的统计误差以及人民币汇率三组因素,人民币汇率并非美中贸易逆差的主要因素。在基于资产所有权的贸易净额统计方法下,作者对美中贸易的历年贸易净额进行了重新估算。美方数据结果显示,在美国报道的对中国的贸易逆差中,其数据统计被夸大;而中方数据结果显示,中国直到2006年才从对美贸易逆差转为顺差。作者认为,人民币汇率并非美中贸易失衡的主要因素,该问题之所以争论不断,主要是源于美方经济问题政治化的诉求。  相似文献   

12.
本文运用协整向量自回归模型(cointegrating VAR)、误差修正模型(VEC)和方差分解等计量方法,研究人民币对美元双边实际汇率、人民币多边汇率变化与中美双边进、出口及贸易差额的关系,并在模型中引入供给弹性和政策变量以提高检验的准确性。研究结果表明:人民币汇率是影响中美双边贸易的重要因素,人民币汇率升值可以改善中美双边贸易不平衡,其效应在短期内即可显现,但对双边进、出口的影响则取决于人民币对美元双边实际汇率变化与多边汇率变化的综合比较,两国经济增长均将扩大我国对美出口和美、中贸易逆差,而贸易政策对双边贸易的影响也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13.
人民币汇改是一次制度性的变革,在作实证分析时,不能用跨不同制度的数据来解释汇改后的汇率波动对贸易的影响。因此,本文采用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以来的月度数据和Johansen协整检验等计量分析方法,分别对人民币实际汇率如何影响中国对美出口和进口作了实证分析。通过分析发现,人民币实际汇率升值对改善中美贸易收支平衡状况存在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4.
徐瑜佳 《特区经济》2010,(12):77-79
本文运用Johansen协整方法对不同汇率制度环境下人民币汇率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效应进行了比较分析,发现汇改前,无论是进口额还是出口额,均与人民币汇率不存在长期均衡关系,而汇改后的出口额却与人民币汇率存在显著的长期协整关系,且人民币汇率升值对出口的抑制效应非常显著。这意味着在研究人民币汇率对进出口贸易的影响效应时尤其不能忽略不同汇率制度环境的影响,所反映的政策含义表明政府当局在制定汇率制度时要保持审慎的态度,以避免人民币升值过快引起对我国出口的抑制效应。  相似文献   

15.
中美汇率之争的三个核心问题是:第一,中国应该采用何种汇率制度?在这一问题上,美国政府提出了"浮动汇率制最优论"的伪命题,这一观点显然违背了经济学的常识。第二,人民币是否应该升值?这一问题的答案取决于中国贸易顺差是起因于低劳动力成本竞争优势还是起因于人民币汇率低估。如果是前者,那么美国没有理由要求人民币升值。第三,人民币升值会如何影响中美经济?本论文强调其长期影响要明显大于短期影响。就长期影响而言,人民币过度升值会缩短中国高速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时间。  相似文献   

16.
本文运用协整关系分析、误差修正模型、脉冲响应分析和向量自回归模型对1979~2008年度人民币实际汇率与中国FDI流入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与中国FDI的流入之间不存在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而人民币对美元、日元和欧元的双边实际汇率却分别与美国、日本和欧盟对华直接投资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协...  相似文献   

17.
外汇市场的有效性程度是考察汇率形成机制是否灵活与合理的重要途径。本文运用近似熵的分析方法研究了汇率改革前后人民币外汇市场有效性的动态变化。研究发现,汇改使人民币对日元和欧元间外汇市场的有效性下降,而人民币对美元间外汇市场的有效性在增加。同时,央行对外汇市场干预的强度越大,人民币外汇市场的有效性就越低。经验表明,参考一篮子汇率制度的实施是提高人民币外汇市场有效性的一个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人民币国际化的研究视角,分析货币国际化与汇率形成机制之间的内在联系,并通过人民币与美元、欧元、日元等主要货币的国际化程度的比较,揭示人民币国际化尚处在起步阶段,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是直接影响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重要因素。在此基础上,本文探讨了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为何采取钉住一篮子货币的改革方案,继而提出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促进人民币国际化的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中国通货膨胀和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上升同时出现,人民币对内贬值和对外升值形成了鲜明的对照。这一现象意味着购买力平价不成立,人民币的实际汇率正在上升。本文证明,人民币实际汇率上升反映了中国产品国际竞争力的提高和巴拉萨-萨谬尔森效应的逐渐显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