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内部控制有效性问题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主动防范经营和财务风险,已经成为企业发展壮大必须之举。影响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因素主要包括:内外部控制环境不利;企业各部门责权不对称,内控监督和相互约束不力;缺乏一套真正适合于自己的内控管理方法和内控管理工具,因此必须建立有效内部控制的措施:逐步健全内外部控制环境;建立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指标;明确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的时间范围,通过法律法规的形式对报告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进行强制性规定等。  相似文献   

2.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要求企业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评价,但落实到操作层面没有给企业提供实质性指导.同时,目前学术界对中小型国有企业内部控制评价问题关注较少.本文针对中小型国有企业自身规模有限、内审人员专业性限制、企业渴望提高自身经营效率等特点,确定了其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的主体、原则、方法,并以客运服务企业为例确定评价指标体系,为中小型国有企业如何开展内部控制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是近年来产生的一种新的内部控制评价方法,体现了内部控制评价的新观念.在内部控制自我评价过程中,企业内部审计人员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又能够提高企业内部控制执行的有效性,并对企业内部审计工作起到推动作用.因此,在实践过程中,应该根据企业实际情况,遵循成本效益原则,制定符合企业实际的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方法,推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实施.  相似文献   

4.
模糊层次综合评价分析法是将模糊综合评价法和层次分析法结合起来应用于本文的内部审计风险评价的一种方法。利用这种方法可以使内审人员(专家)通过实地调查。结合某企业的实际情况和企业自身特点,针对各个风险因素运项进行评分,再根据作者提出的综合评分公式,计算出评价对象的综合分值,并参考风险等级评价集,最终可以判断企业的内部审计风险是否符合企业实际,为企业的内部风险管理提供较为科学的评价方案。  相似文献   

5.
企业内部控制环境是企业内部控制管理的基础环节,本文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内部控制环境的三大重要组成部分(公司治理,企业文化,人力资源)进行了指标权重分析,计算各指标的权重分值,全面地对企业内部控制环境现状做出评价,以期丰富内部控制环境的定量研究,达到优化企业内部控制环境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郭丽丽 《中国经贸》2023,(10):139-141
近年来随着市场竞争环境的不断恶化,大多数企业想要通过自身的优势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分得一杯羹,然而潜藏在市场中的各种风险阻碍着企业的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这些风险大部分能够通过良好的、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进行防范。因此,在企业内部搭建科学而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虽然目前大部分企业结合自身的特征构建了内部控制体系和制度,如何科学地、有效地对企业内部控制实施状况进行评价已经成为学术界和企业高度重视的问题。完善的、良好的内部控制评价方式能够准确地判断企业在内部控制体系构建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帮助企业第一时间发现潜藏的各种财务风险,并且为企业的可持续、稳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本文将就我国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并结合企业的实际提出有效的解决策略,希望本研究能够为同规模的其他企业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和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7.
计对电力企业形象风险的影响因素,建立了电力企业形象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并将AHP法(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引入电力企业形象风险评价中.建立了电力企业形象风险模糊综合评价模型.通过对某电力企业的实证分析,证明了该方法可以较好地对电力企业形象风险进行评价,具有科学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实施内部控制审计评价是中央银行内部审计发展的必然要求,有利于提高内部管理水平,防范内部风险,提高内部审计工作的技能和质量.应遵循有效性、全面性、及时性和合理性的原则,以风险控制为主线,以各种监管信息为评价依据,采取自我评级与内控评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切实构建中央银行实施内部控制审计评价的基本工作框架.  相似文献   

9.
6月28日,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联合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以下简称基本规范)。基本规范自2009年7月1日起先在上市公司范围内施行,鼓励非上市的其他大中型企业执行。执行基本规范的上市公司,应当对本公司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自我评价,披露年度自我评价报告,并可聘请具有证券、期货业务资格的中介机构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审计。  相似文献   

10.
在实践中,有不少企业都建立了较为系统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但很多制度仅仅是"挂在墙上,写在纸上"的摆设,内部控制的实际效果并没有发挥出来。要改变这种局面,必须做好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在开展有效性评价前明确评价的目标和要求,在组织有效性评价的过程中把握住方法、程序以及缺陷认定等关键点,在评价工作完成后重视评价结果的转化与使用,通过检查评价来激活相关制度,从而真正提升内部控制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分析企业环境绩效特点的基础上,对主成份分析法和环境杠杆评价法在企业环境绩效评价申的应用原理和方法进行了研究,并说明了其适用范围和应当具备的基础工作。  相似文献   

12.
陈颖 《天津经济》2012,(8):72-73,78
建立健全有效的内控制度是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措施,正视风险,完善和加强内控风险控制.已成为经济实体生存和发展的首要条件.财政部等五部委于2008年正式发布《企业内控制度基本规范》,为构建全新的内部控制框架提出了具体要求。但到现在为止.经济实体的内部控制仍存在不少问题,本文根据审计计划,探讨了以下审计程序:了解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对内部控制的了解是评估内部控制设计是否适当的基础:测试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是内部控制现行的控制环节和措施是否符合理想的控制模式,是否按照既定的功能运行,是否实现了企业的控制目标.产生效率和效益;评价内部控制制度是对内部控制系统的风险水平做出评价.并据此确定实质性测试的重点和范围。  相似文献   

13.
任莎莎 《中国经贸》2023,(1):160-162
本研究针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与优化方法进行了深入探讨。内部控制理论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基本概念、特点与挑战。接着,提出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的指标体系,包括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与评价等方面,同时介绍了定性评价、定量评价和综合评价等评价方法与技术。本研究旨在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评价与优化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从而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整体水平,促进其规范化、科学化和现代化的管理。  相似文献   

14.
姚春姬 《中国经贸》2014,(11):239-240
最近几年,随着我国经济体制不断的深化改革,各行各业面临着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极大的挑战,对于企业来说,现阶段的市场竞争更加激烈,企业要想在市场中获取更好的发展,占据更多的市场份额,企业必须加强对本企业内部的控制,并且要保证其内部控制过程中各种手段和方法能够达到应有的目的,对影响企业发展的各种因素合理地达到有效的控制。本文主要对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简单的论述,并讨论了企业内部评价的几种方法,最后提出了完善企业内部控制的几种措施,希望本次研究对更好地提高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提供一定的助益。  相似文献   

15.
刘峻 《魅力中国》2014,(17):43-43
在内部控制重要性不断提升的背景下,内部控制评价应突破持统的审计需求,转向主要服务于企业的内部管理。本文在回顾分析以往内部控制评价目标局限性的基础上,提出了应建立“系统思考”视角下的内部控制评价目标——内部控制评价应当着眼于企业的整体管理,通过持续评价和考核行为,引导全体员主的自我评价行为,主动改进.在企业中形成主动学习氛困,推动企业内部控制水平的不断提高。实现企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在对8家房地产企业进行研究之后,合理运用熵权法和综合评价法相结合的方式,笔者对房地产企业中的隐患风险进行风险运算,笔者得到的结论是房地产企业是可以对财务风险的发生进行控制和防范的,其主要影响原因是存货周转率、营业收入增长率、资产负债率、净资产收益率。  相似文献   

17.
文章基于部分企业内控管理现状,按COSO内控基本规范的要求及《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等理论模型,结合目前企业常用工作方法,从设计健全性、执行合规性和运行效果等三个方面对内控体系要素进行评估,并设计运行效果监控指标,形成内控监控指标体系,对企业内控有效性评价结果进行评分,进一步判断内控体系整体有效性。通过对内控评价方法的优化与创新,更加有效地推进内控体系完善,提升内控评价管理水平,对优化企业内控评价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内部控制评价主体模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对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主体选择过程中的影响因素进行深入分析,构建了内部控制评价主体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出各个评价主体权重,以便企业在建立内部控制评价体系过程中予以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9.
企业经营中的风险来自于各个方面,如何控制风险就成为一个急迫需要解决的问题。针对各种风险的控制技术与措施有多种,年度财务预算作为风险控制措施之一,主要对企业经营中的资金收付实施控制,防止因现金短缺而发生企业不能持续经营的风险。我们要发挥年度财务预算作为资金风险控制措施的重要作用,应当重视影响其有效性与控制效果的主要因素,即编制基础与执行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
内部风险是由于企业内部经营管理失控带来的风险,完全可以通过强化内部控制加强管理达到减弱或规避风险的目的.所以,当企业外部环境在短时间内不会有大的改观的情况下,加大内部摔制力度,保证内部控制的有效运行,尽可能减少因内部失控而造成的损失,就成为企业当前管理者的主要任务.内部控制的建立与执行,无疑是企业管理阶层的责任,而内部控制的设计是否妥当、执行是否有效,则应由内部审计人员负责评价.如何做好对内部控制的评价,也就成了广大内审人员共同探索的目标.笔者认为,既不能照搬照抄西方国家的方式方法,也不能固步自封,而是要一方面借鉴西方国家的先进经验技术,另一方面结合我国企业的实际,摸索出更实用、更具操作性的内部控制评价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