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企业所有权视角的研究认为,控股股东代理问题的产生原因是控股股东对控制权私人收益的追求,产生条件是控制权与现金流权的偏离。文章从现代企业制度视角分析控股股东代理问题的产生机制,认为现代企业制度为控股股东基于自利目的的侵占行为提供了可能和行为能力,为控股股东利益侵占的后果承担提供了免责机制,使控股股东代理问题的产生具备了一定的制度基础。  相似文献   

2.
股权结构是公司治理问题的逻辑起点。长期以来,大量关于股权集中的研究表明,公司股权结构的常态之一就是股权集中,因此公司内部代理的冲突也随着产生变化。大股东的利益与中小股东的利益不一致将导致大股东掠夺小股东的"控股股东的代理问题",因此大股东控制下的公司治理问题集中表现在如何缓解控股股东和小股东之间的代理冲突。  相似文献   

3.
纪玉俊   《华东经济管理》2007,21(8):99-103
控股股东和中小股东之间代理问题的研究日益引起众多学者的重视.基于企业所有权的视角,文章从控制权和现金流权的分离对两者之间的代理问题进行分析,论证其产生的深层次原因,并以金字塔控股结构为例进行了进一步说明.  相似文献   

4.
近些年来,国内外资本市场上控股股东侵占中小股东利益的案例屡见不鲜,控股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的代理问题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特别是在我国资本市场上,很多公司股权相当集中且在多数上市公司以股权融资为优先选择的情况下,控股股东与中小股东的利益冲突问题显得更加的明显和重要。  相似文献   

5.
公司治理中代理问题的新动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纵观企业的发展史,可以看出,随着公司制企业的产生,所有权与经营权开始分离,公司治理与代理问题也随之产生。随着时间的推移,当股权结构由分散趋于集中时,公司治理中代理问题正由外部股东与内部管理者之间的委托代理向控股股东与小股东之间的委托代理转化。  相似文献   

6.
我国上市公司家族控制、治理框架与政策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苏启林 《改革》2004,(4):96-102
在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家族控制增长路径的基础上,运用代理理论阐述了家族控股上市公司中外部股东与家族控股股东之间存在的主要代理冲突。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中国特色的股权割裂、东亚管理文化与转轨经济特征三个维度的治理框架以及具体的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7.
兰晓东 《中国经贸》2010,(14):113-114
一。公司治理中的投资者保护问题 投资者保护问题作为公司治理的核心问题之一而备受关注。实证研究发现,大股东对小股东的“掠夺”在很多国家都很普遍,特别是在公司所有权集中程度较高的国家。它缘起于代理问题,核心内容是防止内部人对外部投资者的“掠夺”。这里的内部人,指管理层和控股股东,外部投资者指所有的不控制公司的投资者,包括分散的中小股东、非控股的大股东、债权人等。  相似文献   

8.
严也舟 《特区经济》2007,(7):99-100
代理问题是公司治理研究的核心内容。在20世纪早期的公司治理研究中,人们普遍认为现代公司的股权结构是高度分散的,公司的控制权掌握在经营者手中,所有权与控制权完全分离,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利益冲突被视为公司最关键的代理问题。然而,近年来的研究发现,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公司股权不是高度分散,而是相当集中的,公司控制权实际上掌握在控股股东手中,公司的控股股东对中小股东的掠夺才是现代公司最核心的代理问题。  相似文献   

9.
罗琦  孔维煜  李辉 《改革》2020,(5):108-121
现金股利发放反映了债权人、股东、管理者之间的利益分配关系,现金股利的价值效应受到委托代理问题的影响。采用2008—2017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在委托代理理论的分析框架下实证检验我国上市公司发放现金股利的价值效应。研究表明,发放现金股利可能会损害债权人利益,过度债务公司发放现金股利的价值效应较小,而债务不足公司发放现金股利的价值效应较大。基于管理者代理问题视角的研究发现,现金股利可以有效发挥降低管理者代理成本的作用,当管理者代理问题严重时公司发放现金股利的价值效应更大。基于控股股东代理问题视角的实证结果表明,现金股利可以作为替代性的治理机制约束控股股东行为,当控股股东代理问题严重时现金股利具有更高的价值效应。  相似文献   

10.
公司治理、代理问题与东亚家族企业:以韩国财阀为例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东亚家族企业的公司治理问题是导致 1 997年经济危机的一个重要原因。本文以韩国财阀为例 ,对这些企业的公司治理以及由此产生的代理问题进行分析 ,指出控股少数股东对外部小股东的利益侵犯是导致东亚家族企业代理冲突不断恶化的根本原因。进一步通过公司治理与外部制度环境动态关系的考察 ,对东亚家族企业的早期成功以及后来的危机提供了更为一般的解释。  相似文献   

11.
段军山 《科学决策》2009,(10):63-69
本文从理论上分析了股权结构与公司价值间的关系,并通过实证研究考察上市公司所有权结构及由此而产生的代理成本与其市场价值之间的关系。检验结果与理论分析相一致:(1)上市公司存在控股股东,会使公司市场价值折价。(2)上市公司存在股权制衡,能够有效的减少公司代理成本,提升公司价值。(3)不同性质的控股股东所产生的代理成本不同,国家股东的非人格化使得公司的代理成本高于非国有股东。本文得出结论:我国的上市公司普遍存在控股股东,由此产生的代理成本减低了企业的价值,国有股东的代理问题尤为严重,股权制衡的模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代理问题。  相似文献   

12.
以我国发生关联方并购重组交易的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分析了控股股东"掏空"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公司第一大股东较高的持股比例和负债均与控股股东的"掏空"行为负相关,二者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控股股东的"掏空"行为;公司的盈利能力、发展能力和自由现金流量均与控股股东的"掏空"行为正相关,说明了控股股东"掏空"行为存在的普遍性。研究还表明,上市公司的上市年限越长,发生控股股东"掏空"行为的可能性越小;资产规模大的公司和ST/PT公司更容易遭到其控股股东的"掏空"。  相似文献   

13.
赵嫚 《北方经济》2012,(5):100-101
一、引言 我国公司属于典型的"一股独大"式的股权结构,控股股东侵害中小股东利益的行为司空见惯,而我国保护投资者利益的相关法律不健全,更使得控股股东的侵害行为无法得到很好的抑制。在我国,中小股东保护问题是公司治理的核心问题,同时也是公司法、证券法等相关法律需要密切关注和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刘东晓 《上海改革》2004,(10):47-50
在股权平等原则下,控股股东利用股权优势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势必会侵害广大流通股股东的利益。本文分析了控股股东股权滥用的主要表现,并就制约控股股东表决权,提高流通股股东参与公司治理的积极性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有限公司治理应作为独立的领域加以研究,股东与股东、股东与经理人的关系处理是有限公司治理的核心,股东、治理机构设置和人力资本的确认与计量是有限公司治理问题的研究框架,规范研究和经验研究都是有限公司治理的研究方法.同时,本文质疑了公司治理起源的一般认识,并认为有限公司治理不宜在委托代理理论的基础上继续.  相似文献   

16.
有学者通过追溯产权控制路径研究,发现很多国家的上市公司受到终极控股股东的控制。终极控股股东通常通过金字塔股权结构、交叉持股和优先表决权的一股多票等方式实际控制着上市公司,对公司行使不对称的控制权与所有权,从而引起控制权私利行为等代理问题。文章从终极产权控制理论发展脉络出发,重点梳理和总结了双重股权结构、金字塔股权结构和交叉持股等三种异质终极产权控制机制下的控制权私利行为及其治理途径。  相似文献   

17.
控股股东在各国上市公司中普遍存在,他们利用不对称股权结构在上市公司和自身之间形成多层级的控制链,因而引发了一系列的公司治理问题,进而影响公司价值。基于此,本文以不对称股权结构为主线,梳理了近年来有关控股股东、投资者法律保护和公司价值关系的文献,并对相关实证研究所采用的方法进行了述评,最后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国内相关研究的深入开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讨论了区域环境影响下的企业微观层面的治理对控股股东侵占行为的制约作用。研究发现:企业微观层面的治理和区域环境都能够制约控股股东的侵占行为,但是企业微观治理的制约效应在环境较差的地区显著变弱。本文的建议是,要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保护中小投资者,必须首先完善上市公司面临的环境。  相似文献   

19.
本文首先阐述了控股股东利用资本投资攫取控制权私利的动机,依据公司治理理论、信息非对称理论和代理理论的相关研究成果,剖析了不同形态投资所形成资产的经济属性以及不同形态投资的控制权私利攫取的作用机制与差异;然后,在评述不同形态投资控制权私利攫取研究现状的基础上,阐释了相应的治理与防范途径;最后指出了未来的研究趋势以及对我国上市公司治理与监管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控股股东在各国上市公司中普遍存在,他们利用不对称股权结构在上市公司和自身之间形成多层级的控制链,因而引发了一系列的公司治理问题,进而影响公司价值。基于此,本文以不对称股权结构为主线,梳理了近年来有关控股股东、投资者法律保护和公司价值关系的文献,并对相关实证研究所采用的方法进行了述评,最后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国内相关研究的深入开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