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程远学 《魅力中国》2013,(29):248-248
实验课教学是生物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随着高考的不断改革,高考对生物学实验有了更高的要求,集中表现在开放性实验设计题的出现上。此题型能较全面地考查学生的实验知识和基本技能,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因此加强学生实验设计能力的培养,无论是训练学生的思维品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还是应对高考都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实验设计是在指正式进行科学实验之前,实验者根据一定的目的和要求应用相关的科学知识、原理,对实验过程中的材料、手段、方法、步骤等全部方案的制定。高中阶段实验设计能力的培养,已成为实验教学中的一个重点和难点。  相似文献   

2.
王秀杰 《魅力中国》2010,(6):175-175
21世纪的人才要适应时代的要求,要立足于社会,就需要具备很强的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这种能力的培养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长期肩负的责任。小学数学这门课程在这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教科书《数学》为我们提供了良好的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资源。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对低年级学生进行培养。  相似文献   

3.
“解决问题”教学是教师教学中的重点,是学生学习中的难点,在数学学习领域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教学中要在生活中寻找数学问题的原型;要引导学生理解题意,分析题中的数学关系,根据四则运算的意义选择正确的计算方法:要通过练习,观察对比,建构解决问题的模型:最后还要通过一题多变练习,打破定势,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梁志红 《魅力中国》2010,(17):256-257
教学教学的一个很重要的任务,就是教学生如何解数学题,教会学生“数学地思维”。学数学,就要解数学题,数学解题学习对学生巩固知识、培养素质、发展能力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虽然对有关数学解题已有很多研究,但大多集中于具体的解题上,学生数学解题能力并非是通过传授获得的,而是通过培养而逐步发展的,它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中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就是使学生“具有正确、迅速的运算能力,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必须与数学知识教学以及一般解题方法的教学紧密结合起来,这已成为广大数学教师的共识,需要广大数学教师不断探索。  相似文献   

5.
孔秀花 《发展》2010,(5):121-121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教学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各种能力的培养。一个好的实验,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重要的是能够培养学生从复杂的实际问题中抓住主要矛盾提出并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就中学化学实验教学中学生能力的培养谈谈粗浅认识。  相似文献   

6.
初中历史学科在课程改革中变化较大,一方面,在教学思想上体现时代精神,以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素质为目的;另一方面,在教学内容上有应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实际能力的培养。它改变了传统的一支粉笔、一本教材、一张嘴巴的教学法。这就要求中学历史老师不可等闲视之。那么,历史教学中如何实施课程改革呢?  相似文献   

7.
熊玉学 《魅力中国》2009,(20):269-269
数学教学的根本指导思想是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包括数学观念、数学意识、数学思维、数学能力及基本的数学逻辑。而素质教育的核心也就在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如何把数学知识与生产,生活实际结合起来,注重学生应用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每一位数学教师必须思考的课题。  相似文献   

8.
刘小明 《魅力中国》2013,(22):156-156
在数学教学中“有益的思考方式,应有的思维习惯”应放在教学的首位。数学思想方法是学生形成良好认知结构的纽带,是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桥梁,是培养学生数学意识(观念)、形成优良思维素质的关键。学生只有领会了数学思想方法,才能有效地应用知识,形成能力,在解决问题,进行数学思维时,也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运用数学思维方法。因此,加强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在教学中注重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必然对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深化数学教育改革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陆广地 《新西部(上)》2010,(5):169-169,168
数学是一门极为重要的基础学科,数学知识体系中蕴含着大量创业教育元素,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培养综合创业能力,主要做法是: 在一题多变的数学教学中培养把握机遇能力,在问题解决的数学教学中培养处理信息能力,在一题多解的数学教学中培养适应变化与调整能力,在情境教学的数学教学中培养职业公关能力,在开放形式的数学教学中培养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0.
王杰 《发展》2008,(2):112-112
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首先,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也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要创新关键在人才,基础在教育,尤其是中小学阶段是一个人思维、习惯、能力、价值观等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基础阶段。提高学生素质,为学生终身发展服务是教师的使命,要把学生送入更高层次的学校去深造还需要老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还需要备战高考,做好备考复习工作。我在教学实践中深刻体会到,备考前期教师应做的几项工作和对高考的认识对指导学生学习非常重要。理科综合试卷包括知识和能力两个方面,高考的性质和任务决定了高考必须注重能力考查,把能力的考查放在首位,但是,能力的考查离不开具体知识,只有通过考查知识的运用才能鉴别考生能力的高低。  相似文献   

11.
何长路 《魅力中国》2010,(25):284-284
教师不仅要教学生学会.而且更重要的是要学生会学,这是二十一世纪现代素质教育的要求。这就需要教师要更新观念,改变教法,把学生看作学习的主人,培养他们自觉阅读,提出问题,释疑归纳的能力。逐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能终身受益。下面,结合本人的数学教学实践,浅谈自己的几点做法。  相似文献   

12.
彭庭高 《魅力中国》2010,(31):391-391
数学建模是一种数学的思考方法,是运用数学的语言和方法,通过抽象、简化建立能近似刻画并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强有力的数学手段。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将数学建模思想与方法融入到数学教学中去,可以加强学生对数学课的认识,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提高用数学知识、数学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好地为专业课服务。  相似文献   

13.
刘晓光 《魅力中国》2013,(10):267-267
高考数学试题比较突出对数学知识与语言的理解和运用能力的培养,重视数学思维方法与思维品质的训练,注意自然语言、符号语言、图像语言的互通。考查的知识点实、知识面广、有区分度、有利于选拔。能联系生产、生活与社会实际。对高中数学教学目标中的知识、理解、掌握运用的区分上有层次性。题较新,题目较活。有的题目初看在意料之外,仔细做却会发现在情理之中。  相似文献   

14.
高中数学新课程对于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着更深层次的要求,本文就教学中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培养的方法和策略进行探讨,给出一般性的结论。  相似文献   

15.
李惠婷 《魅力中国》2013,(23):144-144
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是新时期教学的重要目标,这与培养创造型人才的素质教育是一致的。当前,各年级层次的数学考题,都给我们以往不利于“创新教育”的教法敲响了警钟,同时也为我们今后的数学教学提供了新的指引。从新型试题上分析,与以往相比,新试题较侧重测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及知识的运用能力,而减少了对学生解题的熟练程度的检查。另外许多题的解法空间有所拓宽,目的是要考查学生的思维广度。  相似文献   

16.
栗贺 《魅力中国》2011,(4):99-99
近年来。随着学习新课程标准的不断深入,人们越来越重视对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将来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那么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呢?  相似文献   

17.
秦丽春 《魅力中国》2014,(12):197-197
思想与方法是数学的灵魂,在教学中注重思想方法的渗透,会增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教学质量,本文对此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8.
刘玲玲 《魅力中国》2013,(32):392-392
在小学数学学习中,学生的审题能力是提高学生数学学习成绩的关键。伴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广大人民教师更加注重有效教学,注重小学生数学审题能力培养。然而,就目前来看,小学生的数学审题能力普遍较弱,本文针对审题能力弱的表现加以研究分析,究其根本原因,并提出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9.
祁静 《魅力中国》2014,(16):131-131
数学教学目的.就是规定了数学教学应当完成的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思想、个性品质等方面的教育任务,是根据我国教育的性质、任务和课程目标.并结合数学科学的特点和中学生的年龄特征而制定的。特别是现行初中数学的教学目的,就明确提出了要“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题”,“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要让学生受到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的训练”。“形成用数学的意识”。  相似文献   

20.
在高职院校的高等数学教学中融人数学建模的思想与方法,通过应用实例介绍数学建模过程,从而引入数学概念,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和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