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冯洁 《浙江经济》2011,(11):36-37
当历史的车轮驶入“十二五”时期,“浙商”的概念在全国已不算新鲜。曾以先行者身份出现在改革开放大潮中的老浙商们,如今正面临转型升级的艰巨任务。恰逢新旧交替之时代,新一代浙商的脱颖而出,或许可以给浙商精神的传承与发展带来新的契机。而无论是新浙商,亦或是老浙商,都开始将“创新”与“知识创造”置于更为重要的位置,以一种全新的视野、价值观和创新能力来应对新时代的变迁与挑战。日前,浙江工商大学浙商研究院与工商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管理世界》杂志社联合主办了“新浙商创业和知识创造”论坛,围绕“新浙商创业”的话题进行了深入研讨。  相似文献   

2.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以马克思主义为核心的价值观在思想领域就一直占主导地位,但是,在不同的时期,核心价值观却也有着不同的具体内容。学雷锋运动是在社会核心价值观的主导下发起的一场全国范围的学习运动,所以,学雷锋运动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受到社会核心价值观的影响也有不同的内容和形式。  相似文献   

3.
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实现全国人民大团结,实现中国梦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何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不断转变是本文研究分析探讨的主要内容,探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转化途径是本文要探讨和研究的重点内容。本文就相关知识和观点进行初步探讨,以期奉献于社会主义的建设与发展。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核心,凝聚了全国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大学生作为国家未来发展的生力军,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的主体,文章针对大学生价值观存在的现状,结合习近平总书记青年价值观思想,从把握价值观养成规律、高校协同育人新方式、利用新媒体加强对大学生价值观引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形势下的体现和青年自身的理想、本领和担当等多个角度探讨新时代大学生价值观养成路径。  相似文献   

5.
随着中国社会转型的加速,价值观领域出现了一系列的分化走向,主要有价值观的多元化、非主导化和价值观冲突的显性化趋势。因此,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整合、引领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网络直播作为一种高互动性视频娱乐,带着机遇和挑战闯入大学生的视野,无形中影响着大学生的价值观。学界对大学生价值观以及网络与思政教育相互联系的研究比较深入,但由于网络直播是近两年来才开始蓬勃发展的新兴直播方式,专门研究网络直播的文献资料为数不多,而将网络直播与大学生价值观联系起来的研究更是凤毛麟角。文章从国内学者对价值观、大学生价值观和网络直播的研究三个方面进行了综述,以期为该研究提供相关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游青明 《理论观察》2013,(5):109-110
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是社会核心价值观的有机组成部分,对大学生进行核心价值观教育是当前高校的重要任务和历史使命。理论界对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内涵与特征、构建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构建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方法与路径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但是,已有的研究在某些方面还存在不足,有待进一步拓展和深化。  相似文献   

8.
企业核心价值观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决定性因素,而员工价值观从一定程度上又决定了企业核心价值观的效用.在梳理已有文献的基础上,从员工价值观理论基础、企业效能及员工价值观构建等方面总结国内外学者研究成果,理清企业员工价值观的研究线索,分析已有研究存在的问题以及研究的空白领域.  相似文献   

9.
随着"三个倡导"的正式提出,近年来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问题的研究如火如荼、成果颇丰。学者们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理论、关系外延、培育路径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0.
依托于网络的新媒体因其即时性、互动性、娱乐性,已经越来越受到广大用户尤其是青少年的青睐。新媒体的迅速流行,使其功能早已突破了一般的网络工具,发挥着传播思想和构建观念的价值观导向功能。新媒体在对青少年核心价值观的确立带来挑战的同时也创造了机遇。在新的形式下,我们应对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网络新媒体加以重视和研究,借助新媒体平台培育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11.
习近平指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于中华传统文化,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丰富营养,这一命题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实践意义,强调采取以文化人的方式,为今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新的研究方向,开辟新的路径,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和研究。我们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辩证关系入手,系统阐述了二者之间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路径,筑起我们共同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12.
2001年教育部颁布了《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这样的一个观点:"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该把它们当作外在的附加任务。"母语教育在对未成年人进行价值观教育时的确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研究新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价值观教育的导向并对新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价值观教育的导向的特点进行分析,是在语文课程中把握如何进行价值观教育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培育、践行和弘扬西藏核心价值观是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本土化、大众化、时代化的重要举措,更是推进西藏、阿里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必然要求。然而,党校作为我们党培养执政骨干的学校,既是对党员领导干部进行理论武装、党性教育和能力提升的主渠道,又是党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机构,尤其应在践行和弘扬西藏核心价值观中充分发挥理论武装、理论宣传、理论教育和理论研究的优势。  相似文献   

14.
贾飞龙 《魅力中国》2013,(28):194-195
价值观是人们认识和评价客观事物和现象时所持有的内在标准,价值观对个人的思想和行为具有一定的导向和调节作用,它使个体的行为带有一定的倾向性。而就业价值观是指人们在就业过程中认识评价事物和现象的内在标准。在新形势下。民办高校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引起了我们的关注,就此我们对民办高校大学生的就业价值观进行了调查和分析,从而了解大学生在就业时的价值取向,以解决大学生就业中的实际问题,做好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  相似文献   

15.
文章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主要从浙商的人生目标、人生态度、自我价值的实现、自我价值实现的途径,以及对社会和个人的认识等几个方面来考察浙商的人生价值观。总体来说,浙商的人生价值观的现状是:价值选择多元化.高层次精神需求凸显,积极进取、乐观向上.注重健康、社会关系和家庭,渴望受到社会的尊重.看重奉献和索取.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但是,个人主义的取向和人生态度上消极、懈怠的情况仍旧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16.
刘会娟 《魅力中国》2010,(6X):99-100
价值澄清理论采用澄清应答法、价值表填写法、价值观延续讨论法等方法来激发青少年对价值问题的思考,培养他们的价值判断和选择能力。这对我们的青少年价值观培养工作具有积极的启示。然而,它认为青少年怎样获得价值观比获得怎样的价值观更重要,背离了价值观教育的目的,这是我们应当避免的。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新生代农民工的频繁离职问题,引起了社会、企业及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但目前不少研究只是关注新生代农民工工作价值观的部分特征,而对其工作价值观与离职倾向之间的关系作出研究的文献并不多见。本文以新生代农民工为研究对象,采用访谈、问卷调查、统计分析等方法,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工作价值观及其对离职倾向的影响进行深入分析研究。研究发现,因性别、婚姻状况、是否有子女等情况的差异,新生代农民工工作价值观存在显著差异。新生代农民工工作价值观中的成长与能力、独立与地位维度与离职倾向呈显著正相关。因此,企业管理者应了解并尊重新生代农民工工作价值观的差异,满足他们在工作中的个性需求,并规划完善好他们的职业发展路径,从而避免离职倾向和离职行为的产生。  相似文献   

18.
自改革开放以来,不仅仅是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全球各个地区的文化在不断的冲突和发展的过程中影响着全国各族人民的价值取向。其中,消费主义在全球化发展过程中对我国中学生的价值观影响很大。我国的中小学生普遍出现主流价值观念缺失、道德标准偏低以及对集体的责任感缺失的情况。文章分析了我国中学生价值观缺失的原因,同时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给出了改善我国中学生价值观培育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当前我国社会的价值观冲突复杂多样,主要表现为价值取向上义与利的冲突,价值本位上社会本位与个体本位的冲突,价值标准上一元与多元的冲突。引发价值观冲突的根源在于价值主体的多元化、社会结构的变迁及全球化的影响等。为保证社会的和谐、稳定和发展,必须对多元冲突的价值观进行整合,这种整合包括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整合中的引领作用,倡导集体主义的主导价值观,坚持一元与多元的统一,必须把继承中国优秀传统价值观和批判吸收西方价值观结合起来等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20.
谈起价值观,有人感觉虚无缥缈,似乎有与自己没有什么关系的感觉,也有人觉得自己没什么价值观,可还是生活的有姿有色,我不想也不愿意对别人的生活态度与个人思想做任何探究,但是可以肯定的是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特有的价值取向,只是有的人值得我们敬服,而有的则让他们自己快活,我们鄙夷。古人云:"人固有一死,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这其实就是一种个人价值观的表现方式。人生价值观是建立在世界观和生命观基础上随时调整人生方相的"罗盘"和"指南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