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国家高新区是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实现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政策载体,文章利用2001-2014年我国261个城市面板数据,通过渐进双重差分法研究国家高新区设立对城市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研究期内国家高新区的设立对城市全要素生产率造成显著的负面影响;从TFP的分解项来看,高新区设立促进了所在城市规模效率提高,却抑制了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提高;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上述作用具有显著城市等级异质性,在高行政等级城市设立高新区对城市全要素生产率具有促进作用。进一步运用工业企业数据库、微观土地转让数据、城市专利数据等进行机制分析发现,企业间资源错配和土地价格扭曲降低了技术效率,而技术创新下降和产业升级钝化是抑制技术进步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2.
国家级新区是深化体制机制创新的重要平台,对推动高质量发展具有独特作用。本文利用在异质性处理效应条件下稳健的双重差分模型,基于我国2003—2019年城市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国家级新区对城市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其动态特征。结果显示,与未设立国家级新区时的情形相比,国家级新区提升了所在城市的全要素生产率累计增幅,并且提升力度随时间的推移呈现增强趋势,表明国家级新区对所在城市的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持续的正向影响。国家级新区在设立初期对周边城市的全要素生产率存在正向影响,但在长期尚未产生稳定、持续的溢出效应。机制分析表明,国家级新区对所在城市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作用主要来自“吸引外商投资”机制和“培育市场主体”机制,而“发展科技服务业”机制的效果尚不显著。建议国家级新区重点推进制度创新和“先行先试”改革,多措并举支持科技服务业发展,增强辐射带动作用,更好地服务于国家区域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3.
周永乐 《科技和产业》2023,23(6):113-118
以大数据引领推动科技创新是实施大数据战略行动的关键一环。基于2007—2019年的中国城市面板数据,以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为准自然实验,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通过多期双重差分模型,系统分析数字技术对科技创新的影响。为证明结果的可靠性,进行一系列稳健性检验。研究结果显示,提升数字技术水平会显著促进科技创新水平,且数字技术的作用强度具有区域异质性,呈现南部地区>北部地区、高行政等级城市>一般地市的情况。基于以上结果,提出对策建议:进一步推动大数据试验区建设,优化创新制度环境,完善人才流动机制,充分发挥数字技术对科技创新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中国创新驱动正由数量增长转向质量提升,提升创新质量是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环。文章基于2010—2020年长江经济带110个地级市面板数据,在理论分析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影响城市创新质量内在机理的基础上,以“宽带中国”示范政策为准自然实验构建渐进双重差分模型,系统考察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长江经济带城市创新质量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长江经济带城市创新质量具有显著提升作用,且该结论通过了一系列稳健性检验;机制分析表明,数字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增强人才集聚、提高互联网发展水平和强化政府战略引领等途径促进了城市创新质量提升;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长江经济带一般城市和上游、中游地区的创新质量提升作用更明显。研究结论为进一步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数字中国建设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5.
姚战琪 《改革》2023,(3):91-107
将三重差分模型与空间计量回归分析相结合,系统研究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政策在服务贸易开放中的角色和地位如何影响绿色创新及其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政策对绿色创新具有正向影响。三重差分检验结果发现,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对绿色创新效率的提升效应呈现差异性:与创新产出较少的地区相比,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政策对绿色创新的促进作用在创新产出较多的地区相对更大;与劳动生产率较低的地区相比,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政策对绿色创新的促进作用在劳动生产率较高的地区相对更大;与不受到国务院督查激励的地区相比,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政策对绿色创新的促进作用在获国务院督查激励的地区相对更大。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政策不仅对本城市绿色创新有正向影响,而且对周边城市的绿色创新有正向影响。应进一步发挥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政策对生产率增长的促进作用,不断完善法律约束机制,正向调节对外贸易对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基于人力资本质量提升的视角,理论剖析高铁建设作用于制造业生产率的内在机制,进而将空间计量模型与多时点双重差分相结合,从服务供给强度层面实证考察高铁建设如何影响高铁城市之间、高铁城市与非高铁城市之间的制造业生产率差距。研究表明,高铁建设能够显著提升高铁城市的制造业生产率,同时能够影响周边城市的制造业生产率,其空间溢出效应在1.5 小时 -2 小时的通勤时间内相对密集;高铁建设能够扩大高铁城市与非高铁城市之间、高铁城市之间的制造业生产率差距,且制造业生产率增长中的不平等问题在中西部地区、二三线城市和非国有企业中尤为突出;人力资本质量提升是高铁建设实现制造业生产率进步的重要机制;进一步分析表明,工资薪酬对高铁建设所引致的企业人力资本质量提升具有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理论机制分析的基础上,基于我国城市面板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分位数回归模型、中介效应模型等方法,实证检验了地方政府举债对城市创新水平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地方政府举债显著提升了城市创新水平,并且随着城市创新水平提升,地方政府举债对城市创新的促进作用具有先增强、后减弱的“倒U型”动态发展特征。此外,地方政府举债对城市创新的促进作用具有时空异质性特征,2006年以来,我国地方政府债务对城市创新的促进作用逐年增强;东部地区政府举债对城市创新的促进作用显著弱于中西部地区。进一步研究发现,地方政府举债对城市创新并无直接作用,而是通过改善城市投资环境、促进城市投资集聚以及提高政府科技支出比重、强化政府创新职能两种机制推动城市创新水平提升,并且地方政府举债的投资集聚效应是其推动城市创新水平提升的主要原因。此外,地方政府举债对城市创新水平的影响存在着规模经济效应,随着政府债务规模扩张,地方政府举债对城市创新的促进作用逐渐增强。  相似文献   

8.
顾泉 《科学决策》2022,(11):125-140
文章基于 2000-2019 年中国上市公司与智慧城市试点信息的匹配数据,以中国智慧城市建设引致的信息化冲击为准自然实验,利用双重差分方法,实证检验了信息化冲击对于企业创新水平的影响。研究发现信息化的影响显著促进了企业创新水平的提高,在通过双重差分方法有效性检验和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仍然有效。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智慧城市建设带来的信息化水平提高 , 最终促进了企业创新水平的提升 , 这对于推进国家智慧城市建设、信息化建设以提升整体科技创新实力具有重要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9.
“卡脖子”技术对保障国家经济安全、产业安全和国防安全具有战略意义。为探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对企业“卡脖子”技术创新的影响,文章以2000—2019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探讨国家重点实验室设立对企业“卡脖子”技术创新的影响及机制。研究发现:企业设立国家重点实验室能够显著提升企业“卡脖子”技术创新;内在机理分析表明,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的设立通过吸引人才资源、加大研发投入促进企业“卡脖子”技术创新;企业所有权性质正向调节创新意愿对实验室与企业“卡脖子”技术创新之间的关系,即存在联合调节效应;政策异质性检验发现,当企业主管单位为国资委、市场竞争程度较高或企业位于东部地区时,实验室的创新效应较强。文章检验了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设立的政策效果和机制,为实验室的优化设计提供实践启示。  相似文献   

10.
刘广  张瑀 《特区经济》2021,(1):19-26
本文基于双重差分模型,采用2012—2018年中国37个地级市城市(9个珠三角城市加28个其他省大中城市)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规划对珠三角地区房价的影响及其异质性效果,然后运用莫兰指数探究珠三角地区内房价变动是否存在空间效应。结果发现: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规划对珠三角地区房价存在显著正效应,且对不同人口规模和房价水平城市的房价影响效应存在不平衡性;珠三角地区房地产市场尚不存在明显的空间效应,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规划的出台在短期内可能会进一步拉开区域内各城市房价水平差距。基于此,珠三角地区在把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历史发展机遇的同时,不能忽视房价波动风险,应坚决执行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确保区域协调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1.
历史上,中国和“一带一路”国家友好交往源远流长,留下了不少共有文化印记。本文通过构建2000-2019年面板数据,使用双重差分模型分析了共有文化印记如何影响“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促进中国企业对外投资,推动“一带一路”高质量建设的实现。文章发现,妈祖文化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共有文化印记的重要来源,中国企业对存在共有文化印记的国家投资额更多。异质性分析表明,共有文化印记对投资促进作用存在区域和企业的差异性影响,在高风险地区共有文化印记促进投资的作用更为显著。共有文化印记对投资的促进作用显著体现在国有企业中,对民营企业投资促进作用并不显著。我们以来华游客数量作为民心相通的代理变量,分析了共有文化印记如何通过促进民心相通影响企业对外投资。上述结论为“一带一路”实现高质量建设提供了新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薛飞  周民良  刘家旗 《南方经济》2022,41(10):19-36
在数字经济时代,完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释放"数字红利",已经成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手段。基于2009—2019年中国287个城市的面板数据,文章以"宽带中国"示范城市政策为切入点,借助双重差分法考察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碳排放的影响和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宽带中国"建设显著降低了城市碳排放,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上述结果依然成立。机制分析发现,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主要通过促进绿色技术创新降低城市碳排放量。进一步的异质性分析表明,"宽带中国"示范城市建设对碳排放的影响存在区域异质性,从东中西差异来看碳减排效应在东部地区更为显著,从南北差异来看碳减排效应在南部地区更为显著。文章的研究深化了对数字化赋能"双碳"战略的效应、机制和地区差异的理解。  相似文献   

13.
张家峰  陶吉  杜芸  杨青 《科技和产业》2023,23(19):20-26
基于2016—2020年江苏省国家高新区面板数据,运用数据包络分析(DEA)和Malmquist指数对江苏省国家高新区的静态和动态效率进行测算,并采用面板Tobit模型,探索影响江苏省国家高新区科创效率的原因。结果表明:江苏省国家高新区整体科创效率水平不高,规模效率低于纯技术效率,技术因素起到主要作用;全要素生产率总体稳定,大多高新区的技术进步指数提升但规模效率下降;地区开放程度对江苏省高新区科创效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研发经费投入力度和经济发展水平有显著的负向影响。据此,可以从提升创新资源利用效率、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优化资源配置等方面完善,从而有效提高江苏省国家高新区科创效率。  相似文献   

14.
高速铁路凭借其特有的技术经济特性成为影响城市贸易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但其对城市进出口贸易有何影响及如何影响需进一步探索。通过对三个开放等级度56个城市的2006-2018年面板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模型(DID)进行实证研究,分析出高铁对城市贸易发展的影响情况。结论表明:高铁对开放程度较低城市的贸易发展有显著的促进作用;高铁对总体城市的贸易发展的影响并不显著;高铁主要是通过促进城市进口贸易的发展来提升城市贸易的整体水平。  相似文献   

15.
高速铁路凭借其特有的技术经济特性成为影响城市贸易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但其对城市进出口贸易有何影响及如何影响需进一步探索.通过对三个开放等级度56个城市的2006-2018年面板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模型(DID)进行实证研究,分析出高铁对城市贸易发展的影响情况.结论表明:高铁对开放程度较低城市的贸易发展有显著的促进作用;高铁对总体城市的贸易发展的影响并不显著;高铁主要是通过促进城市进口贸易的发展来提升城市贸易的整体水平.  相似文献   

16.
文章基于2009~2019年中国27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利用政府工作报告文本信息构建雾霾治理指标,使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了雾霾治理对外资流入的影响。研究发现:雾霾治理对外资流入具有显著促进作用;机制检验发现,雾霾治理主要通过缓解空气污染、提升产业结构高级化促进外资流入;异质性分析发现,雾霾治理对外资流入的促进作用主要发生在中国东部和中部地区的非资源型城市以及资源成熟型、资源衰退型城市;进一步研究发现,雾霾治理对周边城市外资流入具有明显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外资流入的增加部分来源于高技术制造业。文章拓展了外商投资区位选择理论的研究边界,为地方政府环境政策制定与合理引进外资提供了现实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为了科学优化中国航空客运网络发展,选取2000—2018年中国定期通航的运输机场所在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非平衡面板数据,将高铁开通视为一项准自然实验,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实证分析高铁开通对中国航空客运网络连通性水平的影响。研究发现:高铁开通显著提升了中国航空客运网络连通性水平;高铁开通对节点中心性的提升作用不受该城市所处区域的影响,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对东部城市中心性的促进作用大于中西部城市。  相似文献   

18.
邱楚芝  赵锦瑜 《南方经济》2022,41(5):101-119
数量增长目标考核是中国创新政策的重要特色。由于政策实施过程中普遍存在信息问题和机会主义,数量增长目标考核会引发微观创新主体的适用性策略行为。文章通过手工搜集和匹配上市公司专利数据,建立双重差分模型,尝试从专利数量增长目标考核视角,考察中国2010年实施的《全国专利事业发展战略(2011-2020年)》这一重大创新战略对企业创新行为的影响,发现该战略对企业专利数量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对专利质量提升具有抑制效应,表明专利数量增长的目标考核会导致企业"重数量、轻质量"的专利申请行为。异质性分析的结果表明,民营企业以及创新能力偏低的企业更倾向于采取"重数量、轻质量"的专利申请行为。进一步,该战略主要通过财政补贴、税收优惠和信贷扶持等政策措施引导企业专利申请行为。这些结论为引导中国企业高质量创新行为的政策目标设计、政策工具选择及分类精准施策提供了有益启发。  相似文献   

19.
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是我国进一步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重要举措,是地区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政策红利"和"制度红利"。文章基于2004-2018年中国286个城市数据,探讨了自由贸易试验区的设立对地区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影响、异质性差异以及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有效促进了地区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从分区域的结果来看,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对东部城市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促进效应明显高于中部地区,对西部地区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效果不明显。文章进一步从资源配置和制度供给两个维度检验了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的外部调节和内在作用机理,研究发现: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有效调节了资本要素的作用路径,增强了资本要素对产业转型升级的促进作用,尚未实现对劳动力要素的有效正向调节。同时,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主要通过制度供给效应促进地区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而东部地区制度供给效应显著高于中部地区。  相似文献   

20.
吉赟  王贞 《南方经济》2019,38(3):17-35
文章以税务稽查系统的改革-"金税工程三期"作为政策实验,利用上市公司2006-2016的年报数据,在双重差分模型下研究了"金税工程三期"对于企业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金税工程三期"上线后,企业的研发投入和研发产出显著下降。进一步探讨内在机制,发现"金税三期"提高了企业的所得税费用负担率,增加了企业的税收负担。"金税三期"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存在异质性,影响主要体现在民营企业、非创新型企业和现金流不充裕的企业中,并且与"金税工程三期"试点版相比,"金税工程三期"优化版对企业创新的负面影响更大。这表明,税收负担的加重会阻碍企业创新,政府应当适当减轻企业税负负担,促进企业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