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继续保证核电设备的质量和安全近年来,在异常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中国核电依靠实力和信誉打造了一张国家名片。中国核电企业长期以来安全运行的经验,以及在核安全上保持的良好历史纪录,已成为中国核电走向海外的重要优势。上海电气是国内最早从事核电设备制造的集团,发展轨迹几乎与中国核电产业同步。其是国内唯一一家拥有核岛、常规岛、辅助设备、仪控仪表完  相似文献   

2.
王铮 《上海国资》2015,(3):54-56
核电装备制造更多代表的是国家战略,也是制造行业的制高点,全面体现制造企业的技术、管理、品牌的综合实力早年尚带神秘色彩的国内核电产业现已是万众瞩目。2014年以来,对于核电产业利好政策消息不断,国家高层持续为核电站台,总理亲自做起"推销员"角色,力推核电走出国门。上海电气核电集团亦从中受益颇多,其目前占据国内核电主设备市场约45%以上份额,近年亦开始出口国际市  相似文献   

3.
2009 年6 月18 日,全球首套三代核电AP1000 钢制安全壳(CV)底封头的最后一批成型钢板从国家核电技术有限公司(简称国家核电)山东核电设备制造有限公司启运,运往我国第三代核电自主化依托项目——浙江三门核电站一期工程建设现场。至此,由“国家核电”山东核电设备制造公司承担制造的三门核电站一号机组CV 底封头的64 张成型钢板全部出厂,标志着“国家核电”已经在世界上率先成功掌握了三代核电A P1000 钢制安全壳(CV)底封头制造的先进工艺,并形成了批量生产能力,为我国三代核电自主化依托项目4 台A P1000 核电机组的工程建设以及后续项目的批量化、自主化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来源: 国家核电  相似文献   

4.
《中国科技产业》2014,(11):44-46
正核电作为我国正在大力发展的清洁能源之一,在满足我国电力需求、优化能源结构、保障能源安全,减少环境污染,实现经济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核电的发展有力地带动了核岛主设备制造产业的迅速发展,实现以科技引领、创新驱动的发展模式成为核岛主设备制造产业的必然选择,核电设备制造骨干型企业则义不容辞地担当着科技创新发展的"领头羊"重任。  相似文献   

5.
"智能制造"的核电装备巨头渐行渐近上海电气在核电领域技术地位继续巩固。3月初,在东海之滨的上海电气临港基地,全球首台具有四代特征的高温气冷堆核电主设备——压力容器、金属堆内构件分别在上海电气核电集团上核公司、一机床公司顺利发运,并成功交付华能山东石岛湾核电站。此前,上海电气已顺利完成三代核电AP1000、EPR技术关键核岛主设备的制造交付任务。上海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  相似文献   

6.
“中国制造”、“世界工厂”,我国正逐步成为世界最重要的制造业基地之一.中国经济发展绕不开重工业化道路,许多跨国公司看中了中国低廉的劳动力和巨大的市场潜力,纷纷把制造过程搬到中国.但这不是真正意义上的Madein China。因为制造业还包含设计、工程、制造、服务多种层次,更多地融入了技术、人才和管理的成分。  相似文献   

7.
声音     
国家核电:掌握三代核电安全壳底封头先进工艺2009年6月18日,全球首套三代核电AP1000钢制安全壳(CV)底封头的最后一批成型钢板从国家核电技术有限公司(简称国家核电)山东核电设备制造有限公司启运,运往我国第三代核电自主化依托项目——浙江三门核电站一期工程建设现场。  相似文献   

8.
自第一座军用堆的建成到2019年7月三代核电机组再次获批建设,我国核电经历了长期的发展,进入了核电重启时期。主要简述了不同发展阶段的核电技术路线,核电设备国产化率,以及相关的发展规划。我国核电产业的发展,是核电产业和制造业的奋斗史。核电设备的国产化率在有限的核电项目中不断提高。面对核电国产化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难点,我国核电从设计院到制造商共同承担风险,突破困境,实现了三代技术的国产化。在更先进的核电技术需求背景下,核电产业需要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先进产业设备制造供应管体系。  相似文献   

9.
孙玉敏 《上海国资》2013,(3):98-100
陈英民这个年近8旬的核电老兵,正在进行第四代产品试制和第五代原理研究,提早5-10年培育别人难以复制的优势在上海电气第一机床厂有限公司(简称"一机床"),总工程师陈英民被大家戏称为"大熊猫","他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就从事核电的‘老把式’,我们要好好保护的。"陈英民是中国第一台核电——秦山核电站设备制造期间从事核电的,迄今已40多年。1995年即到退休年龄的他,十多年来退而不休,一直工作在一线,每天与普通员工一样,赶100多公里路到位于上海临港的工厂上班。  相似文献   

10.
近日,中国核电集团董事长王炳华一行到海阳核电站现场检查开工准备情况过程中,参观了由方圆集团设计制作的HZS180-AP1000核电专用混凝土搅拌站。在参观过程中,王炳华董事长一行领导对该套搅拌站的流程设计、安装进度、产品质量及使用性能等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和充分的肯定。  相似文献   

11.
中国核电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中国将实施更加开放和积极的政策,加速推动核电产业能力和装机容量的扩建,包括第三代核电技术的消化吸收、创新和自主化,使核电在改善中国能源结构中扮演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12.
和很多国企、上市公司的老总不同,中国第一重型机械集团公司(下称"一重")董事长吴生富并不回避今年业绩的下滑。"我们今年的营业收入不是很大,大概才120亿元左右,利润估计到年底才3亿元,比去年有下降。"整体经济下滑,一重亦无法置身事外,"需求下降,竞争激烈,价格下降"。2005年,一重开始投身核电装备、设备的研发制造,目前已成为中国核电领域唯一能够成套供应基础材料的企业。当核电放缓,而且新建核电机组被要求必须使用三代技术时,一重面临着技术升级及订单下滑的压力,但这同时  相似文献   

13.
据法国电力专家预测,到2020年中国将迈入世界核电大国的第一阵营,甚至在某些方面超过目前世界核电第一大国法国。2003年,中国已开始启动“庞大”的核电计划,并首次将核电纳入国家电力规划之中,在全球核电发展缓慢的今天,中国的这一战略令全球瞩目。中国核电已经迎来了发展的春天,这也带来了巨大的利好信息。那么,中国这块巨大的核电蛋糕,将由谁来分享?  相似文献   

14.
中国核电产业发展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中国核电产业发展基础出发,指出中国具备自主设计建造核电站能力、产业链条基本完整、产业规模份额逐步提高并实现核电技术对外出口,进而客观评价中国核电产业30年发展成效,然后,针对中国核电产业发展现状,认为仍然存在着组织模式不清、资源能力分散、标准体系落后、核心技术创新不足等问题,最后,从改革核电管理体制、确立产业组织模式、加快资源整合力度、推进标准体系建设和构建产业发展集群等方面提出推进中国核电产业更好更快发展的战略措施。  相似文献   

15.
《中国招标》2006,(9M):71-72
日前,经过权威机构严格测试,由著名的电子信息产品服务商映美完全本土设计制造的微打机芯,通过20000小时MTBF测试和900万行MCBF测试。这意味着中国本土设计制造的微打机芯的可靠性已超过国际同类产品水平一在打印机产品领域的又一个自主创新的新突破.从而将改写一直由外国厂商垄断中国市场的局面。  相似文献   

16.
一、核电AE公司和核电项目管理的概念 核电工程公司即AE公司(Architect Engimeeting Inc.),1981年起源于美国,是一种成熟而有效的国际工程管理模式.核电工程公司的服务范围包括核电建设的前期(初可、可研、概念设计、立项报告、招评标等)、中期(初步设计、施工设计、设计管理、设备采购及监造、施工管理、工程监理等)和后期营运、技术支持、技术改造等.核电工程项目管理的内容则是围绕着实现核电建设项目目标而进行的一系列管理活动.  相似文献   

17.
2009年12月10-11日.第三届中国国际电子电器回收及处理技术大会、第二届中国电子电器绿色设计及制造研讨会在北京举行。  相似文献   

18.
据法国电力专家预测,到2020年中国将迈入世界核电大国的第一阵营,甚至在某些方面超过目前世界核电第一大国法国。2003年,中国开始启动“庞大”的核电计划,并首次将核电纳入国家电力规划之中,在全球核电发展缓慢的今天,中国这一战略令全球瞩目。  相似文献   

19.
中国的制造企业要从“车间”(Manufacturing)向真正的制造服务业(Manufacture Service)转型、尽管很多种中国制造产品充满了全球大型超市的货架,但大多数中国的制造类企业.是收取加工费作为典型的收益模式。如何实现从微笑曲线底部向两高端转移,成为了中国企业的共同命题。我的观点是,基于对产品的认知,实现由制造车间向应用设计、分销、供应链管理拓展或转型.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制造类公司,应该是一条可行的道路;在短期内,这比打造自主品牌、通过研发提升产品附加值,可能采得更快更实际一些。  相似文献   

20.
从在建及发改委批复的情况看,2020 年核电实现7000 万千瓦的装机容量的目标是比较有保证的,乐观估计最高可以达到1 亿千瓦。截止2008 年底,已投产的核电机组为885 万千瓦。保守估计未来十年,新增核电装机7600 万千瓦。我国核电发展如此之快,那么,与之密切相关的核电设备制造企业将会面临怎样的境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