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8 毫秒
1.
在研究国际领先企业技术创新共性特征的基础上,结合企业技术创新评价的现有研究成果,构建符合国际领先企业特征的企业技术创新评价指标体系,通过评价引导企业向着国际领先企业技术创新方向发展。新评价指标体系考虑了国际领先企业重视基础前瞻性研究、创新资源的全球化布局、科学合理的研发体系、优秀的创新激励软环境塑造、与学术机构开展战略性合作等特征要素,具有重要的理论创新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2.
企业技术创新体系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技术创新效率直接关系到创新型国家的建设,因此,对企业技术创新效率进行评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论文根据第二次全国工业企业经济普查的相关数据,采用DEA方法对全国31个省、自治区与直辖市的工业企业的技术创新效率进行评价,得出如下结论:在2008年工业企业技术创新规模下,全国大部分省、直辖市与自治区的工业企业技术创新效率较低、R&D人才不足、创新产出水平低。这为决策者提高工业企业技术创新效率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模糊综合评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斌  李向波 《开发研究》2005,(6):87-88,103
基于企业技术创新过程,构建了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应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的结合建立数学模型,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进行客观评判,以提供对不同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比较分析,为有效制定企业的技术创新战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在企业持续技术创新实现模型中,机遇是除了持续技术创新动力、能力以外的促进企业持续技术创新实现的第三要素,机遇对于企业持续技术创新实现起着重大的促进与支撑作用。基于此,文章探讨企业持续技术创新机遇的概念及特性,构建基于时间和风险的企业持续技术创新机遇价值评价模型,并以联想集团为例进行评价,得出机遇价值越大,对企业持续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就越强的结论。  相似文献   

5.
企业技术创新绩效评价的DEA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正确评价企业技术创新系统的创新绩效是提高企业创新效率的前提和基础。本文首先提出了企业技术创新绩效评价的指标体系,然后,建立了技术创新绩效评价的DEA模型,探索运用DEA方法对企业的创新绩效进行定量化评价,最后对全国各地区的医药企业技术创新绩效进行了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6.
吴小珊 《科技和产业》2007,7(5):25-27,42
以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为核心,设置了技术创新能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了模糊综合评判模型,并给出了实例分析。该评价过程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为有效制定企业的技术创新战略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作者在理解和归纳创新风险内涵的基础上,提出了企业技术创新风险影响因素,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企业技术创新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本文依据浙江省企业的特征,运用层次分析和模糊综合评价结合的方法对浙江省企业技术创新风险做出评价。  相似文献   

8.
以2012年工业企业科技活动数据为样本,构建了工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对数据进行分析并提取两个公共因子:技术创新投入因子和技术创新产出因子,对不同所有制类型的工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企业办科技机构数、技术改造经费支出对创新投入因子的贡献最大;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和外商投资企业在技术创新投入因子得分以及总得分上排名前三;股份合作企业与联营企业产出因子排名和总排名均处于最后两位。  相似文献   

9.
大型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及战略选择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从企业技术创新投入、企业技术创新活动和企业技术创新产出三个层面选取10项指标,对我国大型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做出分析和评价。基于此,结合我国大型企业自身在技术创新方面的优势和劣势,以及目前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我国大型企业现实的技术创新战略选择应该是以模仿创新为主,逐步增加自主创新的比重,并以适当的形式积极进行合作创新,不断培育和提升企业的持续技术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0.
运用熵权TOPSIS法对齐齐哈尔市18个行业的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进行评价,依据评价得分将这些行业划分为三类,并对行业技术创新能力发展的差距测度分析。结果表明:18个行业的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发展差距从整体上看呈现缓慢下降趋势,但三类行业之间呈现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发展水平逐步拉大的趋势。建议齐齐哈尔市大中型工业企业应在创新意识、科技人才与资金投入等方面加以改进。  相似文献   

11.
21世纪国家竞争力的核心和动力是国家科技竞争力,而形成国家科技竞争力的主体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因而,评价和分析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对于新能源发电设备制造企业来说,技术创新能力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本文通过建立太阳能发电设备制造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评价指标,采用FAHP方法确定各个指标的权重,并利用加权模糊逻辑推理法建立综合评价模型。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选取浙江省具有代表性地区科技型小微企业进行调研,从技术创新潜在资源、技术创新活动、技术创新产出成果、技术创新环境等方面构建了科技型小微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比较分析方法对浙江省科技型小微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进行了分析,针对浙江省科技型小微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提升面临的障碍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13.
文绪 《北方经济》2012,(18):55-56
在企业技术创新体系中,客观存在着由各项技术创新目标、各项技术创新支持目标、各项市场目标构成的一个目标系统,它可以作为企业技术创新体系的纲,带动各子系统的行为向目标系统聚焦,实现了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内其他各子系统的有机联系,对于各子系统具有评价作用。目标系统可以作为企业技术创新体系中的一个关键子系统加入到体系内运行。本文拟从企业技术创新目标系统的含义、技术创新目标系统与企业技术创新体系的关系及地位、技术创新目标系统对技术创新子系统运行的推动机制三个方面,对目标系统健全企业技术创新体系所具有重要作用和对各子系统的具体影响进行初步的研究和分析。  相似文献   

14.
高新技术企业需要不断提高技术创新能力,才能具备核心竞争优势并实现可持续发展。本文拟利用多指标综合评价法对丰台科技园区374家高新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进行评价。首先,在分析影响企业技术创新因素的基础上,运用无纲量化处理指标均值,采用客观赋权法中的标准离差法对各指标赋权重,其次,构建了评价高新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指标体系,并具体分析了各指标的影响权重和不同领域高新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区别。最后,基于实证分析的相关结论为企业的管理层改善管理、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提供决策依据,也为国家推动高新企业的发展提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李政  刘韬   《华东经济管理》2010,24(12):154-156
文章提出了基于突变级数法的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模型,并构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实证研究显示突变级数法在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方面具有较好的适用性。该模型不需要计算任何指标权重,只根据评价指标闻的内在逻辑关系对各指标的重要程度进行排序,从而避免了人为确定权重的主观性。  相似文献   

16.
张一  张明  王素娟 《科技和产业》2014,(2):74-78,135
高新技术企业需要不断提高技术创新能力,才能具备核心竞争优势并实现可持续发展.本文拟利用多指标综合评价法对丰台科技园区374家高新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进行评价.首先,在分析影响企业技术创新因素的基础上,运用无纲量化处理指标均值,采用客观赋权法中的标准离差法对各指标赋权重,其次,构建了评价高新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指标体系,并具体分析了各指标的影响权重和不同领域高新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区别.最后,基于实证分析的相关结论为企业的管理层改善管理、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提供决策依据,也为国家推动高新企业的发展提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本文根据物理学耦合度计算原理,建立创新型企业技术创新与技术创新扩散协同性评价模型,利用2008年和2011年的湖南省创新型企业数据进行有效评价。实证结果表明,创新型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和技术创新扩散水平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协同效应,而对应于不同类型及不同规模的创新型企业,两者之间的协同效应差异明显,大型/国有企业要普遍优于中小微型/民营企业,湖南省创新型企业发展实践基本验证了相关结论。  相似文献   

18.
企业的专利实力反映了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市场竞争力和企业发展的活力。对企业专利综合实力进行评价,能使企业把握科技发展的动态,了解技术创新中的优势和不足,并科学地调整企业的创新策略。本文以发明专利作为研究对象,选取了有代表性的专利评价指标,从申请类、授权类、专利维持、专利范围、专利引证五个维度构建了企业专利实力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2001至2005年美国专利申请量排名前20的企业专利综合实力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9.
本文根据物理学耦合度计算原理,建立创新型企业技术创新与技术创新扩散协同性评价模型,利用2008年和2011年的湖南省创新型企业数据进行有效评价.实证结果表明,创新型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和技术创新扩散水平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协同效应,而对应于不同类型及不同规模的创新型企业,两者之间的协同效应差异明显,大型/国有企业要普遍优于中小微型/民营企业,湖南省创新型企业发展实践基本验证了相关结论.  相似文献   

20.
企业技术创新的定量评价对于地域技术创新政策的制定,减小创新过程中的风险,促进创新水平的提高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然而,由于技术创新的内容丰富与不确定性,使得评价较为困难。目前流行的投入产出法、知识交流法、商业中心法、分类测度法等评价方法均有一定的合理性,但缺陷也较为明显。本文根据OECD推荐的《奥斯陆手册》,结合中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