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高尔基赞誉普希金是"俄国文学之始祖"是伟大的俄国人民诗人。普希金在综合前辈诗人创作成果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音韵美。普希金的优秀作品达到了内容与形式的高度统一,大大促进了俄国社会思想的前进,有利于唤醒人民,有利于俄国解放运动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国内知识界自1960年代开始,便开始了有关中琉文化交流史的研究,但是,关于冲绳文学方面的研究却直到80年代后期才开始少量出现,且仅限于"民族音乐"、"乡土歌谣"这一范畴。对于中国的冲绳文学研究中"冲绳文学"这一概念本身的长期空白,以及现阶段冲绳音乐文学研究领域中所伴随的强烈阶级性色彩、去历史化倾向,乃至将研究对象置于美学价值中去表象和消费等问题,并不能仅仅把其原因简化归结为冲绳文学本身所面临着的定义之难和学科的局限性问题,而是应该将其看作是在各种错综复杂的历史背景综合作用之下最终导致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历史对于文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当代中国文艺创作领域"历史文学"的繁荣增殖和世界范围内文学批评理论的普遍的"历史转向"以及新历史主义的崛起,都将文学的历史性问题推到了文艺理论批评的前台。但是形式主义只承认文学形式发展的历史性,是一种本质主义的研究方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把文学的历史性静态化、简单化、单一化,只抓住了历史的某一点,而忽视了历史的整体性、过程性、动态性、复杂化。  相似文献   

4.
刘芳 《理论观察》2010,(4):119-120
从“高尔基奖”的由来,到重构认识俄国文学的历程,再到开拓接受俄国文学价值的路径;以这样三个视角深刻剖析俄罗斯文化与近代中国文化之间广泛交流与合作,为两国及两国人民在全球化背景下加深友谊及互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美国南方文学在艺术上呈现出一个鲜明的共同特征,即怪诞。南方作家们大都书写离奇的故事,描绘阴森的背景,渲染恐怖的氛围,刻画身体畸形和精神变态的人物,勾勒出一个"怪诞"的世界。南方文学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特点,是由于南方人矛盾的心理状态造成的。因蓄奴制产生的罪恶感、内战失败产生的自卑感和工业化进程中产生的挫败感,是南方文学怪诞特征的深刻根源。  相似文献   

6.
在俄国十九世纪文学中对人的关注总是从"自我"出发,从自我人性完善的角度出发来反映社会现实,这一时期的俄国文学通过对社会现实中的"人"的把握,力求实现把社会的物质的人回归到自然的完善的人.把人放到本真的自然的状态下加以表现,这是19世纪俄国文学的总的特征.从多余人到忏悔的贵族,都是回归到自我的状态下从人性善的角度反映人的主题.  相似文献   

7.
在俄国十九世纪文学中对人的关注总是从“自我”出发,从自我人性完善的角度出发来反映社会现实,这一时期的俄国文学通过对社会现实中的“人”的把握,力求实现把社会的物质的人回归到自然的完善的人。把人放到本真的自然的状态下加以表现,这是19世纪俄国文学的总的特征。从多余人到忏悔的贵族,都是回归到自我的状态下从人性善的角度反映人的主题。  相似文献   

8.
俞冰 《黑河学刊》2010,(12):31-32
在中国文学史上,汉末建安时期的《典论.论文》是我国古典文学理论批评史上第一篇系统的、有创见的文章。《典论.论文》论述了文学批评问题,对文体作出了比较科学的分类,提出了不同文体对文章风格和修辞的不同要求、"本同"范畴、著名的"文气说"、文学的社会作用和价值等问题,它的出现标志着我国文学理论批评的发展已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9.
中国文学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中国文学自身如何发展?如何向世界展示中华文明的博大与丰富?这都是亟待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无论历史和当下,都要放在心海里澄一澄,放在想象中比对一下,再放在价值的天平上称一称,那时才可能会触及真实。而真实,恰恰也是文学意义上的中国经验最重要的内核。  相似文献   

10.
第一炉香     
苏航 《东北之窗》2013,(6):38-38
张爱玲有篇小说叫《第一炉香》,指的是一炉香的工夫便可以听她讲完这个爱情故事。这小说家喻户晓,火了接近半个世纪。而我要说的"烧头香"指的是新年的第一炷香,它讲究的不是时间而是次序。据说如果能在新年抢上头炷香,这一年都会称心如意,可以得到最佳的保佑和祝福。这早已成了新年的民俗,宋代就盛行,火了近千年。好像和"第一"、"香"沾上边儿的事儿总是会火。实际上,除此之外,两者一个是文学盛宴,一个是宗教信仰,都是精神食粮。  相似文献   

11.
审美感知力,是指经由感觉器官进达心理活动而对美的事物进行感知的能力。审美感知力具有整体性、非功利性和表情性。在文学鉴赏中,要注重审美感知力的培养。教师要训练学生的审美感官,使学生具有"绘画的眼睛"、"音乐的耳朵";发挥多媒体优势,加强形象化教学,增强审美感知的直觉性;提倡吟诵,培养语感,增强审美感知的整体性;引导学生体验客观世界,感受生命律动,提高审美感知的敏锐性。  相似文献   

12.
李广宇 《东北之窗》2013,(10):64-64
全国"两会"期间,作家阿来在接受采访时对目前国内文学奖项的评选有一番议论。他说:"国内有的文学奖项到后来都不是在评作品了,有点像是在评先进。"他进一步解释称:"一次得奖十几个人,甚至几十个人,大家就可以拿着证书去评职称、调工资了,这样的文学奖对个人有好处,对文学却是一种伤害。"  相似文献   

13.
《环球财经》2012,(9):36-38
·创新体系的建设归根到底是人,第一要务是人的培养;·国企今天也要拿出俄国十二月党人的精神,主动放弃部分垄断地位换取创新的动力;  相似文献   

14.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人们更多追求的是快节奏的生活。而汉语言文学则是归类于慢生活的一种状态,慢生活下的人们善于思考,勤于学习。汉语言文学是我们老祖宗所传承下来的精髓,我们所要做的绝不是将汉语言文学摒弃一旁,而是重拾汉语言文学的学习,唤醒人们对汉语言的热爱,并将其发扬光大。因此,对于我们来讲,汉语言文学的学习是非常重要的,能够让我们从汉语言文学中了解历史,了解过去。  相似文献   

15.
对于画家而言,他要解决的问题,无非是如何把握外部世界,如何精进个人精神世界,以及两者如何融合的问题。对这些问题思考的深度与广度,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画家水准的高下。这类问题,其实唐人已有谈及。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里,就谈到张璪"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之语。后人所述的师造化、师古人、师心之论,不过是对前者的增补修饰而已,大旨不变。  相似文献   

16.
"陌生化"是文学艺术的一种表现手法,最先由俄国形式主义者什克洛夫斯基提出,它是伴随着"文学性"而提出的。"陌生化"不仅是文学评论的重要术语,还给文学翻译带来了新的研究视角,注入了新鲜血液。文学翻译不同于其他文体的翻译,它是在有限的空间里的一种艺术再创造,在翻译过程中,保持原文的"陌生化",不仅可以满足读者的审美期待,还可以更好地促进中西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技术传播学科与文学亲疏关系的回顾,确立了通感是技术传播与文学的交集。指出了随着技术传播的发展文学地位降低,是因为文学中有大量"非法通感"的存在。在文学通感概念下,将文学通感细分为"非法通感"和"合法通感"。提出"合法通感"才是利于技术传播的关键因素,进而提出当前技术传播需要的不是文学本身,而是可以为技术传播提供"合法通感"的"文学营销"理论,相比文学,技术传播人员更容易学习和掌握"文学营销"。  相似文献   

18.
杨剑丹 《魅力中国》2009,(4):145-145,142
英美文学是我国高校英语专业高年级的一门重要必修课,是学生学习和研究英语语言文化的必要途径同时它又是一门比较特殊的课程:既不是单纯的历史课,也非纯粹的文学欣赏课,它需要授课教师个人的智慧和学生的积极参与。本文以英美文学的教育价值分析为基础,结合目前英美文学教学中的问题,对英美文学课程的教学方法进行了建设性的探讨。  相似文献   

19.
李晓媚 《理论观察》2010,(6):164-165
"图书馆精神",一直是图书馆界比较热门的话题,新观点新见解层出不穷,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笔者感到,对"图书馆精神"的所有论述都有可取之处,但又感到不全面不周延,有些研究的一些新提法也给人们带来困惑。笔者虽然不是搞理论研究的,但是为了能真正准确地提炼概括出各级各类图书馆的"图书馆精神",成为图书馆人的行动座标、行动规范、行动目标,就"图书馆精神"研究提出一些建议,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学说的价值内核。汉语言文学专业培养卓越教育人才,须将马克思主义学说理念贯彻到教育实践中,从而真正实现学生主体全面而自由的发展目标。主体全面发展:要基于生命和谐性的母语教育;主体自由发展:着重于批判精神与自由思想的养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