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期待可能性理论自产生以来在大陆法系刑法理论中具有重要地位,并日臻完善,在各国的刑事立法和司法中得以运用。文章通过对期待可能性的渊源及相关内容进行阐述,以期对完善我国刑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2.
杨一龙 《魅力中国》2011,(15):237-237
我国现行刑法关于窝藏、包庇罪的规定有明显弊端,主要表现在将该罪的犯罪主体规定为一般主体,此规定违背了法律的人道价值、违背了刑法的谦抑性原则、违背了期待可能’陛理论、违背了我国的法律传统和当今世界的立法潮流。本文在对我国传统法律文化合理借鉴的基础上,参照国外经验,提出了几点修改意见。  相似文献   

3.
王敏芝 《魅力中国》2014,(17):300-300
期待可能性是德、目犯罪构成体系理论中的有责性的判断内容,它指的是如果行为人的处境特别艰难,并且没有意志自由去选择不为该行为时,即社会难以期待这个人能够有舍于规范的行为时,行为人的行为就不具备非难可能性。本文将简要介绍我国台湾地区刑法中的期待可能性标准,并对这些标准加以比较、评析,提出自己赞同的判断标准。  相似文献   

4.
共同犯罪是刑法理论中最复杂的问题之一,教唆犯则是共同犯罪制度中最复杂的问题,本文以海峡两岸刑法中对教唆犯的不同规定为视角。比较分析了两岸刑法学界对教唆犯的性质、概念、构成要件以及处罚原则的不同观点及立法异同,以促进我国刑事立法的科学化,加强海峡两岸刑法理论研究的合作与交流,有效地打击教唆犯罪。  相似文献   

5.
江晓筠 《魅力中国》2010,(13):55-56
本文由一起醉酒伤人案件引入,阐述我国关于醉酒犯罪的规定和理论依据,进而解读外国刑法中对醉酒犯罪归责主要运用的原因自由行为理论,最后对我国关于醉酒犯罪的立法进行剖析并结合原因自由行为理论提出完善我国相关立法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我国当前的犯罪现象不仅在数量上逐年上升,而且案件种类不断增多,细化趋势也很明显。自1997年刑法典颁布至今的刑法立法实践证明,目前我国刑法立法的犯罪化特点突出,非犯罪化占得比例极少,犯罪圈扩大化特点明显,影响刑法立法犯罪化与非犯罪化的影响因素诸多。本文主要对犯罪学的应然与实然之罪理论、刑法立法的谦抑性原则、犯罪圈扩大化的价值追求等三个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
紧急避险在我国刑法中同正当防卫一样是阻却性违法事由,规定行为人在遭受现实紧迫危险之时,可以采取损害第三者较小合法利益来保全国家、集体、第三人的利益.紧急避险中的危险,我国刑法理论界并没有对其作条文式的明确规定,本文从国外刑法相关理论出发,重在探讨我国相关理论争议和对国外的借鉴.  相似文献   

8.
孟薇 《理论观察》2009,(5):100-101
我国于2003年12月10日签署了《联合国反腐败公约》,并于2006年2月12日对中国正式生效。做为《公约》的缔约国,在打击腐败犯罪的刑事立法和司法上都与公约的要求存在一定差距,因此更需要借鉴国际先进的反腐理念,适时对我国刑法中贪污贿赂罪规定进行立法完善,积极履行条约义务。据此,在这里,结合我国实际,从罪名的刑罚标准,犯罪的构成要件,刑罚种类三个方面对现行刑法贪污贿赂罪的规定提出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9.
李军恒 《魅力中国》2014,(6):395-395
受贿罪是一种危害性严重的腐败犯罪。毫不夸张的说,贪污受贿问题已经成为当今中国内地最大的社会问题,其对中国政治和经济的破坏性腐蚀已经达到非常严重的程度。中国大陆刑法典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刑法中都规定了受贿罪。但两地刑法中对犯罪的构成要件和处罚都是有区别的,本文旨在通过借鉴香港地区刑事立法经验,进一步完善我国内地关于受贿罪的相关立法。  相似文献   

10.
单位犯罪是相对于自然人犯罪而言的,我国1979年刑法未对单位犯罪做出规定。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非自然人犯罪开始向经济、社会领域日益渗透和发展。新修订的刑法虽然首次在立法中确立了单位犯罪制度,但因其规定过于原则化,导致在理论研究和司法认定中存在一些分歧。文章通过综合分析的方法,阐述了单位成为犯罪主体的依据,确立了主体的行为,并就其对司法的影响及立法的完善进行研究和建议,以维护我国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  相似文献   

11.
受贿罪在我国和德国刑法中都有规定,但从立法概况、主体、客体、客观方面以及刑罚等五个方面来比较,两国立法有很大不同。研究这一罪名的立法区别将对完善我国刑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本文简要梳理了我国刑事被害人政策的立法,就被害人的刑法保护进行了探讨。给出了"被害人"的概念,提出了"赔偿金"是刑罚的一种方式,在量刑上引入"和解机制",促使我国刑法理论中的刑罚的功能由惩罚性向恢复性转变。  相似文献   

13.
罪刑相适应原则是刑法的基本原则之一,追求罪与刑之间的价值上的对称关系。该原则有报应主义、功利主义等学说及学者观点支撑,在刑法学界影响深远。罪刑相适应原则在我国刑法中得到确立与体现,在国际刑法中也被运用。研究该原则对完善我国刑法体制,使罪刑相适应原则真正贯彻到刑事立法和刑事司法中去,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4.
我国刑法中对于中止犯罪的规定过于严苛,使得为犯罪架设后退的“黄金桥”变成了“独木桥”。为了弥补这一漏洞,文章借鉴日本刑法中关于共犯关系脱离理论,对组织犯、实行犯、教唆犯和帮助犯四类犯罪人能否成立脱离及其脱离成立条件分别加以论述,借以对于完善我国刑法总则中对犯罪形态规定的不足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5.
在世界一体化的今天,国际交流活动日益频繁,贩毒、走私等犯罪活动也随之大量的发生,后续的洗钱犯罪在世界范围内日益猖獗,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报告,全世界每年洗钱金额已高达4000亿美元,占全球国内生产总值的2%,相当于贸易总额的8%,其已严重影响到了全球经济的正常发展.严峻形势下,我国在1997年刑法中首次规定了洗钱罪,但由于我国在此领域的立法起步较晚,在社法律意识、法律机制的协调与完善等各方面仍有不足.本文本人对于洗钱罪在刑法中若干问题进行一些剖析,希望对我国以后的立法、执法等方面能起到微薄借鉴之力.  相似文献   

16.
靳羽葆 《魅力中国》2014,(24):302-302
食品安全犯罪的发生,严重威胁着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经济社会的稳定。刑法作为维护社会秩序的最后一道屏障,应当在保护食品安全领域充当重要的角色。本文通过食品安全的概念、刑法保护的现状等介绍,指出我国食品安全刑法保护的两个立法缺陷:法条罪名设置过于单薄和资格刑缺失。通过深入分析我国食品安全犯罪的刑法保护机制,提出相应的立法完善建议:将食品安全犯罪纳入“危害公共安全罪”中、扩充食品安全犯罪罪名和增设食品安全犯罪的资格刑。  相似文献   

17.
我国刑法中对于中止犯罪的规定过于严苛,使得为犯罪架设后退的"黄金桥"变成了"独木桥".为了弥补这一漏洞,文章借鉴日本刑法中关于共犯关系脱离理论.对组织犯、实行犯、教唆犯和帮助犯四类犯罪人能否成立脱离及其脱离成立条件分别加以论述,借以对于完善我国刑法总则中对犯罪形态规定的不足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8.
范玉龙 《魅力中国》2010,(26):139-139
刑法的谦抑性是以最小的刑罚资源,达到最好的社会效果。要尽量减少刑罚对犯罪的适用范围,谨慎的裁量刑罚。我国在治安情况良好的情况下,整体上过于严厉的立法和量刑已经不适应现实情况。把刑法的谦抑性理念渗入到立法和司法活动中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9.
丁加瑞 《魅力中国》2014,(16):314-314
共同犯罪行为对于单独的犯罪行为来说是一种特殊的犯罪形态。对于在现实生活中发生的共同犯罪案件,如何认定犯罪中止,理论界和实务界都存在着不同的做法或观点。根据刑法原则和有关共同犯罪理论分析了我国刑法典及刑事司法实践中对于共同犯罪规定和认定的不足。在此基础上引入日本学者的“脱离共犯关系”理论.在符合刑法的立法精神的基础上进行系统的分析,就可以将共犯中止予以新的认定,最后就共同犯罪理论的完善提出了一点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20.
教唆罪成立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无论是刑事立法还是刑法理论研究,长期以来,教唆犯罪都被纳入到共同犯罪领域,由于有关教唆犯罪的理论困惑与实践矛盾长期存在,传统的教唆犯罪的立法形式以及以立法为本位、形而上学的研究受到越来越多的质疑和挑战。文章从比较法的角度梳理教唆犯罪的渊源与性质,从实践的角度分析教唆犯罪的理论困惑,应用犯罪构成理论剖析教唆犯罪的归罪原则,进而得出教唆犯罪应与共同犯罪分道扬镳、独立成罪,并提出了相应立法上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