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本文阐述了微博信任场域的特点,分析了微博信任场域的相关问题,提出了改善微博信任场域的途径.指出,构建微博信任需要使个体身份透明,表现为网络实名制;需要完善法规管理,加强监管力度;需要强化媒体引导,改善传播环境;需要提升技术水平,提升传播意识.  相似文献   

2.
劳动力流动对中国农村公共信任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基于微观数据考察了中国农村社区公共信任的决定因素,以此作为理解中国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变迁的一个视角。本文重点分析了劳动力流动对公共信任的影响,以社区其他成员的流动率作为本家庭的劳动力流动率的工具变量,克服了估计中可能存在的内生性偏误。我们发现:在中国农村,社区其他成员的劳动力流动会影响到本家庭的劳动力流动,并增加本家庭对于当地公共机构的信任,这可能是因为农村家庭在劳动力流动的过程中感受到了来自城市地区的歧视。本文同时还发现,社区层面的收入差距会减少公共信任,公共信任在市场化过程中会经历先下降后上升的U型变化轨迹。  相似文献   

3.
本文基于微观数据考察了中国农村社区公共信任的决定因素,以此作为理解中国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变迁的一个视角。本文重点分析了劳动力流动对公共信任的影响,以社区其他成员的流动率作为本家庭的劳动力流动率的工具变量,克服了估计中可能存在的内生性偏误。我们发现:在中国农村,社区其他成员的劳动力流动会影响到本家庭的劳动力流动,并增加本家庭对于当地公共机构的信任,这可能是因为农村家庭在劳动力流动的过程中感受到了来自城市地区的歧视。本文同时还发现,社区层面的收入差距会减少公共信任,公共信任在市场化过程中会经历先下降后上升的U型变化轨迹。  相似文献   

4.
杨梅 《改革与开放》2016,(15):54-55
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伴随着人际关系的变迁,人际关系变迁而形成的“熟人社会”和“陌生人社会”在社会信任模式上表现为不同的特征,前者表现为人格信任,后者表现为制度信任.  相似文献   

5.
李桓促 《魅力中国》2013,(16):30-31
立足于新公共服务的视野,对我国政府信任问题进行研究有利于寻找提升我国政府套信力的新方法。文章简要回顾阅读目前我国政府信任问题的现状和有关新公共服务理念的解析。重点以公民权理论、公民和社区理论、组织人本主义理论等理论为基础,对我国政府的信任问题进行剖析及提出重建政府与公民信任关系的途径建议。  相似文献   

6.
建立可靠的"领导者信任"对提升军队战斗力起着重要作用。我们从"领导者信任"的概念理清、影响"领导者信任"的因素分析和增强军事组织内部"领导者信任"的行为策略三大方面探讨军事组织中"领导者信任"的建设问题。  相似文献   

7.
酷博     
《中国经济快讯》2012,(42):78-79
【"金融瘟疫"肆虐浙江:危险的互保链】浙江企业老板继续跑路留下的债务,与其他破产倒闭的企业一起,形成庞大、复杂、盘根错节的互保圈危局……这不只是一场债务危机,更是一场信任危机。它正在一点一点瓦解浙江经济赖以起家的商帮信任基础和传统,像一场无法遏制的"瘟疫"不断蚕食经济的繁荣、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行。(本刊41期封面文章)统像场无法遏制的“瘟疫”不断蚕食经济的繁荣、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行。(本刊41期封面文章)  相似文献   

8.
社会资本角度下的农村民间信用的制度变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志坚  曾园根  吴健辉 《乡镇经济》2008,24(12):112-114
在非正式制度为主导的农村非正式社会结构中.基于农村社会资本所形成的特殊信任的民间信用,使得民间信用契约具有自我执行的内在机制。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非正式社会结构的制度转型,农村社会资本所形成的特殊信任主义必须向一般信任主义演变,并促使农村民间信用制度发生适应性变迁。  相似文献   

9.
世界历史上大国间权力对比的快速变化往往诱发系统性国际信任危机,从而引发国际冲突甚至战争。大国崛起的“信任困境”逐渐成为当代国际关系的核心命题之一。既有文献尚未对此特别是对当前中国和平发展面临的信任危机进行系统研究。为此,作者尝试在批判性继承中国传统文化中儒家“五常”信任思想、软实力理论和国际信任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以国际关系“五常”规范——仁、义、礼、明、信(分别对应善意、责任、秩序、透明、信誉)为核心内容的“信任力”理论及其整合模型。该理论是关于国际信任的一般性理论,有助于缓解权力转移过程中所产生的系统性国际信任危机,也有助于崛起国获取国际社会信任以便在实力快速增长的过程中走出“信任困境”。提高信任力以获取国际社会的信任,特别是周边国家和霸权国的信任,是中国实现和平发展的必由之路。在进行概念界定和理论模型设计后,作者选择中国—东盟关系进行案例研究,以阐明信任力理论的有效性与未来潜力。  相似文献   

10.
村庄信任资源存量高并不必然促进基层社区政治权力的正向分配,由非正式行为准则和互惠规范构建的乡村人际信任网络将选民与贿选者捆绑,形成道德共同体和利益共同体,为贿选提供非正式制度依托。制度信任被操纵成为贿选者规避风险的工具,加之它回应选民诉求的迟钝和乏力,迫使选民转而依附人际信任。高能的乡村人际信任不断挤占制度信任空间,形成纵容贿选的“加速数效应”。为此,培育新型农村社区组织,转变宗族式信任分配机制为制度化的信任分配机制可有效预防和遏止乡村贿选。  相似文献   

11.
齐轶文 《黑河学刊》2009,(3):133-135
信任的讨论是吉登斯结构化理论构建中的一个核心环节。吉登斯提出三种时间类型,并从这三种时间类型来讨论信任的建立。他认为现代性信任主要发生在人为创造的条件下,在社会制度维度的推动下,人类活动范围会变得越来越广,信任才得以存在;现代性信任的核心问题是存在在于时间和空间的缺场。信任使得个体之间不仅实现了在场情境下的互动,也扩展到了不在场情境下的互动,并且实现了人与抽象系统的互动以及人与自身的互动和对自身的反思。  相似文献   

12.
"场域"、"惯习"是布迪厄社会学理论的核心概念。他不仅阐述了这两个概念的基本含义,而且分析了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场域—惯习"理论中的"中层理论"、"双重存在观"、"地方性知识"等在农民心理文化研究中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中国传统的国家间信任思想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方国际关系理论大多以国际社会无政府状态作为基本假设,对国家间信任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然而,信任思想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之一。通过梳理中国传统的国家间信任思想以及借鉴社会学和心理学领域的信任理论,可以分别建构出以信用或信任作为自变量和因变量的因果理论以及以国家信用为中心的规范理论。中国先秦思想家认为:一方面,信用和信誉对一国的综合国力、相对权力、国家安全和战略成败等有着决定性的影响;信用和信任有助于国家间合作与友好,有助于同盟的建立和维持。另一方面,利益、透明度和信用等都是影响信任产生的关键因素。国家间信任理论对当代中国外交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启示。将国家信用作为一项长期的对外战略,增加对外决策和对外战略的透明度,加强诚信政府建设,维持与周边国家的友好关系,积极参与国际组织和国际机制的建设,加强中国传统国际政治与外交思想的研究和宣传,这些措施将会有助于增加中国的国际信用、树立良好的国家信誉形象以及与周边邻国和主要大国构建互信关系。  相似文献   

14.
华人社会的低信任度影响了企业发展和社会进步,提高国内的社会信任度已成为重要的社会课题。文章依据信任的基本理论,分析了华人传统信任关系的历史成因、国内近半个世纪社会信任关系的演变,并结合当前的政府转型与和谐社会构建,探寻提高国内社会信任度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文章采用经典的信任博弈框架,用实验经济学方法比较城市儿童、农村留守儿童和农村非留守儿童的信任行为。实验结果发现,农村留守儿童对他人的信任水平显著高于城市儿童,而农村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的信任水平没有显著差异。在控制了性别、民族、兄弟姐妹数量等人口学特征后,农村身份对儿童的信任水平有显著正向影响,父母双方外出务工、一方外出务工对信任水平均无显著影响。从被信任度来看,三组儿童中,城市儿童被信任度最低,农村留守儿童被信任度最高,但考虑人口学特征后,农村身份、留守身份均不影响被信任度。结合儿童在利他实验中的表现,文章还发现在利他行为中表现为无私型的儿童比平等型和恶意型有更高的信任水平。研究结果表明与同年龄城市儿童相比,农村儿童而不仅是农村留守儿童更信任他人。  相似文献   

16.
农村突发事件中的风险沟通关系到应急管理工作的成败,而信任则是风险沟通的重要影响因素。信任是风险沟通的基础,农村社会的风险特征变化影响着信任机制的变迁,信任是农村突发事件中风险沟通效果的重要影响因素,基于上述分析本文提出了构建和谐信任机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情境教学法在《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教学中的运用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常春  赵浩政 《黑河学刊》2011,(12):113-114
情境教学法是一种通过设置典型的"场境"来激发学生学习"情感"的现代教学法,它是相对于传统理论教学法之外的一切趣味性、实践性、参与性的教学方式的总称,它被广泛运用到现代教育的各个学科和各门课程的教学当中。  相似文献   

18.
信任机制:构建东北亚区域安全的保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信任的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的社会心理学领域,国际关系学科对信任的研究起步于冷战结束后。不同学科对信任的界定不同。作者试图借鉴社会心理学的信任理论,结合国际关系的历史与现实,建构一个理论框架:对信任在国际关系中的作用、建立和维护做出规定,并以此为理论支撑,分析信任机制与东北亚地区安全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社区社会资本是社区建设的重要方面,包括社区信任、社区互惠规范、社区互动参与网络.通过实际调研表明,城市社区社会资本总体较好,社区互动参与网络较薄弱,社区信任、社区互惠规范、社区互动参与网络相关性显著.本文探索了以增进社区互动参与网络为中心的城市社区社会资本的提升路径.  相似文献   

20.
农村剩余劳动力有效转移关系到我国农村的建设和发展。本文根据全国228村的实地调查数据,利用Logit和Tobit模型重点考察社会资本及结构对农民进城择业的影响。研究发现:根植于农民群体内的社会资本这一非正式制度在进城择业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关键性作用,其中,村域交往、村域信任和村域互惠对农民进城择业行为具有显著正向效应,村域交往、村域信任对进城农民收入具有显著正向效应。此外,男性、年龄、身体状况、风险承受能力、家庭人均年收入也对农民进城择业有不同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