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姜淑波 《西部大开发》2010,(7):67-67,69
本文通过对沥青混凝土路面就地热再生混合料进行各项试验,根据试验结果掺加一定的骨料、再生剂及沥青后进行马歇尔及车辙等试验。提出了就地热再生维修方案,并总结了施工方法。  相似文献   

2.
就地热再生施工技术是国家863计划项目。本文主要介绍了就地热再生技术的概念、施工设备、施工技术及其在宁夏高速公路路面工程维修中的应用。此种技术在高速公路工程施工应用中有一定的推广价值,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3.
就地热再生施工技术是国家863计划项目.本文主要介绍了就地热再生技术的概念、施工设备、施工技术及其在宁夏高速公路路面工程维修中的应用.此种技术在高速公路工程施工应用中有一定的推广价值,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4.
废塑料在日本是怎样再生利用的?杨雪摘译1970年左右.日本就开始较全面地研究废塑料的再生利用。随着再生产品新用途的开发,其技术研究也取得了显著成果,着重研究了再生料的物理性能和热变性能。特别是熔融指数(MI)的变化.将其与新料对比.研究这种变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粗粒式沥青砼AC-25型下面层施工质量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混凝土下面层是位于公路面层上重要的路面结构层,它间接承受车轮荷载和大气自然因素的作用,应具有平整、坚实、耐久及抗车辙、抗裂、抗水害等多方面的综合性能。武吉高速公路DP2合同段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采用上面层:4cm改性沥青砼抗滑层(AC—13),中面层:6cm中粒式改性沥青砼(AC-20),下面层:8cm粗粒式沥青砼(AC-25),上基层:8cm密级沥青稳定碎石(ATB-25)。AC-25型沥青混凝土下面层施工技术复杂,又是具有代表高速公路使用质量的重要分项工程。笔者结合武吉高速公路DF2合同段的施工实践,简要介绍AC-25型沥青混凝土下面层施工工艺和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6.
沥青道路经过长期使用,会出现路面老化、抗温效果减弱等不良现象,严重时路面出现凹凸不平和裂缝等现象。沥青路面的不良现象严重制约着车辆的安全出行。因此,文章对沥青路面再生技术进行研究,以期解决我国沥青道路在使用中出现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隧道水泥混凝土路面抗滑性能是影响行车安全的重要因素。为了改善隧道水泥混凝土路面抗滑摩擦力,在参考国内外刻槽技术成果的基础上,基于依托工程的使用环境与线形特征,分别从槽形、刻槽方向、槽宽、槽间距、槽深等参数开展设计。根据室内试验开展不同刻槽参数的抗滑性能研究,分析路面构造深度与摩擦系数的主要影响因素。路面抗滑摩擦力主要由路表宏观构造与微观纹理共同提供,拉毛可以有效改善路面抗滑构造的微观纹理,刻槽可以塑造路面宏观构造,二者的结合能够最大限度发挥路面的抗滑性能。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应从拉毛与刻槽两阶段分别开展混凝土路面构造施工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8.
现场热再生技术是指就地加热旧路面,耙松、收集旧料,适当增加新拌的沥青混合料及再生剂进行热搅拌,随后摊铺、碾压、开放交通。现场热再生技术可以创造大量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并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沥青混凝土热再生技术的施工配合比设计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直接关系着沥青混凝土路面的使用寿命。文章设计了具体工程现场的沥青热再生混合料配合比。  相似文献   

9.
2010年交通运输行业节能减排作领导小组会议,提出加快在公路节能减排与材料循环利用技术、城市公共汽车节能技术、水运环保与节能减排应用技术等重点领域开展科技攻关,在环保新材料等方面开展专项课题研究,推广路面材料再生利用技术。以上要求为河南公路发展指明了方向,下面我就具体谈谈路面材料再生利用技术对实现河南公路品质提升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排水沥青路面作为一种高安全、环保型路面结构,在国内受到大力推崇,但随着服役年限的增长,会发生堵塞病害和局部飞散掉粒,影响路面的路用性能和服务功能.因此,有必要对服役多年后的排水沥青路用性能和服务功能变化规律进行观测、分析和评价.选取"老、中、新"3种不同使用阶段的排水沥青路面,通过对其车辙、平整度、抗滑、排水、降噪指标进行实地检测、分析和评价,得出排水沥青路面路用性能和服役功能随着服役年限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排水沥青路面使用超过10年,除路面排水和降噪功能有一定的衰减之外,其他各路用功能和服务功能保持良好,依然能够保持普通密集配路面相同的使用性能.  相似文献   

11.
依托茂湛高速采集白加黑路面段落路表病害、内部结构病害、承载力状况等数据,分析得出:湿热地区白加黑路面路表病害中裂缝类病害占比95%以上,其次是松散类病害,变形类病害较少;内部病害以贯穿裂缝为主,水泥板底脱空情况普遍。通过对比不同种类病害发生的比例、位置、上下结构层位对应状况,分别揭示了主要病害类型的发育机理。最后,结合高温、潮湿、重载的交通环境条件,推荐了白加黑路面状况的评价指标和病害处治方案。  相似文献   

12.
李键  崔浩斌  罗传熙 《科技和产业》2023,23(15):187-193
为了探究红外热成像技术快速检测钢桥面环氧铺装层鼓包病害及其尺寸大小的准确性,基于热学原理,采用有限元软件ABAQUS模拟不同位置、尺寸下的鼓包病害,分析鼓包区域与相邻正常区域的路表面域温差表现和分布规律,并进行实体工程验证。结果表明,鼓包位置与鼓包面积对路表温度影响较大,模拟效果与实际鼓包面域温差具有良好的相关性。研究结果为红外热成像仪快速检测钢桥面鼓包病害及其尺寸和最佳检测时间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沥青混合料再生技术对于中国实现构建节约资源、生态环保的和谐交通具有重大意义.通过对温拌再生沥青混合料中的温拌剂、再生剂进行选型和不同掺量试验,设计RA P含量60% 的温拌再生沥青混合料进行耐久性、耐高温、抗水稳定性等性能研究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分散性再生剂结合3种温拌剂的温拌再生技术再生混合料,RA P掺量可提高到60% 以上,混合料性能稳定,能够满足现行规范要求.压实条件好的工况,首选各项性能指标较均衡的Evotherm作为温拌添加剂;而在压实条件比较恶劣条件下,推荐选用击实效果最好的DT作为温拌添加剂.  相似文献   

14.
新型路面纹理化技术相较于一般刻槽技术可提供更优的路面抗滑能力.为确定合理的纹理参数,通过自主研发加工模具制备纹理化水泥试件,采用正交试验分别研究各纹理参数对水泥路面抗滑性能与行车稳定性的影响规律,最终确定优化的纹理参数组合.结果表明:研发的纹理化试验模具可较精确制作目标参数下的水泥板纹理路面试件;构造深度和轮胎接触应力指标可以较好表征水泥路面抗滑性能,构造深度与应力集中分布度主要受纹理深度的影响,随纹理深度增大呈增大趋势;与行车稳定性密切相关的转向阻力矩指标主要受刀组间距影响,随刀组间距呈先增后减的趋势;通过各因素均衡比选,纹理参数组合优选方案为纹理宽度8 mm,纹理深度1.5 mm,刀组间距15 m m.  相似文献   

15.
SMA混合料具备优良的高温稳定性与耐久性能被广泛应用于重载交通道路,但是由于其沥青用量大、填料多的材料特征,导致施工难度高、早期抗滑水平偏低.为改善SMA路面早期抗滑性能,基于广东省高速公路SMA路面,开展施工环节的关键工艺研究,并系统分析主要因素对路面抗滑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对SMA沥青混合料的拌制、摊铺、碾压环节的施工温度和关键技术进行控制,可以保证混合料的施工质量,减少施工离析与温度离析.油石比、纤维用量对构造深度的影响最大,随着沥青油石比增加、纤维用量增大,构造深度明显变小;增加胶轮碾压会出现构造深度小幅下降,改变沥青种类对初期构造深度影响不大.使用颗粒状纤维、增加纤维用量、降低油石比有助于提高横向力系数,使用胶轮碾压工艺反而降低路面横向力系数,而沥青种类对初期横向力系数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决国省道公路养护施工受材料、环境影响较大的问题,提出国省道公路养护预制装配式沥青路面结构的思路。通过利用大型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国省道公路预制装配式沥青路面结构的三维仿真模型,模拟计算车辆荷载作用下路面结构的力学响应,进一步利用正交试验方法,研究了沥青面层厚度、玻璃纤维增强刚性基板GFRP基板(Glass fiber reinforced plastic)厚度、基层厚度、沥青面层模量和GFRP基板模量等对预制装配式沥青路面结构表面弯沉值、沥青面层层底拉应力、沥青面层层底剪切应力及路基顶面压应力的影响,最后对比分析了基层带裂缝与无裂缝模式下国省道公路装配式沥青路面结构的力学响应。通过仿真试验,得到了国省道公路养护装配式沥青路面结构的预制装配块的最佳平面设计尺寸,以及不同参数对装配式沥青路面力学响应影响程度的大小排序和装配式沥青路面结构力学响应随不同参数变化的具体规律。设计合理的国省道公路装配式沥青路面结构受力良好,具有较好的抵抗沥青面层反射开裂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许龙  彭馨彦 《科技和产业》2020,20(10):234-238
针对番禺区光明大桥所处的气候环境与交通荷载及钢桥面铺装的特殊要求,提出双层高性能沥青混凝土GT10铺装方案。为适应钢桥面的变形,对铺装材料并进行特殊的混合料配合比设计。结合桥面板喷砂除锈和防腐工艺、环氧树脂粘结层施工、沥青混合料拌合与运输、摊铺与碾压等环节关键技术控制,详细介绍番禺区光明大桥钢桥面铺装施工工艺,最终实现钢桥面铺装层结构的优良交验标准。  相似文献   

18.
为更加准确探测白加黑路面的结构层内部隐性病害,依托茂湛高速改扩建项目白加黑路面,采用三维探地雷达技术开展既有路面的病害检测,并结合落锤式弯沉仪进行白加黑路面的结构承载能力测试。结果表明,采用三维探地雷达设备可以清晰识别白加黑路面结构断板、裂缝、脱空、传力杆布设等内部状况信息,能反映出原有路面结构内部各层位病害的总体情况。在多年车辆荷载作用下,白加黑路面的反射裂缝病害比例较高,建议采取注浆、灌缝等养护措施,加强对旧水泥板与沥青层开展稳固与密水处理;水泥路面加铺沥青层后,路顶弯沉值整体变小,有无沥青层的弯沉差值主要与沥青加铺层厚度、模量、老化程度有关。为了更好模拟实际轮载对路面的荷载作用,推荐采用10 t荷载进行板间弯沉差测试,并以弯沉差为0.05 mm以上为处治阈值,进行针对性地补强处理。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南沙大桥钢桥面铺装施工采用严格的精细化施工管理,对原材料、施工工艺、天气环境等各个关键环节的精细化管理,有效控制了施工过程中容易产生的集料级配变异、鼓包等质量问题;严格保证了钢桥面铺装层对干燥性、洁净性的要求;引入天气预报系统,便于大跨度钢桥面铺装施工时段合理安排,也有效提高了南沙大桥铺装层的质量,保证工程的进度;通过及时清除施工过程中人与施工器械产生的污染物、监控温度变化以及碾压工序规范化,保证关键环节的精细化管理,提高工程质量。该建设经验可为相关项目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