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德都蒙古"是对世居青海的蒙古族的称呼.蒙古人自13世纪20年代进入青海这块广袤而高寒的土地上活动以来,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已经有700多年的历史了.  相似文献   

2.
本文主要针对日本"人间国宝"制度进行研究,研究日本"人间国宝"认定制度对于日本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并且就我国现阶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认定制度体系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对如何完善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3.
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史称蒙古贞(也称蒙古勒津),是蒙古族聚居地之一。蒙古族先民们在历史进程中留下了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今,人们越发认识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也取得了不少成效。但是,蒙古贞安代舞保护中存在传承人权利保障、资金支持、人才培养等问题。本文针对蒙古贞安代舞立法保护进行理论研究,提出建议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应制定单行条例对安代舞进行专门立法予以保护。  相似文献   

4.
在"文化转向"视阈下,翻译不仅是语言的转换,还是社会心理活动的过程.在文化背景推动黑龙江发掘、 保护和推广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样就对外宣翻译的质量提出了相应更高的要求.本文以黑龙江非物质文化遗产外宣翻译为例,分析"文化转型"与外宣翻译之间的关系、 外宣翻译的现存问题,并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策略,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信息要凸显;采用音译法翻译非物质文化遗产要适度以及要加强人才培养等.  相似文献   

5.
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来留下了灿烂辉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它是各族人民世代相传留下的文明财富,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蕴含着一个国家的文明与智慧,承载着传统文化的精神追求.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与保护,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给予高度重视.2009年"哈尔滨冰灯冰雕制作技艺"成功入选为黑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哈尔滨冰灯冰雕艺术传播不仅是哈尔滨文化的传播,还是民族精神的传播.针对哈尔滨冰灯冰雕的传播与保护的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方法与保护路径.  相似文献   

6.
周慧  林宇 《开发研究》2020,(2):95-100
独特的人文环境孕育了丰富的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它是中华民族文化的载体,对于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具有重要的价值,然而在山东省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中存在"体育申遗"导致的文化保护不均、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的等级化、商业开发与文化传承的失衡以及传承主体青黄不接等诸多问题,鉴于此,提出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健全法治保障、加强传承梯队建设、打造旅游文化品牌以及扩大宣传力度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林宇  周慧  胡倩 《开发研究》2021,(4):130-136
"水族舞"作为日照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和文化品牌,对民俗旅游业发展产生了一定的文化效应和经济效益.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指导下,探讨了生态文明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的关联性,分析了"水族舞"旅游开发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提出了让"水族舞"进景区,整合区域资源优势,建立传承人保护和传承机制以及加大"水族舞"旅游市场开发力度等旅游开发路径.  相似文献   

8.
对于文化遗产(日本统称"文化財")的保护主要可以分为静态与动态两种。就静态保护而言,对于建筑、风景等物质遗产(日本称之为"有形文化財")更适用。非物质文化遗产("無形文化財")更多要进行活态保护,活态保护故名思及就是要保持文化遗产本身的活性,要是"活"的保护"活"的文化现象。就命名来讲,日本的名称更具有人文关怀一些,遗产是遗留的财产,更强调时间性;而文化财指的是一种文化财富,更强调其现实价值。活态保护对于现今中国非遗保护是十分重要的,也是值得我们借鉴的,特别是在经济欠发达地区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工作。  相似文献   

9.
辽宁民族民俗活动大都是体育的具体表现形式,它们在岁月的沉淀下成为体育杂技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分别归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的"传统舞蹈"、"传统体育、 游艺与杂技类"和"民俗"类.这些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先人体育活动的记录和承载,是继承、 传播和弘扬体育文化的重要形式,也是后人所需的文化营养和精神财富.调查研究上述辽宁传统体育杂技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辽宁社会经济文化,尤其是对于辽宁乃至全国的体育事业发展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在蒙古族的传统文化中,马头琴是最有代表性的乐器之一,一度成为了蒙古族传统文化的标志.马头琴在蒙古族演奏家努力下,逐渐的由传统转向了现代,逐渐的成为了蒙古族传统音乐文化的象征.2003年,马头琴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的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2005年,马头琴也被列入我国颁布的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  相似文献   

11.
我国少数民族多分布在西部地区,各民族所创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固有财富。加强对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对于增进民族团结,实现我国的西部大开发战略,促进西部地区的经济、社会、文化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我国目前对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保护仍有不足,需要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2.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文化宝库里的瑰宝,随着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着传承困境,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成为了备受关注的重要课题。张家界市地处大湘西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具有特色鲜明的地域特征。张家界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需要从夯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基础工作;加大对民族文化建设投入与保护力度;强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才建设;打造非物文化质遗产活动经典品牌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3.
蒙医药学是我国四大少数民族医药学之一,是蒙古族历史文化遗产,中国医学宝库中一颗璀灿的明珠,也是世界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蒙药是蒙古族人民在与自然和疾病斗争的长期实践中创造、积累和精选出来的有独特风格的经验之结晶.蒙医药是内蒙古自治区卫生文化事业的特色和优势产业,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4.
以"川江号子"为例,讨论了如何发挥博物馆的教育功能,实现对地方文化认可,延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问题.结合重庆市民保护"川江号子"的社会实践,讨论了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为"川江号子"举办专题展览的社会意义,并提出如何举办好专题展览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5.
蒙古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传播在弘扬民族文化、促进跨文化交流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蒙古族非遗文献译介可以为艺术传播、文化研究、文化素质教育提供有效途径。同时,以译文各种应用目的为导向的翻译策略对今后蒙古族非遗文献的外译也将会起到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王宏 《改革与开放》2016,(19):29-30
作为华夏文明发祥她之一的河南省,其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数量大、种类多、内容丰富等特点.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申请、保护与利用等工作取得了一定成就,但随着我国受到经济与文化全球化影响愈发明显,我国在非遗保护和利用方面受到的冲击亦愈发显著,原有的保护与利用方式已无法适应当前形势.本文以此为研究背景,对当前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方面存在的问题与面临的困境进行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增强河南省非遗保护与利用的对策,以期促进该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17.
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内涵解读与策略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文化遗产具有巨大的经济价值,通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效开发、利用,将文化遗产转化为文化生产力,以保护文化个性为根本,实施保护、管理、开发三住一体的发展策略,并促其形成文化产业的规模经营.同时,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关键需要政策、科技和人才的结合与文化企业的有效改革,这是其实施产业化发展的主要策略.  相似文献   

18.
白英 《中国西部》2012,(23):68-69
那达慕的前身为蒙古族的祭敖包活动,相传蒙古汗国建立初期,每年七八月间成吉思汗均要召集各部落首领聚集在一起。每逢此时,均要举行射箭、赛马和摔跤等比赛,以示亲善。配合蒙古大军和征伐,那达慕作为一项军事体育项目沿袭了下来。2006年,那达慕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相似文献   

19.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必须顺应互联网经济文化一体化时代发展趋势与规律.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宾阳炮龙节为个案,通过考察桂商与舞炮龙互动与变迁,发现二者历经了"原始混沌发展—相对独立发展—高级融合发展"等三个发展阶段,遵循了"从初级到高级、从不紧密到紧密、从自发到自觉的螺旋式发展"互动规律,政治、经济、人口迁徙、组织制度、交通传播、文化认同与文化自觉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经济互动的变迁因素,互联网经济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应遵循经济与文化互动规律与关注其变迁因素.  相似文献   

20.
辛儒  张淑芬 《特区经济》2010,(3):288-290
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连结民族感情、传承中华民族文化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要充分发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作用,必须不断完善保护措施和开发新的思路。本文以吴桥杂技作为个案,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经济之间的关系作为切入点,对两者之间的互动性进行了研究,探讨了开发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