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生物医药产业是我国“十三五”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也是太仓市重点发展的“一号产业”。文章重点关注太仓市生物医药企业创新人才战略,以生物医药企业为例,在研究分析太仓市科技创新人才队伍数量质量、创新能力、人才政策等基础上,指出太仓市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完善太仓市人才队伍建设的措施,以期能为太仓市生物医药产业人才资源的全面开发和发展提供决策依据,在人才开发、人才政策制定等方面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2.
十八大报告提出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本文以创新驱动发展为视角,以人才与科技创新为着力点,重点分析人才与科技创新关系,人才在科技创新中的地位和作用,并提出加快创新人才培养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科研人才是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宝贵战略资源,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核心力量。适应创新驱动发展的科研人才培养和选拔工作离不开客观、公正、合理的职称评价机制。科学评价科研人才的价值与业绩,建立适应创新驱动发展的人才评价机制,不仅可以充分调动科研人才投身科技创新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而且有助于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竞争意识,合理调整企事业单位人才队伍结构以及加快形成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的全面创新发展新局面。文章通过对目前江苏省科研人才职称评价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7个方面的对策与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4.
人才战略框架下的科技创新人才发展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广东正处于新一轮经济社会发展转型阶段,新的增长方式要求对科技创新人才发展模式进行创新。为此,广东进一步健全人才战略整体架构,认真抓好制度的顶层设计,着力提升人才工作的组织化程度,努力构建三大创新型人才圈,完善创新人才的三轮驱动模式,以“三个抓手“突破高端人才培养瓶颈,强力助推创新型人才成长,充分发挥市场配置人才资源作用,构建宏大的产业创新军团,全面提升人才产出效益,支撑经济社会发展迈上新台阶。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将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摆在了国家全局发展的核心位置,团结并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科技强国踏上了伟大的征程。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都要响应党中央的伟大号召,充分认识科技创新在国家全局发展中的巨大作用,深入学习和研究习近平的科技创新思想,认真实施科技创新驱动国家全局发展这一富国强国的重大战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6.
人才是强国之本。人才强国战略内涵至少应包括人才资源的国际化战略、人才资源的价值化战略和人才资源的现代化战略。人才机制创新是香港和宁波经济成功的基本经验。实施人才强国战略要靠完备的机制体系来保证。  相似文献   

7.
广东省汕头市金平区地处汕头中心城区,作为汕头“百载商埠”的发祥地,地理位置得天独厚。近年来,金平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创新环境建设、创新主体培育、创新平台建设、政产学研融合、创新人才引育等方面频频发力,综合创新能力快速提升,科技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支撑引领作用日益凸显,科技工作各项重要指标在全市各区县居领先地位,先后获得“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国家科技进步示范区”“全国科技工作试点区”等称号。  相似文献   

8.
《特区经济》2014,(11):F0002-F0002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龙岗区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深圳质量”为标杆,深入实施“高端引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加快对源头创新的推动,核心关键技术取得得突破,高端创新资源加快集聚,区域创新体系日渐完善,为深圳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做出了积极贡献。龙岗区连续荣获国家科技系统“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全国科技进步示范区”和“全国科普示范区”三项荣誉,并成为全市唯一连续16年荣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的行政区,初步形成了“大企业引领创新、中小企业敢于创新、政府助力创新、社会参与创新”的创新生态格局。  相似文献   

9.
科技创新人才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要素,科技创新人才已经超越物质资本成为最具价值、最为稀缺的资源,是提升一个区域乃至一个城市竞争力的根本所在。对广州市越秀区科技创新人才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评价,指出创新人才发展面临的主要瓶颈,提出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0.
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推动青年科技创新人才培养跨区域合作对我国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具有重要意义。对上海与澳门两大城市间青年科技创新人才协同培养机制展开研究,利用熵值法分析目前沪澳青年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中存在的问题,使用ESDA(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法探究跨区域合作中人才效应的空间依赖性和空间异质性。结果表明:水平发展层面,澳门的青年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综合评价得分总体高于上海,两个城市的总体综合得分都呈现递增趋势;空间发展层面,沪澳青年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产出呈现出空间负相关的集聚模式,上海、澳门分别呈现高-低、低-高集聚的空间格局,上海具有更好的人才“虹吸效应”。基于研究结果提出完善产学研人才培养机制、深化沪澳青年科技创新人才国际合作、加大青年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力度等建议。  相似文献   

11.
纵天  索柏民 《科技和产业》2022,22(9):221-227
运用可视化分析软件CiteSpaceⅤ,梳理1998—2020年CNKI收录的关于科技创新人才研究的453篇北大核心和CSSCI期刊文献并绘制知识图谱,计量分析现有研究的演化路径与成长脉络,并对研究前沿及发展趋势进行挖掘。可视化分析发现:国内关于科技创新人才的研究尚未达到应有的深度,总体研究水平较低;随着研究视域的拓展,围绕科技创新人才的研究主线逐渐延伸到产学研一体、创新驱动战略、全景培育等新角度;未来人才培育研究要以紧缺人才的前沿高新领域和发展薄弱的重点行业为侧重点,并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科创人才评价标准,最终构建符合国情、具有前瞻性的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12.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离不开科技创新政策的支持。本文对支持天津创新驱动发展的科技创新政策体系现状、取得的成绩及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加大对科技创新政策的开拓力度,大胆进行先行先试"、"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关系,着力解决市场失灵"、"突出天津特色,打造差异化的科技创新政策"等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3.
创新驱动是中国转型发展的动力源泉,已在党的十八大后升级为国家战略。但在新常态背景下,有关创新驱动发展机理和内涵的研究并不多见,而对创新驱动发展理论模型构建的研究则更为稀缺。文章运用内容分析法,通过对《科技创新论述摘编》的文本分析,提出了新常态背景下创新驱动发展的基本路径,即先驱动自主创新,再驱动产业发展,最终驱动社会的全面发展。深入分析了创新驱动发展影响因素的内涵和逻辑关系,确立了创新人才、创新投入、创新文化、市场需求、平台载体等5种影响自主创新的关键因素以及创新战略、创新政策、企业家精神、知识产权保护等4种影响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最终构建了创新驱动发展的一般性理论模型,为中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福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深层次把脉福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基础与薄弱环节,以“五大发展理念”为导向,研究提出了全面聚焦区域创新体系结构与层次需求、完善科技创新供给侧结构、构建现代产业绿色技术链、提升区域内外创新资源共享水平和推进福建战略转型等五个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15.
开展科技创新人才发展能力评价,有利于厘清科技创新人才现状,激发人才存量的活力,提升人才增量的质量,找准推动科技创新人才发展的着力点和突破口。本文从人才投入、人才产出和人才环境等3个方面构建了科技创新人才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以青岛为例进行实证研究,对青岛科技创新人才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并提出科技创新人才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6.
李鑫 《魅力中国》2011,(10):220-220
前不久,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对在我国实施人才强国战略问题做出部署。会议指出,新世纪新阶段人才工作的根本任务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大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要把做好人才工作作为推进事业发展的一项重大任务,努力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建设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人才队伍,开创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新局面。会议强调,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必须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加强人才资源能力建设,推进人才结构调整,优化人才成长环境,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本文拟根据中央的部署,谈点个人对如何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见解。  相似文献   

17.
贺俊 《改革》2021,(2):81-89
制造强国建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重要支撑和牵引。中国制造强国建设包含战略先导产业的技术和市场领先、极端压力情形下的制造业运行安全以及高强度创新驱动发展三个维度。其中,实现战略先导产业领先是制造强国建设的核心,其战略要点是在构建全球技术共同体的基础上积极利用中国市场需求的独特性重新定义根技术和主导设计,为推动全球新兴技术突破贡献中国力量;产业链安全是制造强国建设的基础,其战略要点是根据“底线安全”原则培育基于次代技术的完整产业链,加快构建高效的产业链安全管理体系;高强度的创新驱动发展是制造强国建设的前提,其战略要点是构建“创新友好”的体制和政策环境,推动地方政府和企业竞争范式实现激励相容的转变。  相似文献   

18.
国有科技企业作为我国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参与国际竞争的主力军,在我国经济发展中作用日益凸显。本文立足于国有科技企业科技创新人才管理的实际,尝试构建包括组织运行体系、人才发展体系、考核评价体系、激励保障体系和人才集散体系等五位一体的柔性人才容纳系统,以便为完善我国国有科技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提供借鉴,促进国有科技企业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经济新常态"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的科技协同、人才互动与制度资本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科技创新引领区域协同发展,人才互动支撑区域协同发展,制度创新保障区域协同发展。新常态下"一带一路"区域协同发展机制的构建以需求为中心,以科技、资金、人才和制度为协同资源,以客户、企业、研发机构和政府为协同主体。搭建制度先行、科技创新、人才互动的协同网络平台是推动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20.
共同富裕的实现离不开科技创新战略与科技创新体系的有效支撑。在共同富裕视野下,中国科技创新面临新的逻辑转向,包括科技创新目标从市场逻辑下的经济价值主导转向涵盖经济、社会与环境的混合型使命驱动,科技创新的价值目标更加关注人的发展与社会意义;科技创新场域逐步从经济场域转向公共社会场域,立足创新驱动的商业型创业与社会创业的双向嵌入实现混合型创新;科技创新关键主体构成逐步从熊彼特主义下的市场企业家、创业者与科学家驱动的创新转向群体大众,个体精英主义转向群体大众主义;科技创新的竞争逻辑逐步从零和博弈转向正和博弈与价值共创共生;科技创新的政策供给逻辑从强化企业创新能力的强选择性逻辑转向优化大中小企业创新环境与创新基础设施的普惠性与功能性逻辑。更为关键的是,共同富裕视野下中国科技创新范式要真正意义上走向后熊彼特主义下的公共创新、人民创新与企业社会责任创新,向“政府—社会—企业”三重创新主体驱动的创新范式转型,构建并完善区域创新协同合作、产业跨界融合与深度赋能以及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发展的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