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影响因素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融创新是金融行业持久发展和取得竞争优势的源泉,为了更好地指导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行为,文章对金融创新的基本理论与发展过程做了较为详实和系统的综述,并对影响商业银行的创新因素进行了梳理,文章还深刻揭示了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内部动力机制。研究对商业银行的金融创新行为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本文首先从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阐述了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动力因素以及目前我国金融创新所具备的条件,然后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中面临的问题和制约因素。最后借鉴国外金融创新的发展经验和教训,结合中国国情,从产品、服务、监管机制等方面提出深化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思路和策略。  相似文献   

3.
作为国家减碳的重要推动力量,商业银行绿色信贷质量直接影响着我国“双碳”目标实现的速度与效果。当前,商业银行绿色信贷规模逐年增长但占比较小,体系逐步完善但服务不成熟,产品种类增加但创新不足。其原因主要在于资产风险权重高、成本收益不明显、金融技术和人才不充足,制约了商业银行绿色信贷的内在创新动力。因此,需要借助金融科技的力量,提升商业银行绿色信贷创新动力。文章提出要进一步加大金融科技投入,促进绿色信贷产品和服务创新;加强数据管理,提高绿色信贷成本收益率;提升金融科技能力,防范绿色信贷风险;加强培养和引进绿色信贷金融科技人才,增强后续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4.
<正>一、前言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升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创新能力也显著提高。近年来,我国各商业银行加大金融产品创新力度,创设与金融产品创新相关的机构,不断推出许多具有特色的创新性金融产品。但与此同时,随着互联网金融的不断发展,也使得我国商业银行发展面临较大挑战。互联网金融具有小、快、灵等特点,成为当前中小商业银行发展中不可忽视的竞争对手。对此,为促进中小商业银行金融创新,合理控制中小商业银行金融创新中面临的风险,  相似文献   

5.
丁辰 《特区经济》2006,(9):95-97
由于全球经济一体化与金融一体化的发展以及现代金融理论、信息技术和金融创新等因素,金融市场出现前所未有的波动性,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经营管理面临日趋严重的金融风险,加强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法律制度的建设已成为一国金融风险管理的中心工作。本文在分析了我国现行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法律制度不足的基础上,就如何完善提出了自己的一点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随着金融体制的改革金融工具的衍生金融产品的创新中间业务已成为商业银行三大支柱业务之一且成为各商业银行竞争的焦点在市场经济的大潮推动下社会经济对金融服务的要求也随之发生了变化中间业务作为金融产品创新的产物是银行为社会公众和客户提供一种既传统又新型的服务各家商业银行在不断深化业务经营改革的同时已经意识到中间业务的重要地位并积极探索新兴服务方式新的服务品种不断强化服务意识大力拓展中间业务渠道但与国外商业银行相比仍存在许多不足下面笔者就我国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的制约因素及对策作一粗浅分析一我国商业银行中…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金融改革进程的加快,国内市场各方对金融衍生产品的需求日益迫切,发展金融衍生业务已成为我国商业银行加快金融创新、规避金融风险的战略性选择。本文在分析我国商业银行开展金融衍生业务现状的基础上,试图对如何推动我国商业银行发展金融衍生业务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8.
杜东为  程攀 《中国经贸》2014,(12):139-139
随着我国国民的经济的不断发展,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金融业也蓬勃发展起来,我国的金融业已全面对外开放,各大银行的出现成为了商业银行的发展,在这个竞争激烈的时代,商业银行为了赢得竞争,实现其可持续发展,商业银行加大金融创新能力变得十分必要。因为,只有实现了金融创新,才能够加快商业银行的发展,才能够适应时代的要求。因此,本文旨在探讨分析现阶段我国商业银行的金融创新策略,从而更好的促进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的现状与发展策略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规划行业目前还处于新兴阶段,在这种情况下,作为近年中国金融创新的主力军,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出现了一些的新的特点.文章从目前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现状开始分析,并提出了自己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0.
董金玲 《华东经济管理》2001,15(2):98-99,45
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银行业竞争的加剧,我国商业银行依靠传统的资产负债业务来开拓市场取得利润的空间变得愈来愈小,加快中间业务的创新已成为商业银行的必然选择。本文阐述了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创新的必要性,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中间业务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1.
基于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创新方面的问题,提出对应的建议。首先介绍了我国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创新的发展历程和发展现状,使商业银行对自身有清楚的认识;其次重点阐述了金融产品创新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创新程度、市场定位、创新体系建设和创新风险意识等方面;最后针对前文提到的问题,结合商业银行自身的状况,提出了促进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创新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上世纪90年代后,电子计算机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使得网络技术不仅成为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手段,而且成为其推动金融创新的潜在压力和巨大动力。网络银行的出现,意味着一个新的金融市场和新的服务途径被开辟出来,打破了金融竞争和金融服务的地域局限,从而形成金融市场份额的重新瓜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金融电子化无论在技术水平方面,还是在市场规模方面,都  相似文献   

13.
面对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世界的金融体系受到很大冲击.在此背景下,如何开展金融创新,防范金融创新风险,重构金融体系是国际金融机构考虑的首要命题.在目前国际形势下,我国的金融创新还存在不足,文章对创新不足的原因进行了剖析,并提出了完善公司治理机制等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4.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金融行业不断繁荣,金融创新成为了现阶段金融企业发展的趋势。商业银行为了获得更好的发展,也开始进行金融产品创新。金融衍生工具的出现是目前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焦点。然而,由于金融衍生工具风险高,因此对于商业银行的发展也造成了一定的不利影响,下面我们就针对商业银行金融衍生工具风险的成因进行深入的分析,并提出一些有效的防范措施,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在过去的几年中,由于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介入,金融产品及金融业务的创新已经成为了国际金融市场发展中的一个新亮点.发展中国碳金融体系,为金融业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尽管国内与低碳经济相关的碳金融已经取得了相当的进展,但其发展仍处于相对初级的阶段.针对我国金融机构参与碳金融创新存在的几个问题,从构建碳信用交易平台,增强金融机构作为资金中介及交易中介的作用和努力推动碳金融产品创新的角度进行了阐释.  相似文献   

16.
面对电子商务:公司营销模式及营销队伍的角色转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银行业竞争的加剧,我国商业银行依靠传统的资产负债业务来开拓 市场取得利润的空间变得愈来愈小,加快中间业务的创新已成为商业银行的必然选择。本文阐述了商业银 行中间业务创新的必要性,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现状,在此基础上提  相似文献   

17.
文章阐明了绿色金融的概念与特点,介绍了我国绿色金融发展现状;深入分析了我国绿色金融发展存在的问题,如相关法制和政策不完善、内部动力不足、缺乏长期战略准备等;并在总结国外绿色金融发展经验基础上,着重从金融创新的角度研究了促进我国绿色金融发展的对策,提出以制度创新健全绿色金融法制保障和政策支持体系,以理念创新实现金融业社会责任与可持续发展的内在统一等。  相似文献   

18.
刘理 《西部论丛》2009,(5):82-83
随着金融开放和金融国际化的发展,我国商业银行的金融创新步伐加快,为金融消费者提供综合化、个性化金融服务的个人理财业务逐渐成为一些商业银行业务发展的重点,也成为各类商业银行业务拓展的必然趋势。这意味着中国的个人消费者正在成为国内银行重要的利益诉求对象。而中国的金融监管部门第一次为银行的个人理财业务立下明文规矩,显然是为了从理财服务的上游先为个人金融消费者撑起一把保护伞。  相似文献   

19.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面对国内外金融同业日益激烈的竞争,金融产品创新成为当代金融业发展的新趋势,商业银行只有不断创新金融产品,才能吸引客户、增加收益、有效应对竞争,提高商业银行的核心地位。但在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创新的实践中与之相伴的金融风险也日益突出,特别是金融产品创新在规避原有的金融风险同时又产生了新的风险,因此防范金融产品创新风险成为重要课题。对此,本文从完善商业银行风险监管体系、强化金融产品创新内部风险控制以及制定金融产品风险约束机制等,分析加强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创新风险管理策略,望给予相关工作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随着金融开放和国际金融化的发展,个人理财业务逐渐成为商业银行业务发展的重点.本文从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和个人理财产品两方面分析了我国现阶段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现状和问题,并从内部机制和外部环境两方面提出了我国商业银行发展个人理财业务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