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当前,在规划环评中,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存在部分突出问题。本文详细剖析了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的思路、流程、内容以及方法,进而提出规范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的措施,以期做好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促进规划环评工作的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2.
产业规划环评是高于园区规划环评的一种评价体系.产业规划环评主要解决产业落到某一区域的环境合理性问题,而园区环评是解决产业落地后在园区内部的布局合理性问题.结合对重庆产业规划环评与园区规划环评的认识,总结了产业规划环评的一般步骤、评价的重点内容及产业规划环评与建设项目环评的区别,分析了从事产业规划环评的难度,提出了从事产业规划环评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3.
赣江流域水资源承载能力初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赣江流域水资源较丰沛,承载力相对较大.从水资源状况、水资源压力指数、水资源利用量初步分析赣江流域水资源承载力.得出赣江流域内赣州市、吉安市水资源承载力能支撑现在及将来的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并指出南昌市水资源的承载力不能支撑现在的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规模,更不能支撑将来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法》及《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园区新建、规划调整应开展规划环评,对环境有重大影响的园区规划实施后应开展跟踪评价。笔者长期从事规划环评工作,尤其对于园区类规划环评工作接触较多,本文着重从开展这几类园区规划环评时应重点关注的问题进行阐述,并对关注的重点问题进行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5.
国内外水资源承载力研究综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随着能源危机的提出,资源环境问题逐渐成为各国经济学家和环境学家特别关注的问题。近年来,水资源的短缺越来越成为各地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面对这种情况,资源承载力概念的提出为资源与经济发展问题提供了一条新的研究途径。本文将国内外有关水资源承载力的概念和量化方法的研究作一总体分析,结果表明:(1)国外对水资源承载力的研究较少,国内的研究大体可分为初始、发展、鼎盛和拓展四个阶段;(2)从横向比较来看,水资源承载力的研究在我国以近十年为盛。但研究多集中在资源学科领域和地理环境学科领域,角度大多是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影响因素,对一个地区的水资源承载力作出系统评价,并借助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应用已有的和创新的方法来解决水资源承载力的问题;(3)水资源承载力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是土地资源承载力研究的进步;(4)水资源承载力的研究较少考虑环境污染对水资源承载力以及整个社会系统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本文最后对承载力在自然资源方面的研究作了小结和展望。  相似文献   

6.
在28日召开的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国际研讨会上,环境保护部政策法规司司长杨朝飞透露,日前正在征求意见的《规划环评条例》预计将在年内出台。规划环评是针对某个区域或某个行业的规划进行环境影响评价。以前,由于与部门利益、地方利益冲突,不少部门和地区对规划环评不支持。今年,国务院法制办开始对《规划环评条例》征求意见,在经过相关部门再次协商修改后,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综合承载力内涵出发,建立了综合承载力指标体系.依托指标体系对天津2007-2011年的综合承载力及土地、环境、水资源、能源、设施和社会六个方面承载力变化趋势进行了评价分析与展望.对京津冀综合承载力进行了横向比较,详细分析了天津承载力的优劣势,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提升天津综合承载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规划环评是在规划层次上实施的战略环境影响评价,是衡量规划是否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与要求的工具。本文以瓦房店风电场建设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为例,对风电场建设的环境影响进行识别,根据风电场开发建设的行业特征,确定其环境影响因子,进而提出可量化的风电场规划环评评价指标体系,以便更好地指导风电场规划环评的编制工作。  相似文献   

9.
到9月1日,我国的《环境影响评价法》实施了整整两年,然而两年的时间过去了,规划环评这一立法亮点不仅没有点亮环评法,反而使得环评法黯然失色——因为至今,我国没骨一个规划真正按照环评法的要求进行规划环评。庆幸的是通过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副局长潘岳的这篇章,我们看到,规划不依法环评的历史将告结束,环评将进入宏观经济决策层。  相似文献   

10.
滚动式开发是油气开发项目的特点之一,但是传统的建设项目环评管理方式不能很好地避免其对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因此,本文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旨在简化整个项目的环评审批流程,通过规划环评和空间管制,按照分区方式制定油气开发方案,明确管理要求,建立联动的规划环评与项目环评机制,从根本上遏制油气开发可能给环境产生的影响,以期保护环境。  相似文献   

11.
资源环境承载力的正确认识与评价是土地规划与城市规划的前提条件,是土地空间布局调整的有力支撑。本文结合子长县的资源环境、经济发展以及相关基础资料的收集情况,选择土地资源、水资源、社会资源、地质环境、水环境与矿产资源6个要素类13个评价因子,采用多因子综合评价法对子长县资源环境承载力进行分析评价,为子长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新疆人口分布与水资源承载力协调的量化评价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桂兰  孙建光 《新疆财经》2010,(3):11-14,46
本文基于人口与水资源承载力的分析,发现新疆协调盈余类和协调发展类的县(市)域水资源恰好承载了现有的一部分超载人口,但失调类地区的人口严重超载,水资源短缺,人口分布与水资源承载力严重不协调。因此,只能通过调水、节水和控制人口,以及合理开发和配置水资源来提高水资源的控制和利用能力,缓解入水矛盾。  相似文献   

13.
环境具有公共性,环评这件事不仅仅是项目建设单位与环评机构之间“我花钱你提供服务”的关系,只有在公众参与、信息公开、竞争公平的前提下,环评才会真的有效.《环评法》规定,除国家规定需要保密的情形外,对环境可能造成重大影响的建设项目,应该在环评报告报批前,以论证会、听证会等形式,征求有关单位、专家和公众的意见.但实际操作却走了样.  相似文献   

14.
水资源是西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命线,水已成为西北地区最具有战略意义的资源.西北地区具有水资源稀缺、分布不均匀等基本特征,这都构成了这一地区极为脆弱的生态环境基础,同时应注意到水资源在西北社会经济发展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对西北地区水资源问题进行分析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主要讨论西北水资源主要存的问题以及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取得了4个方面的突破,包括:建立资源环境承载力预警机制,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加大行政监管部门权力和责任,突出环境保护公众参与。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对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产生了深远影响:一是要进一步规范和加强环境影响评价信息公开;二是对环境影响评价编制和审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三是将战略和规划环评提升到新高度;四是环境影响评价违法惩戒力度进一步加大。文章就充分发挥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在优化经济发展、预防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方面的作用提出了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6.
以"水资源"为关键词,从CNKI数据库筛选出2010—2020年的3070篇CSSCI检索文献,基于文献计量CiteSpace可视化分析软件,从文献的数量、作者合作、机构合作和关键词等方面,开展近10年中国水资源研究现状与热点分析.研究表明:近10年,水资源研究一直是中国政府管理部门和学术界关注的研究热点;水资源承载力、水资源管理、水资源利用、水资源配置等作为高频关键词,成为学者们最为集中的研究热点;从发文机构分布来看,主要集中在河海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武汉大学、郑州大学4所高校和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2家科研院所,且发文机构之间保持了较为密切的交流合作;从水资源研究的发展趋势看,水资源调控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适应性、水资源与产业结构的耦合协调成为未来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17.
今年春节前,环保部正式下发通知,不予批准苏新能源和丰有限公司40亿标准立方米/年煤制天然气项目(以下简称苏新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通知称,该项目在水资源影响、用水需求、"三废"治理、地下水污染防治等6大方面存在问题,要求建设单位不得开工建设。首个环评被否的煤制气项目,显然引起了业界的普遍关注。未通过环评,到底什么原因?无论这是否反映了政府政策立场的转变,这件事对其他还未做环评的煤制气项目意味着什么?  相似文献   

18.
北京水资源人口承载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资源在城市发展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本文分析了2010-2019年,特别是2014年南水北调工程中线进京以来北京市水资源的变化情况。从量、质、域的角度分析了水资源人口承载力情况,得出由于人口基数巨大,且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用水及其占比持续增加,加之节水空间越来越小,北京市水资源短缺问题仍将长期存在的结论。  相似文献   

19.
水资源合理配置是解决区域日益严重的水资源问题的有效途径。通过梳理宝塔区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对宝塔区水资源进行供需平衡分析,发现宝塔区水资源短缺严重,延河流域缺水量达到5 590 000m3;通过一系列节水措施,再结合当地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到规划年宝塔区水资源可以达到供需平衡。  相似文献   

20.
城市规划中污水的治理与水资源保护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是生物生存不可缺少的自然资源和环境资源,水资源状况直接影响着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城市污水系统,不仅是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作为城市水循环的重要环节,对城市及相关流域范围的水环境、水资源影响重大.笔者作为编制<合肥市污水规划(2002~2005年)>的项目负责人和主要工作人员,在编制过程中,根据最新颁布的各相关的国家标准、规范,以紧密结合合肥市实际情况为出发点,合理地确定合肥市的排水体制、污水总量及各污水量标准,以发展的思路划分城市的污水系统,力图通过工程措施实现对水资源的保护及综合利用.该规划不仅体现了对城市饮用水源二个水库的保护,还包括了污水再生利用规划和污泥处置的内容,使得城市污水规划的内容更为全面,不仅将对该市的基础设施建设起到了良好的指导作用,而且也是落实国家水资源保护政策的具体举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