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本文根据系统聚类分析的最小离差平方和法,利用SPSS软件,通过浙江省11个地市的国民经济主要指标,对处在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各个地市进行聚类分析,从而将浙江省划分为三个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经济区域,结果供有关决策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辽宁城市经济发展水平,本文以辽宁省14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依据《辽宁统计年鉴》相关数据,使用STATA 17.0软件进行分析,选取了11个研究变量,分别采用相关分析法、回归分析法、因子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对辽宁省14个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进行比较与评价,然后对辽宁14个城市的因子得分进行排序并按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分为3个等级,分析出辽宁的城市经济发展水平不均衡、存在较大的地区间差异现象,最后对此提出针对辽宁城市经济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3.
邹雨  施海烨  史修松 《对外经贸》2024,(2):37-40+125
为探究数字经济对江苏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利用熵值法和DEA-Malmquist指数法对江苏省13个地级市的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和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测算。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水平与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密切相关,数字经济在对江苏省制造业转型升级、商业模式创新和价值链攀升等方面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4.
冯朝军  林亮 《商场现代化》2006,(25):322-323
本文论述广西壮族自治区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权重,根据2004年社会经济统计数据对全区14个地市进行综合评价,采用Ward聚类法进行系统聚类分析,将全区划分为四大经济发展梯度区,并分析区域差异产生的原因,探讨它的经济发展对策和思路。  相似文献   

5.
通过熵值法和层次分析法构建中部六省经济发展综合评价体系,从经济总体发展水平、科技教育、人民生活水平、城乡差异以及资源环境5个方面对中部六省的经济发展现状进行评价,其分析结果表明,中部六省经济发展综合状况得分由高到低依次为湖北、山西、河南、安徽、湖南和江西.  相似文献   

6.
陈年红  王丽 《财贸研究》2012,23(6):24-28,103
从居民消费效益的内涵出发,构建中国城镇居民消费效益的评价指标体系,其由居民消费身心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居民消费经济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居民消费生态效益评价指标体系三部分构成;选取主成分法、熵值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对中国大陆31个省市城镇居民消费效益进行综合评价排名;根据三种评价结果采用组合评价法,按组合评价值的大小得到排序结果,并进行事前检验和事后检验,根据检验结果选出最优的组合评价结果。结论是,中国城镇居民消费效益与经济发展水平存在一种"U"型分布关系。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哈尔滨大都市圈所辖二十个地区为研究对象,选取反映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通过对原始数据的采集和处理,运用系统聚类分析的方法对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进行聚类.将经济发展的水平分为三类和四类,分别进行比较分析,分析结果与现状基本一致.并就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状提出一些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为有关部门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以数字经济的内涵和本质为基础,建立我国30个省市区的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评价体系,采用熵值法测算2013~2017年我国各省份数字经济发展状况。研究发现,区域创新能力不足是制约我国数字经济发展的效率短板;各地区济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整体上呈上升式发展,但仍存在较显著的区域差异:东部地区的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而中西部地区数字经济增长速度高于东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的相对差距略微缩小、绝对差距依然扩大。根据研究结果,我国应从推动数字经济技术创新、加强区域经济合作和因地制宜发展区域经济等方面推动区域数字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9.
数字经济作为一种新经济形态,借助互联网慢慢渗透到各行各业。本文基于数字经济的内涵与特征,从数字化基础设施、数字化应用、数字化产业发展三个维度建立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对2014-2020年我国30个省份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显示:研究期间我国数字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升,分东中西三大区域看,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呈现东中西逐渐递减的规律,东部地区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中西部地区数字经济发展进程较缓慢,并且东中西三大区域数字经济发展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10.
通过运用主成分综合评价法对2008年江苏省的城乡一体化水平进行测算。结果表明,江苏城乡一体化整体水平不是很高,13个省辖市城乡一体化发展地域特征与江苏省区域经济发展差异规律有较强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1.
建立外向型经济的基础和环境、开放程度、潜力三个指标体系,采用2008—2012年的年度数据,运用因子分析法对湖北省与中部四省及东部发达经济省市的外向型经济发展水平和影响因素进行比较分析及综合测度,结果发现东部地区外向型经济发展水平总体高于中部地区,但区域发展不平衡,中部地区外向型经济发展水平呈不断上升趋势,影响外向型经济的主要因素是经济环境和产业结构。  相似文献   

12.
一个地区竞争力的高低,直接影响该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发展速度。本文综述城市竞争力指标体系研究成果,选取2010年江苏省统计数据,从规模总量、发展质量、要素流量三方面,共33项指标对江苏省十三个地级城市竞争力进行定量计算。最后对评价结果进行聚类分析,分为四个阶层。  相似文献   

13.
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是一个城市发展水平的重要体现,但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城市间的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越来越大。选取能够体现经济发展水平的8个变量,利用因子分析的方法对山东省17市的经济发展水平进行综合分析。之后对得到的因子得分进行聚类,将17市划分为3个类别,分析不同类别之间的差异和影响因素,并对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低碳排放、低碳经济发展、低碳社会和低碳环境四个方面构建广东省低碳经济发展水平的评价体系,结合了90年代以来广东省低碳经济发展状况,利用因子分析法和层次分析法综合评价广东省15个城市低碳经济发展水平,并对影响广东省低碳经济发展因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5.
安徽省城市投资环境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少平 《商业时代》2008,(13):95-97
本文选择反映经济发展水平、交通信息条件、科教实力、资源禀赋、基础设施、环境状况等因子构成安徽省城市投资环境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方法,对安徽省17个大中城市的投资环境进行综合评价,根据综合因子得分和排序结果进行类型划分与分类评析,最后用层次聚类法作聚类分析,以期为城市投资环境改善和投资者的投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郑州市循环经济评价与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包括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和社会经济发展这4个控制层的若干指标,建立循环经济发展度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综合指数评价法,对郑州市循环经济发展进行综合评价。通过对评价结果的分析,发现制约郑州市循环经济发展的因素,从循环经济发展手段、动力机制、政策体系、技术开发和资金筹措等方面提出促进郑州市循环经济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本文采用动态权数的综合评价方法,根据2004年的数据,对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居民生活水平进行了排序和分析。得出如下结论:动态权数综合评价方法所得各省市自治区居民生活水平排名结果与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基本一致,排名结果比较接近实际。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在考虑城镇化建设与经济发展静态指标评价和指标值增长变化两方面的基础上,采用墒值法和理想点法相结合的时序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结合隶属度函数,运用统计年鉴相关数据,计算了1995-2009年我国31省市的城镇建设与经济发展的综合动态协调系数,并对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我国的城镇建设与经济发展的协调性东、中西部区域差异明显,大部分地区的城镇建设滞后于经济发展水平,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协调性趋势增强。  相似文献   

19.
文章通过以海峡西岸经济区10个主要城市为研究对象,对这10个城市经济发展水平进行利用主成份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发现:海峡西岸经济区主要城市发展存在着不平衡。  相似文献   

20.
甘肃省城镇化综合水平空间格局演变及驱动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城镇化内涵的人口、经济、社会、设施四个方面构建城市化水平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对甘肃省1996年和2009年两个时期的城镇化综合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并借助GIS技术,运用空间聚类法和空间自相关对城镇化水平的空间演变及分异进行分析。甘肃省城镇化综合水平在空间分布上存在较大差异。城镇化综合水平存在较强的空间自相关,呈现强集聚分布格局。两时期城镇化水平"北高南低、西高东低"的空间格局始终未改变。区域发展条件空间差异和区域经济发展的地域差异是甘肃省城市化综合水平空间分异产生和演变的主要驱动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