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互联网时代下大学生对脉冲式消费增长模式的感知状况分析,寻找大学生在脉冲式网络消费中存在的问题,揭示问题背后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了解大学生在平常网购和脉冲式消费增长模式下的消费现状,将两者在网购参与度、网购产品、网购金额等方面的不同感知方面进行对比分析,总结出大学生在脉冲式消费增长模式下的不同于平常网购消费的感知状况的特点,提出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网络直播这种新型的营销模式正在逐渐影响着大学生的消费生活。本文从网络直播营销的发展现状入手,探究现阶段我国网络直播营销的发展状况和现存问题,分析网络直播营销对大学生消费生活的影响,为促进网络直播营销发展和大学生合理消费提出有效对策与建议。通过对网络直播营销的研究,能够有效促进网络直播营销的发展,同时引导大学生树立理性的消费观念,提升大学生消费合理性。  相似文献   

4.
随着计算机的广泛应用和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网络消费已经不可避免地成为了一种新的消费潮流和趋势。对大学生网络消费行为的调查分析,不但可以正确引导大学生的消费行为,也有助于商家针对大学生群体制定合理的策略。本文从创新的角度通过实证分析,研究了影响大学生网络消费的因素。结果表明网络消费流程是阻碍大学生网络消费的主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5.
信息社会互联网时代,大学生已成为移动网络使用与消费的主力军。对大学生移动网络消费研究发现:移动网络环境下消费移动化、即时化、私密化、个性化、位置响应化的特点,在互动性、便利性和个性化等方面有巨大优势。移动网络购物、移动支付、移动娱乐的应用,凸显大学生移动网络消费的多元化和理性化、时尚化和超前化、个性化和自主化、便捷化和实惠化特征。针对移动网购年级结构分散、网络消费场所相对集中化、移动网络信息消费的多样化等现状,电商企业可以改进宣传方式,增加营销模式;学校应正确引导"90后"大学生的移动网络消费,以此达到比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随着网络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网络消费作为一种新型消费方式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而大学生凭借自身特殊的优势,已成为网络消费的新主力,本文从当代大学生网络消费现状入手,分析其特点,指出大学生网络消费的风险所在,并提出合理化建议与对策,从而促进大学生网络消费市场的的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作为网络消费的主体,其消费活动范围正在不断扩大,与此同时,大学生的消费观念和网络法规知识还不够清晰。基于此,本文在进行大学生网上消费的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大学生网上消费存在的网购的依赖性增强、过度使用网络、网络法规知识匮乏三方面问题,提出了培养健康的网络消费观念、合理安排网上消费活动、加强网络法规教育的三种大学生网上消费的引导策略。  相似文献   

8.
消费,是每个人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他们的消费现状、消费特点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当前大学生的生活状态和价值取向。同时,当代大学生又有着旺盛的消费需求,消费观念的超前和消费实力的滞后决定了他们特殊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因此,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确立健康文明的消费方式,是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就此情况,为进一步了解洛阳市大学生的消费观念及消费现状,本文就针对位于洛阳市的河南科技大学和洛阳理工学院的在校大学生开展了此次关于大学生消费现状的调查。本次调查主要采用发放自填式调查问卷的调查方式。同时,针对大学生消费中存在的问题,从家庭、学校、社会、个人四方面为其合理消费的构建提出新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新时期大学生的网络消费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消费快速便捷,其"足不出户,淘尽天下"的独有优势使之成为新时期的消费热潮。网络对于文化层次较高的大学生影响力是最深的,对他们具有独特吸引力。随着网络和电子商务的发展,他们成为网络购物群体中的主体。在网络消费中,网络诈欺层出不穷,商品也不总是物美价廉,由于大学生对产品和网络缺乏客观的理解和判断,所以在网络消费中遇到的问题层出不穷。本文主要从大学生网络消费的现状出发,研究新时期大学生网络消费存在的种种问题,为新时期大学生网络消费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减少大学生盲目网络消费。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在我国持续优化经济结构,大力发挥消费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的大环境下,全国消费金融交易规模呈现大幅度增长,尤其是互联网消费金融业务展开了爆发式增长现状。在社会资本不断参与消费金融业务发展的新局面下,银行业金融机构的传统消费金融模式受到了较大的冲击。为此,要在市场竞争中找出各参与主体自身的优劣势,实现传统与新兴消费金融模式的创新融合发展,促进消费金融业务的稳健经营,互补发展。  相似文献   

11.
消费资本化理论与绿色消费模式的构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骆泽敬 《商业时代》2007,(23):25-26
目前,我国经济正由外延式扩张向内涵式增长的方式转变,由过去的投资经济向消费经济转变。因此,重视消费经济将是我国未来长期的经济指导思想。本文在消费资本化理论基础上,尝试构建绿色消费模式,希望能为进一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创新消费价值观,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促进生态系统和经济社会系统的和谐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2.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电子商务迅猛发展,网络购物已经不再是一种时尚,而成为掌握网络技能的普通人的一种常用的消费模式。民族院校大学生也融八了电子商务潮流,纷纷开始尝试在网上购物,而且网上购物种类繁多。电子商务时代的到来,消费模式和支付岁式的改变对大学生消费价值观产生了显著地影响,包括消费决策依赖、消费信息、消费场所等的判断和选择。  相似文献   

13.
通过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当前大学生消费的基本现状。不难发现在肆虐全球的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大学生的消费方式、观念也在悄然发生变化。许多大学生意识到了危机,悄悄地改变了他们的消费观念、消费模式。保守和谨慎仍是大学生消费的主导思想。政府应倡导大学生树立正确消费现。积极发挥大众传媒的宣传作用。发挥网络资源优势,满足大学生对消费信息的巨大需求;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加强对大学生消费的引导。对大学生所面对的消费环境进行整改。同时,可将适当的理财知识应纳入高校的辅导或选修课程中,通过灵活的形式和鲜活的内容对大学生消费和理财行为进行规范。以培养健康向上的理财及消费习惯。  相似文献   

14.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迅速发展,互联网逐渐渗透到生产和生活中,网络消费表现出强大的活力。网络消费已成为最普遍的消费模式,并逐渐成为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网络的方便性和多样性更能吸引大学生,大学生更能接受新事物,后者成为网络消费的主要力量。但由于大学生价值观仍在形成阶段,很难区分良莠不齐信息。因此,要重视新时代大学生网络消费问题,帮助大学生对网络消费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文章将对大学生网络消费问题进行概括并提出问题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5.
随看电脑、网络在大众生活中的普及,网络消费逐渐开始流行.大学生群体是网络消费的首要主体.对于企业而言,研究大学生网络消费心理,制定对应的营销策略,才能够把握住网络消费这一新生商机.本文从大学生个体自我形象定位、大学生群体内部沟通、大学生消费行为习惯以及大学生社会心理四个方面深入阐述了大学生网络消费心理动因.  相似文献   

16.
随着网络的日益发展和进步,网络消费作为一种新型的消费模式横空出世,并越来越受到大学生的青睐。本文通过对在温高校大学生网络消费进行调查,了解大学生的消费观,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设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在互联网快速发展背景下,面向大学生的各种网络分期平台数量不断上升,大学生分期付款消费不断涌现并产生了众多的问题。本文以南宁市高校为例,研究了大学生分期付款消费的现状、原因及风险,发现大学生网络分期付款消费能够迎合大学生消费多样化的需求,但仍然存在安全性风险、高利贷风险、消费者权益保护以及隐私权保护等问题。政府、学校、企业与学生需要共同努力以解决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8.
关于当代大学生网络消费心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生是网络消费的主流群体之一.由于受到大学生个性特征的影响,大学生在进行网络消费的时候显示出了追求个性化、追求物美价廉、追求方便快捷、追求新鲜事物的消费心理.这些消费心理客观上促进了我国网络消费的发展,但也面临着网络消费风险意识不够、盲目消费、高消费现象较为严重、不利于社会心理需求的满足等问题.这就需要我们从加强大学生的基础知识教育、网络文明与责任教育以及加强大学生网络消费行为的引导等方面努力.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浙江省消费增速放缓,促进消费增长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网络消费作为新型的购物形式,发展迅猛,已经成为消费生活的重要内容。网络消费"浙江商品"不但能促进浙江省消费的增长,更能从新的角度促进商品的销售,进一步促进经济增长。本文首先分析了浙江网络消费的现状,然后指出了在网络消费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扩大网络消费"浙江商品"、促进浙江经济增长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大学生的消费方式及理念受各方关注,本文从大学生的消费现状展开,以大学生的消费心理为核心,对大学生消费现状与消费特点进行分析,并从家庭、学校和社会三方如何对大学生的消费进行正面积极的影响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