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同市是山西以煤炭资源为主的典型资源型城市,是我国最大的动力煤基地,享有"煤都"之称.经过多年开采,优质煤炭资源已接近枯竭,城市"转型"迫在眉睫.近年来,该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提出了"转型发展,绿色崛起"的总体要求,按照构建"一三六"十大产业格局的思路,加快推进资源型城市转型,促进经济健康快速发展,力求在转型跨越崛起中实现"奋力赶超、重振雄风"的战略目标,全市经济保持了稳定健康发展的态势.  相似文献   

2.
煤炭城市经济生态转型的理论基础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煤炭城市随着煤炭资源的快速开采程度不同的出现了资源危机、经济危机和生态危机。转变增长方式,提高发展质量,推进节约、清洁、安全发展,实施生态转型,成为煤炭城市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必选之路。文章阐述煤炭城市经济生态转型的科学内涵,论述了煤炭城市生态转型的理论基础,提出了煤炭城市经济生态转型的对策,为煤炭城市生态转型的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3.
于长立 《商业科技》2007,(1S):350-351
煤炭城市随着煤炭资源的快速开采程度不同的出现了资源危机、经济危机和生态危机。转变增长方式,提高发展质量,推进节约、清洁、安全发展,实施生态转型,成为煤炭城市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必选之路。文章阐述煤炭城市经济生态转型的科学内涵,论述了煤炭城市生态转型的理论基础,提出了煤炭城市经济生态转型的对策,为煤炭城市生态转型的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4.
正一、问题的提出中国少气、缺油、富煤的资源特点决定了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格局在一定时期内不会发生改变,煤炭工业在中国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不可替代。内蒙古自治区地域广阔,具有丰富的煤炭资源,目前已查明煤炭资源储量已达到7016亿吨,居全国第一位。快速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了许多问题,大大制约了内蒙古煤炭产业和地方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由于受传统工业经济发展理念的长期制约,内蒙古煤炭产业发展走的是一条"四高三低"的粗放式经营道路——即高开采、高消耗、高排放、高污染和低技术、低效率、低利润,给可持续发展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快速发展,能源危机以及气候变暖等许多问题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我国是一个能源大国,而煤炭资源使用率在我国能源占用率中又处于主导地位,因此,对煤炭资源进行低碳化对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介绍煤炭企业的经济发展以及对其低碳化发展提出意见及建议。  相似文献   

6.
煤炭作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建设的主要能源之一,在我国的经济建设与人民日常生活中都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目前,我国对于煤炭资源的开采主要集中于山西、内蒙古、河南、黑龙江、辽宁等省份的部分城市,随着国家对于能源需求的逐年加大,我国现有煤炭资源储量已经接近枯竭.煤矿区是煤矿开采和运输的主要场所.因此,对于其地质结构的研究与勘查是十分有必要的.本文就地质因素的研究与煤矿开采工业的关系作以简要的评论和分析,希望对我国煤炭开采事业的安全、高效生产有所推动和促进  相似文献   

7.
周口市经济发展潜力很大,但县域经济发展滞缓,同时还存在县域经济发展模式单一,产业集群程度低,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不到位,企业发展存在诸多不利因素等问题,提出应挖掘各县域优势,多种县域经济模式协调发展,推进工业化,壮大产业集群,加大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力度,以城市化为载体发展县域经济,实施人才战略等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8.
研究全国经济百强县(市)分布的内在规律对于我国县域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从地理空间上看,全国百强县市分布特征是以东部沿海为主、集团式发展为辅,其典型类型可分为毗邻区域经济中心城市型、沿海及延边与交通枢纽型、资源禀赋型和超越型四类。良好的先天外在条件是县域经济快速发展不可或缺的,我国各县市应大力加强基础建设,加速与周边区域中心城市的融合,立足自身优势,发展特色经济,并实施大项目驱动战略,提升产业园区水平,从而有效促进县域经济的健康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9.
县域特色经济评价体系及可持续发展的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确定科学的县域特色经济评价体系,对于壮大县域特色经济,对于国民经济的全面、快速、协调和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发展县域特色经济有利于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和“三农”问题的解决。本文以河北省为例探讨了县域特色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0.
内蒙古自治区幅员辽阔,自然资源十分丰富,尤其是煤炭资源.煤炭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中,一直占有重要的地位,是国民经济发展最主要的能源.煤矿的周边地区的生态环境受到了非常严重的影响,传统的开采方式使得煤炭资源开采利用不到位,产生大量的浪费,产业结构混乱没有科学的一体化规划,许多法律法规政策无法贯彻落实等一系列问题也逐渐突显出来.严重影响和制约着内蒙古自治区煤炭产业可持续发展,从而制约着内蒙古自治区的经济发展,所以用现代经济管理思维帮助煤炭企业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迫在眉睫.措施如下:对原材料进行深加工;实行大集团战略;实行现代企业制度;加强生态环境治理.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的大背景下,各地的农村县城经济呈现出迅速发展的势头。但是在这种粗放型的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生态环境破坏以度资源浪费问题也日渐突出,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县域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建立科学的可持续的县城经济发展战略刻不容缓。本文通过对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以及内容进行阐述。提出了一些实现县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12.
我国县域旅游的规划与发展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在县域旅游的发展过程中 ,已编制和正编制的规划存在着明显的县域旅游形象定位不当 ,可持续发展无切实保障 ,资源导向为主 ,可操作性不强等问题。应在深度开发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下 ,转换县域旅游规划观念 ,打造核心竞争力 ,以市场导向为主 ,实现区域内战略联合 ,加强规划和实施保障系统建设  相似文献   

13.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长期以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的开采和加工为主导产业的资源型城市已经或即将面临资源枯竭的问题,因此,资源型城市转型迫在眉睫。本文分析了我国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面临的主要问题,并就转型中的误区进行了研究和思考。  相似文献   

14.
县域经济的发展速度对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有重要影响。目前县域经济发展的问题是,经济总量小,发展速度缓慢,以农业经济为主,工业化水平低,财政困难。制约县域经济发展有其复杂的原因。加快发展县域经济的关键是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改革乡镇财政体制,深化行政与事业机构改革,改革干部考核制度,实施系统工程,研究综合性措施,尽快走出发展低谷。  相似文献   

15.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长期以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的开采和加工为主导产业的资源型城市已经或即将面临资源枯竭的问题,因此,资源型城市转型迫在眉睫。本文分析了我国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面临的主要问题,并就转型中的误区进行了研究和思考。  相似文献   

16.
刘珍霞 《商》2014,(39):267-267
随着经济的迅速腾飞,工业生产制造对于煤炭资源的消耗明显加快,需求量不断的扩大促使煤岩企业的开采力度随之加大,但是在工业生产的使用中,煤炭资源更多的是被当成生产加工燃料,这样一来明显降低了煤炭的综合利用率,也无法最大限度的实现其价值,再加上煤炭资源属于不可再生资源,所以在煤炭经济的发展研究中应该立足于可持续发展立场,认真分析目前我国新时期煤炭经济发展过程中所凸显的问题,然后制定切实可行的煤炭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并对未来的煤炭经济进行准确的预测。  相似文献   

17.
发展低碳经济,可以减轻节能减排压力,保护生态平衡,推进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当前的共识,成为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邹城市作为煤炭资源型城市,对资源有较高的依赖性,在经济得到快速发展的同时,造成了较为严重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在今后的发展规划中,应积极探寻邹城低碳经济之路,以破解当前制约邹城经济发展的瓶颈,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县域金融对县域经济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但仍然存在融资难、利率攀升等问题,文章结合江西省南康市县域经济金融发展现状,分析金融支持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县域经济发展的金融策略选择,以促进县域金融为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19.
张晨阳 《商》2014,(25):232-232
绿色经济效率是考虑资源和环境代价后的综合经济效率,对于合理评价国家和地区经济绩效、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项目通过建立非径向非角度SBM模型,测度了2005-2013年我国18个典型煤炭资源城市绿色经济效率,分析了东部、中部和西部煤炭资源城市绿色经济效率水平的区域差异,利用系统动力学方法对我国煤炭资源城市绿色经济效率关键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优化我国煤炭资源城市绿色经济效率的路径和建议,为政府制定相关环境决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袁宏 《商业时代》2012,(6):133-134
县域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是当前困扰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一大突出问题,已经成为经济理论和实践工作中的热门和焦点问题。本文以产业发展的不平衡性为出发点,以经济发展失衡的直接后果为基础,来探求县域经济平衡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