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越来越多的跨国企业开始重视跨文化管理,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突破了传统的横向跨文化冲突的分析方法,对跨文化管理的各项因素进行纵向分层次研究,提出了在企业内部实行包含员工层、管理层及企业层在内的多层次跨文化管理体制,为跨国公司的跨文化管理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宋安顺  马卫  林澍  李伟 《商业研究》2006,(22):55-58
国际企业的跨文化管理有多种模式,其中以跨文化融合模式最具优势。企业实施跨文化融合能否成功,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母国企业与进入国所在地员工之间的博弈,因此企业必须重视员工的选择,并采取一定措施引导员工积极合作,以使双方在博弈中获得双赢。在条件成立时,企业选择跨文化融合模式能使企业和员工双双受益;若条件尚未成熟,则企业可选择跨文化共生或移植等其它模式实施跨文化管理,每种模式各具优势。  相似文献   

3.
企业"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标志着人性化的社会发展观已经确立,当前,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员工以及员工的教育培训,"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也已经成为人力资源管理的一种核心的理念."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的具体运用主要体现在人才的引进、调动、激励等机制中.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员工培训是企业人力资产增值的重要途径.所以企业以人为本的同时要注重人员的培训与开发.这样才有助于我们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当前,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首要工作是开发人的智力、挖掘人的潜能.而企业对人的管理必须运用恰当的方法,光靠物质刺激和制度的控制是难以达到满意效果的,要使企业员工树立与企业毕业论文范文忧患与共、生死与共的意识,必须运用以情为主线的"爱心"管理方法.只有以情激情,加大情感投入,对员工多施以"爱",以真挚的情感,增加管理者与员工之间的情感联系和沟通,满足员工的心理需求,形成和谐融洽的工作氛围,才能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使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站稳脚跟,求得发展.  相似文献   

5.
"一带一路"是一个跨国共建的综合系统工程,需要国内外各方面的跨文化人才共同参与。本文通过对温州部分企业外派员工的跨文化培训项目研究,探讨和分析发挥外派员工跨文化培训在提升企业跨文化适应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增强高校提供咨询服务作用和技术支撑功能等方面应有的效能。  相似文献   

6.
人本管理是一种把"人"作为管理活动的核心,作为企业最重要资源的管理方式。管理的目标是通过利用和开发企业的人力资源,从而实现企业的更好更快发展和员工的自我价值实现,最高境界也就是终极目标是实现全员自主化管理。在目前全球金融危机情况下,人本管理更有其特殊的意义。只有留住人才,利用好人才,企业与员工才能共同发展,企业才有渡过难关的可能。从根本意义上说,人本管理不仅是手段,更是一种目的,企业只有真正把员工当作企业最重要的资源来看待,才能帮助企业在金融危机的大环境下成功突围。  相似文献   

7.
陈浩 《光彩》2013,(3):67
出版社: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出版时间:2012.02要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企业领导者和人力资源部门必须学习和开发一些管理"绝招"。掌握了管理员工的"绝招",也就掌握了企业的未来。《管理员工有绝招》从你获得提升或当上老板的第一天开始讲起,与你讨论该如何树立自己的权威,  相似文献   

8.
刘凯  张莉丽 《现代商业》2007,(21):138-139
管理作为一种经营资源对企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各国文化上的差异,中国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会碰到各种各样的跨文化管理问题,所以对于走出去的中国企业来说,如何摸索出合适有效的跨文化管理方法,尽快使企业融入当地文化,解决跨文化差异的问题就变得非常重要.本文就为中国企业如何处理跨文化管理问题提出了一些可行方案.  相似文献   

9.
对于企业来说,要建立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提高员工队伍的整体素质,就必须加强人力资源管理,不断开发员工的智力,挖掘员工的潜力,增强员工的动力,提高员工的素质,从而建设出一支具有高效执行力和团结协作精神的优秀员工队伍。本文从企业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提高对人力资源管理的认识;明确岗位标准,强化员工培训,规范流程管理;顺应人才流动的市场环境,理顺员工进出口关;加强员工工作能力测评和考核档案管理,强化岗位学习教育,规范员工管理任用;走出一条全新的"引进"与"培养",建立新的用人体制;完善工资制度,逐步建立有竞争力的薪酬体系等方面就新经济时代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用管理大师德鲁克的话说,跨文化管理基本上就是一个把政治上、文化上的多样性结合起来而进行统一管理的问题.在实施跨文化管理时,只有遵循一定的原则并且采用具体的管理模式,把不同政治和文化背景的员工协调起来,才能保障企业国际化经营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1.
《商》2015,(29)
<正>从企业管理的角度说,"以人为本"是指经营者或管理者的一种领导方式或理念。这一理念是指以人的全面的、自在的发展为核心,创造相应的环境和条件,以个人自我管理为基础,以企业愿景为引导的一整套管理模式。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要生存和发展壮大,必须在企业管理中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理念,做好人力资源管理和开发工作。一、尊重员工主体地位,保障员工合法权益坚持"以人为本"理念,就要始终把员工的利益放在首位,把  相似文献   

12.
当前,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成为了企业管理的核心之一,有效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成为了企业长远发展的重要目标。"需要层次论"对人性需求进行了层次性的分析,对企业人力资源开发有很好地借鉴意义。企业可以据此制定人力资源开发的目标和具体实施措施,实现企业的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们国家的社会经济快速增长,信息技术、科学技术等先进技术不断取得更多突破,因此我们与其他国家之间的交流合作越来越密切。不少企业开始在国外拓展市场,跨国企业的数量持续增长,在经营跨国企业时需要遵循跨文化管理的理念,让来自不同文化背景国家的员工能够对跨国企业的规章制度表示认可,可以有效地化解很多文化差异冲突,为跨国企业的经营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本文就跨国企业跨文化管理进行探究分析,研究更有效的跨文化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以企业管理中"90后""00后"员工管理为重点进行阐述,从"90后""00后"员工在企业中的工作特性、"90后""00后"员工中出现的问题、改进对"90后""00后"员工管理的对策等几方面进行探讨,旨在通过相应的措施帮助"90后""00后"更好地适应企业管理,从而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当一个企业考虑“走出去”的时候,它就必然会遭遇到跨文化管理的问题。如何培养海外派遣员工的“文化适应性”,辨别“跨文化管理”中的价值观差异,最终创造出共同目标,是解决冲突的关键步骤。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人本管理"内涵的分析,结合国有企业的实际情况,讨论在国有企业管理中坚持"人本管理"的重要性,就"人本管理"在我国国有企业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简单分析并提出从企业员工行为规范、企业领导素质提升、企业员工素养养成、企业文化形象提炼四个方面进一步加强的措施。探讨了在国有企业管理中运用"人本管理"应该遵循的一些基本原则。"人本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7.
1从传统"封闭"管理向现代"开放"管理转变传统人事管理是建立在封闭管理基础上,主张只有将员工变成像他们管理的资产一样可以预测和控制后,企业管理才是成功的。企业人事部门注重员工对企业管理的一致性和服从性,强调员工执行指令"没有任何借口",不倡导员工的个人创新意识和能动精神,也不鼓励员工去承担风险。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后,我国不仅提高了市场经济的发展水平,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企业之间的竞争力。核心员工作为一种可流动的企业资源,成为企业之间的主要竞争目标。由于我国的经济建设进程不断推进,专业核心员工供不应求,从而增加了企业核心员工的流动性。在这一发展背景下,我国很多企业均采用了"河式"管理员工的方法。所谓的"河式"方法指的就是在核心员工进入企业之前进行预防管理,进入企业之后进行保留管理,离开企业之后进行沟通管理。以"疏强于堵"为企业人才管理原则,正确应用"河式"管理方法,减少企业核心员工的流失。  相似文献   

19.
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对于"90后"员工的管理也呈现出了新的发展趋势。从精细化管理到激励管理,围绕"90后"员工管理进行的研究对于互联网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只要让企业员工能够适应企业管理,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才能够进一步提升企业的工作效能。本文围绕互联网企业管理中的"90后"员工激励的实施价值、存在问题及强化措施展开探究,供大家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20.
洲际酒店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酒店集团,其业务范围遍布世界各地。中国作为洲际酒店最大的客源市场,众多的本土员工加之中国独特的文化传统及深厚的文化底蕴对洲际酒店的跨文化管理形成了一定的挑战。立足于跨文化管理内涵及其必要性,根据洲际酒店跨文化管理现状分析其存在的未形成统一的价值观、内部语言交流问题、跨文化培训效果不佳、缺乏综合性管理人员等问题,提出了相应解决对策,即立足长远,形成跨文化特色的企业文化;重视跨文化培训,选派合适的管理者;提高跨文化沟通技巧,强化跨文化管理技能;重视跨文化激励,促进企业协调发展。从而有效防止文化差异演变为文化冲突,实现酒店经营管理可持续和谐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