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业产业化扶贫减贫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的扶贫手段,它直接反应出了强制性制度变迁以及诱致性制度变迁的相互统一,通过政府部门对农业产业化企业的扶持,从而促进农业产业化企业的发展,让龙头企业和农村居民进行持续稳定的合作,同时进一步确保农业效益回归于农业、农村和农民群众身上,最终发挥出扶贫减贫的作用。本文分析了农业产业化扶贫的动力,同时对如何推进农业产业化扶贫工作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
价格制度对社会经济的方方面面都会产生巨大影响,它既包含了市场的反映,也体现了政府宏观调控的导向。农业产业化是农业发展的未来方向,它的发展关系到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等目标的实现。价格制度变化对农业产业化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尤为值得关注。在阐述我国价格制度变迁和农产品价格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基础上,探讨了价格制度变化对农业产业化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秦琴 《商场现代化》2006,(21):164-165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一场深刻的农业和农村经济制度变迁,是继“家庭承包经营”之后的又一次制度创新。本文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必然性出发,分析了我国在推过农业产业化经营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贫困地区脱贫致富,归根结底要依靠发展产业来支撑,要把扶贫开发和发展现代农业结合起来,支持贫困地区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形成以龙头企业和主导产业为带动的产业化扶贫格局。云南省扶贫龙头企业规模普偏小,加工增值水平低,由于农业产业化投入严重不足,企业融资困难,制约了企业的发展,也制约了贫困地区经济的发展和收入增长。同时,农业企业的发展,对信贷资金的需求也日趋增加,但现有的资金规模远远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因此,为企业建立切实可行的融资渠道,增强融资能力,是企业获得资金的关键,也是企业成长发展的关键,是破解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互联网技术的深入发展,为我国农业发展与公益扶贫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通过互联网平台,建构起社区支持农业模式,对省级贫困村X市T村进行扶贫干预,并进行随机对照实验,采用OLS多元线性回归和独立样本的t检验对结果进行讨论,考察了"互联网+农业"与公益扶贫有机结合模式应用的有效性。结果表明,该模式不仅能有效推动X地区的精准扶贫、减贫脱贫工作,还对我国其他贫困地区的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商》2016,(3)
本文在分析武陵山片区恩施州地区贫困现状及本地区的减贫历程的基础上,通过本地区简要地分析恩施州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一些指标数据来反映本地区的减贫效果,经过计算发现恩施州经济发展势头良好,减贫效果比较显著。同时在这这些数据的分析中,也发现了恩施州在扶贫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如减贫工作城乡发展不均衡、经济发展速度快于居民收入增长速度、产业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等问题,同时根据《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计划(2011-2020)》相关指示精神,为恩施州减贫工作提供一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7.
农业增长减贫的研究有直接的,也有间接的。在国内外相关文献研究基础上梳理农业增长对贫困的影响,总结出农业增长减贫的作用机制,包括食物价格效应、雇佣创造效应以及农业增长减贫的比较优势,并就该相关研究进行了展望,以期为制定农业政策和减少贫困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8.
2021年,我国减贫工作取得巨大成效,全国脱贫攻坚目标任务顺利完成,展示了生动的机制化减贫中国实践。我国的脱贫之路经历了从有法可依走向良法善治的过程,形成了机制化减贫的宝贵经验,体现为开发扶贫机制、精准扶贫机制和有序退出机制及衔接机制等。此外,农村普法、扶贫宣传等机制化减贫的其他外部着力点也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9.
"精准扶贫"思想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关于脱贫攻坚战的主题思想,而农业产业化是精准扶贫视角下的一种行之有效的重要手段。文章用全新的视域,侧重于研究农业产业化发展模式的创新在精准扶贫伟大实践中的理论与实践、意义和作用、途径与模式,而且文章将结合目前黑龙江省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优势及未来发展潜力来研究精准扶贫视角下黑龙江省农业产业化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10.
诱致性制度变迁是农村人才成长和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直接动因,它不但引起了农民生产方式和经济行为的改变,而且还导致农村发展模式和合作组织形式的不同,进而对促进农村经济管理体制的改善、形成农村经济良好的内生性发展机制、推进强制性制度的变迁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陕西省府谷县积极探索多元化投入机制,引导民营企业帮扶农民脱贫致富.通过村企对接、村企互动和村企共建等方式,形成了企业和农民之间良性互动的正反馈关系.府谷县不断摸索和创新企民关系,从单纯的企业捐助性扶贫,发展到企业向农民直接提供公共产品,再发展到企业参与农业产业化,形成了民营企业参与扶贫的三种模式,并创新了扶贫投入机制,引导民营企业参与扶贫.府谷现象表明,在新形势下工业反哺农业是扶贫工作的一条可行途径,府谷企业和农民通过正反馈关系共同发展的路子具有很好的借鉴和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12.
农业产业化投资基金通过对具有增长潜力的未上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投资,促进企业的成长,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和带动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作为服务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一种创新的投融资制度,它的发展有良好的政策支持。在“三农”问题较为突出的今天,建立和发展农业产业化投资基金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品牌》2020,(2)
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大规模实施扶贫开发,7亿多农村贫困人口摆脱贫困,减贫进程波路壮阔,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经历几十年的不断探索和研究,我国的扶贫开发工作从最初的普惠性政策措施,发展到现在的精准扶贫制度体系,我们开辟了一条中国特色扶贫发展道路,这一制度体系为2020年全国人民如期脱贫奠定了坚实基础,也为全球范围的扶贫工作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4.
文章立足民族贫困地区扶贫问题对实施生态扶贫与传统农业产业化扶贫进行了比较,认为民族贫困地区因其资源秉赋,在实施生态扶贫与传统农业产业产业化扶贫的过程中应该区分赤贫与贫困边缘人口分别实施,分阶段各有侧重才能有效揭制返贫问题,实现脱贫奔小康。  相似文献   

15.
制度创新是外在性变化促成了潜在利润的形成,外部性、规模经济、风险和交易费用引起收入的潜在增加不能内在化时就会引发新制度的创新。这里以制度经济为理论基础,通过分析我国农户小规模分散经营的市场环境与交易成本,提出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我国农业制度变迁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6.
巩固脱贫成果和解决相对贫困是2020年后中国长期减贫面临的主要挑战,为此东部地区率先进行了实践创新。本文以2003—2016年中国东部80个地级市的数据为样本,利用扶贫改革试验区的设立作为准自然实验,使用合成控制法识别了试验区政策的减贫效应、影响机制及作用渠道。结果显示:政策的实施显著实现了收入减贫与多维减贫,即农户收入得到提高和跌入多维贫困概率降低;丽水试验区的减贫效果最明显,阜新和清远的减贫效果一般;试验区内家庭的各类收入增加,贫困脆弱性和慢性贫困降低。进一步分析表明,减贫效果差异的宏观影响机制是包容性增长,政策主要通过保险覆盖、金融参与和社会网络等渠道对家户增收和减贫产生间接影响。本文的结论对于制定差别化扶贫政策、创新贫困监测机制、构建多元协同扶贫机制以及建立城乡统筹反贫困体系都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一直为贫困所困扰。当前的扶贫政策,在金融制度安排方面,主要依赖于政府主导的正规金融,但由于在政府失灵现象发生的情况下,往往存在资金使用效率低下及资源浪费等问题。民间金融以其自身的比较优势,在民间减贫中起到了无可替代的作用,弥补了当前扶贫政策的不足。然而,现有的金融政策和环境还有不少因素制约着民间金融的发展。因此,应优化金融制度安排,采取相应策略更好地发挥民间金融在农村减贫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文章立足民族贫困地区扶贫问题对实施生态扶贫与传统农业产业化扶贫进行了比较,认为民族贫困地区因其资源秉赋,在实施生态扶贫与传统农业产业产业化扶贫的过程中应该区分赤贫与贫困边缘人口分别实施,分阶段各有侧重才能有效揭制返贫问题,实现脱贫奔小康。  相似文献   

19.
黑龙江省农业产业化扶贫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使许多农村贫困人口脱离贫困,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大幅提升,农民收入有较大提高,农业生产方式有所创新,发展了新的方式助力扶贫。但是在农业产业化扶贫过程中仍然存在着龙头企业竞争力不强、劳动力素质不高、科技推动力不足、融资体系不健全、"互联网+农户"的应用不广泛、地域特色发挥不明显等问题。黑龙江省农业产业化扶贫应采取的对策包括培育壮大龙头企业,提高龙头企业竞争力;提高劳动力素质,拓宽贫困农户的受教育程度;政府应优化产业扶贫资金配置、强化科技服务职能、努力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品牌。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二十世纪上半期上海轮船招商局的个案考察,从产权制度、治理机制、分配模式等方面探讨了官督商办股份制企业的历史特点,揭示出中国近代企业在中国近代社会特定的历史背景下,模仿西方近代企业制度的同时,在组织和经营管理制度方面经历了一系列诱导性的制度变迁,以谋求和西方近代企业的竞争、合作、利用、借鉴以及共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