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6 毫秒
1.
汽车金融:"烫手山芋"变成"香饽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国家信息中心的统计数据显示,戬国汽车需求连续第7年(2004年除外)保持20%以上的增长速度,这样的业绩使得中国汽车市场毫无疑问成为国际汽车市场格局里最闪亮的板块。参考国际成功经验,汽车特别是乘用车市场的高速增长必将带动汽车金融等相关市场的繁荣和快速成长。目前我国的车贷率还不到买车人数的20%,远远低于全球市场70%的平均比例,我国的汽车金融市场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2.
林华 《新商务》2004,(3):16-17
近来,中国豪华汽车市场风生水起!随着跨国豪华车品牌纷纷落子中国,国内车市竞争的战火已经从中低档车蔓延到豪华汽车阵营。原来欧系独舞、日系伴唱的格局,将演变成欧美系与日系同台献艺。国内豪华汽车市场已进入战国时代。中国能否承受豪华汽车之重?!  相似文献   

3.
《市场周刊》2004,(27):30-30
目前中国汽车市场显然已进入冷淡平稳发展期,京城各大汽车市场销售情况也没有任何起色。  相似文献   

4.
中国汽车工业建基于商用车,多年来,高用车一直是中国汽车市场的驱动主力。近年来,在中国汽车市场总体呈现高速增长态势,乘用车市场火热跟进的情况下,两用车依然保持了大于50%的市场贡献度。2003年,全国载货车和客车合计销售241.92万辆.轿车销售197.16万辆;2004年载货车和客车合计销售274.46万辆,轿车销售232.65万辆,然而,2005年商用车与乘用车的市场结构终于由不断的量变引发了质变。19月.全国汽车销售413.62万辆,其中商用车13330万辆.乘用车280.32万辆,商用车对汽车市场的销售贡献度降为32.23%.商用车引领中国汽车市场的格局被打破了。  相似文献   

5.
二手车市场是汽车市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汽车流通业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它的成长和发展,直接影响着整个汽车市场的发展。当前我国的二手车市场正处于由启动期向成长期过渡的关键时期,随着我国汽车工业的飞速发展,汽车大量进入家庭,将极大地促进我国二手车市场的繁荣与发展,我国二手车市场将进入高速发展时期。  相似文献   

6.
汽车后市场是中国汽车产业中最后的火块金矿之一.但苦干目前国内汽车类企业没有自己庞大有效的销售网络.制约了中国汽车业的生产和销售。如何发展营销网络,提高服务是当务之急。而目前的市场现实是大量国外资本进入中国市场.给中国本土的汽车企业带来巨太的生存和发展压力。  相似文献   

7.
《中国汽车市场》2002,(10):24-25
源流汽车市场咨询有限公司是目前国内提供科学、严谨、规范的汽车市场研究、营销诊断、战略咨询和管理顾问等系列咨询服务的专业公司之一。经过6年的艰苦磨练,源流已经塑造出了在汽车行业从事市场研究和咨询服务的核心能力,已经承接了国内外汽车及相关行业的近50个研究项目,在汽车行业内外均产生了良好的影响和较高的知名度。目前源流咨询公司拥有各类专业研究人员近20人,在北京、上海、武汉设立了分公司,在广州,重庆等地设有办事处。源流正乘着中国汽车工业高速发展的东风,阔步向前!  相似文献   

8.
凯悦 《市场周刊》2004,(28):31-31
今年以来,由于一些强势品牌表现出色。SUV汽车的总量依然保持了一定的增长。业内人士认为,中国经济型SUV市场经过了两年高速增长后,目前正处在一个转型期。随着竞争的加剧及市场的成熟,一些小的SUV厂家会被淘汰、整合,资源将逐渐向强势企业集中,中国经济型SUV将步入一个良性、稳定发展的时期。  相似文献   

9.
张军 《销售与管理》2004,(12):12-14
2004年是中国汽车市场风雨兼程的一年,由降价带来的车市危机和汽车相关产业政策的出台,都促进了汽车生产者、分销商和消费者的决策更加理性,汽车市场正在逐渐从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这一切都将会对中国汽车市场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文章首先通过我国汽车市场的集中度分析了汽车市场的竞争格局,进而运用博弈论对目前汽车市场的价格战进行了解释,最后提出了汽车企业避免恶性价格竞争的两大对策,即差异化经营和品牌经营。  相似文献   

11.
刘晓昆 《市场周刊》2004,(19):30-30
我国汽车业发展至今,已开始步入了一个相对陌生的领域,即专用车的巨大潜在市场——这是由于供需关系发生新变化而决定的,并已成为主动谋变、寻求发展的企业的目标市场。目前,我国的汽车市场正处在一个总体需求向私人用户转移的结构性变化时期。因此,汽车业正面临着专业化、细分化的再分工。  相似文献   

12.
自2003年以来。中国汽车市场尤其是轿车市场出现了井喷式增长。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引发了外资品牌和自主品牌的相互厮杀。几个回合下来,几家欢喜几家愁。随着中国汽车的产销量快速向千万辆迈进,未来汽车市场的竞争将会更加激烈。汽车营销将会向网络化、时尚化、个性化和品牌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3.
2006年迎来了中国汽车市场的又一个“井喷”年。相关数据显示:2006年全年中国汽车产销量分别为727.97万辆和721.60万辆,同比分别增长27.3%-25.1%:截止到2006年底,中国民用汽车保有量已达3500多万辆,中国车市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繁荣境地。稳定的汽车产销增幅和巨大的汽车保有量,不但给汽车厂商带来了丰厚的利润,也刺激了中国汽车后市场服务的快速增长。汽车后市场正成为汽车产业链上一块诱人的蛋糕,国内外汽车服务企业个个磨刀霍霍,准备切入中国汽车后市场领域。  相似文献   

14.
中国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强大,与之相关的中国汽车产业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中国汽车市场受到国内外的普遍关注,用“风起云涌”来形容当前的中国汽车产业并不过分.国际汽车巨头纷纷杀入中国汽车市场,据有关部门统计,截止目前。世界汽车业“6+3”(即通用、福特、戴一克,丰田.大众、雷诺六大集团和本田。PSA、宝马三家有特色的汽车公司)集团都在中国有乘用车合作生产项目。同时,伴随着上汽、通用、五菱等的重组。一汽,丰田合资及东风、日产全面合作,中国汽车三大栾团相继选择了各自的合作伙伴。中国汽车工业的格局初步确定,汽车跨国公司在华布局也基本完成。因此,各品牌汽车诮售大战“硝烟弥漫”.然而TOYOTA“厚积薄发”,在短短的四年时间里走出了坚实而稳健的步伐,2008年将突破100万辆销量大关.其实质内核,品牌价值在哪里呢?为此.本刊记者专访了“一汽丰田”的幸务副总经理王法长先生。  相似文献   

15.
早先,我们分析轻型及微型车市场时,总是讨论全国有多少个汽车厂在生产轻、微型汽车,它们的车产了多少、卖了多少,它们的产品档次分布如何,等等。今天看来,仅仅局限于在汽车行业内讨论分析轻型、微型车市场的方方面面,似乎已不合适。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在市场的呼唤声中农用车异军突起,已成为引人注目的市场热点。不管人们对农用车持有什么样的看法,总得承认一条:它已成功地向汽车市场渗透,改变了汽车市场原来的面貌。  相似文献   

16.
赵亮 《市场研究》2006,(3):30-31
近几年,中国汽车市场发展如火如荼,目前已成为年产500万辆的世界汽车大国。各汽车生产厂商不断加大投资力度、扩大产能,世界汽车产业巨头也将目光聚焦在了中国,市场竞争激励。同时伴随经济的发展,入均GDP突破1000美元大关,出现了以汽车和住房消费为代表的消费升级。在这样的市场状况下,竞争与机会并存,对中国汽车生产厂商无疑是把双刃剑。  相似文献   

17.
志伟 《网际商务》2004,(8):88-88
2004年上半年,我国的汽车新政频出,政府对汽车消费市场的管理和指导进一步加强。国际车市巨头继续大手笔将重金砸向中国汽车市场,为今后在中国汽车市场站稳脚跟迈出大步。但中国车市的降价潮却一浪接一浪,汽车库存不断上扬。种种迹象表明,中国车市正酝酿着变革力量,这几股力量将在今后一段时间内影响着中国车市,将中国车市翻向新的一页。  相似文献   

18.
对于国产车的纷纷出口,业内人士觉得是顺理成章的。随着中国汽车市场的急剧升温,中国汽车产品向国际市场进军的时机已经成熟。中国的汽车企业应该抓住时机,在中低档汽车方面打开一个缺口。由于中国汽车工业的历史不长,与发达国家还有很大差距,所以要想在欧美市场站住脚还很难。但是中国的劳动力成本低,原材料价格也有优势,可以造出2—3万元的汽车,这在发达国家是很难实现的。  相似文献   

19.
中国汽车市场经过2003年的“井喷”式发展、2004年的“低迷”和2005年的海外“亮剑”后,2006年又进入了一个相对成熟、理性的快速发展阶段,与欧、美、日三大汽车市场普遍低迷对比,继续保持强劲增长。中国汽车年度销量占全球的比例,已从2001年的43%发展到2005年的87%、2006年的逾10%。产销总量双超700万辆,超过德国和日本,中国已成为继美国之后的全球第二大汽车销售市场,美、日之后的全球第三大汽车制造国。回眸2006年,烽火燃烧的车市或许让国人看到了中国汽车市场的活力与生机!  相似文献   

20.
2008年上半年,中国汽车市场继续保持近20%的快速增长。但下半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加上与国内经济周期调整重叠,使国内经济快速进入下行通道。随着金融危机向实体经济蔓延,汽车产业遭受强烈冲击,国际汽车市场出现罕见的下滑和萎缩,中国汽车工业也在连续10年的快速发展后降到了1999年以来的最低增长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