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葛庆敏 《商场现代化》2007,(36):258-259
新近实施的《物权法》对物权概念的界定,使我国民事立法中正式确立了"物权"这一法律用语。传统物权理论一般将物权的特征归纳为支配性、排他性和绝对性。本文运用经济学原理,认为利益属性和可转让性也应是物权的重要特征,由此并对物权概念、本质特征进行新的探讨和定位。  相似文献   

2.
正值我国物权法起草之际,学者们对物权行为理论发生了激烈的争论。本 文从物权行为的概念、物权行为的独立性和物权行为的无因性三部分论述物权行 为理论,试图提出一些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3.
张晶 《商业科技》2010,(32):102-103
为了有效地保护私人物权及其行使,必须制裁侵犯私人物权行为,本文对侵犯私人物权行为的特征和构成做了一定的探讨,为认定侵犯私人物权行为奠定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不久前召开的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历经了13年酝酿和广泛讨论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以下简称《物权法》)终得高票通过,将于今年10月1日起实施。 物权是与债权相对应的概念,指权利人依法对特定物享有的直接支配和排他的权利。从物权的定义就可以看出,这部法律与每一个人都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5.
排他效力是物权的一项独立效力,不应仅仅指相斥物权之间于成立上的排他效力,还应包括相容物权之间于行使和实现上的排他效力。物权的排他效力具体表现为:所有权之间的排他效力;用益物权之间的排他效力;担保物权之间的排他效力;用益物权与担保物权之间的排他效力;所有权与定限物权之间的排他效力。  相似文献   

6.
《商业会计》2007,(4):5-5
买房应办理物权登记 法律规定:不动产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依照法律规定应当登记的,自记载于不动产登记簿时发生效力。未办理物权登记的,不影响当事人之间订立的不动产物权的合同效力。  相似文献   

7.
《物权法》颁布后我国的物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物权法》颁布施行后,我国的物权研究有了物权体系以不动产物权与动产的划分作为基本线索,体系创制方面有了极大创新等突破之处;也出现了所有权相对化、社会化,所有权多样化,更加注重对交易安全的保护,物权债权化等新思潮。  相似文献   

8.
财富视点     
《中国科技财富》2007,(4):14-15
物权法今年10月实施中国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3月16日高票通过物权法。物权法规定:“国家、集体、私人的物权和其他权利人的物权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犯。”  相似文献   

9.
<物权法>的实施,是我国法制建设史上的重大事件,也为循环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是,我国的自然资源物权制度还很不完善,<物权法>对资源物权也只是做了原则性的规定,缺乏操作性.以<物权法>为指针,完善资源物权制度,推动循环经济的发展,实乃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0.
由于对物权和物权的保护认识不足,很多学者在研究物权的保护制度中过分集中于物权权请求权,也引了一些不必要的讨论,如"物权请求权的性质"。笔者主张以平和的心态对待物权请求权项下的各种请求权形态;认可恢复原状请求权在物权保护制度中的独立地位;否认就物权的保护方法作"物权保护方法"和"债权保护方法"之区分。  相似文献   

11.
《商业会计》2007,(5):24-25
不登记,房子不算真正属于你 法律规定:不动产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依照法律规定应当登记的,自记载于不动产登记簿时发生效力。未办理物权登记的,不影响当事人之间订立的不动产物权的合同效力。  相似文献   

12.
陈琴 《商》2013,(8Z):149-149
交易安全的保护一直是物权法法律实践中的一项重大课题。各国在进行物权立法、选择物权变动模式时无不以交易安全保障作为重要的考虑标准,而各国也在不同的法律实践的基础上发展出了各具特色的物权变动模式,对交易安全保障的路径进行了不同的选择。因此,在我国对交易安全保障的路径选择进行学理解释、对未来民法典中相关规则进行法律实践准备时,也应该先对各国较为成熟的物权变动模式立法做一番域外考察,在此基础上而有所增益。  相似文献   

13.
于大水 《商业研究》2004,(16):170-172
商品房预售登记是一种具有物权特点的债权登记,登记与否不应影响商品房预售合同的法律效力。商品房预售登记的法律效力不同于商品房物权变动登记的法律效力,如果预售登记与物权登记发生效力冲突,应优先确认物权登记的法律效力。  相似文献   

14.
物权的定义在物权法草案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关系到物权体系的构建及规范功能的发挥。但物权法草案及其建议稿对物权定义存在诸多分歧和争议。物权的定义首先应厘定物权定义要素的内涵,并依据学说和定义性法条的不同意旨,斟定物权的法条定义。  相似文献   

15.
如果说行政处罚法、国家赔偿法等行政法律规范是从控制和规范行政权力的角度出发的,而新出台的《物权法》则是以对权利人的权利实行平等保护为重要原则。《物权法》在《民法通则》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保护公有、私有财产的法律制度。如规定“国家、集体、私人的物权和其他权利人的物权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犯。“任何单位”当然包括工商机关在内的国家机关。物权是具有“排他性”的权利,物权可以约束、限制公权力的滥用。因此如果工商机关要对公民个人、法人或其他组织实施涉及财产内容的行政处罚、行政征收、行政强制就必须有明确的法律、法规依据,并严格遵守相应的法律程序。  相似文献   

16.
对物的直接支配,在物权定义中是具有核心地位。如何正确理解物权定义中直接支配的含义,是正确认识和理解物权定义以及物权本质的关键和核心所在。  相似文献   

17.
彭支援 《商业研究》2004,(11):148-149,34
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大多奉行不动产物权变动与其原因行为区分原则。我国立法和司法实践对此是含糊的,不利于对当事人利益的保护,将来的物权立法借鉴区分原则的有益规定是必要的。我国物权法应吸收他国先进方法和经验,使之逐步趋于完善。  相似文献   

18.
关于物权法的基本原则,学者多有争论,但物权的优先效力是得到学者一致肯定的,仅对于优先效力的内容、表现以及与其他效力的关系,存有疑问.笔者试图对物权的优先效力相关问题给出自己的理解:物权的效力包括排他效力、优先效力、追及效力和物权请求权效力,四效力产生的共同基础在于物权的支配性.物权的优先效力和排他效力各自独立,物权的优先效力包括物权优先于债权和物权之间的顺序优先.  相似文献   

19.
张月利 《商》2015,(3):206-207
我国法律对交易安全的维护实质上是确定一种稳定的物权状态,包括物权动的安全和静的安全。物权的静的安全是通过物权公示原则进行维护的,动产为占有,不动产为登记,而动的安全则是通过物权行为理论和善意取得制度进行保障。我国立法不承认物权行为理论,因而善意取得制度担负起保障动的物权安全的重任。善意取得制度起源于罗马法中为保护非法律行为条件下第三人的正当利益而设的理论和制度。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后来逐渐演变成一切物权变动条件下对第三人保护的理论和制度。  相似文献   

20.
为了有效地保护私人物权及其行使,必须制裁侵犯私人物权行为,本文对侵犯私人物权行为的特征和构成做了一定的探讨,为认定侵犯私人物权行为奠定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