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曾指出,大学生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要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切实增强学生的创业意识、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是促进创新创业教育的有力抓手,近年来,"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受到广泛关注,参赛人数之多和参赛面之广都前所未有,大赛已成为各高校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新载体。分析了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的背景、特征和意义,结合相关实践经验,分析高校作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第一施教方,从引导学生增强创新创业热情、提高学生参赛能力、加强顶层设计、保障培训师资等方面出发,对"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对大学生参加创新创业类比赛的培训指导进行探讨研究。  相似文献   

2.
随着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出现,大学生创业受到社会普遍关注,如何开展创业教育,形成大学生创业意向成为大学教育的重要内容。创业大赛的成功举办为创业教育及大学生创业意向的推进提供了新的思路,诸如"挑战杯"类的创业大赛作为创业教育实践的一种有效途径,对大学生的创业意向的推进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本文从创业大赛本身的价值意义出发,探究了其对大学生创业意向的推进作用,以供同仁参考。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丰富了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方式,为大学期间锻炼和检验大学生的创新意识、计划组织、管理实践提供了良机,有力地推动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深化。本文结合自身指导上海对外经贸大学的上海市项目经验,归纳总结了申报过程中的指导体会,具体从项目选题、申报书撰写两个方面进行解析,为今后指导大学生创新创业类项目申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通过参加“互联网+”等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评审专家对大学生创业项目进行检验和指导,是帮助项目成长的宝贵机会,也是对所在学校创新创业工作成果的综合反映,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创。获得突出的创新创业大赛成绩,是对创新创业师生的巨大正向激励,将有利于推动创新创业工作的不断发展。本文立足多年参赛实践,抓细节,抓落实,研究“互联网+”等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出现的一些薄弱环节,总结经验,为培育出更多优质项目探索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5.
基于分析项目驱动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实践,首先分析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能够深化教育改革、培养学生综合素养、推动高校创新发展和促进社会就业。其次分析出项目驱动下大学生创新创业存在创新创业项目缺乏保障、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不足、学生主体地位缺失三个问题,并且通过合理制订训练计划;加强项目宣传工作;实现多学科视野;重视项目研究过程四种实践途径,有效地增强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且快速发展,为其日后的职业生涯与岗位工作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6.
彭娜 《消费导刊》2011,(12):12-12,22
目前,在我国高校开展的以“挑战杯”为主的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对于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推动高校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高,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还存在诸多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深入发展。河南省要把人口负担变成人力资源大省和真正的人才强省,必须要充分借鉴国内外研究型大学的经验加快河南高校大学生科技创新体系设计和建设。  相似文献   

7.
随着就业压力的不断增大,国家越来越注重大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社科奖全国市场营销大赛则为大学生提供了竞争和实践的平台。通过参加大赛,学生的多渠道学习能力、营销综合能力、双创能力都会得到提高。而传统课堂教学存在实习时缺少合作企业,教学缺乏实战性,创新创业意识不明确,评定标准不统一。对此,应鼓励人人参与实战销售,努力提高师生的实战能力,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战略的持续深入,大学生创新创业正在全国高校和大学生中形成广泛共识,蓬勃开展。辽宁省近年来持续关注和扶持大学生创新创业,各地各高校也纷纷出台优惠政策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随着创业实践活动的深入,大学生创新创业呈现出了很多新特点,同时也面临着一些困境。本文对上述问题的梳理,总结凝练一些推动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建议和方法,希望对高校开展创业工作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9.
针对高职院校学生在职业技能大赛以及创新创业大赛中表现出专业基础差、自主创新能力弱的现象,探讨构建学生社团、专业协会、创新特训营和研究所"3+1"阶段育人模式,实现大众具备创新创业意识,优秀者参加大赛,精英协助导师开展课题研究,掌握先进技术,具备企业经验的效果。实践证明,以"3+1"阶段育人模式,初步收到了教学与育人并重,将教学与协会相融合,引导师生协同发展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互联网+"大赛是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核心部分之一,是培养大学生双创能力、深化高校教育改革、响应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号召的主要阵地。丰富和完善该项大赛培训指导的理论认识和实践探索,意义重大。作为大赛指导教师,要基于整合营销传播理论和市场实践经验,以落地实操为导向提升其品牌传播和营销能力。  相似文献   

11.
在李克强总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下,各高校都在思考与实践如何开展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主要研究创业个人和团体如何利用学生社团聚集、在学生社团中学习和交流、利用学生社团开展创业实践活动,积累创业实践经验;作为学生社团管理部门和创业指导老师应如何开展引导和指导,创业课程的设计和实践活动的设计如何利用社团展开。通过课题研究,能更好指导创业学生团队更快积累创业经验,提高创业能力,最终提高创业学生的创业成功率。  相似文献   

12.
创业教育是知识经济时代就业的必然趋势,也是大学生积极服务社会,并引领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通过大学课堂创业培训,大学生进实验室。参加商业大赛,种子基金支持各个环节,为大学生创业教育提供—个知识丰富课堂,内容全面的培训,切实参与环境,为大学生创造创新创业能力的培训提供一点有价值的思考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为重点,实施卓越工匠培养计划,打造工匠型人才;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将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和创新思维养成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建立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实施"工学结合双元育人"人才培养模式,由企业和学校教师共同指导和带领学生创业团队进行创业,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14.
蔡亚峰  张丽 《现代商贸工业》2014,26(21):137-138
培养社会需要的具有创新能力的工科大学生是当前高等教育所面临的现实挑战,而以"挑战杯"为平台的大学生科技创新与创业竞赛为高校培养创新型人才开辟了一条有效途径。介绍了南京工业大学在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方面的具体措施,并通过调查问卷分析了工科大学生的能力现状和影响因素,提出适合当前工科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影响大学生创业动力的直接因素与间接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这些因素对于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启示。为了通过创业教育增强大学生的创业动力,创业教育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创业价值观培养、创业能力培养和创业环境分析;创业教育要注意鼓励和强化大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学习精神;创业教育不仅要注意理论素养的培养,还要增加学生对创业的体验;创业教育应与大学生的实习活动协调起来。研究结论对于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改革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6.
《商》2015,(5)
如何发挥好SYB创业培训在引导大学生创业和转变就业方式上的重要作用和地位,是提高创业者成功创业的核心,且能够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提高创业意识。使学生形成一个相对完善的、实际的企业构想。文章以湖南石油化工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SYB创业培训为例,探讨了高职院校在促进学生就业过程中大学生SYB创业培训模式的创新。  相似文献   

17.
"互联网+"媒体时代的发展高校建设,全面构建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具有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品质的高素质人才,推进创新型素质教育要求,将学生文化、课外科技、社会实践、社团等活动构建形成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建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运用现代媒体平台工具,实现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线上与线下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相融合。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目的在于通过创业实践,提高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随着社会经济和文化需求的快速发展,大学生旅游市场体量巨大,如何利用互联网开发大学生旅游市场,是一个前景广阔的创业训练项目。本项目团队成员以代表性旅游城市泰安为目标市场,针对大学生经济状况和实际需求,利用网络平台进行大学生旅游市场的开发营销,积累创业经验,增强创新创业能力。  相似文献   

19.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实现中国经济社会转型的重要举措。在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指出:推进大众创新创业要坚持市场导向、加强政策集成、强化开放共享、创新服务模式。本文认为,大学生服务中心作为"帮助学生成才、解决学生困难、方便学生办事、维护学生权益"的公益性组织,应当与时俱进,通过自身的转型与优化,在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中发挥更大作用。  相似文献   

20.
高校是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重要平台,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是训练学生科研思维、提升创业能力的重要途径。在“新医科”建设背景下,本文总结了新乡医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项目的整体概况,从学生、教师、学校三个层面深入分析了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导师负责制、以学生为主导、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和完善评价考核体系等对策,旨在推动教育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科研思维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