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中部崛起":让中国经济挺直"腰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去年春天的全国“两会”上,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明确提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此后的一年里,“中部崛起”成为中部地区各省擘划经济蓝图时使用频率最高的词汇。  相似文献   

2.
陈雁云 《价格月刊》2005,(11):17-18
200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抓紧研究制定支持中部崛起繁荣的政策措施”,“从政策、资金、重大项目布局等方面给予积极支持”。作为身处中部的江西,应该对江西特色区域创新体系进行研究,本文拟从金融创新角度,提出江西在中部崛起的区域金融创新构想。  相似文献   

3.
作为促进我国区域经济和谐发展战略的一部分,“中部崛起”自2004年3月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以来,已成为深入人心的国家战略之一。“中部崛起”的意义不仅在于中部地区本身,它对改变我国区域经济不平衡的现状起着承东启西的枢纽作用。事实上,中国电视近十年的发展早已说明了这一点,以湖南卫视、安徽卫视的异军突起为标志,  相似文献   

4.
钟心 《商界名家》2005,(6):65-67
关于“中部崛起”的讨论正轰轰烈烈,国家也正式将“中部崛起”纳入政策制定层面在考虑。但“中部崛起”到底如何破题?目前似乎并无明晰的声音。2005年4月,《商界名家》为此采访了湖北省人大常委、湖北省政府咨询委员会委员、长江发展研究院执行副院长伍新木教授。伍教授指出,破题“中部崛起”,应首先从“中部塌陷”的根源开始。哪里跌倒,应该从哪里爬起来。  相似文献   

5.
在去年春天的全国“两会”上,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明确提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此后的一年里,“中部崛起”成为中部地区各省擘划经济蓝图时使用频率最高的词汇。  相似文献   

6.
中部地区城市圈(群)架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城市作为区域的经济、政治、科技、文化和教育的中心和载体,其经济的繁荣和发达程度是衡量区域经济实力的重要尺度,城市圈(群)经济是区域经济的核心和推动力。中部地区城市经济实力不足,是中部地区经济区位弱化的重要原因,导致城市聚集效应不足,限制了带动城市与周边地区的双向辐射能力。中部崛起首先要中部城市经济群的崛起。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以来,安徽的发展思路长期陷在“合肥中心经济圈”的传统思维模式里,经济发展规划也一直摇摆不定,由此导致安徽在中国经济腾飞的加速跑中落后了。作为“中部崛起”的主战场,安徽应加快调整自己的发展战略,在发展路径选择上做到:把握“中部崛起”的契机,推行“东向”发展战略;重点打造沿江城市群,全力融入“长三角”;创新发展思路,充分发挥区域比较优势,通过发展产业集群提高区域竞争力。  相似文献   

8.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在曲折中发展。加快实施中央制定的中部崛起战略,统筹实现我国东部与中西部不同区域协调发展的目标,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程度,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国际经验和我国改革开放28年的实践证明,正确处理好对外开放与我国经济社会包括区域协调发展的相互关系,充分利用对外开放具有的显著的“加速器”作用,发挥后发优势,应当是促进中部崛起的基本战略,也是实现中部崛起的重要捷径。开放的程度大小,开放的水平提高,直接关系着对外开放的成效和目的,即关系着能否加快实现经济社会又快又好的发展。本文试就中部崛起战略实施中的对外开放问题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9.
<正>一、引言“促进中部崛起”是中共中央、国务院继“沿海优先发展”、“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之后的又一项统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进行宏观调控的重大战略决策。近年来,中部地区的经济呈“塌陷”之势,人均GDP、工业增加值、  相似文献   

10.
厉以宁 《商界名家》2005,(11):78-79
继东部开放、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三大区域政策后.中央作出了“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决策,“中部崛起”成为国家战略。这一地区承东起西,连接南北.在中部六省中.湖北拥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  相似文献   

11.
《华商》2012,(5):10-10
“湖广熟,天下足”,这是农耕时代中国经济版图的写照。在中国社会现代化的进程中,先有东部沿海地区的开放政策,后有西部大开发政策,夹在东部和西部中间的中国腹地,曾经一度成为了围家政策的盲点,吞蚀着“不是东西”的苦涩。中部的出路在哪里?中部6省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区域战略:湖北要打造“武汉城市圈”,争当中部崛起的“支点”;湖南要加快长株潭城市一体化建设;河南“中原城市群”欲撑起崛起的脊梁;安徽东向谋势;江西对接“长珠闽”;山西靠拢“环渤海”。经过多年开发和调整,中部地区经济布局基本形成“中心群带”的发展战略格局和模式。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科学发展观的转变,是引领中部崛起的指导方针,从全国层面看:只有中部崛起,才有全国的全面协调发展;从区域发展层面看:只有中部整体崛起,才有全面协调发展。中部全面协调发展的关键是发挥中部产业结构的比较优势。  相似文献   

13.
为积极配合中央“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的实施,本刊自2006年第一期起,特辟系列报道专程——“中部崛起”,全面报道中部各省经济社会发展所取得的成就和面向“十一五”时期的新思路、新举措,展示各地各行业落实科学发展观,发挥比较优势,奋力实现崛起的新形象。  相似文献   

14.
论中部城市群竞争中的国家区域政策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荣胜 《商业研究》2006,(5):129-131
正确认识中部崛起中城市群之间的竞争,有助于国家制定科学的区域发展政策。承接东部产业转移以及扩大区域竞争力的需要是中部各省竞相打造城市群的主要原因,但这种局面可能诱发重复建设和非城市群地区的进一步边缘化。在中部应当采取“双层多极”网络的发展战略,国家应通过多元化的政策把武汉城市群和中原城市群培育成国家级的增长极,使其成为中部崛起的“龙头”,尽快建设中部地区增长极之间以及通往沿海地带的交通和信息网络,促进东部产业向中部的转移,并积极推进中部地区的经济一体化。  相似文献   

15.
刘勤  刘刚 《中国商办工业》2010,(22):133-134
“汉口北”产业集群作为武汉区域经济的新兴经济增长极,有助于促进湖北省中部崛起。首先分析产业集群形成机理,建立产业集群成长模型,并分析“汉口北”产业集群的发展现状和发展问题,最后提出发展优化建议,具有实践指导和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为了统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央作出了“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战略决策。基于自身的地位和作用,河南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实现中原崛起的奋斗目标。河南作为中国的缩影,“三农”问题也是当前河南省最大的经济社会问题。可以说:没有“三农”问题的破解,实现中原崛起也无从谈起。  相似文献   

17.
崛起在松嫩平原上的“牛城”国强,马举,万忠位于松嫩平原中部的安达市,靠“两牛”为主的畜牧业托起了经济半边天,被人们称为“牛城”。安达市位于世界奶牛带上,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牛基地。目前,安达市拥有全国最大的奶牛群,奶牛存栏达6.2万头。十几年来,安达市奶...  相似文献   

18.
《中国广告》2006,(5):51-51
企业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的脊梁,企业的沦陷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经济悲剧。前几年中部地区因“政策边缘化”,“武汉制造”走入低谷,今天和未来中部“强势崛起,领舞中华”,“中国制造”“武汉制造”又将汇聚世界经济的主流。中国、中部、武汉正在与一个前所未有的机遇庄严握手。营销是“企业”的关键命门:  相似文献   

19.
辛晓十 《商场现代化》2006,(26):216-217
中部崛起直接关联着中国的经济安全。但国家宏观区域发展战略对于促进中部崛起支持政策出台迟缓,说明了国家的决策困境。本文分析了中国中部崛起战略决策的演化趋势,提出了中部区域实现崛起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中部地区旅游业发展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温家宝总理指出的“要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形成东中西互动、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新格局”,使中部地区迎来了发展的大好时机。而如何抓住机遇迅速崛起则是中部地区应该思考的问题。中部地区旅游资源丰富、类型多样,且品牌旅游资源值高、服务设施基础好,旅游市场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因此,中部地区应采取树立“大旅游”思想,加强区域协作,并深挖文化内涵,突出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来发展中部地区旅游业,促进中部地区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