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商务周刊》2008,(21):50-52
《商务周刊》:对于十七届三中全会《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有关土地改革的论述,您是怎样解读的?贺雪峰: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用很大篇幅论及了农村土地制度,有很多重要的新提法。大体来讲,《决定》提到了两种不同类型的土地,一是城乡建设用  相似文献   

2.
农村农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土地流转制度的出现对农业经济发展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土地制度的发展关乎到农业经济发展中生产经营的直接利益,因此在土地改革制度发展中应该对制度变化以及对农民造成的影响进行积极深入的研究,同时为了进一步降低土地改革制度变化对农村经济发展造成不良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贺雪峰 《中国市场》2010,(46):92-95
当前学界和媒体鼓吹的给农民更大土地权利,其结果可能恰恰会损害农民利益。我们必须深入到土地制度背后的机制与逻辑中,在中国当前国情的语境下讨论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应该向何处去。任何抽象的、意识形态的、道德批判式的讨论,都是应该警惕的。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土地改革的深化发展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土地的增值收益分配制度,土地的增值收益主要作用在农民、开发商与政府之间,其中农民的收益最少。而土地的发展权是保障农民利益和财产的重要权利。以土地的发展权作为发展主线层层协调的制度模式建立好农民、开发商、政府三者之间的关系,解决好土地增值收益分配的问题才能惠及农民,更好更快地推进国家城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土地是重要的生产要素,土地政策是中央实施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的宏观经济调控手段,是保证地方经济发展的关键。土地管理通过对土资源总量和结构进行干预,加强对经济总体运行进行引导和调节。在我党的历史上根据形势的需要先后进行分田到户、人民公社、联产承包三次土地改革,随着发展模式与增长方式的转变,土地引发的社会矛盾日益突出,第四次土地改革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6.
土地征收补偿制度是解决农民失地问题,有效平衡国家、社会、个人利益的一项根本制度。土地征收补偿制度的实施,可以维护农民的土地权益,加快农村的发展。为此,做好关于土地征收中农民失地问题的思考对土地征收补偿制度进行研究工作是非常有必要的,这也是本研究针对“关于土地征收中农民失地问题的思考对土地征收补偿制度的研究”这一主题进行详细阐述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7.
农村土地制度是中国农业最重要的制度,也是经济体制中最重要的制度安排,对农民的收入和期望产生重要影响。在共享经济的背景下,认真分析了当前中国农村土地改革面临的困境,提出了土地制度改革的新思路——土地分享模式,并提出了五种可行的土地改革土地分享模式。  相似文献   

8.
关于我国土地管理改革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指出:要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健全严格规范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建立现代农村金融制度、建立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制度、健全农村民主管理制度。本文从现行的土地管理制度出发,论述了土地改革要遵循地域性的发展规律,在加强对现行土地制度的认识的同时,明确分析了土地改革的方向,并立足市场经济的特点,深入具体地探究了改革和完善现有土地制度的策略,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前,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已近尾声,土地确权从法律上强化了农民的土地使用权,确立了农村土地使用权主体与所有权主体平等的法律地位。然而土地权利是一个权利束,还包括他项权利,其内容也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由此可见,土地确权是一个长期、动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设置土地发展权制度有利于深化我国的农村土地产权改革。首先分析了我国设立农村土地发展权制度面临的两个主要问题。针对两个问题,通过梳理相关文献,深入考察了土地发展权制度的英国经验和美国经验,总结了这两个国家土地发展权制度的特点。结合英国和美国的经验,从我国土地现有制度出发,提出了从法律上确定土地发展权的属性,强化并规范国家土地管制权;同时在制度上将土地发展权与土地增值收益脱钩,保护农民的权益,实现地利共享;在土地发展权的实践上,提倡结合我国各地的实际情况,创新土地发展权制度。  相似文献   

10.
《商》2016,(8)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的各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特别是在经济和政治领域。但一个国家的发展最终要看人民的生活水平,而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农民的人数不容小觑有近8亿人口。农民的发展也就是农民土地的发展。中国农村的土地制度在历史的沉淀下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土地私有制到完全所有制,再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土地制度的转变给农村生活经济乃至中国的经济社会都带来巨大的转变。但近几年来农村土地纠纷、非法征收土地、强制征地拆迁的问题,打击着农民的积极性。生产力下降,农民生活质量水平下降,影响着现代化新农村的发展。因此,加强农村土地的宏观调控,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和发展,提高农民的积极性,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  相似文献   

11.
论我国土地承包金制度确立的必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志才 《商业时代》2006,(29):54-55
在我国现阶段确立土地承包金制度,有助于土地承包经营制度的有效实施,提高土地使用效率;减轻农民负担,促进农民增收;增强农民集体观念,促进农村的稳定;解决农村公共事业等投入匮乏问题,是农村集体所有权的体现。  相似文献   

12.
肖彬 《商》2014,(3):173-174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是所有产业利益的结合点,土地问题涉及面之广,影响之大,对于一个国家的政治和经济的稳定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俄罗斯与中国有着很多相似的经历,现在又都处在社会转型期,俄罗斯从1991年起实行土地私有化,我国目前正在积极的探讨土地流转问题,虽然两国目前的发展方向不同,但是曾经相同的背景和比较一致的市场经济目标,决定了彼此存在很大的可比性。当前,我国改革步入深水区,深入研究他国特别是俄罗斯土地权利制度,对于我国土地改革的发展与完善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商》2015,(48)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农业生产的基本生产资料。地大物博的中国是拥有几千年历史的传统农业大国,土地在中华民族的发展与传承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自1978年安徽省凤阳县小岗生产队实行包干到户以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一直是我国农村土地改革的主流,给中国农村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然而随着城乡一体化的不断推进和农业现代化的改革要求,传统的承包责任制已不能保障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土地流转问题也就成为农村土地改革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4.
一、西方国家土地发展权制度简介土地发展权又称土地开发权,是一种脱离土地所有权而能够单独处分的财产权,指通过改变现有土地用途和利用强度来对土地进行开发的权利。土地发展权制度则是对改变土地用途和利用强度的活动进行法律规制,以规范土地开发行为及其所  相似文献   

15.
土地征用权是政府在公共利益目的下所独享的公权力.从考察我国土地制度的历史变革入手,分析现有土地征用相关法律与产权理论内在机理之间的矛盾及其原因,进而得出农村集体组织及其成员在集体土地中被征用时应享有与国有土地所有者同样的权益的结论,并建议以此对现有集体土地征用相关法律进行修改,同时对现有土地征用制度进行机制创新.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土地利用规划制度、土地登记制度、土地征用补偿制度对中美的土地管理制度进行了比较研究,以借鉴美国的管理经验,进一步完善我国的土地资源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17.
"三农"问题的首要问题是农民问题,而解决农民问题的关键在于土地问题的妥善处理。对于土地制度改革的方向,学术界存在着很多的争议。反对土地农民所有制的论点认为:土地私有会导致土地兼并、激化社会矛盾、导致社会危机,甚至会导致农民战争。土地保障是对社会保障的代替,是农民最后的保障,土地不能私有是出于社会保障的考虑。土地私有制和市场经济不利于土地的合理配置和规模经营。从土地投资严重不足,掠夺式经营时有发生;土地的非市场配置导致土地的细碎化和土地规模经营的无法实现;征地过程中,失地农民的土地权益难以得到保障三方面论述实行土地农民所有制的可行性和必然性。  相似文献   

18.
彭中天 《大经贸》2010,(1):104-105
土地是重要的生产要素,土地政策是中央实施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的宏观经济调控手段,是保证地方经济发展的关键.土地管理通过对土资源总量和结构进行干预,加强对经济总体运行进行引导和调节.在我党的历史上根据形势的需要先后进行分田到户、人民公社、联产承包三次土地改革,随着发展模式与增长方式的转变,土地引发的社会矛盾日益突出,第四次土地改革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9.
落实土地流转制度优化经营权,是农村土地改革的主要模式.本文分析了当前农村土地承包的现状,并总结了海安县农村土地流转的经验,针对当前土地流转存在问题,而试图完善土地流转制度,提出了一些探索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增加农民收入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财产性收入作为国家统计局居民可支配收入指标重要组成部分,目前规模虽小,但增长速度较快,潜力巨大。中共十七大首次提出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土地是大多数农民唯一的不动产,土地入股作为土地经营的一种新趋势,对农民财产性收入影响巨大。从我国土地入股制度的产生、发展出发,在分析了土地入股是如何影响农民财产性收入的基础上,提出了以土地入股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