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诸裕祥  陈恒 《商业研究》2018,(1):112-121
本文从要素投入规模及其效率视角分析我国区域物流业发展非均衡的动态演进过程、物流业发展非均衡形成的机理及其外部效应。研究发现:双要素投入规模在全国物流业的配置趋于不断优化的状态,但西部地区仍然存在资本投资规模不足的现象;劳动力投入规模非均衡成为我国区域物流业发展非均衡的主要成因,且提升资本投资效率成为主要竞争领域;劳动工资非均衡并非是导致东中部、东西部区域间物流业劳动力流动的主要成因,却能发挥对中西部劳动力跨区域流动的调节效应;东中部物流业已经跨域依靠劳动力投入规模扩张的粗放型发展阶段,进入劳动生产率提升-劳动力投入规模扩张-物流业综合发展水平提高的良性循环竞争之中;东中部和东西部区域间物流业由要素区域聚集所导致的劳动力投入规模非均衡是一种良性的区域分工,促进了总体经济增长,而在资本投资规模非均衡与物流业综合发展水平非均衡交互影响下,将持续抑制东中部、东西部总体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2.
《中国流通经济》2016,(12):29-39
物流业二氧化碳排放问题是当前我国碳减排工作的重中之重,正确评估各驱动因素在碳排放中的贡献度对于促进行业碳减排意义重大。可基于LMDI分解技术,构建物流业二氧化碳排放变化驱动因素分解分析模型,将物流业碳排放变化驱动因素分解为碳排放因子效应、能源结构效应、能源强度效应、物流产出效应、经济发展效应、人口规模效应等六个方面,并利用2003—2014年我国30个省市区物流业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样本年内各驱动因素动态变动和区域差异情况可以发现,我国物流业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基本呈逐年上升趋势;经济发展效应是物流业二氧化碳排放持续高速增长最主要的驱动因素,物流业产出的提高是抑制二氧化碳排放增长最主要的驱动因素;东部地区能源结构的变化对物流业二氧化碳排放有抑制作用,而中西部地区能源结构需要进一步优化。此外,对各省市区情况的分析表明,广西能源结构效应表现最好,宁夏能源强度效应表现最好,江西物流产出效应表现最好,河北经济发展效应表现最好,四川人口规模效应表现最好。  相似文献   

3.
黄海滨 《商业时代》2002,(11):32-33
文章比较了我国在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差距,分析了东西部地区差距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实施产业倾斜和区域倾斜相结合的双重倾斜政策;按"因素法"实施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利用各种税收优惠吸引投资;拓宽融资渠道;筹措西部建设资金;加快西部地区城市化建设等缩小东西部差距的经济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4.
本文分析了物流业集聚影响工业生产率的空间外溢效应机制,利用中国265个城市2003-2008年的面板数据和空间杜宾模型分析了全国、东中西部内部、东中西部之间物流业集聚对工业生产率的直接影响、外溢效应及总效应,将全要素生产率分解为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并考察了这三种影响的实现路径。研究结果显示:在全国整体层面,物流业集聚对工业生产率没有显著的直接影响,而通过技术效率路径对工业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的正向外溢效应和总效应。在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物流业集聚对工业技术效率具有显著的正向外溢效应;在中部地区,物流业集聚对工业生产率的外溢效应不显著;在东中部地区之间,物流业集聚对工业技术效率具有显著的负向外溢效应;在东西部地区之间与中西部地区之间,物流业集聚对工业生产率没有显著的外溢效应。  相似文献   

5.
本文首先对东西部区域集聚效应进行了短期对比分析.在此基础上,运用协整检验对东西部区域集聚效应与经济增长间的关系进行了长期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东西部区域集聚效应对经济增长均具有推动作用,但东部区域集聚效应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远大于西部,即区域集聚效应是造成东西部经济发展差距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6.
基于2005年~2015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采用Gini系数、Theil指数和MLD指数测算了物流业发展地区差异的演变,运用Shapley值分解法考察各影响因素对物流业省际差距的贡献程度.结果表明:物流业发展地区间的差距明显,且没有明显缩小趋势;推动省际差距扩大的影响因素依次为经济发展水平、地区固有因素、交通基础设施、产业结构和城镇化水平,劳动力成本因素成为促使省际差距缩小的力量.  相似文献   

7.
本文欲对东西部区域差距存在的原因作分析:历史因素影响,过去政策倾斜的重点区域在东部,为东部积累起了雄厚基础;西部产业结构不尽合理,亟待优化升级;西部现有的公共服务水平低下,提供能力不足等。基于原因分析提出一定政策建议。缩小东西差距,要改造西部的产业结构,加大中央财政对西部的转移支付力度,建设西部中心城市等。  相似文献   

8.
冯邦彦  徐枫 《商业研究》2003,(5):164-166
城市化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但是,我国西部地区城市化严重滞后,造成东西部地区差距不断扩大,导致西部地区无法实现厂商的空间集聚效应带来的规模经济效益提升,严重阻碍了区域经济发展。加快西部大开发的进程必须积极推进西部地区的城市化进程,优化城市产业结构,强化城市的经济增长极作用,实现西部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东部经济发展迅速,西部经济发展缓慢,东西部经济差距逐渐扩大。造成这种状况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东部地区所有制结构比较合理,私营经济比重较大、发展较快,推动了东部经济的腾飞;而西部地区所有制结构不合理,国有经济比重过大,私营经济发展缓慢,阻碍了西部经济的发展。因此,开发西部,振兴西部经济,除了要搞好西部地区国企改革外,还必须从战略高度重视西部私营经济的发展,把大力发展私营经济作为西部经济繁荣的一个重要支点和增长点。 一、西部私营经济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 1.思想…  相似文献   

10.
文章基于1998~2010年28个省市的面板数据,采用动态面板模型和固定效应模型,分别从全国层面和区域分组层面研究了贸易开放对我国高技能劳动力和低技能劳动力工资差距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贸易开放、出口开放、进口开放都会显著地扩大我国劳动力工资差距,但同时也表现出较大的地区差异性。出口开放在东部地区会显著的缩小劳动力工资差距,而在中部和西部地区会显著的扩大劳动力工资差距;进口开放在东部和中部地区会显著的扩大劳动力工资差距,在西部地区则无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李迅雷 《新财富》2012,(6):36-38
东部与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速差将缩小,但东部向中西部地区产业转移的规模有限。从中国经济版图变迁的趋势看,东部地区仍将是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另一个趋势是大城市化率的不断提升。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仍将是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相似文献   

12.
产业集群对产业“梯度转移”理论的挑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夏靓 《北方经贸》2005,(1):20-21
产业集群是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增长和竞争优势的主要来源 ,东部产业集群效应使东部地区强化了“后天优势” ,阻碍了东部产业向中西部的转移 ,对流行的产业“梯度转移”理论形成了重要挑战。东部地区利用西部低成本劳动力优势及高度专业化分工基础上的产业配套条件 ,使中西部地区利用产业“梯度转移”理论发展经济的难度加大了。  相似文献   

13.
张静 《现代商贸工业》2010,22(20):126-127
采用我国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主要省市的横截面数据为样本,通过建立计量经济学模型,分析了外商投资对东西部地区经济增长差异的作用及影响程度,得出结论表明外商投资的不均衡将直接导致东西部经济发展差距的拉大,并针对这一结论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4.
30余年来,特别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我们可以明显的看到,西部地区的经济成就令人瞩目,经济总量和人民生活水平都有大幅度的提升.但是,当前西部地区整体发展水平和东部、特别是沿海地区相比较,有着明显的差距.缩小东西部差距,减少西部地区贫困面,必须进一步加大西部地区,特别是西部民族地区的政策关怀,发挥比较优势,加快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步伐,实现可持续跨越发展.  相似文献   

15.
杜思明 《商》2013,(18):227-227
随着中国经济的日益发展,东西部区域间的经济差距日益增大,东西部地区的产业梯度已经形成。本文以西部地区为例,并结合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现状,对产业梯度转移对促进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西部地区在承接产业梯度转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一系列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商》2015,(18)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整体经济发展水平迅速提高,特别是东部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成果十分突出。然而西部民族地区由于多种原因,经济发展水平仍较低,并且东西部地区的差距在扩大。本文主要分析了西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现状及限制因素,提出了一些建议,以期望加快西部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7.
选用1994-2013年数据,测度南疆三地州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水平和减贫成效,在此基础上运用VAR模型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分析探究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减贫效应,剖析作用机理.结论一是西部民族地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水平和减贫成效逐年递增,两者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二是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对西部民族地区减贫具有长期、显著的推动作用,但存在时滞性;三是通过教育、医疗、劳动力迁移和人口规模控制与结构调整提升农村劳动力文化、身体素质和务工技能,来推动劳动力合理流动,进而实现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农民生活质量提升和农村生态环境改善是西部民族特困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减贫的关键路径.  相似文献   

18.
(一)东西部经济发展差距问题改革开放20年,西部地区经济社会有了巨大发展,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但是,与东部地区比较,发展速度较慢,发展差距继续在扩大。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看,1980年东部471元,西部323元,为东部的68%。到1995年东部6330元,西部3430元,为东部的54%。从人均...  相似文献   

19.
中国税务机关税收征管效率的动态趋势及其决定因素分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改进的三阶段DEA-Malmquist模型,利用1998—2006年省际数据,分析中国税务机关税收征管效率的动态趋势,并在剔除影响效率"公平"评估的外部因素的基础上,分解剖析影响全要素生产率变动的决定因素,结果表明:1998—2006年,中国税务部门税收征管的全要素生产率(TFP)增长迅速,技术进步是推动效率增长的最主要因素。分地区分析发现:驱动各地区税收征管TFP增长的核心因素在于技术进步;沿海的纯征管技术效率增长快于内地,西部地区征管效率增长较快,东北地区增长相对缓慢;中部和东北地区征管投入规模具有正的效应,东部和西部地区征管投入过度。  相似文献   

20.
当前西部经济发展的新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菁蓉 《商场现代化》2006,(27):176-178
近几年的东部产业西移的现象对指导我国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缩小我国东西部经济发展差距的梯度发展理论提供了现实依据。可是,本文认为西部产业可以复制其发展的某些条件,如低成本的劳动力和土地;但是,随着一国经济发展程度的深入,其他一些条件,如市场、汇率和能源等,却无法复制。西部产业的发展面临着新问题,需要有新思路;本文先分析了目前面临的问题,然后就西部产业面临的新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