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加工贸易在世界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追述我国对外经贸的发展历程,并结合区域经济学中的“梯度推移理论”,可以推断出加工贸易在我国的发展之路:由东部沿海开放地区转移到中西部较落后地区,最后转移到其他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但是通过实证分析发现,仅靠梯度转移来实现中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难度较大.所以中西部地区还应积极创造自己优势的产业集群,才有可能实现与东部地区经济均衡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我国产业转移的区域性与突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产业梯度转移理论,高梯度地区产业会不断地向低梯度地区转移。尽管我国大力鼓励东部一些传统产业向中西部转移,但是,处于高梯度地区的东部一些边际产业并没有像理论界所预期那样向中西部地区的大规模转移,主要原因在于产业区域转移粘性的存在。造成产业区域转移粘性因素很多,如转移成本、产业集群效应、市场潜力等。只有通过东部地区和中西部地区的共同努力,转变产业转移的指导思想,才能克服产业区域转移粘性,促进产业转移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我国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现状及其适合模式,文章采取实证分析和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首先对我国2000-2011年间中西部地区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现状进行分析,其次对产业转移的主要模式即集群转入模式的内在机理进行理论分析。研究表明中西部地区仅小规模承接了东部地区的边际产业,文章提出中西部地区应以集群优势吸引东部地区大规模产业转移,以及选择关联产业进行产业转移等建议。  相似文献   

4.
在对产业梯度转移理论简要回顾的基础上,对照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状况,提出从东部发达地区向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是一种必然的趋势。当前我国并未产生大规模的产业转移的现象,这既与转出地区政府的产业政策、产业集群产生的效应有关,同时也受到了转入地区政府政策选择的矛盾、产业配套能力低、劳动力素质不高、物流成本高等的负面影响。指出转入区和转出区都做出产业政策和布局的调整,从而促进我国产业转移的实现。  相似文献   

5.
国内外产业转移对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国内外产业转移对比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产业转移对我国西部地区产业要素积累、产业的示范带动作用、产业集群发展、区域产业创新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等五个方面的梯度影响,最后指出西部地区应主动承接东部地区的产业转移,形成由国际产业——东部产业——西部产业的产业梯度转移链,实现西部经济的整体腾飞。  相似文献   

6.
通过整理计算粤、苏、浙三省2009年25个行业的梯度系数,对东部地区产业梯度状况进行具体分析,希望能够了解东部产业结构的现状及特征,为推动东部向中西部进行相关产业的转移提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通过整理计算粤、苏、浙三省2009年25个行业的梯度系数,对东部地区产业梯度状况进行具体分析,希望能够了解东部产业结构的现状及特征,为推动东部向中西部进行相关产业的转移提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孙巧 《中国市场》2011,(36):22-24,28
目前处于我国产业高梯度的东部地区向产业低梯度的中西部地区进行产业转移的步伐不断加快,河南作为中西部地区的资源和人口大省,正面临着重要的历史发展机遇。文章结合目前河南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优势,对河南承接产业转移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有效承接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产业空间结构已经形成了新经济地理学上的“中心——外围”模式。金融危机后,外部需求下降促使东部沿海地区一些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外资也从过度聚集的东部地区逐渐流向中西部地区。两者共同作用可能会导致现有空间结构发生改变,即东部地区会形成生产性服务业、高附加值的制造业以及高新技术产业的聚集群,而中西部地区则承接东部地区转移的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并根据各自区位优势发展部分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以来,东部地区经济实现了快速增长,与中西部地区差距越来越大,但差距的扩大并没有导致产业在区域之间大规模的转移.这主要是由于规模经济外部性的存在,使东部地区在获得先发优势后吸引了更多产业向东部集聚.产业集聚的外部经济性产生的同时,产业集聚的外部不经济性也必定会产生,同时又由于产业资本流动的成本太大,造成了目前中国东部地区产业向中西部转移滞后的现状.  相似文献   

11.
基于区域要素极化式聚集的梯度推移粘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魏敏  李国平 《财贸研究》2005,16(3):1-5,42
梯度推移理论认为,高梯度地区产业总是在不停地向低梯度地区推移。我国东、西部地区长期以来存在着差距,近年来,尽管出台了许多区域优惠政策,但区域经济水平差距依然很大,梯度推移现象不明显。本文通过实证分析发现,我国东、西部地区在梯度推移过程中存在着劳动资本和技术等生产要素的极化式聚集,从而导致梯度推移粘性。  相似文献   

12.
“民工荒”现象与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区域性转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淑艳  詹玉萍 《商业研究》2006,(24):105-107
近几年来,中国东部沿海部分城市出现了“民工荒”的现象。究其原因既有表层次的原因,也有其深层次的原因,单纯依靠农村劳动力的向外转移已不能从根本上有效解决民工短缺的问题。借鉴国际产业转移的经验,解决“民工荒”问题的根本对策在于东部沿海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进行转移。  相似文献   

13.
在非传统新古典城市增长理论框架下,构建公共投资、土地利用效率与城市增长理论模型,利用1999—2006年城市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公共投资对土地利用效率的影响效应有显著的区域差异性,但这种影响没有迅速传导到中西部地区,即东部地区的城市增长与公共投资和土地利用效率的关系更显著,而对中西部地区城市增长的影响则不显著。这说明东部地区较为发达的要素市场在调节城市增长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该地区城市理性增长的趋势已日益明显,而中西部地区的城市增长则主要由非市场因素推动,政府主导的、蔓延式增长成为这些地区城市增长的主流模式。  相似文献   

14.
董琳 《北方经贸》2004,(8):9-11
人类社会从工业经济时代进入知识经济时代 ,引起了经济结构、文化和价值观念等一系列变革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也面临着新的挑战 ,出现了“劳动知识价值论”、“知识价值论”等价值理论。本文从劳动价值论与知识价值论的关系入手 ,分析了理论界流行的“否定论”、“取代论”和“发展论”三种关于两者关系的观点。在此基础上 ,指出价值理论遵循从“劳动价值论”到“劳动知识价值论” ,再到“知识价值论”的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15.
我国对外贸易严重依赖劳动力成本优势,但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基于我国劳工待遇普遍过低,由此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经济问题。短期内改善劳工待遇会对我国对外贸易造成不利影响,但是从长期来看有利于我国对外贸易的良性发展。文章认为政府应及时调整经济发展战略,积极改善我国劳工待遇,并提出了相应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6.
我国区域人力资本积累效益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人力资本积累效益进行理论与模型分析,测算和比较我国不同区域人力资本的积累效益,结果表明,东部人力资本积累效益显著高于中西部地区。改善人力资本积累效益是中西部地区缩小经济发展差距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新一轮的产业调整格局中,中西部凭借着其自身的优势,在承接东部沿海地区密集型产业转移的同时,也面临着劳动力回流的问题,国际金融危机又加快了劳动力的回流速度。因此,要在机制、政策、投资环境上完善产业转移承接的配套措施,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基础上,做好劳动力转移的安置、保障,利用好其技术优势对于推动中西部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关于黑龙江省发展对俄贸易的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义清 《北方经贸》2005,(10):71-73
在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过程中,黑龙江省对俄贸易的优势有所弱化。新时期,为加快发展对俄贸易,黑龙江省必须从实际出发,重新定位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文章就如何促进黑龙江省与俄罗斯经贸科技战略合作升级提出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