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金融约束理论,借助2009-2018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本文分析了“双支柱”框架对企业金融资产配置的影响及传导机制。研究发现:宏观审慎政策能够削弱宽松货币政策对企业金融资产配置的促进作用,维护企业层面的金融稳定;宏观审慎政策通过银行信贷渠道和资产价格渠道抑制宽松货币政策对企业金融资产配置的促进作用;不同类型宏观审慎政策抑制货币政策对企业金融资产配置影响的强度存在差异,信贷类政策最强,流动类其次,资本类最弱;此外,宏观审慎政策的抑制作用在非国有企业中更为显著,且主要作用于非货币金融资产配置。  相似文献   

2.
后凯恩斯主义内生货币理论坚持从贷款到存款的因果关系。其中,结构主义则强调了经济行为主体的流动性偏好问题。本文结合结构主义的理论内容,考察了中国经济发展和金融结构演进中内生货币的特点及经济主体流动性偏好的激活过程。与之相适应,中央银行设计了合乎经济发展特点和金融结构的货币调控框架。  相似文献   

3.
货币与金融的统计是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帮助人们避免经济危机。基于此,本文从SNA中的货币与金融统计的原则展开论述,从总量指标、框架构建、金融资产分类、新型支付方式的影响、统计范围这几个方面介绍了货币统计,并阐述了金融统计中的存量、流量、使用产出、银行信贷、金融市场这几项内容,希望能够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提供助力。  相似文献   

4.
本文根据当前经济情况分析流动性过剩原因及应对措施。经济的流动性过剩主要是指货币在经济体系中投放过量导致的,过多的货币会导致投资与经济过热现象,在理论上也会造成通货膨胀。目前我国乃至全球.经济的流动性过剩是经济运行中的一个重要特征,也是当前的经济界的一个热门话题,针对经济的流动性过剩导致的一些影响,国家也采取了一些宏观的调控措施来应对.  相似文献   

5.
中国微观货币需求函数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健 《商场现代化》2008,(5):370-372
货币需求作为货币政策中重要的变量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至今已发展出多种货币需求理论函数。然而人们并没有将宏观货币需求和微观货币需求加以区分,而是笼统的讨论货币需求函数。本文旨在从理论上区分开宏观货币需求函数和微观货币需求函数,并对中国的微观货币需求函数进行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6.
“流动性过剩”研究的新视角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流动性过剩是金融资产在市场中的交易状态,必须从市场主体的行为、资产负债结构变动去考察;流动性能力与流动性过剩有区别,也有联系;商业银行存大于贷,出现巨额存差,与流动性过剩相关但又不相关;货币供给过多与流动性过剩不能相提并论;流动性过剩反映市场主体的短期行为和功利主义;本文最后还探讨了我国商业银行究竟是否存在流动性过剩。  相似文献   

7.
徐强 《财经论丛》2001,(4):42-48
本分析了在中国金融市场逐步形成中,货币与准货币,股票证券等金融资产之间的“流动性偏好”规律的显现情况,指出了这种情况和完善市场相比的差距,提出了为构建完善的货币供给量对利率进行调节的机制,应持续建设,改造和完善金融资本形成与转换的票据与证券市场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流动性过剩在一定程度上会引起金融资产的价格发生波动,而我国流动性过剩问题的长期存在,必将对我国的股票市场产生重要影响.本文分析了我国流动性过剩的现状,运用Granger因果分析的方法实证分析了流动性过剩与股市的关系,并采用IS-LM模型分析了其中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许磊行 《商业科技》2009,(8):343-344
流动性过剩在一定程度上会引起金融资产的价格发生波动,而我国流动性过剩问题的长期存在,必将对我国的股票市场产生重要影响。本文分析了我国流动性过剩的现状,运用Granger因果分析的方法实证分析了流动性过剩与股市的关系,并采用IS—LM模型分析了其中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传统货币理论CIU、CIA和OLG进行了评析,提出了货币稀释理论。货币稀释理论揭示了纸币的本质特征就是对产出价值的稀释或分割,找到了纸币的价值来源。在货币稀释理论基础上,我们建立了流动性过剩与全球失衡的一般均衡模型,通过综合分析,得出如下结论:第一,各国具有降低本国利率的动机,因而造成全球低利率压力。第二,高储蓄、高增长和低金融发展的中国与高消费、低增长和高金融发展的美国形成经济中的对偶关系,这造成美国经常账户赤字。第三,受美国世界经济地位和国际储备货币地位的影响,中国资本更多地流向美国,使美国资产在世界资产组合中的比例增大进而形成所谓的"格林斯潘难题"。第四,美国选择具有操作性的金融工具来控制世界经济,美国的经常账户赤字不排除美国的精心策划。  相似文献   

11.
产经     
《船舶经济贸易》2011,(1):42-42
未来将实施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措施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日前指出.未来要实施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措施。周小川表示,未来几年,金融改革要建立和完善逆周期的货币信贷动态调控机制.把货币信贷和流动性管理的总量调节与构建宏观审慎政策框架结合起来.实施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措施.丰富和补充政策工具.引导货币信贷适度增长。  相似文献   

12.
随着货币市场利率不断攀升,CPI不断走高,投资者更加注重资金的收益性、流动性和资产的灵活配置,居民的投资选择行为逐步复杂化,并对宏观调控产生深远影响。深入分析居民资产投资选择特点,及时了解居民储蓄、消费需求及其影响因素,科学预测投资组合变化趋势,对于理顺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促进居民消费投资都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运用SPSS13.0多元线性回归对山西省居民选择基金、股票等浮动收益类金融资产与上证收盘A股综合指数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使用ARIMA模型对近一阶段居民家庭金融资产结构变化进行了分析预测,据此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彭小林 《商业研究》2012,(10):118-125
目前,货币流动性和市场流动性的关系成为股票市场参与者关注的焦点。本文分析了货币流动性与市场流动性的联系,实证研究了货币流动性和市场流动性的波动关系,以及货币流动性对市场流动性风险的影响,发现货币流动性M2、M1和市场非流动性动态负相关,M0与市场非流动性动态不相关;货币流动性M2和M1的正向冲击能一定程度降低市场流动性波动风险,而M0会增加市场流动性波动风险,市场流动性风险自身是影响市场后期流动性风险的最大因素。  相似文献   

14.
在开放条件下,中国过剩流动性的波动受到了内生货币化进程和美元流动性输入的共同影响.内生货币化进程决定了中国的均衡货币化路径,即马歇尔K指标(M2/GDP)的均衡增长路径.而美元流动性输入则影响了中国马歇尔K指标围绕均衡路径的变动趋势,进而影响了过剩流动性的波动.本文使用向量误差修正模型分析了中国货币总量、实际产出,以及美元流动性之间的双重均衡关系,从而分析了1998年以来中国过剩流动性的波动规律.而加入马尔可夫链的非线性模型显示,在美国执行第一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QE1)”以后,美元流动性对中国宏观流动性状况的短期冲击效应显著提高.在美国已经开启新一轮量化宽松政策的背景下,这些结论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判断中国当前的流动性状况,并提高货币政策的前瞻性.  相似文献   

15.
王晨 《商》2014,(52):189-189
电子支付作为一种新兴的支付方式发展十分迅速,电子支付的出现与发展不仅改变了人们如今的支付方式和习惯,并且对传统货币及中央银行理论提出了巨大挑战.电子支付现今的独特优势改变了人们传统的持有金融资产的形式与结构,并且对货币供给层次的结构与其规模、货币乘数等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同时央行货币政策的制定实施和有效运行也会受到这些变化的影响.本文主要在通过相关货币供给与需求理论、存款货币银行理论对电子支付的发展可能给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带来的影响进行概括性的理论分析,对电子支付影响货币政策的程度和方向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论述,以探讨电子支付背景下货币政策的运行规律和实施途径.  相似文献   

16.
流动性这个词最早由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罗纳德?凯恩斯提出。他在《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中提出了流动性偏好理论。凯恩斯将流动性定义为最富流动性的货币,即通货和支票账户存款,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狭义的货币供给量M1。  相似文献   

17.
凯恩斯在《就业、利息、货币通论》中提出的流动偏好利息率理论是一种偏重短期货币因素分析的货币利息率理论,他认为利息率是使用货币的代价或放弃货币流动性的报酬。凯恩斯在提出这一理论的同时,还提出了"流通性陷阱"这一概念。正确认识流动偏好利息率理论、"流动性陷阱"的研究背景和"流动性陷阱"的存在条件,将为我国货币政策的实施提供有益的启示。我国扩张性货币政策带来的投资效应相对于凯恩斯在流动性陷阱中描述的传导机制效应更加直接和有力,更能引导经济从低谷走出来。  相似文献   

18.
货币流动性用M1与M2的比例来表示,它反映了现实购买力和潜在购买力的的比例。本文主要分析近二十几年来我国货币流动性的长期趋势和周期波动,以及影响货币流动性变化的因素,并对如何稳定货币流动性提出了简要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本文在最优货币区理论的基础上,分析东南亚各国的开放程度,经济结构相似性,内部贸易,劳动和资本要素流动性,经济周期相似性,以此得出东南亚开展货币和金融合作的障碍与前景。  相似文献   

20.
李嘉明  周旋 《商业时代》2011,(19):47-49
本文对现金交易方程进行了改进,并放松部分前提假设,在传统货币数量论框架内,以我国1994至2009年季度数据为样本,运用VAR和ECM模型并辅以脉冲响应等技术手段,对我国一般物价水平、货币供给和实际产出均衡值之间的数量关系和动态传导路径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在我国经济社会加速转轨时期,货币供给的通货膨胀滞后效应比较明显,超额货币供给是一般物价水平上升的主要原因,而实际产出的变动对物价水平影响有限。一个可能的解释是我国长期存在着的超额货币供给,使其在满足实际产出增长所需资本投入的前提下仍然能够影响物价水平的变动,从而相应地弱化了实际产出变动对物价水平的影响。因此管理此轮通货膨胀,应把控制或回笼货币作为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