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当前我国国内经济处于下行阶段,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经济环境和国内经济发展新常态,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经之路,以扩大内需为战略基本点,把扩大内需放在保障以及改善民生、加快发展服务业、提高中等收入者比重等方面,是顺应经济发展趋势以及适应社会经济发展新形势的客观需要。坚持扩大内需,就要把握发展经济实体这一坚实基础,营造实业致富的社会氛围,同时抓住改革创新的关键点,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突破。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根本目标,加大政府财政的投入,真正做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社会经济新局面。在当前我国的经济形势下,坚持扩大内需,要将消费需求的战略放在重要环节,突破制约扩大内需的种种障碍,加快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2.
《中国经贸导刊》2014,(3):50-51
本刊讯 近日,湖南省发展改革委认真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全国发展改革工作会议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提出2014年发展改革的主要工作。第一,坚持用扩大内需来稳定经济增长。突出以项目建设为抓手,  相似文献   

3.
我国政府对促进体育消费,扩大内需十分重视。利用08北京奥运之机,大力开展经济活动,刺激居民消费。深入研究奥运经济与体育消费的关系和体育消费与刺激经济增长。为我国政府制定扩大内需政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赵永亮 《中国市场》2015,(8):111-112
近年来,国家把增加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作为扩大内需的重点,各级政府实施了一系列有利于扩大内需增加消费的惠民政策,城乡居民的实际收入有所增加,居民教育、医疗、住房保障制度得到进一步完善,预期消费的后顾之忧有所减轻,消费环境进一步改善,有力地保证了消费品市场的平稳增长。2013年,市场物价的起伏波动、遭遇了经济危机对国内经济的影响和冲击,但经过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张家口市消费品市场仍实现平稳增长。2014年,为了确保张家口市消费品市场实现平稳较快发展,认真总结过去,客观把握未来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5.
《财经界(学术)》2014,(31):93-93
2014年10月29日,世界银行在北京发布的最新《中国经济简报》指出,2014年中国经济增速继续放缓,反映出政府采取的推进经济再平衡的措施影响。随着政府加大政策力度将经济纳入更可持续的增长轨道,2015至2016年中国平均经济增速预计将放缓至略高于7%的水平。  相似文献   

6.
一、法国合作经济发展的一些基本情况1、法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给合作经济的生存与发展创造了客观基础。法国是当今世界上排名第四的富有国家。经济以工业为主导 ,工农业都很发达。一、二、三产业比例分别为 4 .1 %、2 3.3%、72 .6%。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法国经济发展恢复很快 ,政府采取了许多措施 ,扩大生产规模。以农业为例 ,为了适应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以及农业生产专业化和现代化的要求 ,政府采取了促使土地集中的政策。这一政策的基本内容就是 ,用财政补贴、优惠贷款和减免税收等办法 ,促使小农场主放弃土地 ,大农场主接受土地 ,实现土地…  相似文献   

7.
《北京商业》2006,(4):25-27
20世纪60年代,韩国开始进入大规模的工业化时期。当时,韩国政府的经济政策重点向工业领域倾斜,因此以制造业为主的工业体系迅速发展壮大起来,而政府对整个流通业给予的政策扶持力度却非常有限,导致流通业的发展滞后于制造业。  相似文献   

8.
经济适用住房是我国住房制度改革在经历了福利分房、安居工程及住房商品化等探索之后,产生的一种房屋所有形式。1998年,政府推出此政策时,既有保障住房市场化之后居民有房住的政策考虑;也有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的需要。然而,经济适用房发展到今天,已渐显弊病。目前,一种新的“内循环”模式也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9.
2014年4月,匈牙利青民盟再度以超过2/3的多数票获胜,继续执政。青民盟在政治上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其经济政策。2010~2014年青民盟政府任期内,匈牙利经济由负增长到正增长并持续缓慢增长,尤其财政赤字得到有效控制。青民盟政府的一些经济政策赢得了多数匈牙利选民的支持。当然,近年匈牙利国际竞争力的下降和政策的不确定性也受到质疑。连任的青民盟政府决心在延续原有经济政策的同时,不断推出刺激经济增长的新举措。  相似文献   

10.
庄健 《商》2013,(24):14-14
尽管政府在财政、货币和其他政策工具方面仍有推动经济加速的空间,但考虑到2014年将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元年。刺激经济增长、追求GDP增速将不是经济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1.
随着国家扩大内需政策的落实,商贸业在地方经济结构优化与转型中的地位日益突出。2011年以来,位于苏南的镇江市抓住加速城市化和现代化的发展机遇,采取有力举措,促进了地区商贸业的发展和繁荣,为地区经济的整体转型发挥了重要作用。镇江发展商贸业的新经验,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商务周刊》2009,(12):12-12
为了应对本次经济危机,我国政府推出了扩大内需的经济刺激方案,但实际效果值得商榷。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时,政府的主要应对举措也是扩大内需和加大政府投资。当年的危机并没有根本解决,只是将生产过剩和消费不足的矛盾延迟到了现在。笔者认为,中国应对经济危机的根本解决办法在于,加快工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并且进行配套的土地政策调整和基层政府机构改革。  相似文献   

13.
2009年是新世纪以来广西经济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也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取得明显成效的一年。自治区党委、政府团结带领全区各族人民,以“四个非常”(非常办法、非常措施、非常力度、非常政策)的力度和气势,克难攻坚,化危为机,结构调整取得重要进展,扩大内需成效明显,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多区域合作和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社会事业加快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取得新成绩,实现了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经济增速位居全国前列。  相似文献   

14.
由于受到严寒天气影响,2014年一季度美国经济实际GDP按年率计算下降2.1%,这是自2011年一季度以来经济首次出现的负增长。私人投资、净出口、州和地方政府支出下降是造成经济萎缩的主要因素。私人投资大幅下降6.9%,拖累经济增长1.13个百分点。主要表现为私人库存投资降幅大于预期,拖累经济增长1.16个百分点;住宅固定投资下降5.3%,拖累经济增长0.17个百分点。2014年一季度出口下降9.2%,进口增长2.2%,净出口拖累经济增长1.66个百分点。当季,美国州及地方政府支出下降1.3%,拖累经济增长0.14个百分点。占经济总量约70%的个人消费开支继续保持增长,2014年第一季度增长率为1.2%,增速低于前一季度3.7%的水平。个人消费开支为经济增长贡献了0.83个百分点,成为经济增长主要动力。  相似文献   

15.
由于区域发展的差异,中国东南沿海地区人均GDP在2010年率先超过1.1万国际元,拉开了中国经济放缓的序幕。从2011年开始,中国经济增速整体开始放缓,从前些年10%以上的增长率下降为9.3%,2012年进一步下降为7.7%,2013年保持7.7%,2014年上半年下降为7.4%。根据最新预测,2014年中国经济增速将降至7.3%左右。  相似文献   

16.
《中国物价》2005,(4):25-27
2004年,我国经济领域中无论从哪个层面上,都为我国零售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会。首先,消费品市场增速加快,从消费层面上为零售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动力。其次,从政策层面上,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向扩大内需转变的措施力度进一步加强,培育大型流通企业,发展连锁经营等受到政府重视。再次,从市场层面上,消费品市场远未饱和,潜力巨大。最后,从企业层面上,市场份额的划分、  相似文献   

17.
我国的经济发展已逐渐进入新常态,新常态要求我们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从投资拉动转为消费主导。国家十二五规划中提出,把扩大消费需求作为扩大内需的战略重点。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消费增长12%,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1.2%,比上年提高3个百分点。在新形势和新背景下,经济转型发展中以消费为主导也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如何适应国内外经济发展形势,促进消费拉动经济增长,调整产业结构,培育自身内生增长动力,也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中国长期实行"重投资、轻消费"的政策,消费率一直偏低。以限制消费为代价的经济增长不仅无法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和居民效用最大化,而且也是不可持续的。消费不足导致经济增长乏力,然而消费过度会导致投资不足从而阻碍经济增长,因此经济中存在最优的消费规模。在检验消费规模和经济增长关系的基础上,建立消费的内生增长模型,利用1978—2006年间29年的经验数据,求得中国消费率的最优值为66.46%,据以提出扩大消费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我们的报告是从三个方面分析总结了过去一年百货行业的总体发展情况、运行特征和存在的问题,同时从2014百货行业发展基本态势和零售业政策经济环境预测了行业发展的基本走势;并从政府和企业层面提出了积极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2007年经济工作的重点之一就是扩大内需,如何处理好扩大内需与对外开放的关系,是关系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分析内需不足,处理好扩大内需与对外开放相结合的问题,是我国今后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一个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