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健 《消费导刊》2012,(1):115-116
本文分析了一些地市电视台为追求电视新闻影响力和收视率的同时而出现的主要误区一忽视新闻的品质传播反而导致收视率的下降,反过来又影响到自身的影响力。并以中央台《走基层》栏目为代表的“提升节目品质,实现新闻的品质传播”的新目标为例,指出电视新闻要从众多的媒体渠道当中脱颖而出,独树一帜,使自己真正成为权威的媒体渠道进而能产生巨大影响力,首先还是要有质量的新闻报道。而品质传播,应该是提高电视新闻影响力和收视率的不二选择  相似文献   

2.
电视媒体的传播效果能够被测量吗?如果说收视率直接反应的是电视媒体的“量化”传播效果,那么影响力就是电视媒体“品质”的最佳体现。  相似文献   

3.
本文构建了评价世博会传播影响力的指标体系,并结合运用TOPSIS模型对自1900年起举办的综合型世界博览会的传播影响力进行评估,发现上海世博会传播影响力最为广泛。同时,依据所建立的指标体系和模型对实证结果分析发现,参观的人数虽然对世博会的传播影响力具有显著的正向效应,但决定世博会传播影响力最重要的两个因素是举办地的重视程度和世界各国的参与程度。  相似文献   

4.
李映红 《广告大观》2011,(12):30-31
在“看淡收视率,看重节目品质”政策导向的现下,省级卫视必然要脱离“得收视率者得天下”这一思维模式,要以其品牌和其传播影响力立台,要以其稳定的核心受众去营销广告。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媒体形态的不断丰富,学界对传媒行业的理论研究从“注意力”过渡到了“影响力”,其中“影响力”更是包涵学界对传媒研究的理论精髓,它精辟地道明了新的社会环境下媒体发展的根本。影响力是指媒体所传播的信息被受众接收并接受,进而改变其态度和行为,产生对传播主体有利的力量。可见其侧重于媒体传播的效果而言。  相似文献   

6.
《品牌》2019,(1)
新闻传播人才是我国建设新闻传播行业的基础。为了增强我国新闻传播能力,提高新闻的社会影响力,我国必须构建符合时代发展趋势的新闻传播人才培养体系。新闻传播人才的数量决定了我国新闻传播行业的发展速度和发展形势。  相似文献   

7.
《商》2015,(15)
面对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国家形象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如何通过体育新闻传播提高国家形象,增强国家影响力,是当前国家和社会普遍关注的热门话题。由此,本文通过对于体育新闻传播在塑造国家形象中的具体作用,拟借助体育新闻亲和力、凝聚力、影响力,实现国家形象的极大提升。  相似文献   

8.
张鑫 《中国广告》2003,(3):81-82
整合营销传播(IMC)成为国内营销界走红一时的理论。营销、广告界人士动辄将整合营销传播作为市场营销的代名词,似乎只有整合营销传播才是营销,只要用了这一方法,一切营销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事实果真如此吗?美国广告协会和舒尔茨教授对整合营销传播的定义为:"这是一个营销传播计划要领,要求充分认识用来制定综合计划时所使用的各种带来附加价值的传播手段,——如普通广告、直接反应广告、销售促进和公共关系,并将之结合,提供具有良好清晰度、连贯性的信息,使传播影响力最大化。"这一定义的关键在于使用各种促销形式使传播的影响力最大化的过程。让我们来看如下两个案例:1907年的"IMC"案例:美国加州1907年的"新奇士"与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中国金融服务业顾客的电子口碑传播信息为例,比较了电子口碑与传统人际传播,以及积极的和负面的电子口碑之间在传播范围和影响力等方面作了比较。文章提出负面的电子口碑实际上是一种特殊的顾客购后不满意反应行为,应该引起企业管理者的高度重视。本文首次专门从顾客角度对在线负面口碑的性质和影响力作了定量研究,并提出了对企业管理者的启示及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0.
《中国报业》2014,(13):40-41
2014移动互联发展大会于6月12日在京举行,人民网总裁、总编辑廖玒发布《中国媒体移动传播指数报告》,报告对2014年1月至4月我国报纸、杂志、广播、电视四大媒体在微博、微信、聚合客户端、媒体自有APP等各个移动传播平台的影响力进行评估,反映我国媒体在移动传播平台上的传播水平及其发展变化情况。具体到报纸移动传播榜单,评估名单选择参照新浪微博媒体影响力排行榜、新闻客户端的报刊订阅量排行榜、纸媒发行量排行榜,综合选取了影响力较大的报纸媒体。人民日报、南方都市报、南方周末位列中国报纸移动传播百强榜前三甲。报告由人民网研究院编制出品,相关数据采集和统计分析由武汉大学互联网科学研究中心完成。  相似文献   

11.
汪辉 《中国报业》2023,(15):242-243
新媒体时代,网络媒体成为连接公众健康需求与医疗卫生的重要纽带。“大健康”战略的深入推进,对健康科普及健康教育的传播力、影响力都提出了更高要求。主流媒体作为信息传播的权威性机构,在担负健康科普健康教育传播职责的同时,要针对网络健康信息传播中的问题创新传播路径,构建融合的传播平台,以提高健康传播的覆盖范围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12.
陶雷说。做传播最终极的目标就是影响人,创造有影响力的传播活动,能够改变目标受众的想法和行为,是最有意思的事。  相似文献   

13.
杨敏 《中国报业》2012,(10):78-79
网络影响力来自于其网页链接关系的聚合力,网页的链接状态其实就是一种关系,链接的存在、消亡预示着关系的存在或者不存在。网络传播实际上是一种关系传播,本文通过社会网络理论,分析网络传播的关系特征,以佐证最初的假设,并提出网络间的关系式——微海绵式的存在这一概念以及网络最大的影响力来自于长尾部分等。  相似文献   

14.
袁方 《中国广告》2005,(3):185-186
电视媒体以其深远的影响力,成为企业发展的战略性资源。企业选不选择电视媒体,是一种战略层面的考虑,而选择哪些分众媒体做补充,则只能算是具体的战术。媒介的传播价值取决于它能够到达和吸引多少有购买能力的人的注意。而覆盖率、到达率、收视率、点击率、人流量、千人成本等因素都是考量各种媒体价值的标准。目前国内电视广告的价格非常低,按  相似文献   

15.
量化研究和质化研究在电视传播中的立体化运用和重视,将会对单向的量化研究数据评价体系带来巨大改变,也会对电视媒介传播的研究和捆绑社会和业界的收视率数据带来解放,从意识和实务上解除单一的媒介数据枷锁。  相似文献   

16.
刘俊礼 《中国报业》2024,(1):174-175
近年来,媒体形态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传统媒体面临巨大挑战。为了更好地应对挑战,报纸媒体必须加快媒体融合进度,积极构建全媒体传播矩阵,有效提升报纸的传播力及影响力。本文分析了报纸媒体的传播现状,阐述了提升报纸传播力、影响力以及公信力的重要意义,并提出了一些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7.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珍贵历史记忆和重要情感纽带,也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是影响力大、知识密集、人才集中的教育机构,理应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传播、发展的主体,并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以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内涵及作用为切入点来分析、探究高校与非物质文化传承、传播、发展等问题。  相似文献   

18.
《品牌》2019,(11)
随着近些年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在国际中的地位日益提高,这正是提高中华文化对外传播力和国际影响力的最佳时机。而想要实现此理想的传播目标,就需要先对中华文化对外传播的现状进行全面的了解,在此基础上明确今后中华文化对外传播的方向,相信在这样创新的文化传播过程中,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将指日可待。本文对中华文化对外传播的现状及策略进行了具体性的讨论,旨在为相关研究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9.
“学习强国”学习平台通过信息内容和传播功能的强大聚合,延展了主流话语的辐射圈层及传播影响力。“常州三杰”精神是党史学习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载体,创新利用“学习强国”这一有影响力的传播平台,扩大了党史文化传播的范围、广度和维度,对于进一步传承红色文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文章以“学习强国”学习平台对“常州三杰”的内容发布为例,为媒体融合生态中重识党史文化传播的影响力触达和有效传播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20.
婷婷 《中国广告》2010,(10):133-136
电视媒体的竞争力可以归结为五个方面——渠道竞争力、内容竞争力。收视竞争力、广告竞争力和影响力,其中渠道竞争力和内容竞争力主要体现为媒体资源能力,事关投入水平;收视竞争力和广告竞争力主要体现为媒体市场绩效。事关产出效益;影响力则主要体现为媒体可持续发展能力,事关未来格局。中央电视台作为国家电视台、国际级媒体,五项竞争力优势突出,是当之无愧的国内第一传播平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