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9 毫秒
1.
种子和化肥是农业生产中至关重要的生产资料。俗话说:有收无收在于种,多收少收在于肥。特别是现代农业,杂交种和化肥是农业增收的关键要素。但是,由于农资价格管理的不足,两个品种存在很多问题,以致国家停征农业税、粮食差价直补的政策,被肥料、种子价格猛涨抵消不少,农民意见很大。  相似文献   

2.
本文使用1999年1月至2015年1月的月度价格指数数据,基于VEC模型实证考察了我国化肥价格波动与粮食价格之间的动态影响关系。结果发现:在短期内,化肥价格上涨将助推粮食价格上涨;而在长期内,随着粮食价格上涨、农民用肥需求的增加,化肥价格也将平稳上涨;粮食价格和化肥价格之间存在着循环波动关系。因此,当某一价格指数出现大幅上涨时,政府应从长远和全局的角度同时对化肥、粮食市场进行综合调控。  相似文献   

3.
化肥价格的稳定对于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保障作用。本文基于2006年1月-2016年4月化肥市场价格月度数据,运用门槛回归和协整分析捕捉我国化肥价格传导的非对称关系,并构建非对称误差修正模型,探究氮肥、复合肥价格之间的动态传导机制。结果显示,尿素价格和磷酸二铵价格具有长期协整关系,前者的变动是引起自身和后者变动的格兰杰原因;短期内滞后两期的尿素价格对当期自身价格和磷酸二铵价格均存在非对称的影响,前者的累计效应也呈现显著的非对称性;长期来看,复合肥价格存在负的非对称性均衡调整路径。最后,本文提出完善化肥价格监测、预警、储备机制以及推进市场化改革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化肥市场供求关系、原材料价格、国际市场、粮食价格及化肥流通体制变化等几个方面对化肥市场价格影响因素进行了理论与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粮食价格提高是拉动化肥价格上涨的重要因素之一。原材料价格的提高推动了化肥价格水平上涨;供需缺口的加大和上一年价格的惯性拉动作用也能促使化肥价格上涨;国家限制化肥价格政策的实施效果并不理想,甚至起到了反市场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新冠疫情蔓延导致全球粮食供应链受阻,国际粮食市场价格大幅波动,部分国家粮食供需失衡。通过梳理中国实施的最低收购价、生产者补贴、农业保险补贴等主要粮食价格支持政策效果,比较发现与国际市场明显不同的是,国内粮食连年丰收、粮食市场价格相对平稳、粮农基本收益得到保障。研究表明目前国家采取的以市场定价、价补分离、险补结合为主要特征的粮食价格支持政策总体有效可行,同时也发现相关政策存在协同性不够、补贴发放与种植面积挂钩过紧、粮农实际净利润不高等问题,进而对后疫情时代中国粮食价格支持政策提出了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6.
当前,中国农业面源污染问题十分严峻。化肥的施用一方面促进了粮食增产,另一方面也成为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来源。通过对化肥价格、化肥投入量、粮食生产量的比较,发现化肥价格波动对粮食产量有负向影响。实施化肥价格政策,有利于引导企业和消费者通过改变行为方式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有利于促进粮食安全和保护农业生态环境。通过分析粮食安全和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双重目标下实行化肥价格政策的必要性,对当前中国的化肥价格政策进行了述评,探寻了现有化肥价格政策存在的不足,并从政策目标、政策本身、政策资金支持等方面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有关国际金融机构根据国际化肥市场价格和进出口形势预测,中国将再次调整中国尿素出口关税,此预测尽管至今尚未应验,但仍引起强烈反响。业内人士认为,中国的化肥政策已经引起国际上的重视,在世界能源、化肥价格快速上升,国内煤炭价格狂涨和农民对肥价承受力的多重压力下,应该建立一系列完整的出口、价格制定新机制,才能保证化肥行业的健康发展及农民受益。  相似文献   

8.
化肥是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近年来,化肥价格的持续过快上涨,对增加农民收入产生了较大影响。以威远县常年的化肥需求量(尿素约0.3万吨、碳铵约3.5万吨、磷肥约2万吨)和现有农业人口计算,因化肥涨价因素导致农民人均增加支出10元以上。如再加上复合肥和种子、农药、农膜等的涨价因素,农民人均增加支出达20元以上。国家免征农业税、粮食直补等政策给农民带来的实惠被化肥等农资涨价因素部分抵销。  相似文献   

9.
国际油价波动对国内主要粮食价格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伴随着我国粮食进口量的增加,国内粮食价格受国际冲击的影响日益显著。本文通过建立VAR模型,运用单位根检验、脉冲响应等技术,研究国际油价对我国主要粮食价格的影响。结果发现,国际原油价格波动对我国粮食价格总体上是正向冲击,但影响并不显著;分品种来看,国际原油价格对我国不同粮食品种价格影响并不均衡,其中对可以作为燃料乙醇原料的玉米价格影响最大,其次是大豆,而对我国主要口粮稻谷和小麦价格影响并不显著。本文提出在提高粮食尤其是谷物生产水平的基础上,加快国内粮食价格形成机制改革和应对国际油价波动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在现代市场经济体系中,价格成为市场在配置资源过程中的重要因子,粮食价格构成了其他价格的基础,粮食价格的变动则会引起其他商品价格不同程度的变动,文章选取了河南省2008年12月到2012年1月的最新月度数据进行分析,构建粮食价格传导的动态自回归分布滞后模型(ADL),研究发现粮食价格、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及居民消费价格变化几乎同步;由下游到中游、中游到上游的价格传导具有长期均衡性并存在互逆性;影响系数呈现衰减趋势,相邻两期的作用相反。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利用1978~2008年的时间序列数据,运用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技术考察化肥价格波动与农民收入之间的关系,发现化肥价格的波动与农民收入变化之间存在着双向的因果关系,即化肥价格的上涨导致农民增收缓慢,而化肥价格上涨的根本原因在于"需求拉动"和"成本推动"。今后必须从需求和供给两方面采取对策:一方面通过建立化肥直接补贴制度和化肥储备制度,从需求上控制化肥价格上涨;另一方面通过采用新型化肥生产技术和给予化肥生产企业生产用能以优惠政策,从供给上控制化肥价格上涨。  相似文献   

12.
农业生产资料作为农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农资价格上涨会直接影响到农业生产的效益,进而导致农民生产收入发生变化。近些年来,农资市场价格不稳定、起伏较大,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导致种植业的生产成本大幅增加。农资价格上涨不仅会对农资市场的监管和运行产生负面影响,而且会对农民收入的稳定增长产生阻碍。因此,应该加大对农资价格上涨的监管,保证农资价格的平稳运行,在市场监管及宏观调控的要求下,落实政府的各项惠农政策,保证粮食安全和需求储备。  相似文献   

13.
Food security is a key objective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policy in Tunisia. The 2007–2008 food crisis highlighted the negative impacts of price volatility on international markets both in terms of food insecurity and budget exposure. Tunisian food subsidy expenditures ranged from $180 million to $710 million in 2006–2010, so volatile world prices meant volatile subsidy costs. Moreover, cereal production in Tunisia still has much instability due to climate conditions, which also influences imports and, consequently, subsidy expenditures. This study applies a structural model to conduct stochastic analyses of trade and policy impacts on food security and budget expenditures in the Tunisian wheat market. The methodology disaggregates durum wheat and soft wheat markets and generates projections of import prices of durum wheat and soft wheat, using projections of world prices provided by the Food and Agricultural Policy Research Institute at University of Missouri (FAPRI-MU). The key innovation is the generated stochastic analyses of subsidy costs based on stochastic world price projections and stochastic domestic wheat yields based on historic yield variances. The analysis highlights the sensitivity of subsidy costs to world prices, volumes imported and domestic production, so that alternative policy tools can be considered.  相似文献   

14.
2020年二季度,中国与澳大利亚的贸易关系出现恶化。将中国对澳大利亚进口煤炭的制裁政策作为一次准自然实验,将2018—2020年的进口煤炭、国内煤炭价格作为研究对象,利用双重差分与三重差分回归模型,着重研究了制裁政策对相关进口煤炭的价格效应。结果发现:进口制裁政策对澳大利亚5500大卡煤炭价格产生了负向价格效应,负向价格效应在制裁政策发布当期最显著,随后影响逐渐消退;制裁政策不会对澳大利亚出口其他国家的煤炭价格产生影响;在控制了煤炭消费、汇率等因素的影响后,新冠肺炎疫情对国内外煤炭价格产生的冲击并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5.
中国粮食价格支持政策对粮价波动的影响比较大,加之粮食市场的开放度不断提高,粮食价格政策托市的现象日益突出,且国内外粮食价格倒挂现象依然突出,国际粮食价格传导对国内粮价的影响越来越大。从粮食生产与需求、粮食国际贸易和库存情况看,中国当前粮食安全是有保障的。但考虑到近年来全球粮食贸易呈现一系列新变化,中国保持粮食价格稳定难度正在提高,且种子安全、耕地安全问题不容忽视。应积极应对美国粮食霸权,进一步完善国内粮食价格体系、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加强基本农田保护,并不断优化粮食国际贸易,以确保中国粮食价格稳定,更好地保障中国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16.
能源价格波动对粮食生产成本的动态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宁 《财贸研究》2012,23(4):34-39,82
能源价格波动会对中国粮食生产成本造成冲击,而且不同类型能源价格波动的动态冲击效果存在差异。运用向量自回归模型和脉冲响应函数研究发现,煤炭价格对粮食生产成本的影响十分显著,石油价格对粮食生产成本具有潜在影响。农户会调整生产要素投入以应对能源价格对粮食生产成本的冲击,但由此也给粮食生产带来负面影响。因此,应推广科学的粮食生产方式,减少对能源的依赖,并完善能源价格挂钩型农资的调控政策以及优化农资补贴方式。  相似文献   

17.
徐征  刘媛  崔茜 《价格月刊》2020,(3):15-20
以粮食为主要研究对象,探讨我国农产品市场价格变化过程中存在的生产成本效应。在具体方法上,将成本因素划分为生产成本、供应成本和机会成本三类,选取有关变量指标,并选择小麦、稻谷和玉米三类代表性的粮食,以1988年~2017年全国数据为样本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我国粮食价格上涨背后的成本效应非常显著,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劳动力成本、农产品物流成本、劳动力机会成本等是引起我国粮食价格上涨的重要成本因素;此外,粮食区域供应成本是小麦和玉米价格上涨的一个推手,但是对稻谷价格的推动作用却不显著。  相似文献   

18.
改进棉花补贴方式是深化棉花目标价格改革的重要内容。通过梳理和分析2014年以来我国棉花目标价格补贴方式及其利弊,探讨了不同补贴方式存在的套补空间,进而提出了适宜当前棉花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型棉花目标价格补贴方式--按有效补贴面积进行补贴。新型补贴方式以"面积优先、突出质量、兼顾产量"为导向,运用乘法模型整合了植棉面积、产量和质量等因素,不仅能够体现优质优补,还能够减少政策漏洞。统计模拟结果显示,新型补贴方式能够使套补者获得的补贴溢额比重由0.18‰降至0.08‰。  相似文献   

19.
基于VAR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等定量分析手段,研究了我国上网电价波动对市场价格波动的影响效应,探索调控上网电价对稳定市场价格是否具有积极的政策效果。结果表明,上网电价的调整在滞后一期会对CPI和PPI产生负向冲击,从而抑制市场价格上涨,而随着滞后期不断增加,影响作用趋于减弱;同时,在上网电价波动影响市场价格波动的过程中,存在CPI和PPI之间相互中介效应,即存在上网电价→PPI→CPI、上网电价→CPI→PPI的影响途径。总体来看,我国调控上网电价,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稳定国内市场价格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0.
The potato industries in Northeastern America (including Maine, Prince Edward Island (P. E. I.), New Brunswick, and Quebec) have undergone structural changes over the past few decades. The most notable change was the continuing shift in potato production from Maine to P. E. I. Using data between 1980 and 2005, this study assessed the price impact of changes in production across the four potato-producing areas in the Northeast. The study found that production change in P. E. I. has the largest impact on its own price, supporting P. E. I.’s leading role in reducing potato production in the region. The estimation result of the price response model in the study also indicates that growers in other producing areas in the region will also benefit from P. E. I.’s acreage reduction progra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