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我国是德国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贸易伙伴和亚洲第二大贸易伙伴,而德国是我国在欧洲最大的贸易伙伴。改革开放以来,中德贸易逐渐由以互补性为主向着以竞争性为主的方向演变,本文以此变化为研究背景,首先分析了中德贸易在两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然后总结了中德贸易的发展阶段和特征,接着研究了中德贸易的商品结构以及双边产业内贸易水平,最后在分析影响两国贸易主要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推动中德贸易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选取2002—2020年中国和印度农产品贸易数据,采用贸易互补性指数、产业内贸易指数、贸易结合度指数等对中印农产品贸易的互补性和依存度进行了测度,同时分析了两国的农产品贸易合作关系。结果表明:中印农产品在世界市场上的贸易互补性较低;双边贸易过程中印度对中国的农产品贸易互补性较强,中国对印度的农产品贸易互补性较低。中印农产品以产业间贸易为主,仅园艺产品的产业内贸易水平较高,并逐渐由垂直型转向水平型产业内贸易。中印在蔬菜、棉花等20种农产品具有产业间贸易互补空间,7种竞争性农产品中有2种具有产业内贸易互补空间。中印农产品贸易依存度较低,且中国对印度的农产品贸易依存度更低。根据研究结论,提出了加强中印发展战略对接、深化两国在农业领域的合作,充分发挥中印各自农产品比较优势、优化农产品贸易结构,努力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差异化、推动中印农产品产业内贸易发展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知识型服务贸易的核心包含在信息服务贸易、技术服务贸易、金融服务贸易和专业服务贸易这四类载体中。本文通过详细分析当前我国这四类服务贸易的现状及问题,对我国如何更好地发展知识型服务贸易进行了探析。  相似文献   

4.
贸易互补性问题是国际贸易中重要的研究领域之一。本文运用贸易互补性指数实证研究了中国与越南之间的贸易互补性。研究表明,中国与越南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贸易联系,两国之间的贸易互补性较强。贸易互补性在行业(或产品)中存在明显的差异,在两国之间第六类商品的贸易中以产业间的互补性为主。中越两国贸易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不确定影响因素较为复杂,贸易竞争和贸易摩擦不断出现,这需要两国客观看待和处理。  相似文献   

5.
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竞争和贸易互补实证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本文运用贸易相对竞争指数、出口相似性指数和贸易互补指数,测算了中国与东盟主要国家农产品的贸易竞争和互补关系。结果显示,中国与东盟在农产品贸易上以竞争为主,且出口相似程度较高;中国农产品比较优势和双方贸易互补性也逐年下降。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基于2001-2008年一般贸易、加工贸易、保税仓库进出境货物和保税仓储转口货物4种贸易方式下的贸易结构和贸易条件,分析了我国的对外贸易利益。研究发现,我国与6大贸易伙伴之间的贸易依赖程度不对等。我国进出口产品贸易结构已实现了高度化,双边贸易的主要产品比较分散,表现出产业间贸易与产业内贸易并存的特征。4种贸易方式下,我国的价格贸易条件和收入贸易条件的变化趋势不尽相同,但是社会整体福利水平趋于提高,我国能够从对外贸易中获取贸易利益。我国商品出口贸易结构的高度化与价格贸易条件正相关,但是我国在不同贸易方式下获取贸易利益的水平不同。  相似文献   

7.
曾庆黎  张杰  卢花兰 《华商》2008,(15):28-28
中日贸易在中国的对外贸易中始终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然而尽管贸易额在不断增长,其贸易结构却发生了微妙的变化,本文将中日贸易的发展和现状探讨中日两国贸易的相互依赖关系。  相似文献   

8.
文章实证分析了要素市场扭曲对贸易广度与贸易质量的影响。首先基于三元边际分解框架,将各省出口贸易总额分解为贸易广度、贸易数量与贸易质量,分析各省贸易总额与贸易模式的差异性;然后,采用计量模型,在控制了经济规模、人均收入水平、贸易成本等因素后,考察市场扭曲对贸易总额与贸易模式的影响。结论发现,中国各省份贸易总额差异主要源自贸易数量;贸易广度和贸易质量的跨省差异较小;要素市场扭曲主要通过提升贸易广度和贸易数量提升了贸易规模,但对于贸易质量影响为负。因此,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降低市场扭曲程度是改善中国出口增长模式,提升贸易质量的重要策略。  相似文献   

9.
崔鑫生  郭龙飞  李芳 《财贸经济》2019,40(4):100-115
本文使用能够由企业判断反馈的、具有省域区分度的变量,通过问卷调查测度了中国的贸易便利化水平,并在此基础上使用开埠通商历史作为工具变量,从贸易创造和贸易转移的视角,用引力模型实证研究了贸易便利化对中国各省份国际贸易和省际贸易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结果显示,在控制关税等因素的情况下,贸易便利化水平的提升能够大幅提升我国各省份的对外贸易;不同地区贸易便利化作用的差异也揭示了我国对外开放的节奏和效果;虽然贸易便利化会带来贸易转移效应,短期抑制省际贸易,但是它能够通过国际贸易促进省际贸易,从而提高国内经济相互融合的水平。  相似文献   

10.
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时期,服务贸易对香港与内地的重要性显而易见。从实证角度出发,论文借用贸易专门化指数分析了香港与内地不同服务部分的出口竞争优势,表明香港与内地在服务领域有很强的互补性,进而运用巴拉萨模型,发现CEPA实施后虽然香港与内地在服务贸易领域的合作不断加强,但仅存在服务贸易的总贸易创造效应,而不存在维纳的贸易创造和贸易转移效应。  相似文献   

11.
国际分工的演进导致贸易比较优势出现新的变化,贸易模式也更加复杂。在国际贸易新格局下,贸易平衡表现为服务贸易和商品贸易互补下的总体平衡。随着国际分工的日趋深入,贸易失衡也将主要表现为服务贸易和商品贸易之间的结构性失衡。这与两者自由化进程的不对称密切相关。国际分工与贸易的新视野对于理解贸易平衡、解决贸易失衡具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2.
基于文化产品和服务进出口数据,对中国文化贸易结构、国际市场占有率、贸易竞争力指数、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的分析表明,尽管中国是文化产品出口第一大国,但文化贸易结构不合理,文化产业总体国际竞争力较弱且发展不平衡;中国文化贸易的竞争优势主要体现在手工艺品、设计、视觉艺术品和新媒体这些外围的文化产品中,具有核心内容的影视媒介、音乐媒介、出版物及版权、文化休闲娱乐服务等文化出口比重低、竞争力弱。  相似文献   

13.
公平贸易作为南北贸易的一种新型贸易形式,走过了70多年的发展历程,并取得了瞩目的成绩。公平贸易促进了南方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其产品成为南方国家小生产者和劳动工人开辟北方国家市场的主要工具。本文从公平贸易的发展历程、公平贸易网络和成员组织、公平贸易的参与者和运作机制三个方面展现出公平贸易的全貌,并对公平贸易在原则、标签、消费市场、发展中国家长期比较优势方面所面临的挑战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世界货物贸易、世界服务贸易和国际技术贸易这三者的发展状况进行对比分析,考察三者在贸易自由化方面的关系,认为技术贸易自由化的阻力是技术贸易、服务贸易和货物贸易中最小的,且发展最快;服务贸易自由化的阻力又小于货物贸易自由化的阻力,其发展速度快于货物贸易,并据此提出我国应采取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异质性企业贸易理论的最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1世纪初诞生的异质性企业贸易理论是新新贸易理论的一个分支,以异质性企业利润最大化的决策作为微观基础,解释了企业层面的贸易现象。文章从四个方面对异质性企业贸易理论进行了文献综述:理论模型诞生之前的经验研究、理论模型的诞生、理论模型的拓展与经验研究的检验、国内学者的研究成果。文章涵盖了该领域2008年以来的最新研究进展,总结了现有文献的不足,并提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绿色贸易壁垒相关文献的研究可知,绿色贸易壁垒具有鲜明的二重性,其实施过程和结果具有两面性,产生的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作用。有效应对绿色贸易壁垒,我国应充分发挥政府和行业企业的作用,加快建立和完善环境管理方面的法律、政策和制度,促进传统产业发展转型和升级改造,强化与贸易伙伴的环境技术合作,加强技术研发,加速开展绿色标准化生产,从而在动态管理中系统协调推进。今后,还需对绿色贸易壁垒的新形式、新特点、新趋势以及如何更有效地应对等方面进行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7.
通过运用新古典经济学的一般方法,同时采纳制度经济学中有关贸易的研究方法,并结合国际贸易理论的新发展,试图建立一个具有一般性的对外贸易评价体系。该体系包含了商品交易三个层次中的六大指标,并力图合理地描述一国对外贸易的状况。同时应用这一对外贸易评价体系分析了我国的对外贸易关系现状,并得出了我国的对外贸易状况不容乐观的基本结论。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从亚洲三角贸易模式的角度出发分析了中国贸易增长的来源,并揭示了中国巨额贸易顺差的真相。研究发现,亚洲三角贸易模式夸大了中国出口和贸易顺差的规模。通过参加亚洲三角贸易模式,日本、韩国以及中国台湾等通过直接投资和产业转移,在中国建立生产和出口加工基地,从而将其对欧美的贸易顺差转移为中国对欧美的贸易顺差,扩大了中国与欧美的贸易摩擦,恶化了我国的国际贸易环境。  相似文献   

19.
辛文琦 《北方经贸》2012,(2):10-11,13
国际贸易理论是开展国际贸易活动的指导,同时不断发展的国际贸易实践要求国际贸易理论必须同时不断发展。国际贸易理论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20世纪80年代以来针对国际贸易领域出现的新现象,经济学家提出了"新贸易理论"。在新贸易理论形势下我国的贸易政策应重视培育和转化国家竞争优势,发挥政府作用,扩大国内市场;通过创新实现我国外贸结构转型升级;提高外贸竞争力,制定保护政策,培养竞争优势;实现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的转化。  相似文献   

20.
附加值贸易统计方法视角下的中国外贸发展状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13年1月16日,WTO与OECD共同推出了利用附加值统计方法计算出来的贸易数据,为重新测量国际贸易提供了新的视角。本文在诠释附加值贸易统计方法的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了附加值贸易统计方法所带来的经济意义,通过对比传统贸易数据和附加值贸易数据,剖析了在附加值贸易统计方法下我国的对外贸易发展状况,并提出了该方法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