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以新贸易理论为视角,在对本地市场效应对出口贸易影响机理深入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对Schumacher(2003)检验本地市场效应的引力模型的修正,利用联合国贸发会议(UNCTAD)统计的2002-2015年中美创意产品双边贸易数据,对中国创意产品出口整体层面和分行业层面本地市场效应的存在性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除了新媒体和出版2类创意产品外,中国整体创意产品和包括工艺品、视听、设计、表演艺术与视觉艺术5类创意产品的出口中均存在显著的本地市场效应,本地市场效应已经逐渐取代传统要素禀赋成为中国创意产品出口优势和贸易竞争力形成的重要来源。当前阶段,中国应通过培育创意产品消费市场、营造创意人才生存环境、完善创意产业生产链条、促进创意产品出口结构升级等途径,扩大本地市场效应对中国创意产品出口的影响,获取创意产品出口竞争优势的持续提升。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国内增加值出口为视角,利用我国与55个贸易伙伴国17个制造业行业2002—2018年的相关数据,从理论与实证两方面深入探讨数字技术投入对我国制造业形成国内增加值出口的本地市场效应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技术投入水平提升显著促进了我国制造业形成国内增加值出口的本地市场效应,该结论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内生性检验之后依然成立;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技术对我国制造业形成国内增加值出口的本地市场效应的影响会因数字技术来源差异、产品特征差异、制造业要素密集度差异以及国家收入水平差异而表现出异质性;机制检验显示:数字技术投入水平提升通过降低贸易成本、提高研发投入强度与创新成果转化能力以及推进制造业服务化促使我国制造业形成国内增加值出口的本地市场效应。  相似文献   

3.
本文选取UN Comtrade数据库1995~2013年SITC第三版分类标准一位数和两位数的工业制成品贸易数据,采用单位根检验方法,借鉴Schumacher(2003)贸易引力模型实证检验中国工业制成品对法国出口的本地市场效应。检验表明SITC分类一位数的5~9类劳动密集型工业制成品和资本技术密集型工业制成品均存在着较显著的本地市场效应,SITC分类两位数的三十五类工业制成品中有十九类商品存在着显著的本地市场效应。本文认为,本地市场效应已成为中国工业制成品对法国出口贸易比较优势的一个新来源,是影响中法双边贸易模式和结构的重要因素,中国在注重外部市场的同时应积极扩大国内市场需求。  相似文献   

4.
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下,纠正出口规模与贸易利益的错配非常重要。本文通过构建融合增加值贸易和所有权贸易的双边真实贸易利益核算框架,测度了中国对美国出口中由中国获得的贸易利益。结果表明:中国对美国制造业出口中的属地贸易收益率约为80%,且存在明显的行业差异;美国对华制造业FDI整体呈现市场寻求导向,而计算机、电子和光学设备行业FDI则具有典型的效率寻求型特征;剔除外资企业贡献后,中国对美国各行业出口的真实贸易收益率大幅下降,但就各年份的比较而言,真实贸易收益率却保持稳步提升态势;外资企业对中国对美出口贡献率的下降导致中国对美国出口的属地贸易收益率与真实贸易收益率之间的差异正在收窄。  相似文献   

5.
文章梳理旅游产业组织演化规律,分析旅游业中要素禀赋、产业集聚与本地市场效应的相互关系,基于新贸易理论的基本假设,利用旅游和经济社会发展数据,验证中国旅游本地市场效应的存在性。研究发现:中国旅游全行业和旅行社行业不存在明显的本地市场效应;旅游景区在不同模型中均存在本地市场效应;旅游饭店及其他行业只有在考虑要素禀赋的模型中显示存在本地市场效应。研究表明,在旅游市场化的背景下,中国部分旅游行业已受到规模报酬递增影响,出现旅游产业集群化趋势,要素禀赋的比较优势和本地市场效应的规模经济同时存在于旅游景区、旅游饭店及其他行业,本地市场效益将逐渐代替要素禀赋成为中国旅游业持续增长的新动力。  相似文献   

6.
本文将反映文化产业异质性特征的变量纳入到实证模型中,构建了一个融合相对市场规模、人力资本、科技应用水平、知识产权保护、利用外资和技术差异的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利用2002—2015年中国与47个贸易伙伴的双边文化产品贸易动态面板数据检验了中国文化产品出口贸易中本地市场效应的存在性,并进一步考察了本地市场效应在功能型文化产品部门和内容型文化产品部门的异质性表现。经验研究表明:中国整体文化产品出口存在显著的本地市场效应;分类文化产品出口的检验结果存在差异,相较于功能型文化产品而言,内容型文化产品的本地市场效应更强。  相似文献   

7.
就本地市场效应对出口贸易的解释力、本地市场效应的行业特征,贸易自由化对本地市场效应的影响三个方面,利用1996-2009年我国分行业的面板数据对本地市场规模与国际贸易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现阶段国内市场规模对制造业一般贸易、加工贸易均有显著正向影响;分行业类型的回归结果显示,本地市场效应发挥作用的强度在不同行业间存在明显差异。另外,随着贸易自由化的推进,具有资本、技术密集型特征的行业呈现"放大"的本地市场效应。最后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8.
文章借鉴Schumacher提出的引力模型,利用1992~2010年的中韩贸易数据估计了两国贸易中可能存在的本地市场效应。结果表明,在SITC一位数10大类产品中有6类存在显著的本地市场效应,在SITC二位数35类制造业产品中有15类存在显著的本地市场效应。本地市场效应已经成为中国对韩出口中最重要的比较优势源泉之一。中国政府应该调整贸易政策,对外要继续加强市场竞争力,对内要深度挖掘国内市场,充分发挥本地市场效应的作用,保持我国对外贸易的持续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美国服务生产的贸易效应视角,探讨全球经济失衡中的逆差形成原因。以美国生产结构的变化为切入点,通过构建服务与商品两部门理论模型、统计分析与回归检验,讨论美国服务生产的贸易效应及其与收支失衡的关系。理论研究与模型分析证明,服务生产的非贸易品属性,使得美国经济在偏向于服务生产的产业结构调整中,形成了逆贸易倾向的增长方式。根据统计数据所做的实证分析显示,美国产业划分成生产与服务两部门时,在生产上存在着与理论分析相一致的逆贸易效应。在商品消费上,美国存在着商品边际进口倾向和商品进口需求收入弹性大于1的顺贸易效应。这两种相反的力量,会使出口增长速度低于进口增长速度,形成逆差。回归方程的计量检验发现,美国服务生产与美国商品贸易逆差之间存在因果关系,服务增长速度超过商品增长幅度时,商品贸易逆差增加。  相似文献   

10.
彭晓露 《中国市场》2012,(10):88-90
中国遭遇美国反补贴的问题日益严重,其中冶金行业首当其冲。本文引入完全竞争市场下的多国模型,分析表明反补贴对出口国造成贸易限制效应和贸易转移效应的理论观点,并采用2004—2010年的冶金行业涉案产品年度出口数据,实证分析中国冶金行业遭遇美国反补贴后具有明显的贸易限制效应和贸易转移效应,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1.
利用WIOD数据库及KWW分解框架对1995~2011年中国总出口额进行分解,得到35个部门出口增加值。在此基础上,从两种统计方式对比角度,测算分析了中国总体及不同行业的增加值比较优势(VRCA)与贸易总额比较优势(TRCA),同时与美国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在增加值贸易统计方式下,中国总体对外贸易表现为比较劣势,制造业部门VRCA较为明显但长期呈下降趋势,服务业VRCA呈上升趋势,1995~2011年间部分部门的比较优势出现逆转。相对于VRCA,TRCA对中国总体对外贸易真实比较优势高估了约12.94%,制造业部门的比较优势高估程度更大;从行业分类来看,中国低技术制造业及劳动密集型服务业的比较优势更为显著。从中美对比来看,美国总体VRCA与中国水平相当,但其优势部门集中于中高技术制造业与知识密集型服务业;总额统计方式低估了美国总体尤其是服务业部门的真实比较优势。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界定服务业出口竞争力评价体系的基础上,对中、美两国服务业出口竞争力进行了4个方面的比较分析。通过比较两国服务业净出口额、服务业出口国际市场占有率、服务业贸易竞争优势指数和服务贸易显性比较优势指数4个指标得出:美国在技术密集型的服务业上有极强的出口竞争力,而中国在技术密集型服务业上具有显性比较劣势,并且中国在传统服务业运输和旅游业上的出口竞争力在逐渐减弱,但是中国技术密集型服务业的出口竞争力在增强。最后,本文借助波特的"钻石模型"对中国和美国服务业出口竞争力进行了进一步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随着全球价值链分工与贸易的发展,在增加值视角下重新测算与分析中美双边贸易的利益结构,对解释2018年中美贸易摩擦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应用双边/产业层面的贸易增加值核算方法,从前向生产联系和后向生产联系两个角度对中美双边贸易利益结构进行国家层面和产业层面的研究,并对中国增加值出口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检验。主要结论有:增加值视角下的中美贸易顺差严重缩水,美方发布的贸易逆差数据严重失真;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位置落后于美国,导致贸易顺差在中国,但结构性收益在美国;中国服务业在中美贸易中的获利能力远不及制造业,2000—2014年中国主要的顺差产业未发生较大变化;参与全球价值链对我国制造业和非制造业增加值出口的影响不同,吸引外资对中国产业增加值出口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International trade in services: A portrait of importers and exporter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We provide a novel set of stylized facts on firms engaging in international trade in services, using unique data on firm-level exports and imports from the world's second largest services exporter, the United Kingdom (UK). We show that only a fraction of UK firms engage in international trade in services, that trade participation varies widely across industries and that service traders are different from non-traders in terms of size, productivity and other firm characteristics. We also provide detailed evidence on the trading patterns of service exporters and importers, such as the number of markets served, the value of exports and imports per market and the share of individual markets in overall sales. We interpret these facts in the light of existing theories of international trade in services and goods. Our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firm-level heterogeneity is a key feature of services trade. Also, we find many similarities between services and goods trade at the firm level and conclude that existing heterogeneous firm models for goods trade will be a good starting point for explaining trade in services as well.  相似文献   

15.
倪红福  范子杰 《全球化》2021,(2):56-73,134
本文主要利用贸易一般均衡模型反事实模拟量化分析中美可能的全面贸易摩擦对两国出口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中美传统出口优势行业在中美贸易摩擦中受到的负面冲击比较大,中国出口集中度下降,而美国的变化不大;中美全面贸易摩擦将会导致中国制造业的产出份额减少,而初级产业和服务业产出份额增加;美国初级产业的产出份额减少,制造业和服务业的产出份额增加;受关税冲击较为严重的制造业产出份额的减少会导致相关联的生产性服务业产出份额减少。未来中国要增强战略定力和战略自信,积极利用国际规则应对国际贸易摩擦;同时,从产业链、供应链以及创新等方面进一步深化供给侧改革,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相似文献   

16.
中美经贸摩擦背景下,中国对美国大豆进行反制,加征25%关税,那么,中国对美豆加征关税,会对中国大豆来源布局和产业产生怎样影响。文章利用寡头竞争理论,使用2002年1月~2020年3月中国海关数据,利用进口需求模型(AIDS),分析了加征关税对农产品贸易可能发生的贸易损害、贸易转移和贸易创造效应。实证结果表明,中国对美国大豆并不存在刚性依赖,对美加征关税将发生显著贸易转移效应和创造效应。即对美关税每增加1%,将会导致其对中国大豆出口下降1.29%,对巴西大豆进口上涨0.67%,对阿根廷大豆进口上涨0.66%,对其他国家进口上涨1.03%。中国市场增长和加征关税,将会造成国际大豆贸易创造效应,并激发非传统国家进入大豆贸易市场。  相似文献   

17.
杨虹  张柯 《价格月刊》2020,(4):37-44
技术性贸易壁垒与出口之间的关系一直都是学术界关注的重点,但目前学术界对二者之间的具体影响机制尚未形成统一认知。利用2001年~2016年中国电子行业对美国出口额的时间序列数据,通过理论推导与拓展贸易引力模型,研究了美国技术性贸易壁垒对中国电子行业出口的影响。结果表明:实行传统关税壁垒,美国会比中国损失更多的出口利益,从而使得美国放弃关税壁垒而选择技术性贸易壁垒;技术性贸易壁垒对出口呈现正"U"型影响。研究结果还显示:美国技术性贸易壁垒对中国电子行业出口呈倒"U"型影响,这是因为美国技术性贸易壁垒强度会因中国技术创新数量与出口的增加而产生"壁垒强度突变";同时,美国技术性贸易壁垒对中国技术创新数量呈正"U"型影响。根据研究结论,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基于城市间比较的大连市服务外包竞争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全球经济危机的严峻形势下,货物贸易受到严重冲击,服务贸易备受关注。从软件企业数量、从业人员数量、软件出口值、基础设施等方面将大连与上海、西安、深圳、成都四个服务外包基地城市进行比较,得出大连的服务外包竞争力在全国处于中游位置。大连要注重借鉴其他城市的成功经验,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增加软件企业和从业人员数量,提高人才竞争力,大力开拓欧美市场,实现服务外包产业的多样化及多元化发展。  相似文献   

19.
The practice of sourcing service inputs from overseas suppliers has been growing in response to new technologies that have made it possible to trade in some business and computing services that were previously considered non‐tradable. This paper estimates the effects of offshoring on productivity in US manufacturing industries between 1992 and 2000. It finds that service offshoring has a significant positive effect on productivity in the United States, accounting for around 10 per cent of labour productivity growth during this period. Offshoring material inputs also have a positive effect on productivity, but the magnitude is smaller accounting for approximately 5 per cent of productivity growth.  相似文献   

20.
采用国际市场占有率、显性比较优势指数及贸易互补性指数分析了中美两国纺织品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地位及各纺织品类贸易互补性强度,并将美国发布的纺织行业技术通报(TBT)作为技术变量纳入随机前沿引力模型,进一步实证分析中美纺织品贸易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中国纺织品国际竞争优势强于美国,尤其表现在纺织制成品类;出口角度看,两国在纺织制成品类上呈现显著贸易互补性,进口角度看,两国在纺织原料上具有较强互补性。在影响因素中,技术壁垒、进口国经济、出口国人口及两国距离负向抑制中美纺织品贸易,出口国经济、进口国人口及人均收入之差正向促进中美纺织贸易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