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地方政府制度创新就是地方政府对原有制度进行修正的活动和过程。由于中央与地方等方面的因素,地方政府的制度创新容易带来一些问题。本文对优化地方政府制度创新和提高地方政府制度创新的绩效提出一些思考,从而使地方政府制度创新行为向着规范化的路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2.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渐进式改革进程中,地方政府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分析了中国地方政府制度创新的动因、实施制度创新面临的制约以及在制度创新过程中的行为悖论,提出了地方政府实施“五位一体”的制度创新导向,以促进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吴芬娜  洪步庭 《商》2013,(10):157-157,153
对农村土地整理制度及模式的探索已成为解决城乡用地矛盾的关键途径之一,地方政府作为中央和地区群众的桥梁,在农村土地整理制度的创新与实践中,起到了关键性作用。本文以成都温江“双放弃”制度为例,分析温江区政府在“双放弃”制度实践中的创新与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对地方政府在农村土地整理制度创新中的责任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4.
政府制度创新作为政府创新的重要方式,对当地区域经济发展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如何实施有效的政府制度创新,为区域经济带来正面的推动作用是各个地方政府创新时不得不考虑的问题。以湖南省为例,认为当地政府可以从思想上创新、因地制宜进行制度创新以及完善现有体制等几个方面进行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5.
地方政府竞争与区域制度转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首先建立了一个地方政府竞争的动态博弈模型。模型表明,在开放条件下,产品市场的竞争使地方政府制度创新的收益增加,维持现状的成本增加,从而强化地方政府间的制度竞争。开放度越大,市场竞争越激烈,地方政府制度创新的积极性越高,区域制度转型越快;同时,地方政府竞争使区域制度转型进程对外界因素的变化更加敏感。  相似文献   

6.
分税制下地方税收制度的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制度经济学理论认为制度应随着历史、文化环境的变迁而不断创新。我国地方税制虽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但无大的进展,这种局面给地方政府实现其职能造成了极大困难,也给地方政府的许多不规范行为提供了客观原因,这就必然要求地方税收制度相应进行创新。创新地方税收制度应学习国际经验,从税权划分的合理化方面进行制度创新;确定地方主体税种,在稳定地方税源,增加地方税收收入方面创新制度;合并内外分设的地方税,给外商投资企业以国民待遇,在适应WTO规则方面进行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央政府放权政策的实施,地方政府之间的竞争日益凸显.竞争并不必然是有益的,地方政府竞争的增长方式同样带来了许多问题本文通过对地方政府竞争的表现及制度分析,提出了用制度创新来规范地方政府竞争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地方政府公共政策选择和创新与区域经济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认为,地方政府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是区域公共政策选择和制度创新的第一行动集团,但由于种种原因,地方政府在区域公共政策选择和制度创新过程中往往存在偏差,导致变异行为,如地方主义、短期行为等。地方政府要科学实施区域公共政策选择和制度创新,着力为区域创新活动提供创新的环境,营造创新的氛围,通过激励性政策、引导性政策、保护性政策、协调性政策等,提供政策支持系统,从宏观上为区域创新创造制度上的条件,从而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摘要: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地方政府间的竞争应是正负效应同时存在的。正效应的存在,说明了地方政府间竞争存在的必要性与现实意义;而负效应的存在,则反映了在引导和发挥地方政府竞争优势的同时,仍需下大力气去规范各种竞争行为。依靠直接推动投资、增加优惠政策、实施地方保护等不合理与不正当的竞争手段在竞争中确实可以取得一定的成效,然而从长远的角度来分析,只有通过制度创新来形成一个更有效率的制度安排,才能取得真正的并具有持续生命力的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10.
地方政府债务的形成在我国经济转轨时期有其特殊的诱因,本文提出,防范和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需要制度创新:清晰界定地方政府职能,建立省级以下规范的分税制,理性对待地方政府的或有负债等措施,以期为防范与化解地方政府债务提供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11.
分税制财政体制:评价与建议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是我国政府间财政关系方面的一次重大制度创新。分税制财政体制作为一种新的制度安排,它在规范政府间财政分配关系、促进财政收入稳定增长、规范财政收入分配秩序、提高地方政府的征税努力程度、强化各地区对中央财政的依赖性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分税制财政体制在运行中也表现出了一些问题,主要是地方财政尤其是县乡财政困难以及地区间财政能力差距日益扩大等。本提出了进一步完善分税制财政体制的若干建议,包括转变政府职能、实行四级政府运行结构、合理界定各级政府之间的事权与财权以逐步建立规范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等。  相似文献   

12.
经济过热与地方政府行为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提出了判断经济过热的三个标准:经济增长是否超过了潜在经济增长率?经济增长是否遇到资源环境的约束?经济运行是否面临通胀的压力和不良贷款的增加的风险?本认为地方政府在本次经济过热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要实现国民经济稳定持续发展,根治经济过热的顽症,关键是制度创新,遏制地方政府的投资冲动。  相似文献   

13.
当今世界是一个飞速发展与变化的世界,要想抓住历史的机遇就必须创新,而我国的地方政府的管理模式,由于历史与现实的原因一直是制约我国体制创新与发展的薄弱环节。本文研究了我国地方政府目前所面临的国内外历史形势,我国地方政府管理改革与创新的动力,在此基础上,根据我国改革与发展的情况,提出我国地方政府管理在当前形势下的改革与创新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4.
袁芳 《财贸研究》2006,17(4):8-14
本文通过构建一个两期的地方政府制度创新的博弈模型,分析得出地方政府边际制度创新的努力成本不仅取决于整个社会对制度创新的认可和接纳程度,而且还取决于锦标赛中胜负收益差。在中国目前能上不能下的刚性升迁制度下,出于自身未来政治生涯的考虑,远见型的政府官员要想获得相同的被提拔的可能,就必然比短视型的政府官员付出更多的努力。屡禁不止的重复建设热及物流园区热的背后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地方政府出于抬高锦标赛中对手成本的动机,同时又可将不能被中央政府观察或证实的因素以显性化的方式而得以被中央政府所证实,从而达到战胜对手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吴磊 《商业时代》2008,(2):108-110
构建科学、完善以降低交易成本为核心的制度服务体系是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关键,地方政府应以降低"制度环境交易成本"和"交易关系成本"为突破口,建立政府社会化服务体系,提高民营经济政策待遇的公平性.本文在道格拉斯·诺思(Douglass C North)的新制度经济学框架中寻求地方政府服务民营经济发展的有效路径及政府制度优化保障,以期探索出一条实现发展模式转型与提升的途径,同时为我国地方政府的制度变迁和创新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王春元 《财经论丛》2016,(10):29-39
R&D活动是创新的引擎,制度安排以及R&D投资是影响创新的关键因素,也是重要的约束条件。文中探讨了地方政府行为及其R&D投资对创新的影响作用,利用引入虚拟变量的面板数据模型分析了前者对创新的作用及存在地区差异性,并运用门槛回归模型研究了该差异产生的深层次原因。研究结果表明,财政分权和政府R&D投资存在理论上的最佳值,偏离最佳值会影响到创新水平。因此,保持适度的财政分权及确保合理政府R&D投资规模非常有必要,并以此提出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7.
地方保护产生的根源,在于我国目前制度缺陷导致的地方保护的低成本和高收益。因此,要彻底根除地方保护,必须进行制度创新,加大对地方保护的查处和打击力度,提高地方保护行为的仕途成本、法律成本和经济成本,改变地方政府对地方保护行为的成本收益的评价。  相似文献   

18.
从化解我国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风险出发,本文运用改进的KMV模型研究了地方政债券发行和违约率之间的关系,运用2010—2012年的数据对深圳地方政府债券信用风险进行模拟测度,得出了深圳政府债券规模发行的合理区间。并从完善商业资信评级制度、发展债券信息收集和处理机构以及创新担保信用等级三个方面提出了加强我国地方政府债券信用风险管理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本文针对我国地方政府绩效评估存在的问题,从绩效评估指导思想、指标体系、主体、制度、角度和外部条件与环境提出了构建科学地方政府绩效评估体系的思路,为提高我国地方政府绩效的现实操作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詹向阳 《中国市场》2011,(46):51-54
地方政府举债是市场经济国家的普遍做法。政府融资平台作为地方融资体制机制的改革和创新探索,对支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对于其中存在的运作不规范和风险隐患突出等问题,应着眼长远,"疏堵结合、以疏为主",而不应仅限于"非常时期"的"非常举措"。不仅要建立融资平台的风险防控制度,加强对融资平台的监管,更重要的是要在正确认识地方政府筹融资行为合理性的基础上,为地方政府融资作出长久性的制度安排,打通地方政府及其"平台"直接融资的渠道,优化平台融资结构,缓释融资平台贷款的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