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7 毫秒
1.
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协定(RCEP)生效实施后,将推动我国1/3的对外贸易实现零关税,还会促进区内贸易便利化和营商环境的提升,带动相应服务和投资开放,从而极大提高各签约方的福利水平及其之间的贸易规模。RCEP协议能够提高签约各方的社会福利水平国际贸易的比较优势理论告诉我们,每个国家都应集中生产并出口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进口具有"比较劣势"的产品。这就是常说的"两优相权取其重,两劣相衡取其轻"。  相似文献   

2.
当代国际贸易理论的新进展与我国对外贸易战略的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当代国际贸易理论的新进展 传统国际贸易理论的两个层次和核心是比较利益理论和要素禀赋学说。按照比较利益理论,各国应致力于生产比较优势的产品,在国际交换中换取其相对劣势的产品,以提高世界福利;按照要素禀赋学说,各国应出口那些使用本国非密集要素的产品。因此根据传统理论,由于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要素禀赋和劳动生产率的差异很大,两者之间的产业间贸易应该占据世界贸易的主导地位。 而事实上,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额超过了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额;制成品内部的贸易比重上升,初级产品的…  相似文献   

3.
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正> 一、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的概念 比较优势指的是,在没有市场扭曲的条件下,贸易两国在闭关自守时本国产品价格比率与外国产品价格比率之间的关系,当一种产品的相对价格比率较低时,这种产品就具有比较优势,该国另一种产品一定没有比较优势,贸易伙伴国的情形正好相反。  相似文献   

4.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所提出的比较优势理论认为,任何国家都能参与贸易;任何国家也都能获益于贸易.然而,以农矿产品为比较优势而参与贸易的发展中国家,与以工业制成品、技术产品为比较优势而参与贸易的发达国家,却始终伴随着"剪刀差"的阴影.在国际贸易中,贫富分化不断加剧.这与比较优势理论所勾画的双赢蓝图,完全背道而驰.本文对比较优势陷阱进行了例证,指出应当灵活运用比较优势原理,并对我国经济贸易实现跨越式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5.
对比较成本理论的进一步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梁颖 《国际经贸探索》1999,15(1):10-12,40
本文在李嘉图的比较成本模型的基础上,对一种新的模型进行了思考。此模型的特点为:两国生产一种产品的国内成本均大于生产另一种产品的国内成本。并利用日本经济学家小岛清对比较成本的解释,论证了此种模型情况下,两国仍能开展贸易,并从中获得静态利益的好处。且此种情况刚好符合里昂惕夫之谜所描述的情形。并进一步对这种情况下两国开展贸易带来的后果作了适当的说明  相似文献   

6.
一、比较优势理论对发展中国家的适用性 从理论的应用来看,传统比较贸易理论较客观地解释了宗主国与殖民地之间、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贸易现象.但由于传统贸易理论是以"生产规模报酬不变"和"完全竞争"为基本假定的,故很难解释二战到1975年间出现的大量新现象:国际贸易的垄断竞争、新技术保护主义、产业内贸易等.事实上,这些现象都可以用"规模经济"、"产品差异"、"不完全竞争"予以概括.  相似文献   

7.
发展中国家对发达国家产业内贸易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分析了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垂直型与水平型产业内贸易条件和机会.认为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垂直型产业内贸易仍是由要素禀赋差异引起的,依据劳动成本的比较优势和技术转移,发展中国家技术产品的贸易结构会不断上升,取得一种动态的比较利益;在一定条件下,发展中国家可以通过局部领域的高科技创新,超越要素禀赋分工基础,与发达国家进行水平型产业内贸易.文章指出,发展中国家应采取措施扶持国内高新技术产品的生产和出口,以期通过技术积累获取竞争优势,提升国际分工地位.  相似文献   

8.
<正> 发展中国家在世界科技和经济发展中处于后来者的地位,这种地位给予发展中国家经济技术发展的是优势还是劣势?国外存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理论。一种是强调后来者优势的技术差距论,另一种是强调后来者劣势的依附论。技术差距论的鼻祖最早可以追溯到本世  相似文献   

9.
长期以来发展中国家都是以比较优势为基础参与国际分工的,但比较优势理论在全球化背景下遭到了严峻的考验。对于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而言,比较优势并不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优势,而只是相对的优势。中国应通过转变思路,以具有竞争优势的产品参与国际竞争以分享更多国际利益。  相似文献   

10.
关霜  宋广娜 《中国市场》2009,(48):58-60
本文利用比较优势原理和要素禀赋理论,结合中日两国2008年和2009年双边贸易数据及各自历年的资本劳动数据,对中日两国的贸易模式进行实证分析。结论表明,中日两国的贸易较好地吻合了比较优势原理和要素禀赋理论,中国的优势产品与日本的优势产品互不相同,两国贸易互补性极强。  相似文献   

11.
本文的研究重点在于通过拓展比较优势理论,说明贸易的福利效应。贸易的本质是通过自由的商品和要素交换达到生产和消费的最优,即开放经济社会福利的最大化。这也是比较优势理论的精髓。因此本文将对比较优势理论进行拓展,在参与国际分工的商品中加入疾病负担作为商品属性,建立模型对比讨论贸易的福利效应,得出国际分工是产生福利不均衡的重要原因,主要结论:①现有的全球贸易体系中,考虑到整体福利效应,发展中国家处于劣势;②产业升级有助于贸易福利最大化。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世界两大新兴经济体,中俄双边贸易发展对于世界经济复苏具有积极意义。利用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显示性比较劣势指数以及综合贸易互补性指数,对中俄贸易互补性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两国的初级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具有较强互补性,两国的资本或技术密集型产品均不具有比较优势,但中国具有明显后发优势,最后根据结论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霍建国 《国际贸易》2003,(10):14-16
传统国际贸易理论的两个主要层次是比较成本理论和要素禀赋学说。按照比较成本理论,各国应致力于生产比较优势的产品,在国际交换中换取其相对劣势的产品,以提高本国福利;按照要素禀赋学说,各国应出口那些使用本国密集要素的产  相似文献   

14.
出口商品结构优化的理论蕴意及其在我国的运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根据贸易比较优势理论和贸易竞争优势理论,以动态化的视角分析研究贸易出口商品结构优化的一般路径及其理论蕴意,并提出我国贸易出口商品优化的总体思路和具体路径.文章指出,一国贸易商品出口结构的优化路径是基于国内现有禀赋资源条件,培育比较优势产业并推动其不断实现动态化、高级化,着力培育和催生贸易竞争优势,最终形成以贸易竞争优势为主体的新型贸易出口商品结构格局.同时强调发展中国家应重视通过推动技术进步、技术创新,巩固和发展传统比较优势产业,形成与新兴竞争优势产业的互补与统一.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利用世界各国的贸易数据和制度数据,实证检验了制度对出口比较优势及其动态变化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由于行业本身存在制度密集度,国家制度会对显示性比较优势同时产生正向和负向影响;对于给定的行业,一国的制度越好,那么其在该行业上的显示性比较优势就越强;但同时国家制度水平与行业制度密集度之间的差异会对比较优势产生负向影响,即差异越大,那么该国在该行业上的显示性比较优势就越弱;在微观产品层面,制度对显示性比较优势的动态变化也产生类似的影响;国家制度越好,上一年度该国比较劣势产品在下一年度转化为比较优势产品的可能性就越大;国家制度与产品制度密集度之间的差异越大,上一年度该国比较劣势产品在下一年度转化为比较优势产品的可能性就越小。  相似文献   

16.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世界各国越来越重视服务贸易的发展,其发展速度明显超过货物贸易。中国正在由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转变,重视服务贸易的发展就显得至关重要。韩国在服务贸易方面的竞争力明显超过中国。本文从中韩两国服务贸易发展现状、比较优势、产品结构等方面出发,通过横向的、纵向的比较来分析中韩两国服务贸易的特点,找出两国的优势与劣势,最重要的是,通过与韩国的比较,发现中国在服务贸易发展过程中的不足,并能够在今后的发展中采取有效措施去控制和改善,从而提高中国在国际服务贸易竞争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17.
国外环境与贸易问题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世界贸易的不断发展,贸易与环境的问题越来越成为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问题。从现实看,贸易和环境的关系问题是多方面、多角度、错综复杂的。一国贸易对另一国环境质量有着直接和间接的影响,而一国环境管制的制约,直接影响另一国的比较优势、产业竞争力、贸易模式、产业选址,从而影响其贸易的作用机理。现有的研究证明了环境管制的结构必须反映不完全竞争下的贸易。因此,需要进一步研究新贸易理论与环境管制的关联。  相似文献   

18.
本文基于发展中国家的视角,从生产成本与交易成本两个方面对产品内分工与贸易决定因素作了理论分析。并以此为基础,选取中国2000-2009年间29个省份的加工贸易数据,利用面板数据模型技术,实证检验中国制造业参与产品内分工与贸易的决定因素,发现劳动力成本的比较优势是中国制造业参加产品内分工与贸易的重要决定因素,制造业的生产规模对其参与产品内分工与贸易有着直接的显著影响,而投资与贸易自由化程度、基础设施的完备状况、信息交流技术的发展水平等也对中国制造业参加产品内分工与贸易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9.
国际贸易理论之简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建 《商业研究》2004,(7):12-14
国际贸易理论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而不断深化,国际贸易不仅源于各自的比较优势,而且更多地源于一国的竞争优势和贸易政策的战略性运用。通过对比较优势理论、竞争优势理论和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的比较和分析,认为一国需在战略性贸易政策框架下,要善于把比较优势发展和提升为竞争优势.同时主动培植、创造和放大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20.
在全球价值链这一新的国际经济特征下,一国生产过程实现的产品价值增值日益受到重视,这使得基于贸易增加值的服务业国际竞争力评价更具客观性与准确性.本文以我国服务贸易现状为基础,分析了目前我国服务贸易存在"大而不强"的特征,并基于此,从增加值视角着重考察了我国服务贸易当前的国际地位,尤其是在国际市场的占有率、显示性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发现增加值核算方式下我国服务业贸易比较劣势被进一步放大,指出未来应优先发展国内附加值较高的服务细分行业,积极占据全球价值链中的高端位置;借助"一带一路"战略,拓展国际市场范围;遵循以产业转型升级为需求导向的服务业发展方向,探寻新的服务业贸易增长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