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招商,一种具有相当本土特色的市场开拓方式,是企业快速建立销售通路,回笼资金、推广新产品等营销活动的重要手段。随着春节旺销的结束,中国市场新一轮大规模的招商活动又将展开。众所周知,随着中国市场一步步地走向成熟,经销商的成长和辨识能力提高,“圈钱式”招商已经穷途末路。  相似文献   

2.
刘宝红 《商界》2010,(10):75-77
近十年来,本土企业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我在北美市场看到海尔的产品,丝毫也不比竞争对手的差;华为在全球攻城略地,得到一个又一个的电信大合同;中国造汽车进军全球,只是时间问题。本土企业的执行力之强,让绝大多数西方企业望其项背,这也是为什么中国企业的市场份额能节节攀升。但是,一俊不能遮百丑。很多本土企业在细节处理、系统建设、流程改造和人才培养方面还是乏善可陈。人海战术、低成本、低效益、低质量,仍旧是很多本土企业的标志,也制约了他们从优秀变卓越,由本土变全球。  相似文献   

3.
入世五年,中国汽车产业逐渐深入被中国商务部部长薄熙来称之为深海的WTO商战中。回首五年,本土汽车企业在产品研发、品牌建设、销售数量方面似乎都驶上了快行道。无论是市场占有率的提升。还是北京车展上本土汽车品牌高端产品的频频亮相,皆已显示出本土汽车企业似乎已然取得了阶段性的成功突围。然而。不可否认的是。目前外资、合资企业品牌仍旧牢牢掌控利润相对丰厚的中高端市场。仍旧占据了中国汽车市场的大半壁江山。本土汽车企业意欲在这场艰苦卓绝的商海大战中取得最终胜利仍旧充满了诸多的陷阱和挑战。 本文聚焦汽车市场竞争中的重中之重——品牌传播。检讨目前本土企业品牌传播活跃态势下隐藏的问题与挑战,归纳总结了国外本土汽车品牌、其它行业本土企业品牌成功崛起的案例。为本土汽车企业品牌传播助力本土汽车企业竞争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徐刚 《新财富》2004,(10):42-44
国内优质企业的海外上市,将迫使本土市场放弃对本土公司的定价权。这不仅导致海外市场低估中国企业的真实价值,还将迫使A股市场的估值水平被动地与海外中国股票接轨,引发A股市场的持续下跌。为做大作强本土市场,建议停止海外发行股票、搁置QDⅡ、壮大国内机构投资者、实施批股式发行做市商制度、推行全流通。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Melitz理论框架的基础上,通过引入竞争效应和成本节约效应综合研究了本土市场规模对企业价格加成的影响,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利用中国企业层级微观数据进行经验研究,研究结果显示:本土市场规模的扩大提高了企业的价格加成水平,其促进作用在头部企业、资本密集型行业以及进入壁垒相对较高行业的企业中表现得更为突出,这些企业可以作为提升利润空间的主导力量;同时探讨了内循环和外循环的互动关系,综合本土市场规模以及市场分割情况构建内循环指标,结果表明内循环对于企业价格加成具有正向促进作用,而外循环对于这种影响的调节作用显著为负。  相似文献   

6.
企业选择正确的目标市场就意味着向成功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  相似文献   

7.
张大旗 《成功营销》2009,(10):80-84
2008年9月中旬,美国次贷危机发展为全球性的金融海啸,将世界经济拉入下行周期,全球经济发展进入“弯道”阶段,中国本土市场遇到的困难也随之显现。面对来势汹汹的金融海啸,以红塔集团为代表的中国优秀企业,依照科学发展观,化压力为动力,从危机中捕捉机遇,立足中国本土市场,坚持本土做强策略,推动了企业的发展,正以自己的发展节奏大步前进。  相似文献   

8.
中国企业的国际化有两种主要的形式:一种形式是在本土实施国际化的战略。改革开放后,特别是入世十年以来,中国市场已成为全球市场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中国的企业,特别是很多好的企业,已成为全球产业链和全球产业网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很多中国企业的国际化战略,实际上是在本土实施的,在本土依靠国际资金、技术、人才,依靠国际上大的产业链提供产品和服务,大的制造商提供零部件、  相似文献   

9.
本文利用博弈论基本原理,分别分析本土企业可能的对跨国企业药物知识产权的侵权行为,和跨国企业与政府监管间的行为决策,以及跨国企业与本土企业间的博弈过程,并根据实际的具体情况进行了讨论。研究发现,若跨国企业与我国本土企业合作,利用双方的优势,能够拓展在中国的市场,则双方将倾向于选择合作共创市场,从而避免本土企业对知识产权的侵权行为。  相似文献   

10.
薛瑞众 《华商》2011,(8):72-75
刘兴跃先生表示,国家对房地产的调控预计将持续到2013年年底,本土房地产开发商要学会生存,树立远大志向,提高综合实力。唐飞辉先生表示,国家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政策是为了让房地产业回归理性,是对百姓负责。而资金的博弈是资本市场的正常现象,本土企业应该做好自己,努力提升。李咏先生认为本土房产企业应该抓住机遇实现创新,争取在金融博弈的游戏中取得主动地位。  相似文献   

11.
丹麦绫致公司在中国的成功给本土企业的启示,不仅是要学习他们深入了解本土消费者的方法,也包括本土企业在进军国际市场时如何能更好地了解海外市场。  相似文献   

12.
中国企业走向了国际,却像跨越时空的造访者。 把自己在本土市场培育和积累了20多年的思维、行为及优势能力迅速运用到一个经历了300年千锤百炼的市场,时空倒错的眩晕感就出现了。[编者按]  相似文献   

13.
张灼寒 《商业时代》2015,(8):116-117
医药产业已经是我国的重要产业之一,国外跨国企业与我国本土企业在中国市场上选择合作或竞争实质上是国外跨国企业、我国本土企业和政府监管间的博弈。本文利用博弈论基本原理分析发现跨国企业与本土企业合作利用双方的互补优势,拓展中国市场,则双方将倾向于选择合作共创市场,从而避免冲突。如果政府能够加大对知识产权侵权行为的监管和处罚力度,跨国企业与本土企业的合作将为最优决策并达到博弈均衡,能够有效降低侵权行为。最后,本文针对博弈分析所得到的结果,提出完善医药产业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4.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一钢构企业的品牌塑造之路、娃哈哈品牌之路的前因与后果,具有典型的本土特色.某种程度上是本土工业品和快速消费品两类企业品牌运营的缩影,对本土企业应该具有很高的借鉴和思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随着价格区间和产品品类的增多,中国本土市场的需求将日益分化,没有任何一个产品或品牌能够满足所有客户的需求。企业若想扩大市场役盖范围或进一步渗透关键领域,就需要建立多品牌组合。  相似文献   

16.
陈亮 《广告导报》2005,(12):118-119
今天中国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变化的环境对需要生存下去的企业,提出了向市场投入更高资源的要求。现今的中国企业再也不能像以前那样,凭借着市场大把的机会,随意地在市场将资源一撤,就可以获得一个不错的成长了。对于企业的媒介资源投放也是如此。环境变化的要求让企业的媒介投放越来越趋于科学化和理性化,企业生存的压力对媒介投放的效率提出了更高要求。针对本文的部分媒介投放现象,笔者接触过很多企业高层,企业规模并不小的本土发展企业有共同的感慨,大费用支持,媒介当然可以科学预算!  相似文献   

17.
5类本土企业,需要寻找匹配的外脑不是每个本土企业都有寻找外脑的必要,但以下5类本土企业,急需寻找匹配的策划外脑,解决实际面临的问题。第一类:老企业,老产品,希望焕发新生命,取得新增长。  相似文献   

18.
<正>随着中国市场与世界市场的进一步的融合与开放程度越来越高,我国本土企业与外资企业的竞争僵持的局面将会进一步的加剧。如何应对外资跨国公司所带来的竞争压力也将成为我国本土企业必须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中国不断扩张的国内市场规模和不断升级的需求结构为培育新型出口优势提供了一条重要的大国特色路径,但国内大市场一定能提升本土企业出口竞争力吗?本文基于全球电子消费品行业1252家品牌企业的数据,采用规避“本地市场偏好”的国外市场份额客观度量本土企业出口竞争力,寻找中国电子消费品这一代表性行业的国内大市场影响本土企业出口竞争力的微观证据,研究发现:(1)伴随中国国内市场规模的扩张,本土企业贸易的本地市场偏好增强,国外市场份额下降;(2)中国国内市场规模对本土企业出口竞争力的贡献度低,处于主要出口国的较末端水平;(3)中国国内市场扩张未能显著提升本土企业出口竞争力.这些证据意味着中国国内大市场仍是有待开发的出口优势的潜在源泉.原因在于,国内大市场要在规范有序与创新导向的市场环境、国内需求的国际化、消费者-生产商有效互动等条件下,才能转换为本土企业出口竞争力.据此,培育依托国内大市场的新型出口优势应注重国内大市场发挥作用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20.
品牌全球化与企业全球化,将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下一个阶段。但我们知道,一个品牌或是企业的全球化,前提条件是,它们已经在本土市场上取得了成功。它们已经在本土市场上累积了经验、检验了技术、成就了团队,扩大了资本,并形成强有力的品牌,进而才有可能谋略国际市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