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浅析物流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翔 《中国市场》2008,(15):89-90
本文从产业集群的视角入手,结合物流产业的特征,分析了物流产业集群所具备的竞争优势,即:资源优势、市场效率优势、创新优势和市场竞争优势。通过分析物流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为物流产业的发展提供相应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2.
邹洲  高凤清 《现代商业》2014,(11):187-188
中药产业是我国具有特殊竞争优势的行业。随着全球市场一体化的加速,以及相关技术的进步,中药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日益提升,对中药产业竞争力的研究日趋深入。中药产业竞争力的研究是产业竞争力理论在中药产业发展研究中的应用。通过对近十年有关中药产业竞争力评价研究的分析发现,各类研究主要基于比较优势理论和竞争优势理论。研究维度主要有两个,国际之间的竞争和国内省区间的竞争。在国际维度研究中,评价指标以国际贸易竞争力指数为主;在国内研究维度中以定性分析为主,定量分析较少,少数学者构建了中药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进行综合评价,为分析我国省区间中药产业发展态势提供了一定依据。但目前的研究中尚缺乏系统的中药产业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3.
张曼婕 《商场现代化》2007,(11Z):277-279
波特的国家竞争优势理论对于分析产业的竞争优势具有重大理论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湘西是世界最大的有机富硒猕猴桃基地,湘西猕猴桃形成了“公司+大学+协会+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是全国光彩事业重点项目。本文运用波特的“钻石”模型,对湘西猕猴桃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进行分析,并着重分析了生产要素条件,认为湘西猕猴桃发展产业集群是具有竞争优势和潜力的,应该发挥竞争优势使猕猴桃产业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  相似文献   

4.
迈克尔·波特"权衡"论的竞争演化诠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圻 《商业经济与管理》2007,192(10):23-26,57
本文认为对迈克尔.波特竞争战略理论中"两种战略优势同时兼得"和"必须在两种基本战略之中权衡和抉择"存在误解,从产业动态演化视角分析了波特所持观点及其演变,提出了产业演化的三阶段背景和二维战略空间中的产业模式演化曲线,以及"权衡点"概念,认为波特的两种论断是在不同情形下作出的,互不矛盾;波特实际上认为经过"权衡"选取一种基本战略是特定产业模式成熟而又缺乏重大创新的特定时期不得不采取的战略措施;在"权衡点"前后,企业可以按照波特第一、第三两个"经典条件"实现两种优势同时兼得;避免或打破"权衡"最重要的途径是首创一项有战略意义的重大创新。  相似文献   

5.
吕裔良 《商业研究》2006,(23):38-40
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并非对立的理论,只是从不同的视角对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进行研究。把比较优势理论和竞争优势理论结合起来,应用显性比较优势方法和层次分析法对黑龙江省绿色食品产业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进行实证分析,指出影响竞争优势的关键要素是竞争力。但是,关键要素中的各要素竞争力的提升已不再容易。因此,可以采取相应策略,通过提升重要因素中的各要素的竞争力来保持和提升产业的持续竞争力。  相似文献   

6.
在全球竞争时代,如何依托地域优势整合自身创新资源,并通过借助外部风险投资、开放式研发合作、商业模式协同创新以及建立产业技术联盟来进行开放式技术创新成为云南省贵金属新材料产业面临的难题。本文将基于CAS(复杂适应系统理论)的视角,将云南省贵金属新材料产业开放式技术创新网络中的参与者看作适应性主体,将各主体组成的创新网络视为创新系统,并从CAS的视角分析云南省贵金属新材料产业创新系统的运行机制及个主体的行为选择。这将为我们分析云南省有色金属新材料产业的开放式技术创新能力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角度,同时也为研究其他产业的技术创新网络带来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7.
价值创造视角有利于动态考察商业模式演化机制。文章基于价值创造视角,建构并运用PCAA分析框架,选取浙商龙头企业浙江物产进行纵向案例研究,在时间序列层次上,分析了浙江物产发展不同阶段商业模式要素变化情况及商业模式演进。研究发现:(1)商业模式演化是商业模式创新的发展序列,是企业外部环境和企业内在要求共同作用的系统过程,企业发展不同阶段核心要素的变化与商业模式组成维度的演进具有价值创造的动态一致性,其目的都是为了维持企业竞争优势。(2)基于价值创造视角,企业的价值主张由经济价值、能力价值向关系价值演化,价值创造由模块化组织、模块化簇群向无边界企业演化,价值分配与获取也由产业内的内部系统整合、产业内的外部系统整合向产业外的内部系统整合演化。研究深化了商业模式动态性的理解,丰富了浙商商业模式的研究,并为企业管理者和政策制定者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8.
领先市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驱动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各国为增强创新能力而日益重视从需求角度考虑产品和服务的创新,领先市场因在创新过程中起的突出作用而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重视。领先市场由于能够提供创新产品和服务,并能带来竞争优势和高经济增长率的市场,同时,领先市场为研究国家产业竞争优势和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9.
胡文显  刘懋 《商场现代化》2005,(5X):186-186
一、从贸易竞争到制度竞争 依据传统贸易理论 ,我国大力发展了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外贸发展取得了重大成功,然而,从贸易条件变化看,有出现恶化迹象,因此理论界开始对比较优势理论和我国贸易实践进行了反思。洪银兴提出了“比较利益陷阱”观点,对传统分工格局提出质疑,他认为长期来看即使获得比较利益,也未必能保证产业具有国际竞争力,基于价格优势的竞争,缺乏垄断优势。一国单纯地基于资源禀赋来确定贸易结构,可能导致比较优势静态化,也就陷入“比较利益陷阱”;因此他认为发展中国家贸易应该有政府干预,获得自主创新能儿,摆脱对发达国家的依附,从比较优势到竞争优势。很多学者如盛晓白等人借鉴国外竞争优势理论,认为竞争优势并不只在于企业物质技术效率,还依赖于国家创新机制。  相似文献   

10.
1990年,哈佛商学院的迈克尔.波特(Michael Porter)出版了他的《国家竞争优势》一书,书中提出的“国家竞争优势”理论从微观角度分析了影响国家产业竞争力的因素极其具体作用,对世界各国提高产业竞争力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本文首先对这些影响因素进行理论阐释,逐一说明其运行机制,然后在此基础上,运用打比方、列数字的方法分析我国产业环境现状,并提出了该模型对于我国产业升级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1.
费显政 《商业时代》2007,(11):54-54,56
从《竞争战略》到《国家竞争优势》,波特教授都是从外部环境的视角来解析竞争,使用了相似的分析框架,都认同环境的决定性作用和战略对环境的反作用。同时,在主旋律的确定上,从《竞争战略》到《国家竞争优势》,经历了从“争”到“合”的嬗变。这种变化源于研究视角的转换。  相似文献   

12.
关于比较优势和政府作用的片面理解,将对产业竞争力的塑造和国家政策的制定形成危险的错误导向.针对比较优势理论在解释产业竞争力的源泉上依然具有的巨大效力和科学性,中国政府应谨慎防范用产业政策和技术政策去人为创造竞争优势的"竞争优势陷阱".正是通过中国激光视盘播放机工业发展经验的分析证明,技术相对落后国家的企业要在开放市场条件下获得竞争优势,特别需要充分利用自己现阶段存在于自然资源和劳动力方面的比较优势.中国DVD工业目前被征收专利费的处境,更清楚地说明,即使是新科等领头企业目前也还不能定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为技术能力和产品创新,而要进一步通过比较优势打造竞争优势.创造一个自由、开放和充分竞争的环境,让遵循客观规律的企业获得强大的自生能力,是各国政府的首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从20世纪后期开始,新的世界经济格局推动了新一轮技术创新、技术扩散以及技术与产业的国际竞争。为在竞争中保持优势,发达国家对战略技术的政策由“防守“(通过限制技术扩散保持优势)转向“进攻“(通过政府扶持的系统创新拉大技术差距),各国先后开始选择对某些直接关系到国家经济繁荣和国家安全的技术和产业加强干预,并已初步显现出效果。进入21世纪,国家间的竞争集中表现为前瞻性的战略技术领域的竞争。为加速技术预测计划推荐的重点领域优先项目的实施,各国政府采取多种方式调动资源,通过新增加的政府研究开发计划给予支持,甚至除国家新增科技计划外,原有的政府科技预算也受到技术预测结果的影响,从而调整和影响了整个社会的资源分配。美国产业技术政策变更是世界各国战略调整热潮的重要起因。20世纪后期,美国一改过去对产业技术发展不予干涉的做法,以不同部门先后发布的几个关键技术报告,对战略技术的发展提出强  相似文献   

14.
我国大型民用飞机产业的钻石模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明 《市场论坛》2008,(2):48-49
作为哈佛大学教授迈克尔.波特所提出的国家竞争优势理论的核心内容,钻石模型在分析涉及产业发展的诸多方面,是一个非常有价值的理论工具。文章从模型中所包含的各要素的视角出发,分析了我国的大型民用飞机产业所面临的国内和国际市场环境。  相似文献   

15.
基于优势基础观的企业持续竞争优势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动态环境下企业持续竞争优势(SCA)的构建,已成为当前企业关注的焦点,但现有理论呈现出相对静态和着眼点单一等缺陷。本文提出“优势基础观”,把企业看作包括潜在优势集和现实优势集的竞争优势集合,从而使企业竞争优势如何持续的问题,转化为竞争优势集合如何演化的问题。建立了企业竞争优势的“动态管理”模型,以持续创新、战略资源和核心能力为驱动,通过对主导优势和辅助优势进行选择、培育、更新和主动破坏等动态管理过程,获得企业在总体竞争优势上的发展持续。  相似文献   

16.
基于供应链动态联盟理论、产业集群联动理论及经济空间设计规划方法,从企业微观层面和经济空间宏观层面对区域物流系统协同演化与创新发展机理进行阐述。从多重角度指出了区域物流实现路径及多尺度空间融合机制,分析了系统创新与演化的三种动力:追求规模经济、降低交易费用、构造竞争优势,并明确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7.
赶超型产业发展模式借鉴与我国产业创新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志炯 《商场现代化》2007,(16):332-333
本文立足于世界经济竞争秩序的变化,重新审视日本与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赶超型产业发展模式的特点与不足,指出我国必须走产业创新之路,才能摆脱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后发优势和比较优势的“双重陷阱”,为此,必须确立“走产业创新之路”的战略思想,在技术和产业方面做出新选择,改善产业创新环境,并在先导地区进行率先实行产业创新的综合试验,逐步探索出一条不同于赶超型的产业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8.
阮卫华 《价格月刊》2007,(11):65-67
本文运用波特的钻石体系理论,从生产要素、需求条件、相关产业、企业战略、结构和同业竞争及辅助要素等方面分析了我国目前的对外贸易竞争优势,认为我国已初步具备了形成竞争优势的客观基础,要从"比较优势"跃迁到"国家竞争优势",还需要政府建立有效创造机制,加强产业集群建设,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鼓励企业竞争和创新。  相似文献   

19.
易先忠  潘锐 《财贸经济》2023,(11):137-153
把握撬动世界科技强国建设的杠杆,需要找准并充分发挥推动自主创新的“国家特定优势”。国内需求优势和产业数字化的领先发展是当前中国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特殊优势。本文回归创新源泉,提出产业数字化通过助推“需求引致创新”从而赋能科技强国建设的新命题,通过跨国投入产出表测算各国各制造业的本土需求和产业数字化水平,并与WIPO国际专利分类(IPC)数据匹配,利用“国家-行业”层面数据考察了产业数字化对本土需求引致创新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即便在开放条件下,本土需求仍然是引致创新的重要源泉,产业数字化通过提升供需匹配程度和提高研发效率等途径显著强化了“需求引致创新”效应,但这一强化效应受到基础科技能力和市场成长性的制约。进一步研究发现,市场制度环境不完善会抑制“需求引致创新”效应,而产业数字化可以缓解市场制度环境不完善对“需求引致创新”的制约效应。本文的研究从创新源泉视角拓展了产业数字化赋能创新的新途径,对发挥国内需求在科技强国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提供了新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20.
传统的比较优势理论已经难以指导少数民族产业的规模化发展,在竞争优势的视角下,依据钻石模型分析宁夏清真食品和穆斯林用品产业的竞争态势,提出了选择外部规模经济带动内部规模经济,跨越式发展下的逆序路径,以政策推进为先导,外部资源整合为途径,打造产品集散区为目标,分层次的市场为导向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