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浅析高校图书馆与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俊俐  陈长奇 《中国市场》2009,(18):108-109
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已成为当前我国高校教学改革的热点,也是当代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核心。作为高校图书馆,在创新教育的实施过程中,有着重要作用。本文从当前高校大学生创新能力分析、高校图书馆在促进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应采取的措施三个方面,全面阐述了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高校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基地。近年来,我国高校在教育理念、专业设置、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材建设等方面都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改革,但由于在教学方法改革上的滞后,直接影响了教学改革成效的发挥,不利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因此,大力推进高校教学方法改革,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新时期高校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实现高等教育科学发展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3.
深化教学改革 培养创新型人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慧玲 《北方经贸》2009,(3):157-158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人才的民族,就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高等学校担负着培养和造就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历史使命,分析影响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因素,深化高校教学改革,激发教师创新教育的实施是摆在高校面前的一项迫切任务。  相似文献   

4.
刘成华 《中国市场》2009,(14):95-96
培养创新型人才是高校教育的重要任务,也是增强综合国力、加快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高校体育教育在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正确认识体育教学在培养创新型人才中的重要作用,对于深化体育教学改革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人才的民族,就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高等学校担负着培养和造就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历史使命,分析影响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因素,深化高校教学改革,激发教师创新教育的实施是摆在高校面前的一项迫切任务.  相似文献   

6.
于慧玲 《北方经贸》2009,(2):143-144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人才的民族,就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高等学校担负着培养和造就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历史使命,分析影响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因素,深化高校教学改革,激发教师创新教育的实施是摆在高校面前的一项迫切任务。  相似文献   

7.
教育创新是建设创新型强国的战略举措,基于协同创新的高校发展模式有利于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科技和经济发展进入新的阶段,为培养出适应新时代的人才,本文提出了结合地方特色地方高校协同创新的举措。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创新型高素质人才作新的理念分析,强调创新对一个民族的重大影响,指出高校在新形势下面临的历史使命,对目前高校培养创新型高素质人才的途径及策略作了简要探析,以便高校今后的素质教育中做出新的举措。  相似文献   

9.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信息管理学院电子商务专业于2015年及2016年连续两年参与北京市教委"双培计划"项目,通过"双培计划"实现北京市属高校与在京中央部属高校双方共同培养学生、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分析了我校信息管理学院自2015年以来与北京邮电大学协同开展电子商务专业"双培计划"的现状和进展状况,总结了阶段性成果,并且给出了进一步的工作发展思路和计划。通过实施"双培计划",深化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促进优质资源共享,培养符合国家及北京市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  相似文献   

10.
创新是未来知识进步、经济发展的关键,各国为了提高本国在世界经济知识技能中的地位都把培养创新型人才放在了首位。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创新教育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创新"已经成为我国国家发展的一项战略,当今社会,各行各业都在提倡创新,而高等学校更是一个培养高素质、高文化、创新型人才的平台。高校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对我国未来的发展具有很深远的意义。然而如何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如何解决创新教育中存在的问题,都已成为人们重点关注的话题,同时也是创新教育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在新形势下,各个国家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高素质人才是推动国家快速发展的关键因素。但是,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弊端不断凸显,已经无法满足人才培养需求。国际交流人才联合培养模式的应用可以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为国家输出更多高素质人才。国际交流人才联合培养的必要性我国高校从2000年开始大量扩招,高校教育开始实现大众化,我国也开始实现产业快速转型,进入发展新时期。但是,由于我国缺乏创新型人才,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经济发展。创新型人才在国家经济发展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其培养必须注重因材施教,提高专业性和综合素质。国际交流人才联合培养加快了人才发展步伐,体现出人才培养制度的特色和优势。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存在以下问题:一是课程形式和内容比较单一,而且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忽略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2.
《品牌》2015,(5)
随着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深入,如何培养创新型的高素质人才已经成为我国高校急需解决的一个问题。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平面设计教育也要深入探究如何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创新型人才已经成为当前平面设计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同时也是教学的重难点。本文从用课题带动学生的创新能力、调整平面设计的课程体系、激发学生在平面设计教学中的学习兴趣、注重与其他学科的交叉合作、关注学生的创新心理等方面,全面分析了这一重要论题,希望以此促进我国高校平面设计教育的顺利发展。  相似文献   

13.
创新人才是增强城市创新能力的战略性资源。"十二五"时期,我国中医药事业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而在"十三五"时期,受新医改政策的影响,我国医药行业竞争日趋激烈,而医药创新驱动战略的实施使得对创新人才的需求大增。但由于我国医药队伍庞大、医药企业经营多元化、医药零售药店数量众多等原因,在培养医药创新型人才方面还面临很大挑战。我国应勇于创新,坚持中医药特色;同时加快在高校实行教学改革,并树立教育和管理的基本理念,以培养出优秀的医药创新型人才,适应创新型城市的需要。  相似文献   

14.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要分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教职员工思想政治教育两大方面。所指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从高校思想教育工作下的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路径分析入手,结合思想教育工作,逐步探讨体育类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与思想教育工作的关系,以期对体育类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根据我国协同创新的战略部署以及"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要求,创新型女性人才的培养成为我国创新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协同培养突破了创新型女性人才培养的瓶颈,更新了创新型女性人才培养的方式,营造了创新型女性人才培养的氛围,为创新型女性人才培养奠定了理论基础。基于创新型女性人才培养的复杂性,通过明确协同培养的主体、目标和内容,开创性的构建了女子高校创新型女性人才的协同培养模式,并采用高校内部跨学科联合教育平台和高校外部产学研协同实践平台的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6.
王桃 《科技转让集锦》2014,(23):274-274
培养适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是高校深化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才培养不适应社会与经济发展的要求是我国高校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本文结合美国高校人才培养改革策略对我国高校的本科人才培养方面的改革措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伴随着我国创新型国家的建设进程,对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已经成为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改革的一大主要课题。应用型本科院校在满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高能力、高素质的人才的需求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创新创业人才上。文章对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课程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教育教学模式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建设健全创新创业课程体系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以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为研究对象,首先介绍了国外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理念与实践,然后总结了国外创新型教育对我国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周强  康鑫  米艳玲 《北方经贸》2009,(7):136-138
在动态竞争环境下要求高校将教育工作的重心从知识的传授转变为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以期获得动态竞争优势。通过确立动态竞争环境下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目标。提出构建高校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原则,在借鉴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管理、激励、控制、结构以及考核评价五个方面对创新人才培养体系进行了设计,并对其进行分析,为我国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工商管理专业本科教育改革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年来,我国高校本科工商管理专业教育遭遇到发展的困境,一方面,工商管理专业本科毕业生尽管就业率并不低,但越来越不好找工作,即使找到工作职业发展也困难;另一方面,社会对高素质管理人才的需求又得不到充分的满足。在深入分析当前我国本科工商管理专业教育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依据该专业广阔的市场需求前景,对该学科教育目的与特色进行了重新定位;强调大力发展我国的本科阶段工商管理专业教育是符合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并提出了建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培养"一专多能"人才为特色的教学改革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