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9 毫秒
1.
本文分析了我国中部六省加工贸易发展状况,进而阐述运输成本、产业配套能力、物流效率、对外开放程度等因素是制约中部六省承接加工贸易转移的主要原因,并提出。承接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培育新兴服务外包产业和发展地区优势特色产业是中部六省承接加工贸易梯度转移的产业选择。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我国承接国际服务外包呈现出强劲增长势头,服务外包发展迅猛,主动承接服务外包是推进现代服务业发展、促进外贸增长方式转变、优化吸收外资结构的重要途径。因此,江苏要充分认识承接服务外包的重要性,并采取有效的措施积极发展服务外包产业。  相似文献   

3.
江苏承接国际服务外包的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近几年,服务外包发展迅猛,主动承接服务外包是推进现代服务业发展、促进外贸增长方式转变、优化吸收外资结构的重要途径。因此,江苏要充分认识承接服务外包的重要性,并采取有效的措施积极承接服务外包的国际转移。  相似文献   

4.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金明 《财贸研究》2010,21(3):51-53
发展服务外包是合肥市作为中部崛起、承接产业转移的重要战略。合肥市服务外包产业SWOT分析表明,合肥市发展服务外包产业具有比较优势,同时需要注意及时解决外包服务产业快速发展中出现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承接国际服务外包将成为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新机遇,为我国提升产业结构、克服自然资源、环境容量不足提供新的切入点.企业作为承接国际服务外包的主体,承接国际服务外包业务,一方面有赖于政府出台鼓励企业承接国际服务外包业务的政策措施,为企业承接国际服务外包业务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另一方面要靠企业自身具备的承接国际服务外包业务的优势与核心竞争力.随着国际服务业转移日益加快,中国服务外包企业应找准服务外包业务切入点,发展规模经济,增强企业实力和活力;根据企业优势选择相应的服务外包模式和切入点;重视市场调研,提升企业沟通能力;树立服务品牌,优化企业服务形象.  相似文献   

6.
积极承接国际服务外包,必将进一步加快山东省转变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的步伐,必将有力推动山东省由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转变,由外贸大省向外贸强省转变,必将极大优化山东省外贸结构.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中国承接服务外包的现状进行了客观的阐述,并对中国承接服务外包现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系统的分析,针对问题产生的深层原因以及中国经济体制实际情况结合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提出了中国承接服务外包的优化策略与具体的革新路径。  相似文献   

8.
本文选取了武汉、西安这两个在中部、西部具代表意义的服务外包基地城市,为研究他们在发展服务外包方面的差异,利用中国服务外包承接地综合评价体系中的8个指标对其进行比较分析,并针对分析结果,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国际服务外包产业已成为发展中国家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重要方式和发展现代服务业的主要手段。大连是我国承接国际服务外包的重要城市之一,服务外包的引入,对促进大连市的贸易和就业,优化产业结构等方面产生了积极影响。本文通过设定服务外包对大连经济总量影响路径,利用获取的实际数据展开实证分析,得出结论即承接服务外包对大连服务业向更高层次发展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0.
服务外包正逐渐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本文在国内外现有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分析服务外包影响产业升级的作用机理,并运用适当模型和2000年—2013年浙江省服务外包相关数据,实证检验服务外包对产业升级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承接服务外包对产业升级存在显著正面的影响,承接服务外包是产业升级的原因,承接服务外包通过人力资本投资和自主研发能力提升,推动承接地产业升级。  相似文献   

11.
全球化背景下,以IT服务、研发与先进制造业为主的模块化外包成为当前国际贸易与投资活动的主要特征。处于外部资源环境约束中,我国正面临发展模式转换与产业转型升级的内在压力与客观要求。把握好当前外包发展的良好机遇,有选择性地承接模块化外包并"走出去",构建区域产业价值链,强化关键技术的研发以及加快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是推动国内产业升级的可行思路。  相似文献   

12.
跨国外包作为产品内专业化分工在国际市场的延伸,使参与其中的国家和行业生产都得到了专业化分工的好处。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内资企业多利用劳动资源优势参与国际分工,即以外包的承接方身份参与跨国外包。本文首次从外包承接企业角度出发,利用我国制造业内资企业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企业承接外包对其生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内资企业承接国内的外包业务并不会提高企业的生产率;但是企业承接国际外包会提高企业的生产率。这说明,内资企业在承接国际外包的情况下,能够从国外的外包商那里获得相应的生产技术、工艺或者经营管理知识,从而提高了企业的技术水平,促进了生产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13.
离岸服务外包承接能力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现有研究和相关理论基础上,选取了5个影响发展中国家承接离岸服务外包的主要因素,并利用23个主要接包国的面板数据对其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发现:一国人力资本禀赋越丰富、经济自由度越高、IT基础设施水平越完善,语言文化与欧美等主要发包国越接近,其承接离岸服务外包的能力越强。考虑到服务提供的质量,劳动力成本相对较高的发展中国家在承接离岸服务外包方面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14.
浅析我国中小企业会计服务外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数据公司在一份研究报告中提出,2008年全球财务和会计外包市场规模已达到470多亿美元,可见,会计服务外包得到了迅猛的发展。而在我国,会计服务外包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为此,结合我国中小企业的特点,就会计服务外包对中小企业发展的必要性、中小企业会计服务外包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等方面进行探析,并展望了会计服务外包未来在我国的前景。  相似文献   

15.
东亚各国(地区)承接生产者服务外包的竞争力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世纪90年代"东亚奇迹"模式使经济发展水平各异的东亚经济体实现了不同程度的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升级,在以零部件贸易为代表的生产网络框架下东亚地区生产者服务贸易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本文认为东亚生产者服务贸易增长因素主要体现在生产服务链接需求、产业结构升级需求以及东亚地区的促进政策等方面,在此基础上,本文利用贸易相似度指标和面板回归分析方法研究了不同的生产者服务行业中东亚承接服务外包的竞争力状况,结果表明东亚地区的生产者服务业已呈现出类似于制造业转移的特征:继制造业后美国和日本等较为先进的生产者服务提供国继续带动了东亚区域服务业结构升级。  相似文献   

16.
丁肖丽 《北方经贸》2013,(11):10-11,17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国际分工的深化,跨国公司纷纷将一些非核心服务业务外包给外部专业机构来完成,离岸服务外包正成为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的重要内容.珠三角离岸服务外包发展迅速,已经逐步形成了自身显著的特色,主要表现为:以承接软件外包为主,业务多元化趋势明显;以跨国公司为主体,多数外包企业规模较小;以服务外包园区为载体,产业集聚效应凸显;以粤港合作为契机,港资企业带动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17.
跨国服务外包成为我国经济新的增长点。本文对我国服务外包与工业、服务业增长的关系进行协整检验和格兰杰因果检验,并将其对比于制造外包与GDP的关系,结果表明:服务外包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大于制造外包,并且服务外包对工业的促进作用大于对服务业的促进作用;而经济增长对服务外包的推动作用不明显。因此,我国大力发展服务外包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利用Feenstra和Hanson计算外包率的方法和中国投入产出表数据,对中国1997-2006年34个工业行业的总体外包率、物质外包率和服务外包率分别进行了测量,然后按照要素密集度、技术水平和对外开放度对工业行业外包率进行了分组计算,最后测算了工业行业中不同类型的服务外包率。实证结果显示:中国工业行业的外包率稳步提升;资本及技术密集型行业外包率增长较快,高技术水平以及高开放度行业外包率明显高于低技术水平和低开放度行业;服务外包率普遍偏低,生产性和分配性服务业外包率高于消费性和社会性服务业外包率。本文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提升我国工业行业外包率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9.
服务外包快速发展的同时,存在诸多对服务外包概念的模糊认识。服务外包不是服务业的外包,而是服务活动的外包。服务外包涵盖制造业、服务业各领域,而不仅仅是服务业一家的事情。相应地,服务外包动因理论应随服务外包发展实践得以重新诠释并适度扩展。以扩展理论为指导,以服务外包市场驱动因素和选择接包商要素为基础,建立服务外包承接地竞争力评价体系,并积极推进接包商CMMI资质认证工作。  相似文献   

20.
无锡市拥有发展服务外包产业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产业基础.创造了多项全国第一.世界范围内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为无锡市发展服务外包产业提供了良好机遇,我国服务外包的中心正向经济发达地区转移.无锡市正由工业经济向服务经济、由"无锡制造"向"无锡创造"转型,无锡市政府也采取了多项措施引导和鼓励发展服务外包产业,同时.无锡市发展服务外包产业也面临着人才缺乏、布局分散、市场不规范等方面的挑战.为此,无锡市应以人为本,着力优化园区发展环境;构筑载体,精心打造品牌示范区;贴近企业,做好招商促进工作;做大做强,培育龙头企业;注重实用,建设服务外包人才队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