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澳门经济近年来经历了一轮高速增长,但目前澳门劳动力、场地租金等成本逐年升高,生产效率并未显著提高,使得澳门产业发展和升级、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上遭受瓶颈制约。从澳门整体发展战略角度来看,迫切需要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速产业升级,主导产业的选择是实现澳门经济结构调整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这也是维持澳门未来持续稳定的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本研究对澳门金融业、创新创意产业和旅游会展业等拟作为主导可行产业的行业提出了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2.
选取2012年-2016年的安徽省产业产值、增长率及2016年九个行业的产值区位熵,分析了安徽省产业结构及经济增长的发展现状及问题。目前安徽省产业结构呈现"二三一"模式,第二产业占据主导地位,第三产业发展最为滞后,三大产业实力不强且对传统产业依赖程度较高,急需优化升级调整。政府应当大力扶持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加快技术创新,促进产业优化升级,实现三大产业合理均衡发展,使经济维持常态下的高速增长。  相似文献   

3.
何晓春 《浙商》2010,(3):58-59
在后危机时代,如何调整中国经经济结构,引导产业升级?新能源、高科技、低碳等行业能否成为引领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相似文献   

4.
《中国经贸导刊》2015,(6):39-41
<正>2014年,我国纺织行业面临复杂的外部环境,全行业积极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化解各种外在风险与内在矛盾,逐步调整适应"新常态"发展环境,行业总体发展增速由前几年的"中高速"发展转轨至"中速"平稳发展势头。一、2014年我国纺织行业经济运行基本情况2014年,我国纺织行业运行总体平稳,多数经济运行指标实现正增长。行业运行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相似文献   

5.
许进杰 《消费经济》2012,(1):21-23,44
需求上升规律作用下的消费结构升级,在扩大居民消费需求总量,促进经济增长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的过程,在很大程度上就是通过消费需求结构升级引导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三大产业协同带动转变,最终实现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的过程。通过建立收入增长的长效机制,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等途径,有利于推进居民消费结构优化升级和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促进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最终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相似文献   

6.
郑煜  赵宏亮 《财贸经济》1999,(10):56-57
我国“九五”对于产业结构发展的战略是“着力加强第一产业,调整和提高第二产业,积极发展第三产业”,其中调整和提高第二产业一方面指继续加强基础设施与基础工业,另一方面指大力振兴机械、电子、石油化工、汽车制造和建筑业,使之尽快成为带动整个经济增长和机械升级的支柱产业。要达到有效地调整产业结构的目的,必须克服下述关键障碍:1.增量调整中的资金约束。我国经济发展趋势正处在劳动力、资源密集型向技术、向资金密集型行业转变,资金需求高,在区域经济中,属于政府财政收入的支柱性行业、企业等应予以保障的产业领域,因财…  相似文献   

7.
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已经成为众多研究文献的共识,然而资本市场对产业转型升级是否具有促进作用却尚未得到证实.本文从产业的基本财务特征入手,揭示了股票市场对产业转型升级的影响机制,进而我们以股市融资依赖度、市盈率和beta值作为行业特征变量建立相关模型,验证了我国A股市场发展对上市公司产业转型升级显著存在的促进作用.具体而言,股市规模增长对产业转型升级的促进作用大于股市流动性增加的作用;股市发展对高技术、创新型产业的促进作用比对于资本密集型或高附加值、高成长性行业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8.
大连软件和服务外包产业抓住近年来服务业国际转移的大好机遇,取得了快速的发展,对拉动大连经济增长和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提高城市的综合竞争力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对大连的软件和服务外包行业形成了一定的冲击,同时也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通过深入研究新形势下大连软件和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战略和发展重点,提出了在金融危机中摆脱困境,促进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王楠  陈冠宇  姜悦 《商》2012,(7):104-104
随着后金融危机时代的到来,世界各国致力于寻求新的经济增长"引擎",产业结构调整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焦点,十二五时期正是我国"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时期,本文从金融发展理论和产业结构升级理论出发,研究金融发展与产业结构升级互动机制。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分析探讨了当前义乌地区外贸总量大、增长速度快、产业结构开始调整的发展现状及存在贸易顺差过大、市场竞争力差、利润率降低、互联网应用层次低以及配套设施不完善的问题,并提出了在互联网环境下义乌外贸行业应提高互联网应用层次、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加强外贸配套设施建设等对策。  相似文献   

11.
2010年机械工业实现"恢复"增长,而非"恢复性"增长,特别是汽车、工程机械、机床、内燃机等行业实现超常规发展.机械工业产业升级步伐加快,多年来的量变正逐步转向质变. 在此基础上,中机联对2011年行业增速的预测比较保守,预计全年增速回落至15%.蔡惟慈建议,行业应抓住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机遇,对产业升级给予重点关注,...  相似文献   

12.
文章构建了旅游产业升级的就业效应测算模型,将旅游产业升级的就业效应分解为就业创造和就业破坏两个方面,并从总量、结构以及行业异质性三个角度对2000-2014年中国旅游产业升级的就业创造和破坏机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中国旅游产业升级总体上具有积极的就业增长效应,但由于旅游产业功能升级不足,旅游产业升级的就业创造效应主要来源于规模扩张和结构变动。(2)各行业就业增长与其效率滞后性基本呈现为正相关的关系,说明在旅游业内部存在鲍莫尔成本病问题。(3)住宿业就业创造与旅游总产出增长之间出现了此消彼长的两难困境。未来中国旅游产业升级应注重与文化产业融合,推进旅游向审美化、品质化、体验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3.
栾杰 《现代商业》2008,(4):41-44
在零售领域,经济增长、收入提高、消费升级已经成为推动零售行业发展的驱动力.纵观零售业多年来的发展,业态也发生了诸多变化.我国商业零售行业业态细分逐渐成熟:百货行业、超市行业、家电销售连锁行业、专业店……  相似文献   

14.
"保增长"更要保发展,目前中国经济已进入结构大调整阶段,辽宁老工业基地在"保增长"中,应以装备制造业为切入点,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实现"保增长",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实现"保增长"与结构优化升级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5.
杨文芳  方齐云 《财贸研究》2010,21(5):55-62,137
从国际产业转移承接国角度,借鉴Falk等提出的标准劳动需求方程模型,基于中国2002—2007年25个制造业行业面板数据,实证考察了产品内国际生产分工对中国劳动需求的总量效应和结构效应。研究结论显示,中国参与产品内国际生产分工促进了劳动需求总量的增长,但其对不同行业的影响程度表现出很大的差异。其中,劳动密集型产业、高技术行业和出口导向型行业的产品内国际生产分工对中国劳动需求的增长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而资本密集型行业和进口替代型行业的产品内国际生产分工对劳动需求的增长存在负面效应。因此,进一步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消除行业就业壁垒和促进人力资本升级是中国深化国际分工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6.
我国产业结构的现状及调整对策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产业结构调整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换的主要手段,通过优化产业结构,可使我国经济逐渐向高层次、高技术和高附加值产业分工链不断推进和升级,最终形成骨干行业完整、具有国际先进水平、自我动态更新能力的产业体系。由鉴于此,本文首先针对我国产业结构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然后提出了产业结构调整的相关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物流业作为重要的服务产业,关系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从发展战略的角度审视,制定实施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不仅是促进产业本身平稳较快发展和产业调整升级的需要,也是服务和支撑其他产业的调整与发展、夸大消费和吸收就业的需要,对于加快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增强国民经济竞争力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正当前,世界经济面临着深度调整,一方面使我国出口增长和结构升级的竞争压力加大,另一方面也带来加速技术进步、优化调整产业结构的新机遇。中国作为世界货物贸易第一大国,随着国内经济转型步伐加快,不仅要推动出口升级,继续稳定出口增长,更要进一步加大进口市场开放力度,积极扩大进口,优化进口结构,促进进出口的均衡发展。一、外贸政策调整有利于扩大进口长期以来,我国"重出口、轻进口",一直推行"奖出限入"、"宽出  相似文献   

19.
现代经济增长本质是产业结构不断的调整与升级。改革开放以来河南省三大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整体素质和竞争力得到较大提高,但产业结构升级缓慢、内部结构失衡,主导产业层次相对较低,资源依赖性强等问题依然存在。其原因主要是科技创新能力不足、发展方式粗放。要以坚持深化改革为动力,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落实和不断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的各项政策,以确保产业结构进一步向合理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20.
常丽  罗明新 《商业科技》2009,(19):88-90
“保增长”更要保发展,目前中国经济已进入结构大调整阶段,辽宁老工业基地在“保增长”中,应以装备制造业为切入点,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实现“保增长”,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实现“保增长”与结构优化升级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