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在"快"的时代标签下,人们享受到了"快"所带来的高效与便利,但快节奏影响着人们的旅游质量,在快节奏的旅游状态下人们经过反思,提出了回归原始、顺应生态、低碳旅游的慢理念,而慢旅游和深度游的旅游观念已经逐渐取代传统的观赏型旅游。在桂林旅游业取得一定成绩的背后,其旅游产品也出现了一定的问题。以慢旅游模式在桂林旅游活动发展的现状和趋势,对慢旅游模式在桂林旅游发展的必要性与可行性进行研究分析,并提出慢旅游模式在桂林旅游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2.
智慧旅游将现代网络通讯技术应用到旅游行业,使消费者通过手机等便携的网络终端设备,方便、快捷、随心所欲地规划和设计自己的旅游行程,这在较高层次上满足了消费者的各种旅游需求,并对传统的旅游模式形成了极大的影响。本文在总结智慧旅游具备的网络信息技术的普及、物的互联与智能化、数据的模块化、旅游的个性化的基础上,指出在智慧旅游背景下,消费者的旅游模式在旅游前的虚拟旅游、自我设计个性化旅游产品和旅游体验中随时调整旅游计划,并产生了随心所欲游、深度游、多样性与体验型的旅游新特点。  相似文献   

3.
《商》2016,(12)
本文首先将通过分析旅游产业与互联网融合所产生的新业态来发掘出最具发展潜力的模式,并通过综合文化旅游得到"智慧文化旅游"这一"互联网+文化旅游"的发展新业态;其次对"智慧文化旅游"这一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定义;最后总结成功的案例,得出可行的"智慧文化旅游"的开发模式,为未来为"互联网+文化旅游"的相融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转型期的安徽旅游业迫切需要发现和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以全域旅游时代安徽省旅游业发展的"新常态"和旅游产业的融合与创新为切入点,以实证方式系统分析安徽省旅游产品结构调整的发展方向,提出安徽省旅游产品结构调整的科学模式。  相似文献   

5.
深度游在现代文化旅者之间已经盛行开来,成为旅者追寻返璞归真的一种方式。通过分析黑龙江省资源、地理位置的优势及其发展深度游的前景,并结合"一带一路"政策,对黑龙江省开发和完善深度游的问题上提出合理建议。政府应该打造黑龙江旅游产业的品牌效应;在"一带一路"条件下,注重国际游客的深度游;打造黑龙江本土企业,使其成为旅游新特色。  相似文献   

6.
李颖  方兴 《电子商务》2013,(7):24-25
通过分析现有面向广西-东盟旅游电子商务系统概况和游客对跨国旅游的个性化需求情况,本文整合新一代信息技术设计出一个能满足游客自助游、个性游和深度游的旅游信息系统的框架,并就该系统的功能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相似文献   

7.
"一带一路"作为一种合作发展的理念与倡议,它顺应了当前多样化经济社会的发展,为实现海南全域旅游新业态发展模式提供了时代基础和政策支持。要想在"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实现海南地区全域旅游新业态发展模式,首先要认清现状,根据当前实际情况进行模式构想,并采取相应的实施策略。因此,笔者以《"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海南全域旅游新业态发展模式构想》为课题,从"一带一路"相关含义概述入手,对海南全域旅游发展模式现状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剖析,并在此基础上探究了"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实现海南全域旅游新业态发展模式策略,给出了笔者具有代表性的个人建议。  相似文献   

8.
结合互联网时代要求,以系统有机融合为主导思维,以"跨界、连接、协同"的大旅游发展模式为理论框架,以旅游+互联网、旅游+文化、旅游+金融、旅游+乡镇建设为连接平台,有机融合系统规划,实现协同并进大旅游发展格局,形成社会经济发展新动能。  相似文献   

9.
"互联网+"代表着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它是依托互联网信息技术实现互联网与传统产业的联合,以优化各产业要素、更新业务体系、重新构建新的商务模式来完成经济转型和升级。全域旅游突破了以景区为核心的"景点旅游"制约,把旅游目的地城市变成一个不收门票的大景区,丰富了旅游的内涵,打通了旅游产业发展瓶颈,创造了新的经济增长模式。"互联网+全域旅游"则是利用互联网、移动电子商务等高新技术,应用于旅游产业而形成的一种崭新的产业经济融合模式,已成为一种全新的旅游业态和新的经济增长点。推进"互联网+全域旅游"融合模式是我国新阶段旅游产业发展战略的再定位,对"互联网+全域旅游"融合模式的研究更是具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10.
"互联网+全域旅游"融合模式,指利用互联网、移动电子商务等高新技术,将"景点旅游"打造成"全域旅游",从单一的旅游产业衍变为一种崭新的产业经济融合模式。湖南省作为一个旅游大省,拥有丰富的人文自然风光,发展旅游经济有很大的空间及潜力。旅游市场需求多元化时代的到来,国内国外旅游市场竞争加剧,湖南省旅游面临更大的发展挑战。推进"互联网+全域旅游"融合模式,体现了新经济的需求,对于湖南省旅游产业融合模式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1.
“黄金周”对我国旅游业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传统 《商业研究》2008,(3):172-176
旅游"黄金周"是中国现代旅游业发展中的一个独特现象。"黄金周"推动了中国旅游业的发展,尤其是国内旅游业的发展,促进了假日经济的形成,开启了中国城镇居民大众休闲旅游的新时期。然而,在旅游"黄金周"中,在巨大经济效益的背后,各种隐患也渐渐显露出来。从长远来看,不利于中国旅游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黄金周"对我国旅游业具有正反两方面的影响。因此规避其负面影响,制定相应的解决措施:确保国内旅游的和谐发展,真正实现旅游与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2.
“十五”期间山东省旅游业人才发展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刁琳琳 《商业研究》2008,(4):156-162
建设高素质的旅游人才队伍,是旅游业实现快速发展的有力保障。"十五"期间,山东省旅游业发展十分迅速,除了具有丰富的自然生态和历史人文资源外,积极进行旅游人才的开发和培养起到了重要作用。通过2006年对山东省17地市旅游行业从业人员状况的抽样调查,分析了2000-2005年山东省旅游业人才总量、结构和素质的发展状况。研究表明全省旅游业人才发展仍然面临总量不足、结构短缺、薪酬水平偏低、人才地区分布失衡等主要问题,为此制定人才培养的目标和对策,为旅游人才发展和开发提供科学依据和指导。  相似文献   

13.
"多彩贵州"作为贵州省的一张"名片",已成为一个著名的文化品牌。为丰富该品牌内涵,保持其市场价值,通过运用市场营销中的企业形象理论,对"多彩贵州"文化品牌在视觉识别层面上的价值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贵州少数民族纹样具有较强的视觉识别性及艺术性,可以有效提升"多彩贵州"文化品牌的识别度,保护该省原生态文化资源,并开发出具有更高价值的贵州本土旅游产品,以实现产品更大的市场价值。  相似文献   

14.
旅游“零团费”、“负团费”现象的形成机制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陶卓民  卢亮 《财贸研究》2005,16(6):46-50
旅游“零团费”、“负团费”现象是旅游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特殊产物。本文对旅游“零团费”、“负团费”的概念及其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从经济学的角度,研究探讨了旅游“零团费”、“负团费”的成因,揭示了其经营实质;分析了旅游“零团费”、“负团费”对旅游业的负面影响;从服务标准化、明码标价、合同管理等方面,探讨了促进旅游业健康发展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5.
骈丽军 《北方经贸》2008,(3):116-118
以《中国国内旅游抽样调查资料》中对1996—2005年城镇居民对旅游服务质量感知评价的统计为基础,运用基本数学方法和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揭示了十年来城镇居民对旅游服务质量感知评价的总体发展趋势以及住宿、交通、餐饮、购物、娱乐、景区/点和导游服务各单项旅游服务质量对综合评价的影响程度,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荆楚模式”构想与湖北经济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湖北经济发展落后的主要原因是未能突破发展模式的路径依赖。为此借鉴“苏南模式”、“温州模式”和“珠江模式”等经济发展模式的经验,构想了湖北经济发展的新模式“荆楚模式”及其内涵与特征,并对培育和形成“荆楚模式”的条件与障碍进行分析,提出培育“荆楚模式”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在全球区域经济一体化、多元化发展及可持续发展的总趋势下,如何整体开发界河流域旅游资源,以促进各个国家旅游业的发展,维护流域生态系统,不仅成为区域国际合作的主题之一,也成为各个国家关注的焦点和研究的主题。为此以"点一轴系统理论"为指导,构建以鸭绿江水旅游环境容量为前提,以鸭绿江地缘文化为主线,以丹东、集安和长白县为增长极的跨国旅游为辅轴的"系统网络"整体开发模式,旨在实现鸭绿江流域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基于旅游目的地八要素的服务质量评价模型构建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江波  郑红花 《商业研究》2007,(8):148-153
在比较现有服务质量评价模型的优缺点、改进“旅游六要素”的基础上提出了“旅游目的地八要素”框架概念,创新性地提出了旅游目的地服务质量评价模型构建的原则与目标,并基于旅游目的地八要素构建了旅游目的地服务质量评价模型(TDSQE)。该模型包含旅游目的地服务质量因子指标体系和一个旅游目的地服务质量评价方法。TDSQE服务质量因子指标体系建立在一个包括社区、人员服务、交通、餐饮、住宿、游览、娱乐、购物等八个要素基础上。该模型的评价方法以管理信息化软件的形式实现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9.
浙江“农家乐”旅游开发的动力机制与实现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浙江"农家乐"旅游的开发是在资源环境保护、社区经济发展和旅游市场需求的推动下,在旅游产品吸引力的拉动下,以及在中介系统的引导和支持系统的辅助下进行的。在构建浙江"农家乐"旅游发展动力结构模型,分析了系统构成与动力机制,探讨了各系统实施主体应承担的作用和不同发展时期的变化,以期为浙江"农家乐"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也为其他经济发达地区的"农家乐"旅游发展模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中部地区旅游业发展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温家宝总理指出的“要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形成东中西互动、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新格局”,使中部地区迎来了发展的大好时机。而如何抓住机遇迅速崛起则是中部地区应该思考的问题。中部地区旅游资源丰富、类型多样,且品牌旅游资源值高、服务设施基础好,旅游市场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因此,中部地区应采取树立“大旅游”思想,加强区域协作,并深挖文化内涵,突出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来发展中部地区旅游业,促进中部地区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