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韩水兵 《现代商贸工业》2007,19(12):193-194
相关的利益人之间利益的不协调是导致我国上市公司过度融资的制度性原因,从上市公司财务治理中的股东与经营者财务上的冲突、股东与债权人财务上的冲突及内外股东之间财务上的冲突这三者之间入手,在吸收借鉴当前英美的股东主导型治理模式和德日的债权人主导模式两种模式的基础上,针对我国上市公司的自身特点以及当前的财务治理环境,创建新的综合性财务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2.
传统的财务治理模式忽略了债权人和股东的冲突以及经营管理者和股东的冲突,从而导致传统财务治理模式不能涵盖"债权人——股东——经营管理者"这一委托代理关系的全部,更不能达到有效治理的目的。为了保证企业治理程序的完善,应进一步加强和优化企业财务治理,建立相应的财务信号系统和财务评价体系,制定合理的相机治理程序,建立一个由有债权人参与的共同治理和有经营管理者参与的相机治理相结合的机制。  相似文献   

3.
汪群 《北方经贸》2006,(4):85-87
本文从期权的角度分析负债公司股东和债权人之间的博弈关系,探讨作为期权标的物的公司基础资产价值波动对股东和债权人利益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目前我国上市公司股东和债权人的关系,并得出结论:我国上市公司需要加强债权人对公司的治理功能;股东和债权人应携手努力,共同提高公司业绩,使资源配置趋向最优。  相似文献   

4.
《品牌》2020,(1)
通过分析我国上市公司异常高额分红利益输送现状,发现存在控股股东操作股利的倾向、中小股东话语权低、债权人利益未能得到有效保护等问题。对此上市公司应处理好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制订合理的分红政策,采取健全中小股东法律保护制度、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优化股权结构、加强债权人保护力度、制定有利于保护股东价值的现金股利政策等措施,促使资本市场和证券市场更平稳的运行,从而更好地保持股东之间、股东与债权人之间的利益平衡。  相似文献   

5.
基于双重委托代理模型的国有上市公司治理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上市公司的多重股权结构的存在使得上市公司中不同类型的股东之间的利益、目标有很大差异甚至冲突,传统的单一委托代理模型对上市公司并不是很适用,所以采用双重委托代理模型更有利于设计最优的治理结构和治理机制,降低代理成本,有效控制控股股东或大股东恶意侵害中小股东利益的程度,缓和委托人之间的目标冲突,尽力实现全体股东的利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6.
股份回购在西方资本市场是一种成熟的资本运作手段,但在我国尚属新生事物。我国上市公司股份回购尚还存着法律法规滞后,对上市公司易造成一定的财务风险,对社会法人股股东、社会公众股股东及债权人的利益难以保障等问题。应放宽股份回购的限制,合理确定股份回购的价格,加强对债权人和中小股东的保护。  相似文献   

7.
浅谈负债融资的财务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负债融资可以给企业带来财务杠杆利益、可以减缓企业委托人与管理层之间的代理冲突、能使企业在通货膨胀时获得额外的收益、还可以帮助企业传递可信信号。但负债融资会增加股东与债权人之间的代理冲突,会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严重时甚至导致企业破产。  相似文献   

8.
本文认为,现代企业财务治理应从传统的股东治理、企业家治理走向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利益相关者财务治理主要包括企业外部和企业内部财务治理两部分,其中企业外部财务治理主要表现为企业与政府的关系,主要是通用财务治理和剩余财务治理,企业内部财务治理主要是股东治理、债权人治理、管理者治理、员工治理和客户治理等.  相似文献   

9.
鉴于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自身的特殊性及我国经济发展中的特殊作用,在改进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模式的过程中,应当通过债权人、客户、职工、政府参与公司治理,弥补“股东至上”治理模式的缺陷。在这个意义上,吸收债权人、客户、职工、政府等利益相关者参与公司治理,是对传统“股东至上”治理模式的有效补充和完善。  相似文献   

10.
孔祥珍 《商》2013,(19):181-181
从目前看来,公司治理的模式常被分为以下三种,一是股东治理模式,二是利益相关者的治理模式,三是经理人导向的治理模式。其观点是谁居于主导地住就是看谁应该拥有控股权并进而拥有监督权。由于信息不对称导致的委托代理关系人之间的利益冲突是公司治理问题的产生是原因。为了保护关键性资源所有者的利益,就应该禁止侵害所有者利益的行为发生。所以,本文主要围绕公司治理的监督职能从股东、经理人、利益相关者和社会法律角度分析了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原因,并为财务舞弊的治理提出意见和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1.
张丽 《北方经贸》2012,(12):83-84
财务治理作为公司财务与公司治理相结合的产物,担负着公司财务与公司治理赋予的重要使命。目前上市公司财务治理过程中出现财务组织结构不合理、债权人权益常遭到损害、关联交易不公平等问题,应强化决策和监督机制,提高股权流动性,增强信息披露功能,实时采取EVA的业绩评价模式,维护利益相关者利益。  相似文献   

12.
财务治理既是一种治理手段,也是一种对财权的制度安排的系统,而且是一套决策程序,也是一种制衡机制,有特定的治理主体、客体、手段、目标和核心的制度安排系统.它不同于公司治理,是一系列协调和规范股东、经营者、债权人等财务治理主体之间财权安排机制的制度安排,规范财务会计信息的生成、呈报,根本目的是为了实现经济利益的合理分配,解决企业契约各方经济利益方面的冲突,最终为顺利实现公司目标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3.
基于不完全非合作博弈的上市公司违规行为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王军伟 《财贸研究》2006,(6):94-100
频频发生的上市公司违规实际上是不同利益主体之间博弈的结果。违规上市公司涉及的利益主体主要是控股股东、中小股东与监管者,他们之间的博弈是不完全、非合作博弈。本文建立了违规上市公司及其控股股东与中小股东、监管者之间的博弈模型,发现了影响上市公司及其控股股东违规概率高低的主要因素是制度安排、违规成本与监管力度等,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建立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的治理结构、立法保护利益相关者利益、实施对监管者监管等有效治理上市公司违规行为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由于股权分置这一历史原因,导致了各类股东的利益分离,具体表现在两个层面上:一是国有股与控股股东利益的分离。二是非流通股与流通股股东利益的分离。股东利益的这种分离必然导致他们预期发生变异,行为产生扭曲,并导致各利益主体之间的利益冲突和利益伤害。因此我们认为,中国上市公司要进入健康的发展轨道,必须解决股权分置这一深层次的制度问题。 一. 股权分置导致了股东利益的冲突 1. 股权分置导致国有股和控股股东利益的分离 我国上市公司最突出的特点就是股权结构不合理,国有股处于绝对控股地位。这就使得国有股凭借其独…  相似文献   

15.
阮梓坪  陈学进 《商业时代》2007,(31):82-82,84
全流通时代,上市公司的财务行为在一定程度上是多个控股股东之间博弈的结果。本文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与控股股东的演变趋势以及控股股东的制衡与财务行为的关系,并探讨了在相互制衡和控制权争夺的背景下,控股股东的财务行为选择及变化。  相似文献   

16.
王玉琦 《北方经贸》2013,(7):129-130
目前上市公司财务治理过程中出现财务组织结构不合理、债权人权益常遭到损害、关联交易不公平等问题,应强化决策和监督机制,提高股权流动性,增强信息披露功能,实时采取EVA的业绩评价模式,维护利益相关者利益。  相似文献   

17.
杨春艳 《北方经贸》2013,(8):113+118
目前上市公司财务治理过程中出现财务组织结构不合理、债权人权益常遭到损害、关联交易不公平等问题,应强化决策和监督机制,提高股权流动性,增强信息披露功能,实时采取EVA的业绩评价模式,维护利益相关者利益。  相似文献   

18.
可转换债券融资:基于代理成本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冬年 《商业研究》2006,(22):169-171
可转换债券作为一种混合型的金融衍生工具,在一定程度上可解决债权人与股东之间和股东与管理者之间的利益冲突和降低股东与债权人之间的代理成本及管理层的机会主义行为。因而,上市公司在利用可转换债券融资的同时,能正确发挥可转换债券在降低代理成本方面的作用,将会提高公司治理水平、减轻内部人控制。  相似文献   

19.
股东至上理论与委托人模式公司治理的治理主体是股东,而利益相关者理论与受托人模式公司治理的治理主体则多元化:包括公司股东、管理层、员工、债权人、供应商及当地社区等。本文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基本原理出发,通过对股份公司控制权争夺机制的初步分析,推定受托人模式公司治理结构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20.
谭建强 《消费导刊》2009,(10):87-88
本文在对股权结构与公司治理结构的关系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关注我国股权结构以及公司治理结构的现状,针对我国上市公司在激励机制、经营者选择以及股东利益分配中存在的问题,着重探讨大股东特别是控股股东与少数股东的利益冲突,以及缓解这一冲突的机制和制度,研究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企业应确立的公司治理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